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沿革,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卫生部属、三级甲等、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由西门妇孺医院分院、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和中山医院儿科合并而成。是全国儿科学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建设单位。是最早被国家授予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儿科学组)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医院曾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儿科沿革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952年4月17日,经华东军政委卫生部批准,由西门妇孺医院分院、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和中山医院儿科合并建成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学院,并于1955年6月1日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后随上海第一医学院更名而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当初以位于肇嘉浜路西门妇孺医院分院(妇产科医院)为院址,首任院长陈翠贞教授。1953年,经上级拨款142.84万元在枫林桥新建一所崭新的儿科医院,并于1954年7月迁入使用,即现址枫林路183号。

建院之初主要以诊治儿童内科疾病为主,在开设内科门急诊及病房的同时,设立放射、药剂、化验室等辅助科室。床位仅80张,工作人员不过百人,其中医生24人,护士49人。1952年门急诊2万3千多人次,至年底每日门急诊病人迅速增至200人次以上,病床发展到120张。与儿科医院同时成立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儿科教研室,主要负责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的儿科学本科生的教学工作。1953年由金汉珍教授等开始组建成立新生儿专业,并开设专业病房,从收治小婴儿着手,提高诊治水平,同年成立血液专业,后又成立血液专科门诊。1953年起增加卫生系、药学系等专业的儿科学教学工作。1954年由陈翠贞教授牵头成立传染科并设置隔离病房,为诊治传染性疾病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整体治疗水平,1954年成立营养室,开发各种乳类食品如脱脂奶、酸奶等以及创建人乳库等,保证新生婴儿的营养食品。随之,儿童保健科于1955年成立,从地段儿童保健和教学做起,首先在国内建立评价生长发育婴儿的体格五线图,受到国内同行的好评并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医院学科发展迅速,同年相继开设中医门诊及病房,并将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肺炎、肝炎、乙型脑炎、水痘、麻疹等,取得良好的疗效,获得病家的信任。由于门急诊病人的成倍上升,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床位不能满足需求,病床扩展到190张。195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成立儿科学系(1960年撤消),承担起儿科学的基础、临床及小儿传染病等教学工作,并自编讲义和教材,共培养毕业生181名。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1956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心导管及心电图等小儿先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工作,并开展一系列心导管介入疗法。并完成国内第一本专着,心血管造影及染料稀释曲线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诊断正确率达98%,同期该院的心脏病理亦处于国内领先,并于1957年组建心血管专业病房。随后,口腔、针灸、推拿、理疗等专业相继成立,并先后开设肾炎、结核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肝炎等专科门诊,为医院业务领域的扩展奠定了基础。教学方面在保证医院儿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教研组分出约一半师资支援重庆医学院建设儿童医院的工作。小儿外科专业于1958年7月1日金百祥教授等组建成立,同时建立小儿外科门诊、病房、手术室、麻醉室。起初只能解决小儿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和内科病人的会诊,一年后顺利施行第1例疝修补手术,接着又开展阑尾切除、肠套迭复位、睾丸固定等手术。为了促进学科的全面发展,自60年代初,小儿外科已能全面地开展小儿普外科、新生儿外科、泌尿外科与骨科的常见手术,完成了大量危重急难病儿的诊疗任务,对新生儿肠闭锁、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直肠畸形、胆总管囊肿、肾盂积水、输尿管异位开口、尿道下裂、髋关节脱位、儿麻后遗症等有儿童特有疾病的诊治达到了国内同期先进水平。1958年起医院的检验部门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生化、细菌、病毒、遗传、病理等临床实验室,并且每个专业都配备一名内科医生,使辅助部门与临床科室联系更加密切,检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58年在开展中毒性菌痢、先天性愚型、小儿血液病等方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培养医学研究生。期间,招收培养医学研究生8名。医院的科研工作伴随着医疗工作而不断发展,可追溯到1958年,当时虽然条件十分艰苦,设备也很简陋,医务人员以当时的检验科为研究基地,开展了中毒性菌痢、先天性愚型、小儿血液病等方面临床及基础的研究。

1958~1960年之间,正面临中毒性菌痢、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等小儿传染病大流行,其中麻疹约有50万小儿患病,病死率高达10%以上,在刘湘云教授等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工作,并及时总结抢救麻疹的经验,后编着了“麻疹”一书公开出版发行。之后,与上海市防疫站及上海生物制品所共同着力于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于60年代初开始临床应用。在诊治脊髓灰质炎中,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总结论文多篇,并协助上海及全国生物制品所共同研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试制成功后于60年代初试用于临床,总结论文于1964年在第二届亚洲儿科会议上发表,属发展中国家自制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领先者。1962年成立血液实验室并配有2名专职技术员,使实验室有了专业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建院10周年时床位扩至300张。

1966年起“文革”十年动乱期间,使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教学工作虽然受到很大冲击和破坏,但儿科医院广大职工仍然以很高的热情完成了繁重的医疗、科研、三年制学生的儿科教学工作。1974-1978年开展“开门办学”,当时上海第一医学院在江西省宜春地区设立教学点,招收2届3年制学生,完成儿科学教学任务。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文革”后期,尤其是粉碎“四人帮”后,内科领域的专业不断扩大,在新生儿、血液、心血管的基础上,先后又成立肾脏、传染病、脾虚(消化)等专业组,70年代小儿外科开始开展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专业手术。随着改革开放,学科发展迅速。由于肿瘤病人就诊增多,逐步开展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提高了肿瘤的疗效,改变了对恶性肿瘤束手无策的局面,并于1989年成立小儿肿瘤外科专业。从建院开始至1976年间,共发表科研论文97篇,其中58篇发表在上。

1978年随着业务的发展呼吸、神经内科学组成立,内科领域不断得到扩展。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工作后,开始招收研究生。1979年7月,经卫生部批准,成立儿科研究所,逐步建立生化、免疫、病毒、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呼吸、传染病研究等实验室以及动物实验室和中心仪器室。八十年代初由中央卫生部投资近四百万元建造的8640平方米高层内科、传染科大楼拔地而起,它是上海改革开放后第一批500幢高层建筑之一。他的建成为缓解医院业务发展的压力,改善病人住院条件起到很大的作用。80年9月病床增至330张。1981年国家拔款和自筹相结全,一座五层2000多平米集图书馆、电化教学、行政、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楼建成,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儿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首批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院恢复了正常的医、教、研秩序,为了更好的发展特色专业,体现各专业的综合优势,使一些特殊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将传染病专业、急救专业从内科中分离,分别于1983年成立传染科,1984年成立急救专业。小儿急救专业在国内率先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小儿呼吸衰竭,训练和培养监护室医师护士进行呼衰病孩的气道护理,以及应用心电呼吸监护仪对危重病孩进行监护,提高了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使病死率降至6%以下。1988年成立内分泌专业,使单一的内科发展为10个专业组及专业病房。

1989年在上海市儿科系统中率先实施信息网络建设,全院实施微机网络管理,使医院图书馆信息管理走向自动化、现代化管理轨道。1990年医院引进了第一台CAS-10A/100A心血管造影响仪,以及同位素室GZA伽玛照相机。

1992年7月在宁寿葆教授等共同努力下,将心胸外科从外科分出,与心内科,联合心电图室、超声心动图室等辅助科室组建心小儿心血管中心。1996年拆除了原两层楼使用面积300平方米的教学用房,新建总面积4300平方米的“医疗综合楼”,1997年7月竣工,耗资约799万元。大楼一楼为外宾接待室、外宾会议室、多功能教室及可容纳近二百人的国际标准小型演讲厅,主要用于医院各类学术活动、内外宾接待活动、社会公益等活动。二楼是改造后的外宾病房不仅适应当时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外宾儿童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为医院赢得了声誉和经济效益。三楼、四楼是两个外科病区,为整个外科多病种学科的开拓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五楼是心血管中心,包括胸外科病房、监护室、心内科病房等用房。六楼是手术室,医院所有住院病人的手术在这里完成。

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儿科学组)。儿科教研组一直承担医科大学的医学系、护理系等不同专业学生的五年制和七年制教学工作,并从此开始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1998年与华山医院手外科合作,增设臂丛神经损伤诊治病房,后又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合作,正式收治小儿颅脑外伤和肿瘤患者。1999年本着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上,开始偿试“母子病房”的运作。2000年在获得罕见的联体婴儿分离手术成功后,创医院历史先河。

至2000年,共培养儿科学研究生205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59名,硕士学位获得者99人,有2人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改革开放以来医院教学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实施多媒体及网络化教学,教学质量优异,现每年承担七个专业400余名本科生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培养任务,已为全国各地培养进修医生3000余名,并从事兄弟医院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工作。目前每年举办10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九十年代以来,全院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争创亚洲儿童医疗中心必须以科研带动医疗的发展,以医疗支撑科研,医教研全面发展。1990年至2000年,承担纵向课题共114项,总经费125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包括一项重点项目,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CMB项目和与WHO合作项目的研究。新生儿专业领衔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课题研究,在国内率先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吸入技术治疗呼吸衰竭;并运用亚低温等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医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7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3项。1987年至2000年SCI收录论文数达95篇,根据1999年的统计,被SCI收录论文在全国医院排名中儿科医院是前20位中唯一的一家专科医院。现医院每年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前后三届8名医师获得全国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先后二次承担中美基金会(CMB)全国基层医院医护急救培训项目等,为构建全国儿科教学基地奠定了基础。

在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医院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已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多渠道、多领域地进行友好往来。每年有各类外宾来院讲学50余次,有20余人次出国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选派中青年医务护理人才出国进修学习。成功主办两届上海国际儿科学术会议,亚太地区小儿内分泌学习班。同时医院注重加强与国内兄弟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10余所医院建立了友好关系,定期派出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支持,并为中国云南、新疆等贫困地区医疗给予无偿支援和帮助,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特色科室

医院专业设置齐全,共设45个临床专业医技科室,目前有7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包括新生儿、急诊与重症医学、小儿消化科、中医儿科、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小儿外科、临床护理。新生儿、外科、心血管、传染病等专业曾先后被列为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专业。新生儿科还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儿科学是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小儿外科是上海市小儿外科疑难重症临床医学中心,呼吸急救专业是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医护团队

医院专家云集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133人,博士生导师30名,硕士生导师33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8人,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科室设置

临床科室(外科):神经外科‖ 骨科‖ 肿瘤外科‖ 泌尿外科‖ 普外、新生儿外科‖

心血管中心:超声心电图室‖ 超声心动图室‖ 心胸外科‖ 心内科‖

其它临床科室:康复科、 儿保科、心理科、 眼耳鼻喉科‖ 口腔科‖ 皮肤科‖ 麻醉科‖ 中医科‖

医技科室:营养室‖ B超‖ 核医学科‖ 放射科‖ 检验科‖ 药剂科‖ 病理科‖

科研机构:中西医结合研究室‖ 儿科研究所‖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 转化医学中心

儿科学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组织机构

党办宣传科院办社会发展部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儿研所儿科学系科教科设备科财务科综合信息科综合档案室后勤保障科迁建办公室科技开发公司工会妇委会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团队介绍

翁永强医生简介

1985年 -1991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1994-1997年,上海市第二医科硕士.2002-2005年,复旦大学医学院,肝外科博士。2002年获副主任医师资格,受上海市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人才培养,擅长肝脏肿瘤、肝硬化、手术和肝内胆各结石的外科治疗以及脂肪肝的中西结合的治疗。

王巍医生简介

1990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副主任医师,擅长胆胰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在美国克里夫兰医疗中心进修一年,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曾获上海市医苑新星称号。

庄舜玖医生简介

医学博士 ,担任华东医院普外科、血管外科副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外科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上海腹部外科专委会委员。发表国家级和省市级论文 20 余篇。研究课题:炎症因子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在国际上领先。

擅长普外科和血管外科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手术。擅长血管和非血管各种微创介入治疗。医术精通, 手术精湛, 一切为病人着想, 让病人花最少的医疗费用, 获最大保障 。

江华

江华医生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沿革,复旦大学

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后作为访问学者应邀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重建显微外科,在著名手外科专家教授指导下进修学习。从事整形事业近三十年,在烧伤或创伤后畸形、体表器官再造,以及美容整形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手和面部运动功能的重建具有较深造诣。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并应用了吻合血管神经的足拇展肌游离移植一期治疗晚期面瘫的方法,设计了术式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较显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5篇发表于国际上最权威的整形外科杂志及美国的Plastic Reconstructive Surgery上。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预约挂号

预约流程

登录95169挂号平台→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选择科室、专家→(需注册)选择就诊日期、时间→ 填写患者信息→获取短信验证码→确认预约→系统下发预约成功短信。

预约规则

1、可约1- 28天及周一至周六的部分门诊,以预约平台显示为准,不接受急诊预约;

2、同一科室预约,在前一次未就诊完成前,无法预约第二次;

3、必须以儿童患者真实信息注册,注册时使用儿童身份证号码(可以使用家长的联系手机进行注册,如果该家长的手机已注册过,必须更换未注册号码进行注册);

4、预约时,必须填写陪同家长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

5、就诊当天,必须携带预约时预留的家长身份证原件前去领号挂号;

6、若预约第二天,预约成功后无法取消;

7、若不能提供儿童患者身份证号码,可选择电话或者医院现场预约方式;

8、取消需要提前二个工作日下午16:00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获得成果

在研课题 34项

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

省部级课题项目 5项

重点项目 2项

横向课题 6项

在研课题经费 694.6万元(不含“211”和“985”)

二年内获科研成果 4项(市级)

2000年论文《SCI》全国排名第19位

(为前20位中唯一的专科医院)

2001年发表论文 96篇

2002年发表论文 89篇

其中 SCI收录共 17篇

国外杂志10篇

出版专着(主编) 13本

参加国际会议(人次) 83(43) +49

参加第23届国际儿科年会交流20篇,壁报35篇

举办第二届国际儿科学术研讨会200人,论文24篇

并大会报告 9人

举办亚太地区小儿糖尿病学术交流会100人

国际间的合作 1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国内技术援助和协作 10多个地区和单位

获全国“巾帼文明岗” 1个

获市级先进集体 4个、个人9名

其中:医工先进“职工之家”

医务人员戒烟大行动先进集体等

劳动模范

三八红旗标兵及红旗手

“高尚医德奖”等

获校级先进集体 2个 ,个人共 19名

其中:“ 十大医务青年奖”

优秀党员

优秀教育工作者

华藏奖

优秀团员等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交通信息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399号,靠近百联南方商城及地铁一号线莲花路站。从地铁莲花路站下来乘坐753路至万源路站即可到达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特色专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肾脏门诊

负责人:徐虹

参诊医师:徐虹、方利君、王文彦、周利君、沈茜、刘海梅。

儿科医院于1954年即在全国最早成立肾脏病房,1972年开设肾脏专科门诊,1976年肾脏专业正式成立,第一任专业组组长为郭怡清教授。目前已发展为全国最大儿童肾脏病专业病房之一,有专业病床25张,有全国最大的肾病专科随访群,内设有普通肾脏专科门诊、遗尿专科门诊、尿路感染专科门诊、慢性肾功能衰竭专科门诊和风湿性疾病专科门诊等。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生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生、硕士生10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现任专业组组长和专业病房主任为徐虹教授。诊治疾病的范围有:小儿肾病综合征,特别是难治性肾病;小儿血尿;小儿IgA肾病;小儿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小儿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小儿类风湿病;小儿尿路感染;小儿皮肌炎;小儿硬皮病;小儿干燥综合症;小儿遗尿;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小儿低磷抗D佝偻病;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_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专家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马伴吟

学历学位:大学毕业

职称:教授

专业:血液

医疗专长:内科,血液。

简要工作经历:1949年毕业后一直在该院工作,退休10年,返聘3年,参加专家门诊,去市五医院当顾问5年,参加7病区疑难病例讨论3年。

科研成果及论着:IDA获上海市科技2、3等奖各1次,白血病成果(参与)2次论文20余篇。

葛琳娟

学历学位:大学本科

职称:主任医师

专业:小儿外科

医疗专长:小儿外生殖器、肾脏、输尿管膀胱,排尿异常等多种疾病及疑难杂症。

简要工作经历:自1962年担任小儿外科医生,1978年专长于小儿泌尿外科工作至今。

科研成果及论着:科研成果隐睾、肾母细胞病等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有关小儿泌尿论着:小儿实用外科学、小儿泌尿外科学有关章节。

所获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30103/5979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沿革,复旦大学》为网友心外有人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