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又名《西厢记》。见唐元稹《会真记》,金董解元《弦索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及明李日华《南厢记》。陈水钟、荀慧生始编为京剧演出,以红娘为主,至“拷红”止。
红娘_《红娘》 -基本简介
《红娘》
《西厢记》为家喻户晓的名著,《佳期》、《拷红》等折,还活跃在南、北昆曲舞台上。曲艺节目中,也有不少演唱西厢故事者。荀慧生在《西厢记》中,最喜爱红娘。这个人物善良、正直,爽朗、热情,反抗性也很强烈。崔、张的结合,借助于红娘之力不小。昆曲《拷红》一折,即是重点强调红娘这一人物,歌颂她的勇敢、沉着和机智。
京剧早年本无演《西厢》故事的剧目,为弥补这一缺陷,乃着手创编。因最喜红娘其人,遂参照王本《西厢》和昆曲《拷红》编写成《红娘》一剧,以张生、莺莺情事为纲,以红娘一角为主,歌颂这一见义勇为、成人之美的青年女性。剧本于一九三六年编成,同年十月二十二日在北京首次演出。自饰红娘,何佩华饰崔莺莺,高维廉饰张君瑞,何盛清饰崔夫人,张春彦饰白马将军。演出后,深得好评。此后数十年,率演不衰。其后又根据演出心得、体会,对于剧情和唱、做,随时加工改进。尤其解放后,重新加以整理,使主题更为突出。此剧唱腔和表演身段,皆有独特创造:如《琴心》一场的“反汉调”,《佳期》一场的“反四平”,以及《逾墙》一场红娘手持棋盘引入张生的身段等等,都不见于其他戏中。这些创造,因密切结合人物性格,久已脍炙人口。
红娘_《红娘》 -作品简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红娘_《红娘》 -故事起源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红娘_《红娘》 -历史沿革
《红娘》
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将结局改变,宋代以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入侵和汉族同化,封建礼法观念在普通人民中间逐渐淡化,金代出现了董良(一说为董琅)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诸宫词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这部剧本作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关汉卿所作,也有人说是关作王续,或王作关续,但认为是王实甫所作的说法比较公认。
红娘_《红娘》 -主要角色
《红娘》
红娘:旦
张珙:小生
崔莺莺:旦
崔夫人:老旦
法本:生
法聪:丑
惠明:净
孙飞虎:净
杜确:生
琴童:丑
中军:老生
红娘_《红娘》 -人物形象
《红娘》
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记》的故事,原出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北宋以后,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士大夫“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宋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