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 流行病学调查 弓形虫 弓形虫-历史与现状,弓形虫-流行病学

弓形虫亦称为弓形体、弓浆虫或毒浆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虫。它80%寄生于大脑其次是心脏和眼底。随血液流动到达全身各部位,使宿主的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弓形虫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病原体,严重影响人的智商,寿命,生活质量! 人感染了这种弓形虫,便得了弓形虫病。

弓型虫_弓形虫 -历史与现状

弓形虫是西医的叫法,中医叫三尸虫。
西方1900年Laveran首先在麻雀身上发现,1908年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北非刚地梳趾鼠的肝脾单核细胞内发现,因其滋养体形似弯弓且在刚地发现,命名为刚地弓形虫。以后世界上的科学家们陆续在不同地区,不同动物身上都陆续发现了弓形虫。
科学家们,几乎调查了世界所有动物,哺乳、爬行、鱼类、鸟类、昆虫、包括寄生虫-蛔虫等都能感染。又调查了世界所有人种,发现无论黑人、白人、各种人种都能感染弓形虫。并且创造了21种化验方法,因为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虫,尤其是检验人体更为困难。又实验了所有西药,证实了没有杀死弓形虫的药物,希望寄托在中药的开发上。
1995年我国孙宝江发明了弓形虫检测仪(打破细胞法)检测弓形虫,使弓形虫的检出率为99%以上,1996年公开了其所发明的治疗药物。
1998年大庆市防疫站2月―7月历时5个月用弓形虫检测仪器对辖区5区4县做了普查,感染率为96.7%。
一般认为寄生于人体的弓形虫只有一种,1999年中国医大史俊岩指出按基因组可分为RH、BH、PP三株;12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全国医药卫生行业二十一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孙宝江提出将弓形虫的防治工作纳入医药卫生的战略计划。建议:(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弓形虫全科医院;(2)在全国以至全世界,逐步推广弓形虫的防治工作;(3)把弓形虫的检疫纳入传染病检疫范围;(4)提倡孕前检查弓形虫;(5)提倡脑力劳动者加强对自己大脑保护意识。
2008年6月28日孙宝江在全国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弓形虫大会上公布了弓形虫的检测标准及临床康复标准。

弓型虫_弓形虫 -流行病学


任何动物食入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活体,都能受到感染而患弓形虫病。猫科动物的粪便中,常带有卵囊。可以污染草原、牧场、蔬菜、水果等。猫的身上和口腔内常常有弓形虫包囊和活体。直接接触猫易受感染。狗的身上和口腔内常有包囊或活体,养狗的人不小心可能感染。其他家畜、家禽,如:鸡、鸭、鹅、猪、牛、马、羊等动物体内有时带弓形虫包囊和活体。所以食用肉、蛋奶也可能感染,鱼肉体内有时也有弓形虫包囊或活体。鱼也是一个传染源,另外某些吸血昆虫,叮咬人时也可以感染。
人和人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染。怀孕妇女,可以把弓形虫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患弓形虫病的妇女,在怀孕期如果有血播期(即弓形体、燕形体、尖形体活动)胎儿一定被感染。所有胎儿80%为隐伏性的慢性弓形虫病患者,携带终生。还有一部分成为多病型体质,实际是多病型弓形虫病患者。很少一部分成为死胎畸形、弱智。在哺乳期,因婴儿成为带病免疫者,所以尽管母乳中带有弓形虫,婴儿并无大碍,每喂一次奶,便接种一次活疫苗。婴儿可以照常发育成长。一个患弓形虫病的妇女,无论生几胎,只要孕期或哺乳期有过一次血播散,一定会传染给胎儿或婴儿,但症状轻重不一。
患有弓形虫病的妇女,在月经期弓形虫活动最强烈。妇女所排的月经里面含有大量的弓形虫包囊,是一个不小的传染源。决不应忽视。
另外,患弓形虫病人的尿液中,唾液中、眼泪中、鼻涕中、男人的精液中、有时带有弓形虫包囊。人类通过性行为可以互相传染。
急性发作的病人的喷嚏,可以成为飞沫传染源。
市售的各种肉制品、香肠、火腿肠、罐头也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奶制品、奶油制品、蛋类制品、蛋糕、各类饼干、点心、冰点有时也能成为传染源。
总之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鱼、肉、蛋、奶及其制品、都有可能传染弓形虫病。

弓型虫_弓形虫 -弓形虫发育史

弓形虫属顶端复合物亚门,球虫亚纲,真球虫目,等胞球虫科,弓形体属。细胞内寄生性原虫,其生活史中出现5种形态,即滋养体(速殖子,tachyzoite);包囊(可长期存活于组织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200μm,破裂后可释出缓殖子,(bradyzoite);裂殖体;配子体和囊合子(oocyst),前3期为无性生殖,后2期为有性生活史的完成需双宿主:在终宿主(猫或猫科动物)体内,上述5种形态俱存;在中间宿主(包括禽类,哺乳类动物和人)体内则只能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常可造成全身感染,有性生殖仅在终宿主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发育造成局部感染,囊合子由猫粪排出,发育成熟后含二个孢子囊(sporocyst),各含4个子孢子(sporozoite),在电镜下子孢子的结构与滋养体相似,囊合子被猫舔食后,在其肠中,囊内的子孢子逸出,侵入回肠末端粘膜上皮细胞进行裂体增殖,细胞破裂后裂殖子逸出,侵入附近的细胞,继续裂体增殖,部分则发育为雌雄配子体,进行配子增殖,形成囊合子,后者落入肠腔,在适宜温度(24℃)和湿度环境中,约经2~4天发育成熟,抵抗力强,可存活1年以上,如被中间宿主吞入,则进入小肠后子孢子穿过肠壁,随血液或淋巴循环播散全身各组织细胞内以纵二分裂法(endodyogeny)进行增殖,在细胞内可形成多个虫体的集合体,称假包囊(pseudocyst),囊内的个体即滋体或速殖子,为急性期病例的常见形态,宿主细胞破裂后,滋养体散出再侵犯其他组织细胞,如此反复增殖,可致宿主死亡,但更多见的情况是宿主产生免疫力,使原虫繁殖减慢,其外有囊壁形成,称包囊,囊内原虫称缓殖子,包囊在中间宿主体内可存在数月,数年,甚至终生。

弓型虫_弓形虫 -感染几率

1985年世界抽样调查报告(抗体法)美国感染率为84%、法国为90%,危地马拉为94%。
1998年大庆市防疫站用弓形虫检测仪器(打破细胞法)对辖区工人、农民、学生、机关工作者等总计30000人做了普查,感染率为96.7%。

弓型虫_弓形虫 -临床表现

弓形虫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弓形虫病又可分为:急性感染;慢性弓形虫病急性发作;爆发性三个类型。慢性弓形虫病可分为;隐伏型;多病型;无病型三个类型。
(一)急性弓形虫病
1、急性感染:
重型急性感染少见。可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可上升到40摄氏度或更高伴有寒颤。呈驰张热或稽留热,持续2-3周,随体温上升,急性症状加重,头痛剧烈,全身肌肉疼痛以眼部和背部疼痛为甚。面部潮红眼球结膜充血、出现神情滞呆、无欲状态、还可出现嗜睡、昏迷或狂躁等精神、神经症状。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病情经过较严重,可造成死亡。有的患者可出现斑疹,麻疹样皮疹,红斑结节性皮疹,可持续两周,有的可留无色栗粒小疹,或紫褐瘢痕,数十年。也可出现淋巴结、肝、脾肿大。常伴有脑膜脑炎、肝炎、肺炎、心肌炎、心包炎、可导致死亡。有的患者出现视网膜炎、脉络膜炎。急性感染是全身的,受损部位可以是全身的,也可以是某一器官或某几个器官。
轻型急性感染,全身症状不太明显,类似一次感冒,或一次急性胃肠炎。
2、慢性弓形虫病急性发作
慢性弓形虫病急性发作,其症状和急性感染大致相同。只是因患者大多有免疫,因此症状大都不太重。有些患者是先天弓形虫病。初次感染是在胎盘内发生的。急性发作有的属于重复感染;有的属于体内原有的弓形虫周期性活动,或某种原因宿主免疫力下降,弓形虫突然活动。
急性弓形虫病,除少数死亡外,全部转为慢性弓形虫病,弓形虫在人体内潜伏下来,以破坏大脑和心血管系统为主的周期性活动,伴随宿主终生。
3、爆发性
当免疫受到抑制时,或患有肿瘤、白血病、艾滋病、或慢性弓形体病晚期等病时,患者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可导致弓形体爆发,引起死亡,此为爆发型。
(二)慢性弓形虫病
慢性弓形虫病亦称《糊涂虫病》患者不知自己有病。认为天生智不如人。周期性发病,或条件变化就有病的现象,也不认为自己有病只认为自己体质弱。
弓形虫初次感染后,身体形成免疫,使弓形虫处于缓殖状态,或中殖状态。包囊或假囊并非静止。仍可缓慢吸收营养,进行缓慢繁殖。一旦有条件,包囊或假囊不失时机地破裂从寄生态转变成致病态,在侵入新细胞。尤其是大脑,其次是心脏和眼睛。这三个部位,抗体不易达到。弓形虫在这三个部位的缓殖速度比其他组织要快一些。所以这三个部位弓形虫的数量最大。80%的弓形虫集中在大脑。
1、隐伏型
慢性弓形虫病,大都以此型出现。此型病对人类危害最大。由于弓形虫的缓慢繁殖,大脑和心脏逐年受到破坏,患者的智力和寿命,遭到严重的损害。
此型病人,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有时周期情绪波动。有时心脏突然停一下;有时心律不齐。但条件好时亦无此症状。有时表现轻微的神经衰弱症状,心情不舒畅,不治自愈。但脑力逐年下降。到中老年后,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甚至丢东忘西,最后脑萎缩,伴心血管疾病。
2、多病型
此型病人中,有一些人由于先天感染,免疫系统受到较大破坏或由于营养不良等原因(多见妇女和儿童)体内的弓形虫,除以包囊形态存在外,还以假囊形态存在。假囊破裂速度比包囊破裂速度快,并可以不定时地释放中殖体。使患者经常发病。单一器官,或同时几个器官发炎。多年来反反复复,病情逐年加重。身体逐年衰弱。也有少数人身体逐年好起来,但大脑和心脏逐年衰退。
此型临床表现:
1)发热: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不一定。
2)皮疹:常见的皮疹有斑丘疹和出血性皮疹。
3)胃肠道症状:可发生呕吐,肠鼓气,顽固性腹泻,粘液血便,也可有类似胃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阑尾炎,结肠炎等症状。
4)呼吸系统症状:可发生肺炎,支气管炎。
5)黄胆性肝肿大,有类肝炎症状。出现黄胆,轻者也可无黄胆,肝功能化验可改变,肝肿大,脾亦可肿大。
6)神经系统症状:头疼、头晕、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抽搐、癫痫、麻痹等。
7)心血管:心肌炎,心包炎,心律不齐,早搏,心绞痛,血压不正常,血栓,血管炎等。
8)淋巴结肿大
9)体腔积液
10)水肿
11)贫血
12)尿路感染,尿中出现红细胞及管形
13)也可引起肾小球肾炎
14)可引起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刺,弓形体可以破坏骨髓,引起造血系统疾病。也可引起颈椎病,腰间盘突出。
15)破坏肌肉,引起肌肉炎,腰肌损伤。
3无病型
此型病人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病症为主。有明显的痴呆,反应迟钝,智力不全;或有精神症状;或精神分裂症。由于大脑反应迟钝,细胞自身免疫不受大脑控制,这时身体表现健康,脑CT可见脑萎缩,和大面积钙化。
此型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甚至有的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所以叫做无病型。所有由弓形虫引起的精神病人,全属此型。

弓型虫_弓形虫 -诊断方法


(一)印象诊断
弓形虫病虽然没有典型的特异性症状,但是亦可根据病理学特点作出初步印象诊断。
1)弓形虫在人体内80%寄生于大脑,其次是心脏,再次是眼睛,再次是其他器官。
2)因为它是寄生虫,所以患者的病情多半是慢性的,只有急性感染或急性发作,才有急性症状并以营养失调和中毒症状表现为主。
3)周期性繁殖的特点
4)任何药物都不能杀死的特点
所以:
i)凡是脑病,心脏病、眼病都应怀疑此病,如头痛、头晕、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儿童多动症、恐惧症、强迫症、近视、视网膜炎、心血管疾病等。
ii)长期治疗,反反复复发作的其他病应怀疑此病
iii)周期性发作的病应怀疑
iv)经常吃药也不好的病应怀疑此病
v)免疫受损的病人,如癌症等应考虑弓形体爆发。
(二)化验诊断
在作为印象诊断的基础上,可以化验,化验方法上个世纪国外已有21种。我国孙宝江先生的化验法:
采末梢血,做血图片,送弓形体分离器
1)每片只要找到1个弓形体,即可断定患者为弓形体血播散。
2)中殖体每片查到1个即定为中殖体播散,越多病越重.
3)缓殖体,一旦发现往往多到不计其数,即定为缓殖体播散。
4)没有三种活体,发现抑制体病情受到控制,向好的方向转化,但时刻存在发作的可能。
5)前四种全无,只有防护体和包囊时无病反应。
6)前五项全无定为无弓形虫病。

治疗方案
可以抑制弓形虫的西药有:乙胺嘧定、磺胺、四环素族药物、螺旋霉素等。只能抑制滋养体的繁殖速度,对包囊无效。
中药组方的抗弓制剂对各种形态不同毒株的弓形虫,均有良好的驱除效果。
弓形虫病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忌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防止弓形体播散。
2)慎用镇静剂,止疼剂,以免掩盖病情。
3)不可先用补药。
4)不可乱用补品。补药和补品,可以使病症暂缓,是因为寄生虫特点就是使营养失去平衡。增加营养,症状自然缓解,但弓形虫也得到了充分的营养对病情不利。目前市售补品,补药,保健药,人吃了之后都感到好,因为里面有补药和镇定剂的成分。虽当时感到有疗效但长时间用下去,弓形虫越来越多,终有一天,患心血管疾病或脑病而造成不良后果。
(二)对症疗法
弓形虫破坏组织产生一系列病症,在杀虫同时应给于有效的对症治疗。
(三)训练疗法
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令其应用相应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四)精神疗法
在杀灭弓形虫的同时相应的给于精神上暗示,或诱导,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四种疗法应配合使用才可收到好的疗效。

弓型虫_弓形虫 -致癌性

弓形虫在人体内,以寄生态和致病态交替活动。主要寄生于细胞内。致病态的弓形虫有时破坏细胞核,有时穿透细胞核,直接破坏染色体的排列,造成细胞的变异。另外弓形虫的寄生不断的向细胞内释放毒素和溶酶,也可以使细胞染色体产生变异,如果人体清除变异细胞的速度小于产生变异细胞的速度时,人便会产生良性或恶性肿瘤。
虽然细胞的癌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弓形虫寄生可以引起细胞癌变这一点是肯定的。

弓型虫_弓形虫 -免疫规律

人体对弓形虫的免疫规律:当弓形虫侵入人体细胞后,体液免疫并不生成(免疫迟后),弓形虫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几天后细胞破裂,播散大量弓形体,造成危害。这时免疫系统启动,生成大量免疫细胞和IgM抗体,这时用抗体法可以检出IgM抗体增高。从弓形体侵入细胞到细胞破裂(播散)这一段时间里体内有弓形虫无抗体。随着弓形体被大量免疫细胞吞噬和被IgM抗体杀死。从细胞破裂到弓形体全部被消灭,这一段时间里化验检查既有抗体又有弓形体。继而弓形体在免疫细胞内繁殖,但繁殖速度大大降低(因被IgM抗体消毒过)。从弓形体全部被消灭开始化验,有抗体没有弓形体,这一段时间持续很长。因为没有弓形体IgM抗体逐渐消失,这时检验,没有弓形体也没有抗体,继而因为没有IgM抗体,弓形体在细胞内又繁殖了一定数量,弓形体又开始播散,这时检验有弓形体,没有IgM抗体,播散的不只是弓形体,还杂有燕形体、小体等,再过一段时间由于弓形体、燕形体、小体造成了危害,身体又开始启动免疫系统,又重新产生IgM抗体,弓形虫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寄生在人体内,也就是以寄生态和致病态交替活动,数量逐年增多。

弓型虫_弓形虫 -感染率高

弓形虫 流行病学调查 弓形虫 弓形虫-历史与现状,弓形虫-流行病学

弓形虫的感染率极高,1985年调查报告美国感染率为84%、法国为90%、维地马拉为94%。因为千百年来没有引起医疗界的重视此病得以广泛流行,造成了世界性的感染。

弓型虫_弓形虫 -认识的误区

很多患者都会不由自主的认为既然弓形虫是寄生虫,就像蛔虫绦虫一样,是肉眼可见的,可以考虑用常见驱虫药杀死,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弓形虫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虫,为球虫亚纲,真球虫目,等孢子球虫科、弓形体属。其大小远小于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内可寄生少则几个多则几百过千的数量。所以说靠肉眼是不可见的,必须在高倍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治疗弓形虫的药物方面,已经证实没有有效的西药可以治愈弓形虫病。
很多医生认为弓形虫病没有特异性,其实弓形虫病的特异性是以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轻的时候睡眠中手或脚突然抽动,严重些会有神经衰弱;疑病症(查不出病因);多动症;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病症;
还有部分医生认为感染弓形虫后很快会生成抗体,不再感染,这是绝对的错误;弓形虫寄生于有核细胞(白细胞)免疫细胞内,直接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不可能不治自愈。

弓型虫_弓形虫 -预防

弓形虫病的预防分为非免疫病源感染的预防和免疫病源感染的预防。
一、感染源与免疫
1.非免疫病源:弓形虫的卵囊、包囊和滋养体,没被消毒便进入人体,称为非免疫病源。它的毒力极大,活力和繁殖力也极强。
2.免疫病源:弓形虫的卵囊、包囊和滋养体被消毒后进入人体,称为免疫病源。它的毒力小,活动力小,繁殖力也弱。
二、非免疫病源感染的预防
由于饮食或其它原因,大量非免疫病源进入人体内,造成非免疫病源感染,如果被感染者以前没有感染过弓形虫,这便是初次感染,由于体内不能很快生成抗体,会造成极严重的病症和后果甚至死亡。对于非初次感染的免疫低下者同样造成不良后果。如艾滋病患者,癌症晚期等,这种情况当前少见。
但因大多数人都是弓形虫带虫者,形成带虫免疫,被感染后很难出现初次感染的症状。
预防方法是:
1.避免与猫、狗等动物的亲密接触。
2.避免动物尤其是猫的粪便污染水源,蔬菜等。
3.要熟食、不生食动物性食物。
4.厨房里要生、熟食品分离,生、熟食分别加工,如用两块菜板,两把刀具等。
5.饭前便后要养成洗手的习惯。
6.妇女月经期对经血应很好的处理。
三、免疫病源感染的预防
过去一向认为弓形虫滋养体56℃灭活,只要熟食就不会感染弓形虫,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熟食照常会感染弓形虫。只不过是慢性感染,症状较轻微,再加上潜伏期长,使人们不易察觉。要想做到预防慢性感染就要有一整套的预防手段。
预防弓形虫慢性感染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是当前怎么办?第二是长远根本上怎么解决?
1.是当前首先我们要从饮食上着手,要改变人们的理念,动物性食品中弓形虫感染率很高,尽管熟食也会照常感染,可是我们又不能没有动物性食品。所以暂时先择用以下的方法控制慢性感染:
2.购买动物性食品时应注意挑选。
3.食用动物性食品应有节制,最好不要每天都吃动物性食品。
4.食用动物性食品时都要加服防护剂。
第二是长远预防措施:弓形虫病是世界性传染病,弓形虫普遍存在于大自然中,要想彻底消灭谈何容易。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共同的事情。要解决动物性食品不被弓形虫污染,首先要生产无弓形虫的肉用动物,难度很大,但也不是不能实现。首先要建立试验养殖场,从一点开始突破;要培养建立为驱除弓形虫事业而努力工作的专业技术队伍;逐步生产无弓形虫的动物食品;在食品卫生检疫标准中增加弓形虫检测标准,只要全人类加强重视,共同努力实施,希望是会得到实现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6368.html

更多阅读

SO2的危害及其流行病学与毒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方法

刘玉香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 030024摘要:二氧化硫(SO2)是大气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SO2的大量排放使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SO2不仅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

流行病学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内涵:A研究对象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

光泽苔藓 光泽苔藓-概述,光泽苔藓-流行病学

光泽苔藓是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较少见的无自觉症状的慢性炎症性丘疹性皮肤病。具有特殊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各种族均可发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性别无明显差异或男性略多见,家族性发病少见。毛发苔藓_光泽苔藓 -概述光泽苔藓

骨肿瘤 骨肿瘤-流行病学,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的分类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从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为继发性恶性

声明:《弓形虫 流行病学调查 弓形虫 弓形虫-历史与现状,弓形虫-流行病学》为网友那缕云后的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