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宕昌县 宕昌县-建制沿革,宕昌县-行政区划

宕昌县(tàn chāng)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当地羌人在南北朝时期曾建立“宕昌国”,宕昌为羌族部落首领之名,由此得县名。 位于甘肃省南部、陇南市西北部;东与礼县接壤,西与甘南州舟曲县、迭部县相邻,南与武都区毗邻,北与定西市岷县相连。 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19乡33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7.4313万人(2010年)。 宕昌县素有“千年药乡”美誉,中药材种类达690多种。境内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红色圣地哈达铺、国家AAAA级自然风景区官鹅沟、宕昌古国遗址。宕昌先后被国家有关行业协会评为“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中国红色经典旅游胜地”。

宕昌_宕昌县 -建制沿革


宕昌县城一角

宕昌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夏:宕昌为雍州之地,古西戎世居地。

商、西周:宕昌为羌人居地。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宕昌羌随周武王灭商。

战国:秦在今宕昌、舟曲一带建羌道,属陇西郡。

秦、西汉:羌道仍属陇西郡。

东汉:光武帝初年羌道改属武都郡。

三国: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羌道属益州武都郡。

魏晋元四年(公元263年),魏灭蜀,原属蜀国辖地分梁,益二州,武都郡入梁州。

晋: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羌道县废,地属武都郡。

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梁勤建宕昌国,东西千里,南北八百里,有人口十万余众。

南北朝: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公元583年),宕昌国归附北魏。

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北周大将田弘灭宕昌国。以其地为宕州,设宕州总管府,辖宕昌、甘松二郡,宕昌郡领阳宕、和戎二县,甘松郡领怀道县。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宕昌县 宕昌县-建制沿革,宕昌县-行政区划

隋: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宕昌、甘松二郡,以州统县。

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废宕州总管府。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阳宕为良恭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宕州为宕昌郡。

唐: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宕昌郡为宕州,并署基城县(今理川),属岷州。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秦州总管府,辖秦、渭、岷、洮、迭、文、武、成、康、兰、宕、扶十二州。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宕州属岷州总管府。

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成州潭水县改隶宕州,后省入良恭县。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和戎县省入怀道县。

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21年),改基成县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30103/62342.html

更多阅读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河曲 河曲-建制沿革,河曲-行政区划

河曲县是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位于忻州市西北部,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被神府煤田、准葛尔能源富集区、朔州工业区、河东煤田等大工业包围,境内已经或即将建成的神朔铁路、朔准铁路、黄河龙口大桥、韩河公路、沿黄公路和府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威县 威县-建制沿革,威县-行政区划

威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河北省东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北纬36度52分至37度18分,东经115度13分至115度14分之间。南北长48.2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012平方千米,位于邢台市东部的冲积平原上。东与清河县接壤,西与广宗县交界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南皮县 南皮县-建制沿革,南皮县-行政区划

南皮县位于河北省东部,南运河畔。总面积794平方千米。南皮县区位优势明显,北距北京250公里、天津l60公里,南距济南200公里,东距天津港180公里、黄骅港80公里,西距石家庄220公里。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公路、铁路、水运、空运发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浦北县 浦北县-建制沿革,浦北县-行政区划

浦北县位于广西的南部,在开放城市钦州市东部,属其管辖,东靠玉林市的博白县,南邻北海市的合浦县,北与南宁市的横县、贵港市、玉林市的兴业县接壤。整个县境紧挨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南端,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深泽县 深泽县-建制沿革,深泽县-行政区划

深泽县位于太行山东麓,黑龙港流域北端,河北省中部偏西,为石家庄地区东部边沿县,东界安平县,西接无极县,南与辛集市、晋州市相邻,北与定州市、安国市相连。深泽县境系海河滹沱河中下游地带,界于北纬38°7′~38°17′,东经115°4′~115°21′之

声明:《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宕昌县 宕昌县-建制沿革,宕昌县-行政区划》为网友清羽墨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