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从文化教育的角度看,计算机文化-文化概

计算机文化_计算机文化 -从文化教育的角度看

过去我们扫盲主要是使教育对象具有“能写会算”的基本功。国外把它归纳为三个R,即:读、写、算。现在针对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又提出要培养在计算机上“能写会算”的人,国外把它称为计算机素养,又归纳出新的三个R,即:读计算机的书、写计算机程序、取得计算机实际经验,这概括了国外计算机扫盲的基本要求。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一个更深内涵的问题:计算机文化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计算机文化_计算机文化 -文化概念的内涵

极为广泛、深刻的。在精神方面它包括语言、文字、思想、心态、道德、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在物质方面它也渗透到生产、生活、住房、饮食、交通、旅游、娱乐、体育等领域。
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文化的媒体技术关系极大。早在1968年,美国一位计算机科学家就设想过将来的电脑将成为“超级媒体”或“超级纸张”。并希望它能像活字印刷术那样对人类产生革命性的冲击。事实的发展证实了他的预言。在计算机的支持下,无纸贸易、无纸办公、无纸新闻、无纸出版正在成为现实。

计算机文化_计算机文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电脑如虎添翼

它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以及这一群人与另一群人之间沟通的渠道,把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小,使得人们能彼此交谈、交流思想、交换信息。每个新思想正在被综合成更新的思想,从而对人类的本质以及我们生存的宇宙产生新的认识。网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人人可以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彼此能完全平等地对话。多媒体电脑全球网使人类的联系更加密切,知识宝库更加丰富,各种难题更容易获得解决。网络文明对人类社会进步和生活改善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当然,计算机文化既有知识精华在传播,也有污秽糟粕在泛滥,例如网络上传播的不健康的东西就应该坚决取缔。
总之,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要求我们不能单纯把它当作科学技术问题来研究,还应该当作一种重大的文化现象来探讨,兴利除弊,因势利导。

计算机文化_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

1、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从文化教育的角度看,计算机文化-文化概
世界正在经历由a到b的转变,即原子(atom) 时代向比特(bit)时代的变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在其中无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经过50多年的量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几乎无所不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计算机文化。
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计算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这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可以体现为:(1)计算机理论及其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渗透表现的丰富文化内; (2)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设备丰富了人类文化的物质设备品种;(3)计算机应用介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创造和形成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价值标准等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观念。
计算机文化作为当今最具活力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加快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其所产生的思想观念、所带来的物质基础条件以及计算机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带来了人类崭新的学习观念: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人脑所能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根本无法"背"完,电脑这种工具可以解放我们"背"的繁重的记忆性劳动,人脑应该更多地用来完成"创造"性劳动。
计算机文化代表一个新的时代文化,它已经将一个人经过文化教育后所具有的能力由传统的读、写、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除了能读、写、算以外还要具有计算机运用能力(信息能力)。而这种能力可通过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得到实现。
计算机文化来源于计算机技术,正是后者的发展,孕育并推动了计算机文化的产生和成长;而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又反过来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与计算机应用的扩展。
当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时,又迎来了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作为计算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娴熟地驾驭互联网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造就了微电子、数据通信、计算机、软件技术 4大产业时,围绕网络互联,实现电脑、电视、电话的"三合一"。"三合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计算机网、电视网、电话网三网合一,三种信号均通过网际网传输;二是终端设备融为一体。这是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它的实现极大地丰富计算机文化的内涵,让每一个人都能领略计算机文化的无穷魅力,体味着计算机文化的浩瀚。
今天,计算机文化已成为人类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准确地理解计算科学与工程及其社会影响,已成为新时代青年人的一项重要任务。

2.计算机文化的形成

自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975年问世以来,至今不过26年,世界上已有近 2.5亿台的个人计算机机在各地运行。PC机在美国家庭的普及率已超过50%,在中国,PC机的销售量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除此以外,每年还有上百万的单片机装入汽车、微波炉、洗衣机、电话和电视机中。一个计算机大普及的时代已经揭开了序幕,并由此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计算机文化。回顾过去20多年的历史,PC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持续下降
1975年问世的第一台微机(A1tair 8800)价值为4000美元。1977年著名的appieII 8位机(带64 KB内存、不配显示器)的售价为1300美元。1981年推出的第一代IBM PC机(4,77MHZ 8088CPU,512KB 内存,单色显示器和5 in* 软盘驱动器)报价为3200美元。到1996年,一台配备齐全的PC机(90MHz Pentium CPU,8MB内存,VGA彩显,54MB硬盘),加上键盘、打印机等标准外部设备,花2500美元即可买到。在中国,现在配备最新的Pentium IV CPU的微机售价只需几千元。同许多其他家电产品一样,PC机现已成为普通人能够买得起的家电产品。
(2)性能大幅度提高
早期微机速度低、内存容量小,其功能远不及小型机和主机。许多大型的软件因内存限制,无法在PC机上运行。硬件的进步,使PC机的速度可达GIPS*,内存容量可达几百MB,不少以前只能在工作站乃至大型机上运行的软件,现在也能在PC机上运行。一些先进技术,像虚似存储、数据库管理、图形系统和多媒体应用等,在PC机上都能实现。"微机不微"。今天的PC机,不仅在功能上已超过了26年前的小型机或某些主机,而且在软件、硬件技术上也覆盖了许多当代新技术。
(3)操作日趋简便
早期的计算机操作复杂,只有专家才能使用。随着分时系统与小型机的推广,开始用键盘代替读卡机和纸带机,用字符显示器补充单独使用的电传打字机或打印机,简化了输入输出操作。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让计算机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计算机。用户队伍的迅速扩大,使用户中的非专业人员大量增加,更显出"对用户友好"的迫切性。1982年,美国Xerox公司采用图形显示器和鼠标器等设备,首先在Alto型计算机上的Small Talk程序设计环境中,采用层叠式窗口、弹出式菜单等人机交互技术,一举吸引了公众的注意。1984年,美国Apple公司在推出 Macintosh PC机的同时,除采用窗口与菜单技术外,还增加了引人注目的"对话框"等技术。从此,图文茂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始取代传统的字符用户界面,以"多窗口"、"下拉菜单"和"联机帮助"为特征的窗口系统迅速推广,在今天的PC机用户中几乎已家喻户晓。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形声兼备的多媒体用户界面也初露头角。不久的将来,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将更趋简便,更加自然。一个高性能的工具,配上友好的用户界面,再加上低廉的价格,使得计算机从"昔日王榭堂前燕",变成了如今的"飞入平常百姓家"。计算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3.计算机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互联网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享受网络服务的重要来源。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对计算机及其所形成的计算机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将从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社会所具有的特征这两个方面来了解计算机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 信息高速公路
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参议员阿尔·戈尔(Al·Gore)提出的“高性能计算法案”( The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ct),后来也称为“信息高速公路(Infornation Snperhighway)法案”。1993年1月,戈尔当选为克林顿政府的副总统,同年9月,他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日程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即:“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或称"NII"计划。按照这一日程,美国计划在1994年把 100 万户家庭联入高速信息传输网,至2000年联通全美的学校、医院和图书馆,最终在10-15年内(即 2010 年以前)把信息高速公路的"路面" ―― 大容量的高速光纤通信网,延伸到全美9500万个家庭。NII计划宣布后,不仅得到美国国内大公司的普遍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首先是日本和欧盟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也在研究NII计划,并且制订和提出该国的对策。网络系统是NII计划的基础。早在1969年,美国就建成了第一个国家级的广域网――ARPAnet。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PC机的普及,以PC机为主体的局域网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网(常称为"互联网")就是在ARPAnet的基础上,由35000多个局域网、城域网(MAN)和国家网互连而成的一个全球网络。Internet已把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千万台计算机及几千万的用户连接在一起,网上的数据信息量每月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仅以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或E-mail)为例,每天就有几千万人次使用Internet的E-mail信箱,送电子邮件的用户只需把信件内容及收信人的E-mail 地址,按照规定送入联网的计算机,E-mail系统就会自动把信件通过网络传送到目的地。收信的用户如果定时联网,可在自己的E-mail信箱中看到任何人发送给自己的邮件。NII计划的提出,给未来的信息社会勾画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而Internet的扩大运行,也给未来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原型。人人向往的信息社会,已不再是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空中楼阁。
(2)信息社会的特征
同信息化以前的社会相比,信息社会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信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工业社会,能源和材料是最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日益认识到信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信息被当作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企业如果不实现信息化,就很难增加生产,提高与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一个国家如果缺乏信息资源,又不重视信息的利用和交换能力,就只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目前,信息业已上升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产业。美国学者M·U·Poftat就提出一种宏观经济结构理论,将信息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并列为四大产业。信息业不能代替工业生产汽车,也不能代替农业生产粮食。但它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倍增器",能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信息业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业。
●信息网络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随着NII计划的提出和Internet网的扩大运行,“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因此,信息化不单是让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更重要的是将信息网络联通到千家万户。如果说供电网、交通网和通信网是工业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那么信息网的覆盖率和利用率,理所当然地将成为衡量信息社会是否成熟的标志。

4.计算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计算机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对语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入和拓宽,一门新学科――网络语言学应运而生。这门新学科是由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於2000年首先提出的。在其《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一文中,他对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等作了精辟阐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6661.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申请域名 精 怎样申请网站域名

域名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目前域名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品牌、网上商标保护必备的产品之一。怎样申请域名 精——准备阶段怎样申

如何申请tk免费域名 tk域名免费注册

如何申请tk免费域名——简介很多小伙伴都有拥有一个自己域名的小希望,但域名哦,是那么的深奥和神秘呀。百度百科:域名(Domain Name),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

联想并购ibmpc 联想并购IBM!福也?祸也?之随笔联想

这几天媒体(当然包括网上)铺天盖地的“LENOVO与IBM”,既有摇旗呐喊的追随者,当然也有口诛笔伐的反对者,大体看过去,上升为国家民族定位的也颇不在少数,这或许是国人的一次扬眉吐气吧,但在我看来或多或少总有那么一丝“阿Q”的影子,受到思想

批发商,未来发展之路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淘金者   他们亲眼目睹了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历程   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却做着怀揣大学文凭人的老板   他们的大脑是计算机时刻计算着做什么最赚钱   他们没有渊博的理论知

域名的概述 域名 域名-定义,域名-概述

域名(DOMAIN NAME)是互联网上企业或机构的名字,是互联网上各网站间相互联系的地址,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地理上的域名,指代有行政

声明:《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从文化教育的角度看,计算机文化-文化概》为网友忆纷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