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菜的历史发展沿革 包信镇 包信镇-历史沿革,包信镇-农业发展

包信镇位于息县城东北35公里,北距新蔡县城20公里,闾河和广丰岭交叉贯穿全境。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过渡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水充沛,雨热同季,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中国名镇志》一书将其与回郭镇、朱仙镇并列为河南省三大名镇。

包信_包信镇 -历史沿革


包信镇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境内的蛤蜊山属龙山文化遗址(《息县志》1989年版)。

西周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所封子爵赖国于此地。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为楚灵王所灭。

秦时属颍川郡(《通典》卷一百七十七、州郡七。汝南郡,春秋时沈、蔡二国之地,战国时为楚、魏二国之境,秦属颍川郡。领县十一:汝阳、上蔡、平舆、郾城、西平、吴房、朗山、真阳、新息、褒信、新蔡)。

汉建武年间置褒信县,后置褒信侯国。

三国时期属豫州汝南郡。晋泰始二年属汝阴郡,永熙元年汝阴郡分新蔡郡,改属之。

南朝刘宋八年改名苞信,南齐初属预州新蔡郡,北魏太和十九年新蔡郡治苞信。

隋复褒信属汝南郡。


包信镇唐属舒州,天佑元年改名苞孚县。

宋归京西路蔡州。

金泰和八年属息州。

元废入息县为镇。

1949年置包信区1958年改公社,

1983年改乡,

1987年改镇。

包信_包信镇 -农业发展


长绒棉为了改变以前那种“春种麦,夏种棉,养鸡为换油和盐”传统种植模式,包信镇在基础比较好的徐楼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以此辐射带动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经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现已形成了“东种软麦西植棉,北搞养殖南水产,濒临街区示范园”的农业生产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种植模式,在村东部推广优质软麦“郑麦004”种植1000亩,淘汰普通劣质小麦,加大科技指导力度,提高农业产量、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在村西部发展优质长绒棉与瓜菜套种,提高土壤利用率,提高亩产收入。三是在村北部大力发展猪、鸡养殖,在技术、资金上加以扶持,在市场上加以引导,形成规模养殖。四是在村南部发展水产养殖,在濒临闾河的洼地进行坑塘改造,池塘进行水产养殖,池塘四周进行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五是在濒临街村的张河沿自然村建立了科技塑料大棚种植示范园,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推进农业品种多样化。全村共种植优质软麦1000亩,优质棉1200亩,养猪养鸡养鱼专业户26户,种植大户30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

包信_包信镇 -“三农”发展


包信镇“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上不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难点。就实际而言,主要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支农惠农政策。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三补贴一减免政策、对农业的投入政策、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等,对于这些政策,包信镇都认真加以落实,确保了农民在惠农政策中得到最大实惠。

二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劳动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包信镇利用政策优势,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鼓励农民积极参加阳光工程等各种劳动力培训,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业务技能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三是认真做好农村通水、通路、通讯等工作。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抓好村组公路建设,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了农民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看电视难、农业科学技术滞后等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村共有柏油路3公里,水泥路5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建有村级小学、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卫生室、文化大院、程控电话接转室等公共基础设施。

包信_包信镇 -环境建设


包信镇一是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吸引内外资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个人、集体相结合的政策,鼓励多方投资,制订一系列优惠措施,引入市场机制,以效益吸引投资,多渠道增加对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投入,保证了生态农业的顺利实施。

二是采取领导干部帮扶、部门扶持等方式,积极开展义务劳动。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以集中清理村庄垃圾、清理渠道淤泥、清理交通路障、改造人畜饮水、改善畜禽圈舍、改造乡村道路、改造农民住宅、改造家用厕所的三清五改一池工作为切入点,组织实施好新农村示范建设工程,使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共扶持慰问10余次,镇领导干部帮扶116户,进行义务劳动300多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是搞好村落建设规划,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农村村落和房屋建设,使村落建设整洁有序。

四是利用河滩地进行改造发展植树造林,建立“绿色银行”,使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31.2%。通过建设科技生态示范园,发展塑料大棚无公害蔬菜种植,利用养殖及秸杆等有机物多的优势,建造沼气池,将畜禽粪便及杂物收集处理,方便了群众生活,达到了村容整洁的要求。村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57.6%,达到了生态环保的目的。

包信_包信镇 -精神文明建设


包信镇一是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利用广播、书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大对广大农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促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向上的精神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二是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采取上级政策资助,群众积极参与的方式,建立起占地180平方的群众文化大院,群众可以在农闲之余进行娱乐,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寓教于乐。

三是加强村风民风建设。通过召开群众会,集思广益,制定村规民约,发放倡议书和“十不准”,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团结友爱。

四是倡导现代文明的生活理念,促进农民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克服一些根深蒂固的落后的生活习俗,使他们在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社会交往等方面根除陋习,自觉认同和践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包信_包信镇 -村务管理


包信镇一是在进行农村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依法办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符合政策,遵循法律,善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处理每一件事情都力求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切实把农村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在日常管理中强调让民作主,群众的事情让群众自己决策,自主办理。

二是切实搞好村务公开。农村村务公开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使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农村事务、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公开、公平、公正,干部清白,群众明白。

三是推行两会两组和民主理财制度,提高农民参与村级事物管理,大兴民主之风。同时,加强基层民主实践的协调配合,把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工作与村民选举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农村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综合效应。

淮扬菜的历史发展沿革 包信镇 包信镇-历史沿革,包信镇-农业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40103/64495.html

更多阅读

镶器 镶器-镶器,镶器-镶器的历史发展

镶器产品多为陈设艺术瓷,是以泥块镶合成方型、棱型、扁型等有棱有角的异形器物。镶_镶器 -镶器镶器产品多为陈设艺术瓷,是以泥块镶合成方型、棱型、扁型等有棱有角的异形器物。《景德镇陶瓷史稿》载:“瓶罄尊彝,都属琢器。其圆者如造圆

淮扬菜的历史发展沿革 遵化市 遵化市-历史沿革,遵化市-发展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北倚长城,南临津唐,东通辽沈,西顾京城,毗邻京津承秦地区,属京津唐承秦腹地,西距北京市中心158公里,南距唐山市中心75公里,西南距天津市中心175公里。总面积1521平方千米。人口73.17万(2013年)。全市辖13个镇、9

淮扬菜的历史发展沿革 CCTV-10 CCTV-10-历史沿革,CCTV-10-发展历程

中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频道呼号:CCTV-10科教),前称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于2001年7月9日开播。是因顺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科教兴国方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教育、科学、文化为题材内容的专业电视频道。自2001年7月开播以来

声明:《淮扬菜的历史发展沿革 包信镇 包信镇-历史沿革,包信镇-农业发展》为网友疏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