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大地震 通海大地震 通海大地震-地震资料,通海大地震-地震参数

通海大地震 通海大地震 通海大地震-地震资料,通海大地震-地震参数

“通海大地震”是中国百年历史上仅次于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大地震灾害。1970年1月5日,在云南省通海、峨山间发生了7.7级的强烈地震,使通海、建水、峨山、华宁、玉溪一带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了严重损失。震源深度134米,主震后发生5级至5.9级余震12次,引起严重滑坡、山崩等破坏,受灾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造成15621人死亡。这是20世纪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三大地震。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地震资料


通海大地震

●发震时刻
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00分34秒
●经纬度
北纬24.06度/东经102.35度
●震中位置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高大乡、峨山县小街镇和建水县曲江镇之间(曲江断裂带)
●震级
Ms7.7级
●震中烈度
10度
●震源深度
约10―13公里
●伤亡人数
死:超过15621人,伤:超过32431人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地震参数


地震纪念碑

通海大地震发生于1970年1月5日当地时间1时0分34秒,震中位于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峨山之间,震级为里氏7.7级,震中烈度为10度,震源深度约13公里,震中距离省会昆明仅100多公里。受灾面积达到4500多平方公里。

此次地震造成15621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32431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三大地震。

2010年1月5日是通海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届时玉溪市将举办各种活动纪念这次人类罕见的大灾难。由于历史的原因,关于这场大地震发生时的灾情、救助、伤亡、时代背景等细节,许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都知之甚少,为此新闻网特开辟专题,刊载相关的纪实文学、人物专访、珍贵照片,希望以图文的形式,部分还原大地震的第一现场,揭秘被那个特殊的年代掩盖的历史真相,同时传播相关的地震知识。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年多后,重新回顾和反思在通海、峨山等地发生的这次大地震,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震后信件

刘心武发现从通海寄到北京的“密信”

1970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心武从同事那里借来一本描写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生活的小说《日子》,主人“不慎”在书中夹了一封家书。那是一封从云南省通海县寄来的“密信”,内容是向他们在北京工作的亲人报丧的,说的是这一年的1月5日深夜家乡发生了特大地震,房屋几乎倒平了,埋死了很多人。信中提到了许多遇难者的姓名,从他们家族中类似哥嫂、侄甥、舅父、叔姨那样的至亲到邻里同窗,列出了很长的一串名单。

对于这样可怕的“密信”,如同泄露了国家的重大机密,着实把年轻的刘心武吓坏了,以致30多年之后,已经成为著名作家的他,对此事仍记忆犹新。最近,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那晚,在昏暗的灯光下,我捏着一封别人的信,呆立了很久,惊诧莫名。云南真的有那么大的地震发生吗?报纸上没那么报道过,广播里也没那么广播过。”如果真的发生了那样的大地震,仅与同事有关的亲友就死了那么多人,那该地区一共死了多少人呢?

而事实上,不仅是刘心武无法知晓那次大地震的真相,在当年,甚至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发生在云南通海的那场大地震,并没有多少了解。那次大地震被命名为“通海大地震”,它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15621多人,仅次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死亡人数超过万人的三次大地震之一。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地震后果

人类灾难史上已郑重记下:
公元一九七零年一月五日凌晨1时0分37秒,东经102°35′,北纬24°06′,在距离地面13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发生了比日本广岛原子弹强烈四百多倍的猛烈爆炸,整个大西南猛烈地摇动起来。

昆明西郊海源寺里有一个地震观测点,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一个基准台,由于地震太强烈,这里唯一的一台地震仪都被震得出格了,无法确定这次地震的震级和震中位置。

美国有关地震台网当日向世界报道:中国西南发生8级以上强烈地震。

日本地震观测站估计震中位于北纬25度,东经103度,震级在7.5级左右。

台湾气象局称: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8度,东经100度的大陆西南部,震级7.8级。

泰国报纸于1月6日报道“滇省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并接连数天登载有关这次地震的新闻。

这些世界各地的地震台网和新闻媒体,都不同程度地认为这次地震发生在云南省人烟稀少的高山、峡谷和森林地区,危害极小。

真实的灾情究竟如何呢?至今,我们翻开那一份份“震害报告”,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那数秒钟的震动是那样的惨烈和悲壮,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请看有关报告:
1970年1月5日1时许,正值午夜,云南省南部通海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宏观震中在通海县高大公社五街附近,震中烈度为十度,震源深度约13公里。受害地区包括玉溪、通海、峨山和华宁等地。在极震区,民房几乎全部倒毁,仅剩残垣断壁,偶有木架尚存,也都七斜八歪。

这次地震,震害波及的范围达8880平方公里,其中重灾区约1777平方公里。在地震期间沿北西方向的曲江断裂带,产生了一条断层,该断层西起峨山,向南东经梅子树、通海高大,至曲江北面,全长约60公里,宽约20米,总体走向为北西60度。它不受地形、岩性等限制,横切谷沟和山脊,穿过不同时代的断层,似刀切一般,展布于曲江河谷北岸。

曲江两岸的高大乡,8000多人中有2300余人震亡。仅普丛村的70户人家,就有10户全部死难,全村死亡613人。位于震中位置的五街村,原有597人,194人死难,其中年龄最小的刚出生两小时。槽子村原有25人,20人死难,仅留下两位老人、一位妇女和两个小孩。老茅村原有150余人,有近50%的人死难。

地震后,沿曲江断裂分布许多地裂缝,从建水县庙北山北,经通海县的高大、峨山县的水车田、大海洽、牛白甸、直抵峨山城下,全长近60公里,总体走向北500-600西,倾向北东,倾角50o-80o,构成了巨大的地裂缝带。其中主干地裂缝不受任何地形约束,跨沟越岭,断开基岩,长达数公里,最宽处可达20米左右,具右旋水平错动性质,最大水平错距2.2米。

除沿曲江河谷密集展布的地裂缝外,在极震区还出现多起滑坡,个别地区还有下陷或隆起。沿曲江河谷出现大小山崩数十处,使河道阻塞,道路毁坏。此外,喷水冒砂现象也比较普遍。喷水冒砂孔有单个的,也有串珠状成群的,总体走向为北西向,与曲江断裂的走向一致。

余家河坎村坐落在一条干涸的河床旁边,地震时约有26万立方米泥土形成坝体向东南方向低洼的梯田滑移,整个坝体向东滑移129米,向南滑移约200米,坝体经过之处,地面下陷2米多,田地就像被乱刀剁过的豆腐,破碎得不像样子。河旁村庄里16户人家的近50间房屋,随着地表向东南方向滑移了100至150米以后,全部倒塌。周围全部变成深沟大槽,惨不忍睹。村中4438人,死105人,重伤71人。

大兴桥外的曲江峡谷,由于地震造成山体滑坡,一座三级水轮泵站和10名管理人员,刹那间被深埋在滚滚泥沙之下。同时,下滑的泥石堵河成湖,水位上涨4米多,河水淹没了曲江盆地的4000多亩耕地,成为云南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

与通海县毗邻的峨山县城有逢5赶集的习惯。1月4日下午,从四面八方汇集来了不少准备第二天赶集的人,两层楼的大旅社住客爆满,还在过道上加了地铺。地震时,楼房被夷为平地,绝大多数旅客遇难,大旅社内死了200多人!昆明工学院设在这个县小街的“五-七干校”内,有138名教职员工死亡。

建水县曲溪中学,168间校舍全部震毁,只残存一所古庙的屋架。当晚是星期六,大部分师生已回家。留校的147人中,有54人被倒房压死,另外有31人重伤、58人轻伤,仅有4人安然无恙。其中,在一间女生宿舍里,有7个女学生被齐排排埋死于墙下……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地震瞬间

驻扎在高大乡的公路建设七团,有15个刚下夜班的民工到厨房里吃饭、烤火。地震时,一堵粗厚的土墙向他们压去,未等他们明白发生什么事情,许多站立着的人就被墙体从头压向脚掌。当人们把他们刨出来后,看到的是这样一幅被地震定格了的惨状:15个人变成了15团肉饼,变形的嘴里还含着饭菜,火塘附近的人则被烧成了焦尸。

峨山县城有逢5赶集的习惯,1970年1月4日下午就从四面八方汇集了许多前来赶集的旅客和农民,两层楼的大旅社爆满,还在过道上加了地铺。地震时,绝大多数旅客遇难,死亡200余人。

昆明工学院140多名教职工,从省城昆明来到峨山县小街公社“五・七干校”学习,接受政治洗礼。按照当时的阶级划分,在这140多人中,有90多人是“革命群众”,有40多人属于罪该万死的“牛鬼蛇神”。90多名“革命群众”住在条件较好的农场大仓库里,过着军事化的集体生活,而那40多个被打入另册的专政对象,住在低矮的“牛棚”里。地震发生时,大仓库里的90多名“革命群众”,被厚重的墙体和巨大的屋架整整齐齐地打死在床上,无一幸免。住在“牛棚”里的“牛鬼蛇神”却全部躲过浩劫,幸免于难。

解放军某部驻扎在峨山县红旗公社(现锦屏乡)通讯团营房里的136名女兵,刚刚在1969年冬季征兵中光荣入伍,军装上还未正式佩戴领章帽徽,她们正在这里接受集训。大地震发生的顷刻,也许震魔不愿伤害这些豆蔻年华的女兵,她们住的营房竟然没有倒塌。姑娘们在极度震骇之后,以军人的速度飞快地奔出营房。在寒冷的夜空下,她们仅穿着内衣和内裤,发呆地站着。只听一声哨响,部队首长发出了“保护油库”的动员令,幸存者们开始集合起来。这时,女兵们才发觉自己穿得这么少,羞涩之心使她们涨红了脸。她们看看自己的营房尚存,就不约而同地冲进去寻找衣服。须臾间,一次强烈的余震发生了,本来已岌岌可危的营房顿时全部垮塌,女兵们就这样全部惨死在屋里。

这些惊天动地的巨变,这些毛骨悚然的镜头,一切都发生在不到10秒钟的时间里。而当时正值深夜,因此,只有极少数幸存者目睹到这“瞬间的劫难”。

一位姓王的小学教师回忆说,地震前我一直在看报纸,但心慌得无法静心阅读,没过多久,只听到“当”的一声巨响,就像在地下放了一声闷炮一样。灯火随之熄灭,平时放在桌上的电筒也滚落下来,只感到房子摇动起来。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门窗、土基、瓦片压在地下。当我挣扎起来时,爬过去摸摸那边,不像自己的房间,爬过来摸摸这边,也不像妻子、儿子的住处。我无法辨别房间的方向,头脑里什么也不会想。过了一会儿,我继续摸爬,发现整个房间全是土块、木板。抬头望望,眼前有一条蓝色的影子,可怎么抓也抓不到。我只好向蓝影爬去,用手一摸,原来是个大洞,洞外是蓝色的天空。

幸存者艾传贵说,我们普丛村在地震中,死亡613人,占总人口的23%。昔日美丽的村庄,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砖瓦遍地,哭声四起,凄惨之状随处可见。

观音村的钱学德,1月4日结婚,夜里正在闹新房的时候,地震发生了。他匆忙拉住新娘子的手往外跑,跑到天井时,一根木头正好打中新娘的头部。在地震中,他家死了4男4女,只剩下他和父亲、小妹三个人。埋葬亲人的时候,他和父亲用皮带拴着尸体,抬上山,匆匆埋下。8具尸体,让父子俩花了4天时间,挖了8个洞,来回上山8次,累得坐下就起不了身。

五街村的陈福军,地震时未满10岁,与姐姐同床,二人被深埋在土墙里。他的嘴刚巧被一片瓦堵住,呼吸极其困难,无法呼救。他的脚掌压在姐姐的屁股上,感受着姐姐挣扎、冒冷汗、流尿,直至死亡的过程。当时每当感到姐姐在向他求救时,他就使劲地啃那片瓦,直至把瓦咬烂了。他被救出来后,嘴唇肿得像猪嘴,没法吃饭。

代办村有一个妇女,地震前三四天生下一个男孩。地震时,这位妇女不幸遇难,别人把娘儿俩刨出来放在一块,大家都认为娘俩死了,准备埋完其他尸体,再返回来埋娘儿俩。可是,当人们返回来时,看见那个孩子已经醒来,不哭不叫,正扑在他娘的尸体上吸食乳汁。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地震成因

本区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盆地、山区、河谷相间出现。断裂构造纵横交错,其中以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次之。这次地震既发生在北西向的曲江断裂上。

通海地震的烈度分布与曲江断裂的位置密切相关,总的趋势是离曲江断裂越近,烈度越高,震害越重。极震区沿曲江断裂呈北西向狭长条带展布于曲江河谷,长轴长约52公里。

震区居民点多为砖柱承重的砖墙结构、土坯墙结构和木架结构的房屋。在极震区,房屋基本倒毁。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国家反应

当大地震发生后仅两小时,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副组长刘西尧就决定:由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刘英勇带队,耿庆国和其他几位地震科学家参加,立即飞赴云南地震现场。5日上午,他们飞到昆明,乘车抵达通海极震区后,刘英勇就接到了刘西尧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传达周恩来总理1月5日凌晨作出的重要指示。耿庆国在刘英勇身边做着笔录,周总理指示:“密切注视,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1月24日,刘西尧打电话给在通海的刘英勇,指定刘英勇和耿庆国立即返京出席已于1月17日开幕的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向会议代表报告通海地震情况。

2月5日是己酉年除夕,会议代表没有放假。晚上,军代表王克仁和刘英勇告诉耿庆国:周总理在百忙之中要在人民大会堂接见1970年全国地震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并做重要讲话,事先他要刘西尧找几位青年专家给他讲讲有关地震的情况。2月6日是庚戌年春节。晚上10时整,由刘西尧率领,分乘几辆轿车从北京科学会堂开至中南海国务院小会议厅。一下车,耿庆国就抓紧时间,把云南通海地震的震害照片等,一一悬挂或摆放在周总理坐席前面。他刚刚回到自己的坐位上,周总理就微笑着走了进来。

周总理挥手示意请大家坐下。他首先询问在座的同志:“这次云南地震是否比邢台地震厉害得多?有到过云南现场去的没有?有到过邢台现场去的没有?有没有两个地方都去过的?”与会人员一一作了回答。周恩来又详细看了全部震害照片之后,肯定地说:“比邢台地震厉害啊。”接着周恩来用了整整4个小时的时间,专门听取了关于云南通海7.8级地震和1970年全国地震工作会议情况的汇报。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震后救援

通海大地震,震动了西南,震动了全国。一场全省、全国性的紧急救援于当天夜里拉开了帷幕。那天夜里,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省人民政府、昆明军区的领导谭甫仁、鲁瑞林、黎锡福等人,被强烈的地震波惊醒,他们立即奔赴指挥岗位。当时,最重要的是弄清发震地点及其灾情,但由于震感强烈,昆明海源寺的地震监测仪器记录出格,一时难以确定震中。他们只好通过省直属机关的电话和部队无线电台来确定灾区。凌晨2时30分,他们大致圈划出了受灾范围。4时,向党中央作了汇报。1月5日上午,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鲁瑞林就带领军队干部赶到通海,主持抗震救灾工作。

通海大地震发生后,远在北京的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当时就获知了这个消息。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副组长刘西尧亲自调兵遣将,指定刘英勇带队,组成“通海综合地震考察队”(15个单位的250余人参加),飞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灾情调查与观测等工作。

地震发生在凌晨,几个小时后,第一批救援人员就出现在地震灾区。获悉了通海地震灾情的玉溪专区革委会,一方面立即派出专区机关工作人员和厂矿工人,连夜赶往通海县城。另一方面,他们也设法向云南省革委会、省军区汇报。4时左右,玉溪专区革委会派来的救援人员就赶到了通海县城,他们立即与当地居民一起抢救废墟下呼救的人们,奋力用手挖刨出许多伤员,并一一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解放军驻峨山某部自救脱险后,采取果断措施,迅速率领全体指战员,全力以赴,向人口密集的地区跑步前进,投入救援,当即救出受灾群众584人。解放军驻建水部队,一接到命令,连夜赶赴通海,途中因交通阻断,只好下车跑步前进。天未亮就赶到高大乡的各个村寨,把许多废墟下的农民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北京方面火速召集了第一批医疗队,当夜72名队员乘专机到达昆明,随即乘汽车赶到通海。一下车,医疗队立即奔赴县城和其他6个公社的8个重灾区。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最初猜疑

地震后曾以为是核战争爆发

从1969年8月开始,中国的政治又多了一份重要内容――“要准备打仗”。因此,当通海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的不少干部、群众都认为:核战争爆发了。

当时的高大公社革委会主任李祖德在一份材料中说:“强烈地震发生后,我家里10口人全埋在倒塌的土墙底下。一个念头在我脑里闪现,是不是帝、修、反搞突然袭击,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我是公社革委会主任,应立即召集民兵投入战斗。”

一位姓张的小学教师说:“地震发生时,我住的老房子全倒塌了,我挣扎着爬出去一看,淡淡的月光下,整个村子已变成一片残垣断壁、土块瓦砾,哭泣、呼救的声音响成一片。我当时想,肯定是敌人的原子弹打进来了,才会造成这样的悲惨场面。”

一位当年的民兵回忆说:“地震第二天,天上飞来了大飞机,我们以为敌人来轰炸了,立即跑到甘蔗林里,用一支没带子弹的老式步枪瞄着它。”

一位极震区的老人对我说,地震发生后,在他们村头,地陷下去一大块,当时有人说,那是原子弹爆炸的弹坑。
五街村的皮绍汉说:“由于认为是战争爆发,怕敌机来轰炸,所以夜间不准点火,到处漆黑一团。我们怎么救人?当时,我们村有315人埋在土堆瓦砾下,大家摸黑救出了121人,许多人却被埋死了。如果允许点火的话,我们村至少还可以救出60多人。”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抗灾自救

灾区人民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

通海大地震发生时,全国处于极度紧张的战备状态中,由于“文革”武斗迭起,社会混乱,生产锐减,物资奇缺,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在灾民最缺乏填充肚皮的食品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支援”:各地源源不断地送来数十万册红宝书、数十万枚毛主席像章、143514封慰问信。

灾区人民似乎得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精神”完全超越了一切,人们自然而然地“旷傲而崇高”起来。灾区人民除了向国家提出“三不要”(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之外,还提出“三依靠”――依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国家对国际援助的态度是:我们感谢外电,但不要他们的物资,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内债、外债都没有,我们不向他们化缘。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拒绝外援,各灾区纷纷退款、退粮、退物――
云南省抗震救灾办公室当即退回各地捐款11.5万元;通海县的黄龙大队只收下红宝书、毛主席像章和慰问信,别的物资,全部退还。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科学研究

“通海大地震”是地震科学研究中的“显学”

以1966年3月8日5时29分的邢台地震为标志,20世纪中国地震一个罕见的“高潮幕”随之来临。严峻的地震形势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关注。从1969年10月起,拟议中的“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

在这之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引起了周总理极大的重视。周总理希望将地质力学理论引入地震预报的实践中,曾多次指示在大学里要办一个“地应力”专业。邢台地震后,李四光力排众议,认为地震有前兆,可以预测预报。周总理对李四光的观点非常欣赏,当场表示我们应当有这个志气,解决世界上解决不了的难题。

中国地震科学家怀着“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抱负,决心“首先”解决这个世界难题。通海大地震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从那时起,“通海”二字已经深深地铸入了中国地震工作发展史的里程碑,毫无疑问地成为一颗“明星”。地震发生后,周总理在听取通海地震情况汇报后做出重大决策:立即召开全国地震工作会议,讨论地震工作的全局性问题。

1970年1月17日至2月9日,中国地震工作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会――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了,289名代表出席会议。1月25日,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刘英勇从通海地震灾区返回北京。26日,在大会上作了“通海地震”的报告。2月7日,周总理在接见会议全体代表时说:“今年1月5日云南地震损失比邢台大得多,以后还有余震。从这几次经验,从中国历史积累的经验,从有科学仪器记录以来,总结人类的历史经验。”

周总理讲完以后,李四光又说:“这次,云南地震造成这样大的损失,我和同志们一样,心情很沉重。事情过去了,我们只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走到广大革命人民群众中去,认真开展工作。”

会后,广大地震工作者表现出了博大的胸襟与无私的献身精神,他们舍弃原来熟悉的专业,离开多年工作的故土,按照地震工作归口大联合的统一部署,毅然踏上地震预报的征途。

通海,成了他们“向往”的地方;通海大地震,成了他们的重点调查和研究课题。一大批地质地震研究专家站在通海的“土地”上成长起来;一大批地震预测预报专家从通海窥视“震魔”的机密。一位地震科学专家说:“的确,通海是中国地震研究的舞台,为中国地震研究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是新中国地震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一个闪亮点。

1970年1月5日,一场7.8级大地震――通海大地震将众多亲历者的记忆定格在那个恐怖之夜。

这场与六年后的唐山大地震相同震级的地震,重创了通海、建水、峨山、华宁、红塔区一带,波及面积达8800平方公里,造成七县区15621人死亡,死亡人数仅次于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死亡人数超过万人的三次大地震之一。震中通海县伤亡最为惨重,全县死亡4426人,占当时总人口的2.64%。

整整四十年时间过去了。在纪念通海大地震四十周年的日子里,那段尘封的话题又开始撞击玉溪人的神经。尤其对于亲历了那场地震的人来说,那个梦魇般的日子始终未曾远离。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惊世灾难

通海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死亡人数过万人的大地震,但因灾情受到有意的遮蔽,长期以来外界对其知之甚少,其死亡数字、震级甚至地震发生地点,都曾是讳莫如深的机密。

“苏修放原子弹了”

通海大地震发生的时期,由于核大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核威慑,加之人们地震知识的极度缺乏,通海大地震发生后的一刹那间,灾区的干部群众涌上脑子的第一个念头是:核大战爆发了!

据当时的通海县高大公社革委会主任李祖德回忆:“强烈地震发生后,我家里的10口人全部被埋在倒塌的土墙下面。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现,是不是帝、修、反搞突然袭击,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我身为公社领导,应立即投入战斗。”于是,李祖德从倒塌的屋里挣扎着爬出来,顾不得抢救家人,立即召集民兵,并抢出了被埋的武器弹药。

当时,那似飞机又似大炮轰鸣的声音和紧接着而来的剧烈颠簸和摇晃,将大家从梦乡中惊醒,夺门而出的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人在高喊“苏修放原子弹了!”于是,人群中发出了一片哭喊声。

震中地区的一位老人说:“地震发生后,村头大地陷进去了一大块,村里人都说,那是原子弹爆炸的弹坑。”一位当年的民兵回忆说:“地震第二天,天上飞来了大飞机,我们以为是敌人派来轰炸的,立即动员群众跑到甘蔗地里隐藏起来,还用一支没有子弹的老式步枪瞄着它。其实,那是解放军派来给我们空投食品的飞机。”

地震发生的当晚,村里的干部都在抢救被埋群众的同时,立即组织动员活着的人疏散到山里躲藏起来,不准哭,不准点火,天亮后不准穿红衣服和白衣服,以免暴露目标,被敌人发现……

几天后,“地震”这个字眼才闯进人们的心里。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以战备统帅抗震救灾,通过抗震救灾加强战备;把灾区当战场,把灾害当作美帝、苏修,把抗震救灾当作战斗任务。

救援非常及时有效

通海大地震,震动了西南,震动了全国。一场全国性的紧急救援于当天夜里拉开了帷幕。

那天夜里,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省人民政府、昆明军区的领导谭甫仁、鲁瑞林、黎锡福等人,被强烈的地震波惊醒,他们立即奔赴指挥岗位。当时,最重要的是弄清发震地点及其灾情,但由于震感强烈,昆明海源寺的地震监测仪器记录出格,一时难以确定震中。他们只好通过省直属机关的电话和部队无线电台来确定灾区。凌晨2时30分,他们大致圈划出了受灾范围。4时,向党中央作了汇报。

1月5日上午,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鲁瑞林就带领军队干部赶到通海,主持抗震救灾工作。

通海大地震发生后,远在北京的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当时就获知了这个消息。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副组长刘西尧亲自调兵遣将,指定刘英勇带队,组成“通海综合地震考察队”(15个单位的250余人参加),飞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灾情调查与观测等工作。

地震发生在凌晨,几个小时后,第一批救援人员就出现在地震灾区。获悉了通海地震灾情的玉溪专区革委会,一方面立即派出专区机关工作人员和厂矿工人,连夜赶往通海县城。另一方面,他们也设法向云南省革委会、省军区汇报。4时左右,玉溪专区革委会派来的救援人员就赶到了通海县城,他们立即与当地居民一起抢救废墟下呼救的人们,奋力用手挖刨出许多伤员,并一一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

解放军驻峨山某部自救脱险后,采取果断措施,迅速率领全体指战员,全力以赴,向人口密集的地区跑步前进,投入救援,当即救出受灾群众584人。解放军驻建水部队,一接到命令,连夜赶赴通海,途中因交通阻断,只好下车跑步前进。天未亮就赶到高大乡的各个村寨,把许多废墟下的农民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北京方面火速召集了第一批医疗队,当夜72名队员乘专机到达昆明,随即乘汽车赶到通海。一下车,医疗队立即奔赴县城和其他6个公社的8个重灾区。

送往灾区的是“精神食粮”

通海大地震发生时,全国处于极度紧张的战备状态中,由于“文革”武斗迭起,社会混乱,生产锐减,物资奇缺,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在灾民最缺乏填充肚皮的食品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支援”:各地源源不断地送来数十万册红宝书、数十万枚毛主席像章、143514封慰问信。

灾区人民似乎得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精神”完全超越了一切,人们自然而然地“狂傲而崇高”起来。灾区人民除了向国家提出“三不要”(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之外,还提出“三依靠”――依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国家对国际援助的态度是:“我们感谢外电,但不要他们的物资,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内债、外债都没有,我们不向他们化缘。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秘书组1月9日电话通知:不搞捐赠活动,已捐赠的东西全部退回,集体的退给集体,个人的退给个人。省抗震救灾办公室当即退回各地捐款11.5万元,建水县退回粮票7313斤和捐款1.3万元,通海县黄龙大队只收下红宝书、毛主席像章和慰问信。灾民们都表态:“千支援,万支援,送来毛泽东思想是最大的支援。”

震后好长一段时间,灾区小朋友们最大的快乐就是排起队去领各式各样、各形各色的毛主席像章。时间不长,家家分到的毛主席像章,就装满了一大箩筐。

在拒绝金钱与物资捐献的同一天,云南省革委会和昆明军区开始响应中央号召,要求全省军民“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加强战备”。据亲历者回忆,震后各种政治会议仍然频繁。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灾民的生活很困苦,每天“早请示”之后,就去从事生产。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掩盖历史

被掩盖的惊世大灾难

地震4天之后的1月9日,《云南日报》才刊登了新华社的一则语焉不详的消息,标题是《我省昆明以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迎击地震灾害》。内容如下:

1970年1月5日凌晨1时,我国云南省昆明以南地区发生了一次7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在云南省和当地各级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正在胜利地进行抗震救灾工作。

《人民日报》只于同日转发新华社电,称“我国云南省昆明以南地区”发生了一次“七级地震”,中共中央立即向受灾地区的人民群众发了慰问电云云。此后,新华社与人民日报再未就通海大地震做过任何报道。

中央媒体的语焉不详,使通海大地震不为更多国人所关注。当时奉行的是“内外有别”宣传策略,直接面对灾区的《云南日报》,就做了持续一个月的报道;报道以宣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战胜灾害”为主基调。

据《云南日报》1月10日报道,灾区的各级革命委员会,最迅速地把党中央的慰问电传达给每个贫下中农和广大群众。灾区人民感动得热泪盈眶。

作为灾民,他们很少见到前来慰问的县及公社领导,遑论更高级别者。每天早上和晚上,大家都被集中到空地上,拿着红宝书喊毛主席万岁万万岁!据当地人回忆,受灾后仍沿袭了震前的“早请示晚汇报”传统,只是忠字舞不再跳跃。

在进行了大约一个月关于“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人民无所畏惧”的报道之后,有关地震的消息也在《云南日报》销匿了。

通海大地震降临时,正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际,全国性的“武斗”高潮刚刚落幕,距中苏边境武装冲突(“珍宝岛事件”)事发不及一年,“要准备打仗”、“深挖洞、广积粮”、“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等口号此起彼伏并落实到每个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失去理智的“革命大潮”面前,在难得真相被掩盖起来,“昆明以南地区”成了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地方,“通海地震真相”成了一个被掩盖的谜。

直到1982年的7月,云南省地震局与通海县政府,在该县秀山接近最高处的凤仪亭内,立了一块“通海地震记事碑”,上面刻有中央的慰问电,并首度公布了官方认定的死亡人数:15621人。

这块记事碑上,地震级别由1970年新华社电的“7级”升格为“7.7级”,其实,当时地震仪已经出格,就算7.8级也大抵只是一个估算的数值。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抗震纪念

云南通海抗震救灾指挥部制作了一枚纪念章,赠给参加抗震救灾的工作人员、部队官兵以及医务人员。该纪念章(如图正、背面),铝质,直径4厘米,正面中间镌毛泽东浮雕像,下方绘有天安门和红旗等图案。背面铸有中共中央慰问电的主题:“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底部刻有“云南通海抗震救灾指挥部赠”铭文和“1970.1”日期。该纪念章是一位曾经参加抗震救灾的贵州籍转业军人赠予笔者。

云南通海大地震的抗震救灾,真正是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纪念章背面特殊的铭文,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当时军民共同向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生动场面。如今,当跻身“云南经济十强县”的新通海矗立在人们面前时,谁不被灾区人民“人定胜天”的抗震精神所折服,谁不为云南人民天塌地陷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所感动,谁不为他们无比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智慧而振奋!

玉溪地震_通海大地震 -地震启示

我国地震科研始于此次地震。“对‘通海’一点不知的人,不配做地震科研工作;对‘通海’一知半解的人,没有资格站在地震科学研究的讲台上。”这是在我国地质地震科学界盛传的说法。从地震科学的角度看,邢台地震、通海地震、唐山地震是最典型、最有科研价值的3次大地震,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灾难史和地震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1970年1月17日,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国的地震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事业正式始于通海大地震之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30103/59511.html

更多阅读

消防安全作文600字 有关消防安全作文600字

消防安全和减灾关系到全民的幸福和安宁。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有关消防安全作文600字范文四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关消防安全作文600字范文一以前对我来说,生命是主宰人体的一种意志,而一旦失去这种意志,人将永远不会醒来。但20XX年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800 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600字记叙文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温暖如春。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600字记叙文,欢迎阅读。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600字记叙文1:母亲,是无私的。但母爱更是伟大的。母亲的爱是酿造了十年的美酒。浓的化不

关于消防安全的作文300 关于消防安全作文

消防安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一起随小编欣赏一下关于消防安全作文范文吧!关于消防安全范文1:心系消防官兵以前对我来说,生命是主宰人体的一种意志,而一旦失去这种意志,人将永远不会醒来。但2008年后,我对这种意志有了另一种理

旧爱重提总裁不安好心 有爱在,就心安

朋友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听完之后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爱情这回事。她问我,你知道唐山大地震吗?我说,知道,那时我才几岁,不记事,可我们那儿也地震了。对,就是那场地震的前两天,一对儿恋人去领了结婚证。他们很相爱,在7月26日这天,

声明:《通海大地震 通海大地震 通海大地震-地震资料,通海大地震-地震参数》为网友刊潮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