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三部曲是由大友克洋自制自编自导的作品,1995年发行,被誉为90年代日本动画的代表作。这部影片采用了常见的“三段故事”形式,从表面形式来看似乎都没有联系,但从思想内容和背景来看,则有着内在的关联。《回忆三部曲》中的三个故事分别是《她的回忆》、《最臭兵器》、《大炮之街》。
memories_《MEMORIES》 -简介
《回忆三部曲》
编剧:大友克洋/今敏
导演: 大友克洋 /森本晃司/ 冈村天斋
主演: 矶部勉 / 山寺宏一 / 饭冢昭三 / 千叶繁 / 高岛雅罗 / 长谷川亚美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1995
又名: Memories / 追忆
memories_《MEMORIES》 -剧情
《回忆》
本片由三段互无关联的故事组成。
《她的记忆》
2092年,由伊瓦诺夫领导的太空垃圾回收飞船在返航途中接收到来自“宇宙坟场”的求救信号,特殊的是,信号中掺杂着歌剧《蝴蝶夫人》的唱段。队员汉兹与米格尔前往施救,却进入了一位歌剧演员艾娃的回忆,这些栩栩如生的回忆场景对船员们产生了威胁
《最臭兵器》
供职于制药公司的小职员田中信男拖着病体赶回公司,无意中服用了公司与军方合作的实验药品。自此信男成为了制造致命臭气的肉身工厂,对此毫不自知的信男却按照上司命令将药品样本送往东京总部,一路上引起大面积恐慌,军方不得不派出大批军队半路截杀信男
《大炮之街》
在一座由蒸汽驱动的城市中,一家三口展开了一天的生活。母亲去制造炮弹的工厂上班,父亲在炮台担任装填手,小儿子在学校里学习与大炮相关的知识。炮台不停开炮,但敌人的身影却始终没有出现
memories_《MEMORIES》 -有关评价
“脱亚入欧”的日本幻想
《彼女的回忆》
大友克洋出生于1945年,是日本战后出生的第一代人,在这代人的成长岁月中,日本有美军占领、越南战争、“全共斗”、摇滚乐……,这些事件看来对大友克洋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事件的影子,比如《阿基拉》中的群众抗议和街头骚乱,依稀就是当年“全共斗”学生运动的再现。
但《回忆三部曲》却是另一番光景。整部影片的思想都是完全西方化的,故事场景中的日本色彩,也只在第二段中有所呈现。这是大友克洋自制自编自导的作品,称之为90年代日本动画的代表作并不为过。关于这部影片的故事解读和意义理解,可谓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显然这是一部颇有歧见的作品。
这部影片采用了常见的“三段故事”形式,这种形式中三段故事可以相互有某种联系和照应,更多的是相互独立的故事。《回忆三部曲》中的三个故事:《她的回忆》、《最臭兵器》、《大炮之街》,从表面形式来看似乎都没有联系,但从思想内容和背景来看,则第二和第三段有着内在的关联。
第一段《她的回忆》:公元2092年,一艘太空运输船收到神秘的求救讯号,两位宇航员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那是一个华丽庄严美轮美奂的虚幻世界,是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当年红极一时的歌剧女演员爱娃的回忆世界。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音乐和唱段响遏行云,绕梁不去,衣香鬓影之间,是爱娃昔日的辉煌、成功和爱情,无数爱慕者的掌声和玫瑰花……。这个亦真亦幻的世界,最终轰然崩塌,也让进入的宇航员葬身于此。
故事很简单,但解读却多种多样。
有人从幻境崩塌的结尾中,看到了“充盈其中的女主人公对病态美和出于怜惜自己的爱的强求,延续了日本文化中对美的静态、永恒的依恋和渴求”,认为这“富于独特的文化气息”。这样解读当然也无不可,但不是太站得住脚。
还有人觉得这段故事中《蝴蝶夫人》的“咏叹调的旋律仿若海上女妖罗莉莱的歌声”,这个联想很有意思,比喻也很恰当。因为在结尾时,幻境中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了,爱娃昔日的爱人(后来变了心)卡罗与她贴身相伴,对她说着甜言蜜语,美艳的爱娃幽怨地对卡罗说:我可是一直在想着你呢……这可以解读为幻境又恢复了――下次不知是哪个不幸的宇航员又会遭殃。
日本人讲“脱亚入欧”一个世纪了,我在欧洲见到的那些日本游客,面对西洋艺术时,个个都是毕恭毕敬的。这段《她的回忆》,就是一个“脱亚入欧”的标本。
《最臭兵器》
第二段《最臭兵器》:是一出完全美式风格的黑色幽默讽刺小品。一个研究所的小职员误服了秘密为政府研究的药物,成为其臭无比的化学气体之源,他所到之处都能将人熏死一片。上司不知此一情形,命他将“样本”带来东京,他就穿过导弹、坦克、战机的重重围剿(奇妙的是,这么多先进武器,就是始终打不中他),“忠诚”地执行使命。结果东京被他带来的毒气袭击,美国军队亲自出马,将秘密武器祭出来也不顶用。
这是一个非常荒诞的故事,通常这种故事都是用来讽刺某些事物的。这个故事中当然有很浓厚的反科学主义味道――对技术极度发展后失去控制导致灾祸的忧虑。这种主题在好莱坞科幻影片中早已经演绎过无数遍了。但构成整个故事反讽效果的重点,似乎是那个小职员对上司命令的坚定不移的“忠诚”,这种忠诚是相也许是日本式的,它让人联想到日本的武士道和后来的军国主义教育。
上面这两点,倒是都能够和影片的第三段故事有着某种内在的相同之处。
《大炮之街》
第三段《大炮之街》:荒漠中一个奇特的城堡,里面大大小小的炮台林立,居民的全部生活就是“炮击”。地位高的是将军,指挥开炮;地位低的是炮兵或工人,他们生产炮弹,运输炮弹,装填炮弹;孩子在学校里学的是炮弹的弹道计算,他的人生理想是将来成为指挥开炮的将军。媒体里整天报导着炮击的“战果”,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在为什么而战争,也没有人知道敌人是谁、在哪里,人人就是为了“炮击”而活着。
这一段故事很短,但被认为是最“没有情节意义的一段”,据说还是“公认是最难懂的一段”。我倒觉得并非如此,有人将这一段联想到小说和电影《1984》,这就基本上抓住了理解的要点。
其实只要将它放入“反乌托邦”的纲领之下,《大炮之街》就很容易理解。电影《1984》就是“反乌托邦”的纲领下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对小说还是电影而言,“反乌托邦”至今仍然是一个相当富有活力的纲领――对于专制集权统治的恐惧,对于技术极度发展之后侵害人性的忧虑,一直是西方幻想作品中流行的主题之一。
《大炮之街》中的社会,和《1984》中的“大洋国”堪称异曲同工。这里没有欢乐,是一个阴暗、沉闷、破败的世界(电影通常总是用画面来传达这一点),人人脸上的表情都是阴郁的,几乎没有笑容。生活的意义不能由自己寻找和认同,而是由外界强行赋予的――在“大炮之街”就是“炮击敌人”,在“大洋国”就是“和大洋国的敌人斗争”,每个人的生活都索然无味,恍如行尸走肉。
总的来说,《回忆三部曲》中最长的第一段故事《她的回忆》,有着唯美的风格,没有反讽的色彩,可以当作一段关于美、爱、生死、永恒等主题的狂想曲来欣赏。至于那些宇航之类的未来科技包装,恰恰可以和幻境中的古典美景形成对比和张力。
而《最臭兵器》和《大炮之街》可以视为姊妹篇,都是以反讽为主,都可以视为“反乌托邦”纲领下的作品。而“反乌托邦”本身就是西方的思想和创造,大友克洋在这样的纲领下创作,自然也仍旧是“脱亚入欧”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