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概述,海口骑楼老街-地理位置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09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复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骑楼老街_海口骑楼老街 -概述


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尽管已过去了百馀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复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骑楼老街_海口骑楼老街 -地理位置

海口骑楼老街位于东经110度35分,北纬20度05分,地址在得胜沙路―长堤路老街区。

骑楼老街_海口骑楼老街 -旅游景区

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


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骑楼老街)位于海甸溪南岸,长堤路以南,龙华路以东,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处旧城区中心地带,海口骑楼老街主要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五条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历史记载中,“海口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于港口贸易的兴起,为防海盗袭扰,明代建起了方圆仅0.48公里,后慢慢在城内形成了东门街、西门街、四牌楼街、振龙街和龙牙巷等多条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则形成了振东街、水巷口街、得胜沙街、义兴街等街道。随着贸易和海运的逐渐开辟后,海口被辟为国内外的贸易口岸。 “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正是当年海口开埠后港口热闹景象的真实描述。

老街形成


海口骑楼老街

1924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所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的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原所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建筑文化


海口骑楼老街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馀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据统计,海口的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200馀座,主要集中于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五条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式建筑最多,约39座。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名人古迹


海口骑楼老街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干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传统街道


海口骑楼老街

得胜沙路

旧时的得胜沙路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在那个年代,相当之繁华。街上还有间冼太夫人纪念馆(俗称“冼夫人庙”),为纪念在南北朝时期对治理海南有卓越贡献、为安定团结统一开创大好局面的冼夫人而建。现在得胜沙逐渐形成了海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新华南路

传统的裁缝店、各类平民服装鞋店、茶楼、小食店,一家家生意兴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解放电影院”,仍以毛笔楷体写宣传板招揽顾客。

中山路

中山路是五金灯饰一条街,骑楼与鳞次栉比的霓虹广告辉映,现在主要为温州人的商业街。

博爱路

街边小店销售家电、小商品、服装、鲜花、礼品等,生活气息浓郁。贯穿博爱路的是东、西门市场。东门为海鲜干货市场,西门则是古玩一条街,大大小小古玩摊档沿街而摆。

骑楼老街_海口骑楼老街 -旅游指南

传统文化

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概述,海口骑楼老街-地理位置

老街居住的传统模式里遗留了众多极为有趣的邻里空间,如露天戏台和社区活动空间合二为一的宗庙空间;室外随处可见的土地爷祭拜点,常年有人供奉;较大的室内茶室,多为老年人交谈聊天,消磨寂寞时光所用,茶室内人声鼎沸,俗称“老爸茶”等等。由于住宅外部的社区活动空间丰富,长年来形成和睦和谐的邻里关系,逢年过节就家家户户都参与社区特色的“点龙灯”活动。

交通

海口骑楼老街靠近人民桥,多路公交车可到。人民桥一带的显着地标是钟楼,它矗立在沿江绿化带中。海口钟楼对面那些古旧斑驳的建筑群就是骑楼老街

骑楼老街_海口骑楼老街 -历史文化


海口骑楼老街

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海口得胜沙路、文明东路、中山路、博爱路、解放路,两侧都是一幢幢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南洋风格柱廊式骑楼。编号:011的“海口市骑楼街(区)”最早建于1849年,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至今还发挥着情感价值。许多马来西亚等地的老华侨们在每年回国祭祖的时候,总是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转转,给身边的孙子讲讲这里当年的故事。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南洋街上拥有历史记忆的骑楼在逐渐消失。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文物局以及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正致力于“海口骑楼建筑保护和综合整治项目”,评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进而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把海口的骑楼老街纳入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来。

骑楼老街_海口骑楼老街 -政治经济

发展前景


海口骑楼老街

为了更好的保护骑楼老街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海口市政府委托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旅集团”)开展老街的保护与综合整治工作。在海旅集团的组织下,国内外老街保护专家和老街居民齐心协力参与项目建设,努力在对骑楼老街保护的前提下共同打造一个体现宜居城市时代个性,符合现今商业发展潮流的“南洋骑楼城”。我们在延续原有的老城街区格局和文脉特征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保持海口历史的痕迹:对现保存较完好的历史文物建筑和骑楼加以修缮;发展充满创意的小型化、多样性、个性化的商业和旅游服务,营造舒适的步行系统;在街区内部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原生的传统居住形态。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复苏的海口老街将迎来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充满魅力的展现海南人民沧桑而又美丽的百年历史文化。

老街改造

2010年8月31日上午,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工程开工仪式在水巷口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海口骑楼老街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即将要拉开序幕。 海口骑楼老街以其百年沧桑,极富中西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在由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获得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一荣誉称号。海口骑楼老街作为国内现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骑楼建筑,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随着海口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活跃于东南亚与大陆沿海区域的华侨将南洋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带到海口,形成了海口近代骑楼老街欧亚混合的城市风貌。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启动范围总面积约13.37公顷,位于新华北路-长堤路-水巷口-博爱北路-解放东路所围合的区域。项目计划在两年内基本完成改造与保护工作。一期工程的改造与保护内容:1、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2、重要节点及景点建设;3、骑楼及街立面修复;4、市政配套设施改造;5、旅游设施改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30103/61548.html

更多阅读

黎里老街与柳亚子纪念馆 黎里老街

黎里老街,看罢西段后,我们跟着义工导游来到老街东段。东段大部,河道两岸老街、沿街老屋已经整修成新,但是门面深处、小巷小弄纵深里,却有不少沧桑老屋:有的,楼墙上长满了树草;有的,墙砖斑驳年衰有危;有的,雕花门窗,亦成破败的艺术沧桑。导游指

厦门骑楼+微课堂2013.2.15 厦门孕妈妈课堂

今天在pplong常局那儿欣赏了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尔图市美丽的风光,看到了波尔图市建筑的别具特色,油然想到了“骑楼”。常局在评论回复中希望我有空也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骑楼”。觉得常局的这个主意很不错。o(∩_∩)o在上学期的课程

相约振福楼 相约久久

相约振福楼作者:简金荣远在新加坡的同学打电话来,告诉我电视剧《下南洋》有在永定取景,问我是否去过剧中女主角陶舒燕(黄圣依饰演)住的那座公主楼。我脱口而出:“你说的是永定的土楼公主振福楼吧。”剧中那美人潭漪漪清水倒映着圆圆土楼

海南省会海口市骑楼小吃街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

海口骑楼是全国十大著名骑楼之一,骑楼小吃街位于海南省会海口市的大同路,往北几百米,就是海南最早的“租界”德胜沙路,领事馆、海关等单位在近百年前扎堆在这里。   海南美食五花八门,当然也五味杂陈,这与海南人有三百万华侨旅居世界各

转载 《听雪楼之血薇》剧本第四幕 上 听雪楼血薇全文阅读

原文地址:《听雪楼之血薇》剧本(第四幕)上作者:音緣閣第四幕血薇:主人是武林中的奇女子,也是出名的心狠手辣。在三年的时间里,我喝的血就要比在老主人手里十几年的都多!多到我自己都不寒而栗。  很多很多次,主人和楼主一起征战四方,在杀场

声明:《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骑楼老街-概述,海口骑楼老街-地理位置》为网友泪湿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