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被导演张扬称为“北京胡同的故事”,讲述一个普通家庭几十年的悲欢离合。影片于2005年9月10日发行,片长129分钟。
向日葵电影_《向日葵》[中国电影] -影片剧情
《向日葵》
《向日葵》《向日葵》被导演张扬称为“北京胡同的故事”,讲述一个普通家庭几十年的悲欢离合。陈冲在片中饰演母亲。陈冲指着身上的戏装向大家介绍,“这身衣服在片中的时间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角色的年龄和我现在的年龄比较接近,所以演起来比较本色,不过年纪大点,我更喜欢,我对扮演年迈的女人情有独钟。”尽管陈冲扮演的母亲跨越几十年,但她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她年轻时就扮演过年老的角色,去年在《茉莉花开》中又扮演的章子怡的母亲,所以驾御这样的角色是没有任何问题,难怪导演张扬会选择陈冲,“我仔细看过陈冲以往饰演的母亲角色,感觉《向日葵》里的母亲就是她了。没有实在的理由,完全凭直觉,我觉得她能比较轻松地理解人物。”谈到和孙海英的首次合作,陈冲笑着说,“我们都特别爱吃,每次拍一起吃饭的戏,觉得我们特别像一家人。”
向日葵电影_《向日葵》[中国电影] -导演阐述
张杨新作《向日葵》:一部平民的史诗
《向日葵》[中国版]1976年,中国发生了几件大事,毛主席逝世、“四人帮”被粉碎,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很多在文革中受压迫、受迫害的人终于看到了希望。1978年,邓小平开始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的二十年间,整个中国进入了全速发展时期。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个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这种变化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外来文化的进入,让中国人盲目地摒弃了传统,中国人传统的一些生活方式开始瓦解,传统的文化开始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对西方社会盲目的崇拜,对现代化盲目的追求,对金钱贪婪的渴望,整个中国都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
这二十年的时间也是我成长的二十年,我亲身感受到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对这种变化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慢慢地就变成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分为1976年、1987年、1999年三个部分,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中国这三十年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不是简单地通过历史事件去展现,而是通过一个家庭的变化影射出时代的变化。因为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会基本组织,家庭关系也是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家庭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这中间,有我和我父亲的影子,父子关系是很多家庭中最为紧张和微妙的一种关系。影片通过塑造父亲和儿子―这两个非常有性格的角色,通过他们之间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带出了两代人在这三十年中的变化。父亲代表着老一代的中国人,代表着经历过整个动荡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儿子则代表了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一批处在新旧交替、对新生活充满渴望的年轻人。家庭关系也是全世界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父子关系是每一个人成长中都要去面对的问题。这部电影将会细致地刻画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城市面貌的变化,是一部平民的史诗,让全世界人看到中国人这三十年的所思所想和中国社会的变化过程。
向日葵电影_《向日葵》[中国电影] -幕后花絮
《向日葵》《昨天》蛰伏4年后 张杨把《向日葵》献给父亲
从《爱情麻辣烫》到《洗澡》,张扬是少有的在票房上取得成功的“第六代”导演。在《昨天》蛰伏4年之后,张扬带着最新力作《向日葵》杀回影坛,该片由陈冲、孙海英主演,讲述平凡家庭故事,折射了张扬和他父亲、著名成都籍导演张华勋之间“另类”的父子情,获得众多海外影展青睐。
《向日葵》来自童年记忆
《向日葵》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张扬:人家老是说这电影是说我和我父亲的故事。其实也不是,这是个编的故事。当然和我的生活有特别密切的关系,是对童年的回忆、对成长的记录。电影其实是从儿子的角度看家庭,儿子与父亲似乎永远都有矛盾,明明是亲人,但总有一股仇恨的感情。
电影为什么叫《向日葵》?
张:这来自于我小时候的一段记忆。当时我家住唐山,院子里种了向日葵。1976年地震时一面墙倒了,后来修了个厨房,向日葵就没了。所以,向日葵代表我的那段回忆,我和奶奶坐在向日葵下,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童年。
不太喜欢父亲拍的武打片
你父亲张华勋是成都籍著名导演,小时候你看过他的电影吗?
张:他拍《神秘的大佛》时我13岁,跟着他回四川玩过一段时间,我还在里面演了几个镜头。后来的那个《武林志》我也去现场看他拍片。那时我对这两部电影印象非常深。再后来我自己上大学,看电影的感觉与小时候不一样了,可我爸拍的还是那些武打片,我就不太喜欢了。我觉得我爸拍的《天音》是比较好的一部,他的电影我现在还看,但跟小时候看的感觉不太一样。
《向日葵》上大学一心想逃离父母
你和父亲关系好吗?听说后来你去中山大学上学就是为了逃避父亲?
张:从小我父亲就揍我,我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打多了就不怕打了,或说就是皮实了。后来我大了一点,就开始跟我妈对打……后来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不愿说话。那时候就老觉得在家里呆着特别郁闷,想跑出去,越远越好,所以有机会考到外地去那我就考到外地去。每次从中山大学回家,因为离家时间长反倒有了亲近感。但暑假跟父母在一起生活了一个月,就又开始吵,吵到最后我又跑掉了。父母一直希望我学理科,后来我第二次考中戏时,我爸也帮我去跑,包括从广州转学到北京,我爸还去广州帮我办户口,跑了很长时间。我上中戏后,我妈就说我基本没在家住过一个晚上,对我来说,我希望和他们有距离感。
你毕业以后和父亲关系如何?
张:还是不怎么样,1992年毕业到1997年这五年时间,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拍过一些纪录片、MTV,写了一些剧本,也给我父亲当过副导演……那时我老是尽量想摆脱我父亲,可他老想带我,通过让我做副导演来带我,而我尽量想摆脱这种方式,想自己找机会,其实这种机会很难找。
父亲的信惹哭全片场
听说在拍摄现场你还念了父亲给你写的信?
张:影片里有个父亲给儿子留了一封信的情节,这也是来自我的生活。有一次我回家,我爸去帮我遛狗了,他给我写了封信,说我们不能沟通、不能相互理解,他自己内心挺矛盾,而且心情挺不舒畅。写得非常好的一封信,对我触动挺大。因为我觉得这说明一个问题:人和人之间,即使是最亲的人,真正做到面对面地谈心、交心其实很难。那封信两年多以来一直放在我包里,拍那场戏时,我觉得演员的情绪好像没有达到我的感觉,总觉得好像差点儿。我就把信找出来给他们念,一念我自己就哭了,周围的演员,包括在场的摄影、场记、场工都流泪了……所以,在电影做完后期的时候,我在片头加了“献给我们的父亲”这句话。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是在写我们这代人成长的一个感受,这离不开家庭和父辈。我觉得我父亲那代人饱受磨难,所以,我要把这部影片献给我们这代人的父亲们。
有人说从《洗澡》《昨天》到《向日葵》,你完成了父子三部曲,是这样吗?
张:我自己觉得是有联系的,可能《洗澡》和《向日葵》更接近,两部电影都在探讨家庭关系、父子关系,而《昨天》里主要不是探讨父子关系。这三部电影都是写家庭里面的人,通过家庭去看一个时代。
向日葵电影_《向日葵》[中国电影] -精彩剧照
向日葵电影_《向日葵》[中国电影] -参考资料
新浪影音:http://ent.sina.com.cn/m/c/f/x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