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学校简介,国际关系学院-历史沿革

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由教育部管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至今保持着精英教育模式的高校,坚持小班教学,每班人数20到30人,全校学生人数一直保持在2000人左右。属于提前批第一批次招生的中央部属高校,同时也是财政部6所“小规模特色高校“试点之一,获得全国高校最高标准拨款。作为以外语和国际问题教学科研为重点、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国际关系复合型人才为基本方向、办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独具特色的高等学府,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材。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学校简介

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中央部属全国重点大学,位于北京西苑,毗邻颐和园和圆明园,培养高级涉外工作专业人才,其前身是1949年创建的中央外事干部学校,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正是从这里受训后走向世界的。国际关系学院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校,陈毅元帅亲笔题写校名。1961年学院与外交学院合并。1965年外交学院脱离国际关系学院复校。1965年独立建立国际关系学院,直属于中央调查部。文革期间,由于学院特殊的政治背景,教学和管理遭受较大程度破坏,并于1970年停办。1979年起开始恢复招生,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全国第一批学位授予权单位。1983年国际政治学院并入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历史沿革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光荣历程:曾为诞生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五十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涉外专业的转型;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重点的多学科大学,为国家政法机关、外事部门及教育科研等单位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材。国际关系学院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批准建校并到校视察;陈毅元帅亲笔题写院名。国际关系学院拥有光荣的历史,更有光明的未来。一代一代的国关人总是以国家的发展、振兴和安全为己任,励志图强,与时俱进,为把国际关系学院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和一流水平的涉外多学科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忠诚奉献,不懈奋斗。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办学规模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英语: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UIR)简称“国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皇家园林风景区,西望颐和园,东邻圆明园,毗邻国防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关以培养新中国高级外语外交类人才著称;毕业生以外语与国际关系复合型背景而见长。国际关系学院历来对录取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品质、组织纪律、综合素质有严格的要求。高考为提前批次录取,考生政治面貌须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男女比例一般为7:3,男生身高一般不低于170cm,女生不低于160cm。设有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传播、国际法、英语、日语、法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育以本院为中心与多所国家级科研院所联合办学,设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法、国际传播、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英语、日语、法语等专业硕士点。学院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进行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的培养。学院拥有一大批著名国际关系学者讲授中国对外政策、外交史、美国政治与外交、中美关系、美国全球战略、欧洲一体化研究、日本政治与外交、亚太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战略与国家安全学、国际问题研究方法、战后国际关系史等课程。
学院曾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率先完成从单纯外语专业向复合型国际事务专业的转型,长期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办学传统,为国家政法、外事部门和众多涉外企事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国际关系学院是一所办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独具特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全国重点院校。现任党委书记为刘慧教授,院长为陶坚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是少数没有实施大规模扩招的全国重点大学,在校生两千余人。
国际关系学院尤其注重外语基础和国际关系专业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的强化训练,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社会竞争能力、较高升学深造综合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院在保持原有专业和优势的基础上,正立足重新崛起的中国,面向日新月异的世界,加强和推进以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为重点的综合性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向着建设质量特色为本、侧重内涵发展、精细化教学与应用性研究并重的高水平、多学科大学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办学活力。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科研教学

国际关系学院重视科研教学,秉承“知时、知势、至诚、至精”的办学理念,重视对学生政治思想品质、组织纪律观念、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也屡创佳绩,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院系设置


国际关系学院

外语学院英语系
外语学院日语系
外语学院法语系
国际政治系
国际经济系
文化与传播系
法律系
信息科技系
公共管理系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简介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有教学系(部)10个:分别为英语系、日法语系、国际政治系、国际经济系、文化与传播系、法律系、信息科技系、公共管理系、政治理论教研部及体育美育教研部。学院本科教育设有英语、日语、法语、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行政管理专业(涉外管理方向)、公共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传播学10个本科专业,开设必修课程237门,选修课程153门。学院还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联合培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继续教育设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及外国留学生教育。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实行小班教学和精细化培养,尤其注重外语基础、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教学传统,努力造就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社会竞争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材。
根据对外交流人才培养需要及各系、科不同对象,学院开发并设置了一批对外交流课程,每学期开设对外交流专业知识的必修课程3门以上。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高等教育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教育设有英语、日语、法语、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英语、日语、法语、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专业硕士点。
国际关系学院秉承“知时、知势、至诚、至精”的办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有关重大外事活动中,均表现出来良好的政治素质、出色的专业水平、较强的活动能力和奋发的精神风貌,获得主办单位的表彰和赞扬。学生在参加全国性大学生各类竞赛中也屡创佳绩,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
国际关系学院长期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为先,是没有实行大规模扩招的极少数全国重点高校之一,在校生约两千余人。近年来,国家投入数亿元资金对校园进行整体改建,学院已建成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和电化教学设施,卫星接收站能够实时传送多语种新闻和专门节目;图书馆设备先进,中外文藏书丰富;学院教学科研综合设施条件以及生均占有资源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化

学校主要通过以下举措实现国际化:1)常年聘用外籍教师;2)在每年6-7月开展为期4周的国际化夏季学期,聘请国外师资来校教学;3)与美国、日本、法国、丹麦等国家高校订有长期合作协议,派遣学生参与形式丰富的交流;4)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并可按规定程序将境外获得的学分转入学生成绩单。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奖学金制度


国际关系学院田径场学院设有奖学金制度。高考成绩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名列前十名并被学院录取者,可享受本院特设的优秀考生奖。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除享受学院的评优奖学金外,还可参加院、系设立的各类单项奖及多种基金奖励。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在助学贷款、特困补助或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帮助下完成学业。学院鼓励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和通过国家专业考试,本科毕业生考研一般通过率达到报考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率达到报考人数半数以上。每年有许多毕业生进入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国际部和其他涉外企事业工作。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招生情况

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素质一直居于全国一流,在提前批第一批本科院校(其他提前批院校)招生,其高考招生分数在部分省份超过重点线100分左右,部分学生分数达到北大清华招生分数。报考国际关系学院的考生须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20周岁以下),录取女生比例不超过招生计划的30%。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基础设施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教育设有英语、日语、法语、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管理等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世界经济、英语、日语、法语、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化学等专业硕士点。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新老结合、忠诚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既有多年从事国际事务工作、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也有在教学岗位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知名教授,还有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教学科研基础扎实的中青年教师。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跟踪国际前沿成果,为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图书馆


国际关系学院图书馆

国关图书馆创建于1949年12月,1963年建成独立专用的馆舍,1986年迁入5925平方米的新馆,赵朴初先生题写馆名。2001年馆舍全面装修改造,各项服务功能更为完备。图书馆年购书经费约100万元。有中外文藏书2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700余种,光盘1万余件,电子图书近4万册,各种类型的数据库138个。所有文献资料全部开架借阅。馆藏国际关系、各国政治、外交、世界经济和计算机类图书较为丰富,情报、反间和国家安全类图书品种齐全;英日法德俄等原版外文书约占1/5,尤以英文原版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居多;还珍藏明清民国时期原版线装书1980册,并陆续入藏《中华再造善本》一套。已初步形成具有本院特色的藏书体系。图书馆有8个服务窗口,除借书处和读者服务部外,有2个电子阅览室和4个阅览室,另有6个自习室,共设有座位960席,折合在校生人均0.5个座位。馆舍一层为办公区,二层为阅览区,三层为检索区,四层为自习区,可提供书目查询、文献借阅、参考咨询、打字复印、在线上网和无线上网等服务。1998年6月图书馆局域网开通,同年9月中文图书回溯建库工作完成,次年2月英文图书回溯建库工作完成,全面实现了中英文图书的自动化管理。2005年加入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建立与清华、人大和外交学院等31所高校的馆际互借关系,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文献资源保障。在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图书馆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共主编或参编著作48种,发表论文54篇,其中6篇刊登在核心期刊上,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8篇获优秀科研成果奖。图书馆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为宗旨,以建设现代化的一流图书馆为发展战略,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现任领导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领导名单党委书记刘慧党委副书记陶坚田 禾党委委员刘 慧陶坚郭惠民田 禾李家兴姬小工孙志明吴 慧赵晓春杨建英国际关系学院行政领导名单院 长陶坚副院长郭惠民李家兴孙志明吴 慧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知名校友

安民:商务部前副部长
邹加怡:财政部国际司司长
韩方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张昆生:外交部部长助理(兼礼宾司司长)
秦刚: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楚树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刘江永: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李义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台湾研究院院长
李绍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第三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舆论研究室主任
陶坚: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王帆:外交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明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杨伯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
林宏宇:著名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杨希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主任
毛京波: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裁
于伟:高伟达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欢:著名歌唱家、知名音乐人
马军:著名环保人士、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苏群:著名篮球评论员,《篮球先锋报》总编辑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学校简介,国际关系学院-历史沿革

国际关系学院地址_国际关系学院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12号
邮编100091
乘车路线:搭乘公交375路、384路、563路、594路、
特5路、特10路坡上村站下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30103/60299.html

更多阅读

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米旗 米旗-品牌简介,米旗-历史沿革

米旗(MAKY),是1994年成立于西安的一家以生产月饼、蛋糕、面包、中西式糕点为主的全国连锁食品企业。始终坚持以产品品质为前提的经营理念,不断致力于产品创新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持续保持行业先锋地位,连续5年蝉联中国焙烤行业最高赛事蛋

声明:《公司简介历史沿革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学校简介,国际关系学院-历史沿革》为网友地雷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