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学院简介,南京大学文学院-历史

南京大学文学院,可溯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与光绪十四年(1888)成立的基督教汇文书院。其设科建系则始于1914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此后历经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1952年南京大学院系调整,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组成了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内设文学系、语言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文献学系和大学语文部、国际汉学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南京大学文学院_南京大学文学院 -学院简介

本院远源,可溯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与光绪十四年(1888)成立的基督教汇文书院。其设科建系则始于1914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此后历经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1952年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组成了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内设文学系、语言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文献学系和大学语文部、国际汉学部。

本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有18个国家、省部和校级科研机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古典文献研究所”,均设立于本院。科研条件优越,实力雄厚,院图书馆拥有30多万册藏书和诸多特色书库。

本院目前有在职教职员工95人,其中教师83人。

南京大学文学院_南京大学文学院 -历史沿革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前身为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南京大学学术力量最强的系科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和188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建立的汇文书院,当时虽无系的建制,但汇文书院的首任院长福开森先生就是文学士出身,晚清进士出身的两江师范学堂学监(校长)李瑞清先生更是“提倡国学、科学、艺术不遗余力”的教育家。两校把作为中学、国学根基的中国语言学、中国文学规定为所有学生的主要必修课程。后来长期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的著名国学大师胡小石先生、著名戏曲史家陈中凡先生,以及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吕凤子先生都是两江师范学堂的毕业生。1912年,国民政府颁布实施“壬子学制”,根据这一学制,1914年在两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设置中国语言文学系,这是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建立的中文系之一。

中文系建立的第二年(1915),开始招收本科(4年制)和专科(2年制)学生,后来经历了国立东南大学(1920-1927年)、第四中山大学(1927-1928年)、江苏大学(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1928-1949年)几个发展阶段。1949年8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翌年根据政务院决定,去“国立”而迳称“南京大学”,汇文书院则在1910年与宏育书院合并并改名金陵大学,同年设置中文系宏育书院是由1891年建立的基督书院与1894年建立的益智书院与1906年合并而成。1951年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南京大学的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合并,奠定了今日南京大学的基础,隶属国家教育部,后属国家高教部,今属国家教委。两校文学院的中文系合并为今日南京大学中文系。2007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

九十余年来一批国学大师和著名学者如李瑞清、黄侃、吴梅、方光焘、胡小石、汪辟疆、陈中凡、潘重规、杨晦、唐圭章、吕叔湘、罗根泽、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等先后在本院任教,各层次历届毕业生近万人。

南京大学文学院_南京大学文学院 -专业设置

本系共有八个研究生专业:文艺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戏剧戏曲学专业。本系具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所有研究生专业均可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本系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工作的博士后享受教师待遇。

南京大学文学院_南京大学文学院 -海外办学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学院简介,南京大学文学院-历史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从1998年在新加坡举办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班至今,已有9年时间,先后在新加坡石林咨询有限公司、马来西亚韩江学院、吉隆坡传智国际学习机构设立了三个教学点,在中国大学中是最早在海外创办中文硕士班的中文系,也是办学时间最长的中文系。

南京大学文学院在海外举办的上述各个硕士班都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政府机构的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为此颁发了两个文件,即《关于同意南京大学在新加坡举办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班的批复》(教育外综[1999]39号)和《关于同意南京大学在马来西亚举办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班的批复》(教育外综[1999]83号)。中国所有大学的学位都是国家学位,因此,南京大学文学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所办硕士班的学位证书都是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核准的,同本校学生的学位证书完全一样。2001年6月21日,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曾专门致函南京大学校长,对南京大学在马来西亚举办中文硕士班表示支持。

南京大学是中国最优秀、最有实力的大学之一。南京大学文学院成立于1914年,有着90多年的历史,学科齐全,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学科梯队合理,课程设置完备。该院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和艺术学两个一级学科;有13个博士点,1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级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即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国家重点学科数在中国大陆各高校中文系中名列第二。南京大学文学院具有优秀、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享受政府津贴人员14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人。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8项。

南京大学文学院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派到海外进行教学的教授不仅学术水平高,而且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至今已在新加坡石林咨询有限公司招收九届硕士班学员,在马来西亚韩江学院招收五届硕士班学员,在吉隆坡传智国际学习机构招收两届学员。此外,马来西亚的韩江学院、新纪元学院和南方学院的中文大专生可以升入南京大学文学院继续攻读本科和研究生,马来西亚往届硕士班中已有多人获得奖学金,进入南京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对海外教育非常重视,为此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外教育办公室。在抓好教学的同时,南京大学文学院还重视办学模式的研究,承担了江苏省海外华文教育模式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些都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的高度评价。

南京大学文学院_南京大学文学院 -科研机构

域外汉籍研究所
设立宗旨
在中国历史上,汉文化曾给周边国家和民族以很大影响。今天,人们将历史上以汉字为书写工具的国家和地区,称之为“汉文化区”。她不仅包括中国,同时也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后者又被称作“域外汉文化”。域外汉籍是域外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域外文人用汉字书写的有关政治、道德、历史、宗教、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作,也包含少量流传海外但在国内已失传的文献。其重要性,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近年来的发展尤为迅猛。但国内一直未有从事这一研究领域的专门机构,难以系统、持续地展开。有鉴於此,南京大学於2000年2月成立了域外汉籍研究所,以推动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域外汉籍研究所以域外特别是日本、韩国、越南所藏汉籍为中心,致力於东亚汉文化的整体研究,这一研究对东亚的文化建设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全球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更具有以学术为纽带,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消除隔阂、增进理解的意义。
域外汉籍研究所推崇严谨朴实,力黜虚诞浮华;向往学思并进,鄙弃事礼相绝;主张多方取径,避免固执偏狭。总之,即倡导并实践以文献学为基础的综合研究。
研究计画
1、期刊系列:每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一辑《域外汉籍研究集刊》,字数在40万以上。目前已出版第一辑(2005年)、第二辑(2006年)。
2、资料系列:有计划地出版“域外汉籍资料丛书”,目前已出版《朝鲜时代书目丛刊》(9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在今后三年中出版以下资料集:(1)域外中国文学评论资料集(韩国卷),约150万字;(2)日本十五至十九世纪宋诗研究资料集,包括苏轼、黄庭坚、惠洪、陆游等,约600万字;(3)朝鲜时代杜甫研究资料集,约60万字;(4)日本江户时代《世说新语》注释集成,约50万字;(5)日本诗文评汇编(汉文卷),约120万字。以上资料总字数近1000万字,由中华书局出版。
3、研究系列:出版“域外汉籍研究丛书”,近年拟出版以下十二种:(1)《清代诗话东传之研究》;(2)《朝鲜时代汉文学典范研究》;(3)《古逸书回传之研究》;(4)《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研究》;(5)《朝鲜时代汉文化启蒙教育研究》;(6)《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7)《域外所藏稀见唐宋文献之实证性研究》;(8)《越南汉喃避讳字研究》;(9)《杜诗在韩国的传播及影响》;(10)《东亚汉籍交流研究法举例》;(11)《日本汉诗论稿》;(12)《宋人撰述流传丽鲜考》等。
美学研究所
设立宗旨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阐释,努力推动现代人文科学方法与美学研究的结合,从美学维度推动现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
科研项目
“985创新地区项目”
“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之子课题:民族认同概念研究(周宪)
中国少数民族审美认同机制研究(王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从现代到后现代(周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形态研究(王杰)
当代文学变体和形式创新问题研究(赵宪章)
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查(李昌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与发展趋势研究(王杰)
江苏省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王杰)
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
研究型大学文学专业系列教材(周宪主编)
审美人类学概论(王杰主编)
学术活动
不定期组织多学科学者就美学和当代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现象进行研讨和对话。美学研究所成立一年来,已于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美国匹斯堡大学许倬云院士、德国弗赖堡大学迈兹教授合作进行过三次研讨,研讨会记录稿陆续发表。
社会语言学实验室
简介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6月27日,为国内首家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是应用社会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语言研究的机构。国外比较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有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南京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的特点是将语言学研究与本科教学相结合,为有志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本科生提供尽早投入科研实践的机会。南大社会语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为语言变异、语言变化,以及社会现实中的语言和交际问题。
研究项目
南京城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实验室项目)
南京防疫宣传效果调查研究(实验室项目)
《言语社区理论研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徐大明
《本土汉语与域外汉语协调策略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郭熙
《字母词规范研究》,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郭熙
《南京方言语音数据库》,社会科学院项目,顾黔
《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调查研究》,中美合作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顾黔
《进行中的变化:包头言语社区15年后的再调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徐大明
《包头语言社区历时口语语料库建设》,实验室项目
《一个中国乡村亲属称谓的变异机制》,付义荣
《广西壮族聚居区多语、多方言现象研究》,杨玉国
《方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郭骏
《音译词的文化考察》,张娟
《白领阶层的语言变异》,刘英
《包头言语社区语言变异研究》,祝晓宏
《盐城方言入声字变异现象研究》,任竞春
《关于南京大学学生对PTH及PTH水平测试态度的调研》,丁令德
《重庆方言重叠式研究》,周艳
《南通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管娟娟
《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陈婷婷
《全清词》编纂研究室
《全清词》是原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下达的国家级大型重点古籍整理项目。项目要求参照前人编纂《全唐诗》、《全宋词》的做法,将清代300年的词作搜罗齐备,按一定体例汇集编纂,整理校点,然后出版成书,成为有清一代词的大型总集,为学术界研究这一薄弱环节提供方便。由于清代距现在时间很近,资料分散且基本上未经有效整理,所以难度非常大。
1982年,该项目下达南京大学,随即成立了《全清词》编纂研究室,从1982年至1989年,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并主要进行了“顺康卷”的编纂。“顺康卷”几经曲折,最后于2002年5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凡20册,850万字。
《全清词》拟分5卷,即“顺康卷”、“雍乾卷”、“嘉道卷”、“咸同卷”、“光宣卷”。“顺康卷”以下各卷的编纂现正在进行中。
南京大学明清文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明清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1月。主要工作内容,一是常规性地招收和培养博士、硕士生;二是培养或引进有关人才,使得中文系在明清文学研究方面的某些薄弱环节尽快得到弥补;三是在开展传统研究的同时,积极发展新的方向,从不同方面,全方位地同国际学术界对话;四是从事《全清词》的编纂。
2000年5月,明清文学研究所成功地主办了“明清文学与性别”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专家学者60馀人参加会议,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会议论文集《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已于2002年10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明清文学研究所由张宏生教授担任所长。
语言学教研室
本教研室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调整后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这一新专业而设的,该专业的目的是培养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应用人才。作为新生学科点,该专业的教学、科研均显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该专业素来注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学和培养,2000年,本学科点被批准为博士点,成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新获批的博士点专业。本教研室现有在编教授1人,副教授1人,同时聘请海外教育学院汉语教研室部分教师担任该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本教研室主任为郭熙教授。语言学教研室目前承担的“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主干课,除了必修课外,该专业还为本科生开设“修辞学”、“社会语言学”等选修课程。
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本教研室前身为中央大学文学研究室,为中文系历史最为久长的学科之一,曾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台港文学、中国现当代各体文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特色,居于国内外学术前沿地位。新时期以来,本教研室经历了硕士点、博士点、省重点学科等重要发展阶段。1999年6月本教研室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含戏剧学)学科为主体,整合和吸纳本校及国内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力量组建成大型科学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使本学科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本教研室目前有教授6人(其中5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6人,讲师1人,叶子铭教授、许志英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已形成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梯队,极具发展实力。教研室主任为刘俊副教授。
戏剧影视研究所
该所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至1922年,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南归授曲,将传统曲学引入我校教学科研中。陈中凡先生和吴梅先生的三位弟子卢冀野先生、钱南扬先生、吴白陶先生作为后继者,将传统的曲学研究进一步发扬光大,陈白尘、陈瘦竹二先生现代戏剧研究的引入,更加扩大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新时期以来,董健教授和吴新雷教授,分别在现代戏剧与古典戏曲方面,为本学科点的继承发展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使本所的研究领域更扩大至当代戏剧、外国戏剧和当代电影、电视研究。1984年本学科点被批准为博士点,1994年本学科点被评为省重点学科,2000年本学科点现代戏剧部分被纳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本所目前在编教师10人,其中教授5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4人,讲师1人。现任所长为董健教授,副所长为吕效平副教授。本所教师已出版和发表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曲史论》等论著、论文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国内同行相比,在许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文艺理论教研室
文艺理论教研室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4人。教研室主任为胡有清教授。
本教研室承担的文学概论课程为中文系本科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自编教材《文艺学论纲》被列为教育部重点教材。本教研室另给本专科生开设美学、西方文论、《文心雕龙》研究、当代审美文化、中西文论原著选读等选修课程。以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为主体的文艺学专业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本教研室教师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学基础理论、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论、西方美学与文论、中国当代文化与文论等方面有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在相关方向内培养研究生。
汉语教研室
汉语教研室曾有过方光焘、黄淬伯、洪诚、黄景欣、施文涛等著名学者,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1984年获现代汉语硕士点,1986年获汉语史硕士点,1990年获汉语史博士点,近十年发展较快。现有在编教师12人,其中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4人。汉语教研室承担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程,是中文系各专业必修的主干课,其中“古代汉语”课程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壹类优秀课程。目前本学科以鲁国尧、李开、柳士镇、王希杰教授等为主要学术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为高小方教授。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音韵文字训诂方向,音韵学方面以宋代语音史研究为特色;文字学方面以古文字学研究为特色;训诂学方面以《诗经》、《论语》等专书研究为特色。中古汉语词汇语法方向,以语法和词汇相结合的研究为特色。中国语言学史方向,以明清古音学、清人注疏研究和史料学、语料学研究为特色。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方向,以语法理论和修辞理论研究为特色。汉语语音学方向,以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语音的实验对比研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语音识别研究为特色。本教研室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改,建设了“音韵学”、“历史语法学”、“中国语言学史”、“现代汉语学”等精品课。
古典文献研究所
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整理研究机构之一,也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研究所之一,以整理中国古代文献、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
本所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第二任所长周勋初先生领导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形成了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品质的严谨踏实的学科特色。本所在继承朴实雄厚的学风的同时,又不断开拓发展空间,如将古典文献研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如加强海外汉学文献与域外汉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等,不断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
本所具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较丰富的资料积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古籍整理与研究、古代典籍与文化、古典文学等,在中古文献整理、三至十三世纪即魏晋南北朝至宋代文学研究、石刻与艺术文献研究、佛道藏文献研究、文献学理论及实践研究、域外汉籍研究等领域,尤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与专长。
本所1985年被批准为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并与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共同构成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本所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科点紧密协作,承担了一批大型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如程千帆先生主持的《中华大典・文学典》,其中的《宋代文学分典》以及由本所卞孝萱先生主编的《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已出版;程千帆先生主编的《全清词》顺康卷20册也在南大百年校庆前面世;周勋初先生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荣获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以上几项重大成果,受到学术界同仁的广泛好评。
周勋初教授治学出入文史,所撰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在新时期的传统文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卞孝萱教授有《刘禹锡年谱》、《元稹年谱》等十余种专著,新近出版《唐人小说与政治》;徐有富教授与程千帆先生共同完成高校古委会重点科研项目《校雠广义》,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又有《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郑樵评传》等专著出版;程章灿教授在《刘克庄年谱》、《魏晋南北朝赋史》、《世族与六朝文学》等数种文学史研究专著外,于石刻文献亦研究多年,已有《石学论丛》出版;曹虹教授有《阳湖文派研究》、《慧远评传》等著作,在散文史和佛藏文献研究方面用力尤勤;严杰副教授著有《欧阳修年谱》,武秀成副教授著有《〈旧唐书〉辨证》,赵益副教授著有《丘处机》、《王霸义利:北宋王安石改革批判》等,徐雁平讲师著有《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
本所现有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4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4人(均为硕士生导师),讲师1人。本所已培养硕士27人,在读硕士生22人;培养博士6人,在读博士生14人。除基础课程以外,每学期平均为本科生开设专题选修课2-3门,为硕士生及博士生开设专题选修课3-4门。本所编辑有学术集刊《古典文献研究》,已出版6辑,出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专刊”20余种。
本所现任所长为程章灿教授,名誉所长为周勋初教授。
古代文学教研室
古代文学教研室具有悠久的学术传统,在历史上形成了以实证性研究为主的严谨学风,目前拥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力量。本学科于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现在编教员6人(另古典文献研究所8人同属古代文学专业),其中教授4人(3人为博导),副教授2人。教研室主任为许结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承担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文系各专业必修的重点基础课,2000年被南京大学评为优秀主干基础课。除了必修的主干课程及本系或外系有关文学史教程外,每学期均为本科生开设3-4门专题选修课,并为研究生开设三门重点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中国古代文化史专题”、“中国古典文献学”及2-3门其它选修课程。在科研方面,以唐宋文学、明清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域外汉文学研究与古典文学文献学研究为主,其中在汉代文学研究、魏晋家族文学研究、《诗品》研究、辞赋研究、杜甫研究、宋诗研究、清词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的正式建立历史并不长,其前身为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欧美文学、西方文学理论向为该学科教学与研究之重点,张月超、赵瑞蕻二先生在上述领域内的研究颇多建树。八十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大陆出现,本教研室又是国内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单位之一。作为该学科带头人,钱林森的中法文学比较研究、杨正润的传记文学研究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有广泛的影响。科研之外,该学科点亦素重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迄今已培养出数十名硕士。1998年,该学科被批准为博士点,2000年被纳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研室现有在编教师5人,其中教授2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教研室主任为余斌副教授。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欧美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传记文学研究等。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该学科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一,视野开阔,注重融汇新知,汲取其他学科之长,在多学科的边缘交叉处寻求、开拓新的学术空间。其二,注重学问基本功夫,强调理论与实证的结合,力避该学科容易出现的空疏肤浅、大而无当的毛病。其三,重视学术的国际性,关注国外学术动态,重视国际交流。近年来已成功举办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并且主持着具有国际色彩的学术杂志《跨文化研究》。该学科点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如教育部项目“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现代传记文学史”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774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什么是校训?_lhg 哈佛校训是什么

原文地址:什么是校训?作者:王天纲什么是校训?什么是校训?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较早为校训作了如下释义:“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袁贵仁同志在《加强大学文

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曼德拉 南非黑人总统

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曼德拉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

双鹭药业梁董秘针对疑夕九个问题的回复 双鹭药业

1. 达沙替尼的专利问题  原研厂家在中国申请了四个达沙替尼相关专利,即CN1989969、CN1348370、CN1764454、CN1980909,前三个专利目前都没有权利,最后一个有授权即我们常说的晶型专利。CN1980909提供了多种晶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一水合物

2014全国一本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排名2014 全国大学排名2014

资讯:2014全国一本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排名2014近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2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报告显示,北京大学连续7年蝉联中国第一,问鼎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声明:《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学院简介,南京大学文学院-历史》为网友甘之如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