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予毒(rén mò yú dú),中国成语,是指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还可以指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左转・僖公二十八年》。〖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经”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从他们等将吸毒时间选择在临晨三四点就可以看出,他们是明知故犯,再加上作为‘名人’的侥幸心理,长此不悟以为人莫予毒。成语举例:长此不悟,纵令势力弥满,人莫予毒,亦乃与满州亲贵等夷。后来人们就把这句话引申成“人莫予毒”或“莫予毒也”这个成语,原指没有人再能危害我了,现在多用来比喻目空一切,狂妄自大。
人莫予毒_人莫予毒 -成语解释
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人莫予毒_人莫予毒 -成语典故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经”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
〖示例〗1、长此不悟,纵令势力弥满,~,亦乃与满洲亲贵等夷。 ★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
2、随着禁毒力度的加大,常有瘾君子在娱乐场所被抓,于是吸毒的明星们将安乐窝直接转移到住宅、甚至办公室,试图躲避国法的制裁。从他们等将吸毒时间选择在临晨三四点就可以看出,他们是明知故犯,再加上作为‘名人’的侥幸心理,长此不悟以为人莫予毒。★殷谦《殷谦杂文选集》
人莫予毒_人莫予毒 -词语辨析
〖近义词〗莫予毒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人莫予毒_人莫予毒 -出处
公元前632年, 晋国和 楚国发生了一场争夺霸权的战争。晋国军队在城濮(卫国地名,今 山东 鄄城西南)摆开阵势;楚国联合陈、蔡两国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攻打过来。
楚国的统帅是令尹(宰相)子玉,他率领着同族的六百名亲兵坐镇中军, 左军由楚国掌管军事的 司马子西统帅,右军由大夫子上统领。就在这次出征的时候,楚成王就一再告诫子玉,千万不可轻敌,晋国的国君 晋文公是一个在国外流亡多年,经受过很多磨练,经验丰富的人,跟他打仗不要轻率。
可是总想打个胜仗好在楚王面前显示自己的子玉,一到阵前就把这些话全忘了,他看见自己的队伍旌旗森严、列队整齐,就夸耀地说:“今天一定可以消灭晋军了!”
可晋军呢?经过周密筹划,晋文公亲率中军指挥战斗。他派大夫 胥臣,用奇计,把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进攻陈、蔡两国的军队。陈、蔡两军,还没有弄清楚是咋回事,就被打得四散奔逃。接着,晋将狐毛又把自己率领的左军装扮为中军,开战不久,就接连往后败退,诱敌深入;晋军还在战车的后面拖着树枝子,弄得路上尘土飞扬,加装着逃跑很狼狈的样子。楚军果然中计,子西当即紧跟追击。这时,晋文公率中军从中间出其不意地截击楚军,狐毛也回转身来夹攻子西,于是楚国的左军又被打败了。紧跟着楚军就被打得大败。
子玉打了大败仗,楚成王非常生气,便派使臣对他说:“你带兵打了败仗,身边的同族亲兵都战死了。你如果回国,对他们的父母怎样交代呢?”子玉自己也早已料到,打了败仗,楚成王是不会饶恕自己的,于是便在回国途中自杀了。
晋文公听说子玉自杀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觉得一下子可除掉心腹之患了。他情不自禁地对身边的将士说:“莫予毒也已!”意思是说:从今以后没有谁能危害我争霸中原了。
人莫予毒_人莫予毒 -成语资料
成语举例:长此不悟,纵令势力弥满,人莫予毒,亦乃与满州亲贵等夷。(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予,不能读作“yǔ”。
成语辨形:予,不能写作“余”。
人莫予毒_人莫予毒 -寓意
后来人们就把这句话引申成“人莫予毒”或“莫予毒也”这个成语,原指没有人再能危害我了,现在多用来比喻目空一切,狂妄自大。
现代汉语中的例句: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七:“那种‘一人独吞’、’人莫予毒’的派头,不过是 封建主的老戏法,拿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来,到底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