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三不祥是记载于《晏子春秋》的一则对话。齐景公出游打猎,结果上山遇虎、沼泽见蛇,回宫后齐景公就召见晏子,询问这是不是“国家不祥”的征兆。然后晏子就说出了著名的“国有三不祥”的论断。夫⑧有贤而⑨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⑩,三不祥也。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能发挥他的才干,是三不祥。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水遇见蛇,水里是蛇的窝啊。
国有三不祥_国有三不祥 -原文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①见蛇。归,召晏子而②问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③所谓④不祥也?”晏子对⑤曰:“国有三不祥,是⑥不与焉⑦。夫⑧有贤而⑨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⑩,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⑾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⑿为⒀不祥也?”
国有三不祥
(选自《晏子春秋》)
古文字翻译
①泽:聚水的地方
②而:表承接,并且
③殆:大概,恐怕
④谓:说
⑤对:回答
⑥是:这件(事)
⑦与:原意“参与”,这里是“在其中”的意思;焉:兼词,于之
⑧夫:发语词
⑨而:表转折
⑩任:担任,此处应指:担任其专有所长的职务
⑾如:去,到
⑿曷:怎么,为什么
⒀者:什么什么的情况
译文
齐景公外出打猎。在山上就碰到虎,在沼泽就遇见蛇。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在山上就见到老虎,在沼泽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吉祥的预兆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能发挥他的才干,是三不祥。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水遇见蛇,水里是蛇的窝啊。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国有三不祥_国有三不祥 -作者简介
晏婴(约公元前550公元前575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晏婴。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着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国有三不祥_国有三不祥 -有关习题
1.翻译“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答:(国家有)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使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能发挥他的才干,是三不祥。
2.晏子在文中告诉景公应怎样用人?
答: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用法一样的是(B)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 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中考试题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远: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增加) 晏子对曰(对:回答)
D.薄暮冥冥(薄:迫近) 凄神寒骨(凄:凄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
(2)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4.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
参考答案
1.B
2.D
3.(1)上山则见虎,下水则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
(2)使任用了却不委以信任,是三不祥。
4.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