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依傍东江,遥望榴花塔,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袁崇焕纪念园是以纪念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为主题而设计、在袁崇焕故居遗址建设的古典园林,已建牌楼、袁崇焕故居、袁崇焕塑像、袁督师祠、袁崇焕“衣冠冢”、佘义士墓、袁崇焕传记浮雕等,拟建袁崇焕纪念馆、明朝一条街、古长城等。
袁崇焕纪念园_石碣镇袁崇焕纪念园 -概述
2007年04月25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迟浩田将军专程到袁崇焕纪念园参观。迟浩田将军表示:“咱们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自古以来可以说是英雄豪杰辈出,袁崇焕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英雄,我们岳飞、袁崇焕都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褒有贬,经历坎坷,但是最终一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历史是公正的。”并亲手为纪念园写下了“护国爱民、英名永辉”的题字,高度评价民族英雄袁崇焕一生忠于国家、在民族大义面前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塑像
园内袁崇焕塑像由享誉国际的雕塑大师潘鹤教授精雕细琢而成,气宇轩昂,威震九天,重现了伟人昔日雄风; 十九幅袁崇焕传记浮雕精镂细凿,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记载了伟人峥嵘岁月;三界庙、袁督师祠结构精巧,典雅隽秀,蔚为壮观,是国内罕见的露天木质结构建筑;袁崇焕故居古色古香,袁崇焕“衣冠冢”古幽肃穆。园内曲径回廊、钟亭鼓阁、池馆水榭,错落有致,既有花香荔熟雀噪蝉鸣、湖光潋滟的自然风光,亦有儒雅悲壮的诗赋碑文。该园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胜地。
袁崇焕纪念园_石碣镇袁崇焕纪念园 -袁崇焕简介
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明史》袁崇焕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汉族。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
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父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袁崇焕纪念园_石碣镇袁崇焕纪念园 -邵武知县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中三甲第四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福建邵武知县。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袁崇焕被朝廷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市),位于福建西北部,武夷山南麓,濒临闽江支流富屯溪,为“八闽屏障”。
袁崇焕在邵武知县任上的重要事迹,流传下来的主要有五件:
第一,救民水火。《邵武府志》记载:袁崇焕“素(qiáo)捷有力,尝出救火,著靴上墙屋,如履平地”。
第二,处理冤狱。《邵武府志》记载“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
第三,关心辽事。夏允彝《幸存录》记载:袁崇焕“为闽中县令,分校闱中,日呼一老兵习辽事者,与之谈兵,绝不阅卷”。袁崇焕了解辽东边事,为后来的军旅生涯,做了初步的准备。
第四,聚会奎英。袁崇焕企盼做一番大事业,就要联络、组织志同道合者,为共同理想而奋斗。袁崇焕在邵武招纳的军人如罗立,后在固守宁远之战中向城北后金军大营,燃放西洋大炮,一炮发中,“歼虏数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五,题辞高塔。袁崇焕在邵武为民救火、处理冤狱、关心辽事、聚会奎英的文物标志,是他题写塔名的聚奎塔。
袁崇焕题写的“聚奎塔”三字
袁崇焕题写的“聚奎塔”三字 塔额中题“聚奎塔”三个字,阴文,颜体,行楷,舒朗,苍劲,刚挺,圆浑,流畅。这方题刻,字迹清晰,完好无损,是至今袁崇焕留下惟一可信的极为珍贵的墨迹与文物。
袁崇焕纪念园_石碣镇袁崇焕纪念园 -单骑阅塞
邵武知县袁崇焕任职不久,遵照朝廷的规定,于天启二年(1622年),到北京朝觐,接受朝廷的政绩考核。他利用在京的时机,察视边塞,了解形势,为辽事进行准备。
袁督师祖崇焕公相
此时辽东形势,已经越来越危急。辽东经略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道:“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意思是:明朝先失陷抚顺、清河、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又失陷广宁,丢弃全辽,无局可守。《明史》记载:自努尔哈赤攻陷抚顺以来,明朝在辽东的总兵官,阵亡者共14人:抚顺则张承胤,萨尔浒之战则杜松、刘、王宣、赵梦麟,开原则马林,沈阳则贺世贤、尤世功,浑河则童钟揆、陈策,辽阳则杨宗业、梁仲善,广宁则刘渠、祁秉忠。天启帝惊慌失措,抓住首辅叶向高“衣袂而泣”。京师朝野官员,谈敌色变。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说:“时广宁失守,王化贞与熊廷弼逃归,画山海关为守。京师各官,言及辽事,皆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