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期刊。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编,双月刊。现任主编李小林。1957年7月创刊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刊载长篇作品为主,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多幕话剧、电影文学剧本和长诗;同时,也以相当篇幅发表短篇小说、散文、特写,以及作家论、作品研究、作家创作谈等文章。每期50至60万字,是当代中国首创的大型文学期刊。
收获_《收获》 -概述
《收获》
《收获》在1957年7月24日由巴金和靳以创刊,是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文学双月刊杂志,属于中国作协主管。创刊之后,靳以负责具体事务,巴金侧重组稿。1960年5月,我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收获》被迫停刊。1964年,《收获》复刊,由上海作协主管,仍为双月刊,由巴金担任主编。1966年5月,《收获》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1979年1月,文化大革命结束,《收获》再次复刊。
《收获》“发刊词”提及刊载的作品,应符合六个“有利于”的政治标准及呼吁作家“不仅应该是有灵魂的人,而且应该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作品来建立和提高人民的灵魂”,提倡作家可以选择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形式,甚至不同的流派。今天读来,仍颇有现实意义。
《收获》创刊号上的作品掷地有声。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旗帜的鲁迅,于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记录稿,作为创刊号的开篇,颇有深意。“长篇小说”有作家艾芜的《百炼成钢》、康濯的《水滴石穿》;“剧本”有剧作家老舍的《茶馆》;“童话”有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的《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诗”有著名诗人冰心的《我的秘密》、作家严辰的《苏联行》;“短篇小说”有作家沙汀的《开会》、刘白羽的《我们的早晨》;“电影文学剧本”有作家柯灵的《不夜城》,以及巴金的《和读者谈谈“家”》等大家力作,夺人眼球。
《收获》是新中国第一本大型纯文学杂志,其视点敏锐,注重观念的更新,有一定理性思辨色彩、深邃的人文精神,能够传递丰富的文化感悟,深为人们喜爱。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几乎均与《收获》有过亲密合作,如冯骥才的《啊!》《神鞭》、王蒙的《活动变形人》、柳青的《创业史》、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谌容的《人到中年》、陆文夫的《美食家》、叶辛的《磋砣岁月》、苏童的《妻妾成群》、路遥的《人生》、王朔的《动物凶猛》、莫言的《师傅越来越幽默》、周梅森的《国家公诉》、余华的《活着》等都在《收获》杂志上与读者见面。
《收获》是几代人的文学图腾,《收获》是一根标杆,《收获》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简装本。
收获_《收获》 -大事记
《收获》
1957,“老作家的新收获”
《收获》的创办是由时任中国作协负责人的刘白羽提议的。刘白羽曾回忆,“三十年代的《文学季刊》就卓然不群……我们为什么不恢复这样的刊物,由巴金、靳以来编……我说服了中宣部的领导,但是领导同志说:不一定都在北京,上海从前就是文化中心,可以在那里出,更何况巴金、靳以都在上海。”钟红明还补充说,当时许多老作家都创作了大量作品,发表的刊物却很有限,所以急需这样一个大型的载体;《收获》刊名的原意,即为“老作家的新收获”。
于是,《收获》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刊物:中国作协主办,编辑部却设在上海,有上海和北京两个编委会。肖元敏和钟红明介绍,1957年7月24日出版的创刊号由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