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佛茶又称普陀山云雾茶,是我国绿茶类古茶品种之一,产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普陀山。因其最初由僧侣栽培制作,以茶供佛,故名佛茶。
普陀佛茶_普陀山佛茶 -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普陀山佛茶,又名普陀山云雾茶产地: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普陀山
类别:绿茶
普陀山佛茶又称普陀山云雾茶,是一种野生茶树,生长在海拔291米高的佛顶山上。是我国绿茶类古茶品种之一。产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普陀山。因其最初由僧侣栽培制作,以茶供佛,故名佛茶。普陀山佛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志书中的就有记载,清代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1979年被评为浙江省名茶之一。普陀山佛茶色香味形俱佳,其汤色明亮,清香醇和,具有提神解乏之功效和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普陀山志》记载:谷雨前采制的佛茶,用普陀山之泉水冲饮,可治肺痈、血痢。痈,今日谓之癌.所以此茶备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普陀佛茶_普陀山佛茶 -来源
普陀山的僧人在普陀佛茶的祈福茶会上沐茶园普陀山佛茶,是我国绿茶类古茶品种之一,产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普陀山。翻开普陀山佛文化与茶业史,茶叶被冠以佛名,是因为与普陀山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
首先,普陀山作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庙宇林立,极盛时拥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禅寺,88座庵堂,128座茅篷,号称“五百丛林”。过去山上土地归寺庙所有,茶叶最初由僧侣栽培制作,用以供佛和敬客,故名“佛茶”。
其次,对于普陀山佛茶的由来,民间有几种说法也都离不开佛教。一是山上一草一木,命名都与佛教有关,佛地上所产茶叶,故名“佛茶”。二是山上僧人参禅打坐,须饮茶止困,相传佛茶久饮可以长寿和常年不病,称为“仙茶”。当佛教传人中国后,普陀山自唐始成为佛教圣地,为了与佛国共依存,故将“仙茶”演变成了“佛茶”。三是普陀山僧侣们起初在诵敬拜佛之余,采摘山周围的野山茶,在锅里炒制成卷曲形于茶,相互间作为一种礼品赠送。后因其香气特别,滋味鲜醇爽口,喝入口中,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故称它为“仙茶”。僧侣之间会友交流佛事,也喜欢用此茶招待客人,平时品饮,更是离不开一杯香气浓醇的“仙茶”。渐渐朝香的信徒也兴起以喝“仙茶”为荣事的习俗,拜佛之后不忘带点佛茶回家供于佛像前。僧侣品茶先敬佛后敬客,又因“仙茶”产于佛国普陀山,便改之叫“佛茶”。以上各种说法内容相近,只是过程略有差异。此外,因为普陀山佛茶茶园主要分布在最高峰佛顶山一带,顶峰湿度大而气温偏低,茶叶常年生长在漫漫云海之中,故又称“普陀山云雾茶”、“佛顶云雾”。佛茶的早年外形似圆非圆,似眉非眉,形似小蝌蚪,亦称“凤尾茶”。
普陀佛茶_普陀山佛茶 -历史发展
普陀山产茶,究竟起于何时?考证甚难。相传晋朝葛洪居普陀山,独坐洞井,曾用“仙人井”水煮普陀茶,饮茶止困,通宵达旦,合药著书。至今仙人井遗迹尚存。普陀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道教有着因缘。而“佛茶”之名则比较晚,具体年代无从考证。追溯普陀山“佛茶”的发展,大致历经了中国盛唐以来各历史时期。1.肇始于唐
普陀山佛茶生产历史悠久,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或五代十国时期,其时佛教正在中国兴盛起来,普陀山也成为佛教圣地,山上古刹甚多,而僧人大多嗜茶,因此在寺院周围选择佳地,栽培茶树。据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荼。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唐代佛教的兴盛使寺院经济得到高度发展,佛茶也随之形成一定规模。僧人利用寺院优越的自然环境,大种茶树,佛茶由此产生。到中唐时,全国崇尚饮茶之风,佛茶也不甘落后,特别是佛教四大名山都已产生了名茶。茶供佛教徒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游人,在佛门中广受欢迎,寺院僧人饮茶成风。杜牧诗写的“今日鬓丝禅塌畔,荼烟轻扬落花风”,就生动地描写了老僧煮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饮茶在大小寺庙的风行,使僧人加强了对茶叶采制的研究,于是就有了历代名山大川寺庙出名茶的现象。寺院茶在江南尤为兴盛,如顾渚山贡茶院,地方长官将南朝陈时原建于武康的吉祥寺匾额移来,由寺僧负责看管,是中国贡茶与佛茶合一的最早范例。武夷岩茶,为武夷寺禅僧制作的品质最佳。君山银针,则产于君山白鹤寺。饮茶与佛教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古书记载,唐代的古寺都设有“茶堂”、“茶寮”,僧人们在其中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啜饮香茗。普陀山地处盛产茶叶的江南,自唐始成为佛教圣地,山僧于盛唐、中唐时种茶、饮茶自在情理之中。2.初兴于宋
据《普陀县志》记载,普陀山产茶历史悠久,宋代已盛。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高度发展并迅速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寺院茶得到极大发展。宋代以后,南方凡是有条件种植茶树的地方,寺院僧人都开辟为茶园。由于佛教寺院大都建在群山环抱的山腰峡谷之中,自然条件好,因此种植出许多名茶。如北宋时江苏洞庭山水月院的山僧尤善制茶。出产以寺院命名的“水月茶”,即有名的碧螺春茶。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开始,中央王朝开始顾及普陀山僧的吃饭问题,为表达对观音大士的虔诚,帝王在派人朝觐之余,还不断地划拨周边田亩供僧。据史载,从宋嘉定七年(1214)到元泰定四年(1327),朝廷先后五次赐予普陀寺院官田3093亩,山l000亩。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