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作者是王郁,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描述的是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及其反应器的理论基础;水的点污染控制过程,即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水的非点污染控制过程,即水体的自净、微生物和生态修复工程等;为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特介绍了单元过程的组合原则及典型流程,以作示范。
水污染控制工程_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工版)
基本信息作者:王郁主编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
字数: 891000
页数: 482
开本: 16开
I S B N : 9787122014771
包装: 平装定价:48.00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反映了“废(污)水和受污染水体是污染物的稀水溶液”的观念,用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理论探讨在低浓度水溶液中进行的各单元过程及其必需的反应器,揭示水污染控制过程的本质及规律。
全书共分十一章。内容主要包括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及其反应器的理论基础;水的点污染控制过程,即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水的非点污染控制过程,即水体的自净、微生物和生态修复工程等;为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特介绍了单元过程的组合原则及典型流程,以作示范。
本书可作为环境工程本科生教材,还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人员、相关科研、设计人员参考。
水污染控制工程_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教版)
作者:高廷耀//顾国维//周琪ISBN:978704021707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1
定价:¥31.40 元内容提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第二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水污染控制工程在理论、技术等方面的进展,对章节做了较大调整,对内容做了较为全面的修订和补充。
本书为《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下册,共十一章。内容包括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污水的物理处理、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城市污水回用、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污水处理厂设计等。
第九章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第一节 污水性质与污染指标
一、污水的类型与特征
二、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一、水体的自净作用
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第三节 污水出路与排放标准
一、污水出路
二、污水排放标准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一节 格栅和筛网
一、格栅的作用
二、格栅的种类
三、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四、筛网
五、破碎机
第二节 沉淀的基础理论
一、概述
二、沉淀类型
三、自由沉淀与絮凝沉淀分析
四、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 沉砂池
一、平流式沉砂池
二、曝气沉砂池
三、旋流沉砂池
第四节 沉淀池
一、沉淀池概况
二、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设计参数
三、平流式沉淀池
四、竖流式沉淀池
五、辐流式沉淀池
六、斜板(管)沉淀池
七、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第五节 隔油池
一、含油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二、隔油池
三、乳化油及破乳方法
第六节 气浮池
一、气浮法的类型
二、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
三、压力溶气气浮法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十二章 活性污泥法
第十三章 生物膜法
第十四章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第十五章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十六章 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
第十七章 城市污水回用
第十八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第十九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_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冶工版)
基本信息书 名:
水污染控制工程
作者:彭党聪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4月1日
ISBN: 9787502451295
开本: 16开
定价: 49.00元内容简介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详细阐述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废水的再生利用与排放,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污水处理厂(站)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等。各章末均附有习题和思考题,便于读者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内容。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可供厂矿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篇 总论
1 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1.1 水资源
1.2 水污染
1.3 水体污染防治
习题和思考题
2 水污染防治基础知识
2.1 废水
2.2 污染物与污染指标
2.2.1 固体污染物
2.2.2需氧污染物
2.2.3 毒性污染物
2.2.4 营养性污染物
2.2.5 生物污染物
2.2.6感官污染物
2.2.7酸碱污染物
2.2.8油类污染物
2.2.9 热污染
2.3 废水水质
2.4 废水水质控制标准
2.5 控制废水污染的基本途径
2.5.1 减少污染因子的产生量
2.5.2 减少污染因子的排放量
2.6 废水水质控制和污泥处理方法分类
2.6.1 废水水质控制方法分类
2.6.2 污泥处理方法分类
2.7废水处理系统
2.8 水量调节与水质均化
2.8.1 水量调节
2.8.2 水质均化
习题和思考题
第2篇 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
3 重力沉降法
3.1 概述
3.2 离散颗粒的沉降规律
3.2.1 单独颗粒的沉降规律
3.2.2 群体颗粒的沉降速度
3.3 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3.3.1 自由沉降试验及其沉降曲线
3.3.2 絮凝沉降试验及其沉降曲线
3.4 理想沉淀池
3.5 沉砂池
3.5.1 平流沉砂池
3.5.2曝气沉砂池
3.5.3 旋流沉砂池
3.6 普通沉淀池
3.6.1平流沉淀池
3.6.2 竖流沉淀池
3.6.3 辐流沉淀池
3.7 斜板和斜管沉淀池
3.7.1 浅层沉降原理
3.7.2 斜板、斜管沉淀池的构造
3.7.3 斜板、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习题和思考题
4混凝澄清法
4.1 胶体结构及其脱稳凝聚机理
4.1.1 胶体结构及其f电位
4.1.2 胶体的脱稳和凝聚
4.2 混凝剂及其作用机理
4.2.1 常用混凝剂及其性能
4.2.2 混凝剂的作用机理
4.2.3 助凝剂
4.3 混凝条件及混凝试验
4.4 混合反应器和澄清设备
4.4.1 混合器
4.4.2 反应池
4.4.3 澄清池
习题和思考题
5 浮力浮上法
5.1 隔油
5.1.1 油粒上浮速度
5.1.2 隔油池
5.2 气浮和浮选原理
5.2.1 气浮和浮选
5.2.2 空气的溶解、释放及气泡性质
5.2.3 悬浮粒子与气泡的粘附
5.2.4 乳化和破乳
5.3 压力溶气气浮及其系统设计
5.3.1 压力溶气气浮的流程及供气方式
5.3.2 压力溶气气浮的主要设备及其设计计算
习题和思考题
6 不溶态污染物的其他分离方法
6.1 阻力截留法
6.1.1 格栅
6.1.2 筛网
6.1.3 微滤
6.2 离心力分离法
6.2.1 离心力分离原理
6.2.2 离心分离设备及其设计计算
6.3磁力分离法
6.3.1 磁力分离原理
6.3.2 磁力分离设备及分离流程
习题和思考题
第3篇 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7 活性污泥法
7.1 废水生物处理
7.1.1废水生物处理原理
7.1.2 生物处理方法分类
7.2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7.2.1 活性污泥与活性污泥法
7.2.2 活性污泥法分类
7.2.3 活性污泥增长特点与净化作用
7.2.4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7.2.5 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
7.2.6 活性污泥法主要设计和运行参数
7.3 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规律
7.3.1 生物处理动力学模型
7.3.2 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7.3.3 净化理论在活性污泥法中的应用
7.4 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
7.4.1 曝气池混合反应形式
7.4.2 各种活性污泥法系统
7.5 曝气原理与曝气池构造
7.5.1 曝气的作用与方法
7.5.2 曝气池
7.5.3 氧的传递理论
7.6 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
7.6.1 S_艺流程选择
7.6.2曝气时间与曝气池容积
7.6.3 回流污泥量及污泥回流设备
7.6.4 需氧量、供氧量与曝气设备的确定
7.6.5 二次沉淀池的设计
7.6.6 设计计算举例
7.6.7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
7.7 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运行管理
7.7.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7.7.2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7.7.3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需要测定的主要项目
习题和思考题
8 生物膜法
8.1 概述
8.2 基本原理
8.2.1 生物膜附着的基体――填料
8.2.2 生物膜
8.2.3 生物膜中的物质迁移
8.2.4 生物膜净化废水的原理
8.3 普通生物滤池
……
9 厌氧生物处理法
10 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生理法
第4篇 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
11 中和法
12 化学沉淀法
13 氧化还原法
14 化学消毒法
第5篇 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
15 吸附法
16 离子交换法
17 膜分离法
18 溶解态污染物的其他分离方法
第6篇 废水的再生利用与排放
19 废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水质处理
20 脱氮除磷
21 水体自净与废水排放
第7篇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22 污泥的处理与利用
第8篇 汗水处理厂(站)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
23 污水处理厂(站)的设计
24 水环境区域性综合防治
附录
参考文献
水污染控制工程_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机工版)
基本信息书名:污染控制工程
定价:¥53.00
作者:孙体昌,娄金生主编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8-1
版次:1
页数:511
字数:803000
印刷时间:2009-8-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111270720
包装:平装
本书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材。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编排方式,对常用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过程、主要设施或
设备的构造、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及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做到既反映废水处理的传统方法,又反映近些年出现的新技术。全书共5篇24章,第一篇:废水收集、输送和表征,包括废水收集与输送、废水性质表征;第二篇:废水的物理和物理化学处理,包括预处理、重力分离、过滤、气浮、吸附和离子交换、膜分离、其他物理和物理化学法;第三篇:废水化学处理,包括中和、化学沉淀、电解与氧化还原、高级氧化技术和消毒;第四篇:废水的生物处理,包括好氧悬浮生长生物法、好氧附着生长生物法、厌氧生物法、生物脱氮除磷、生物处理新技术及自然条件下生物处理;第五篇:废水的资源化及废水处理残余物的处理与处置,包括资源化技术和案例、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前言
第1章绪论
1.1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概况
1.2水循环及水污染
1.3废水及其分类
1.4废水水质管理
第一篇废水收集、输送和表征
第2章废水的收集与输送
2.1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
2.2废水的收集与输送系统
2.3管道及管道系统上的构筑物
2.4管道系统设计简介
第3章废水性质表征
3.1物理指标
3.2无机化学组分
3.3有机化学组分
3.4生物组分
第二篇废水的物理和物理化学处理
第4章预处理
4.1格栅
4.2筛网
4.3调节池的位置
4.4水量调节池
4.5水质调节池
4.6水质水量调节池
4.7工程设计
第5章重力分离
5.1沉砂池
5.2沉淀池
5.3隔油池
5.4沉降理论
5.5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5.6理想沉淀池
5.7沉淀池的改进
5.8隔油池的改进与强化
5.9工程设计
第6章混凝
6.1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6.2对混合的要求及混合设备
6.3絮凝设备
6.4常用混凝剂和助凝剂
6.5混凝机理
6.6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6.7絮凝池的设计
6.8混凝的优缺点及应用实例
第7章过滤
7.1深层过滤的工艺过程
7.2普通快滤池的结构
7.3过滤机理
7.4深层过滤水力学特性
7.5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
7.6滤池反冲洗
7.7其他形式的滤池
7.8滤池的主要设计指标
第8章气浮
8.1电解气浮法
8.2散气气浮法
8.3溶气气浮法
8.4气浮池
8.5气浮法的基本原理
8.6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9章吸附和离子交换
9.1吸附操作与设备
9.2吸附剂及其再生
9.3吸附的基本理论
9.4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
9.5离子交换操作与设备
……
第三篇废水化学处理
第四篇废水的生物处理
第五篇废水的资源化及废水处理残余的处理与处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