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诗词原文,《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严格地说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

念奴娇 昆仑_《念奴娇・昆仑》 -诗词原文


《念奴娇・昆仑》《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1935年10月

念奴娇 昆仑_《念奴娇・昆仑》 -诗词译文

毛主席诗词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诗词原文,《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破空而出了,
莽莽昆仑山,
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
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
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
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
你的千年功过是非,
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
不要你如此高峻,
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
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
把你斩为三片呢?
一片送给欧洲,
一片赠予美洲,
一片留在东方。
在这和平世界里,
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念奴娇 昆仑_《念奴娇・昆仑》 -诗词赏析


《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的主题是什么?它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严格地说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那么我们在此再追问一句,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我想读者在读到“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一定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他读过世界上众多英雄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他在长沙还是一英俊书生时就指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及稍后的《湘江评论》。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前面谈了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这里转谈一下此诗的艺术之美。
因为我们知道如此复杂的主题本身要表达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艺术相结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即昆仑)出来帮忙了,诗人“横空出世”般的胜任了。


黄东雷书法《念奴娇 昆仑》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 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出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

念奴娇 昆仑_《念奴娇・昆仑》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出生于湘潭县韶山冲一务农之家,后身历农、兵、学三界。少年读私塾,16岁入新式的东山小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入湖南新军当兵半年,退伍入长沙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进京,曾在北京大学工作,后返湘,于1920年秋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为13名代表之一。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又担任组织部长,党内地位一度仅次于陈独秀而居二把手。
在当时普遍矮小的南方人中,毛泽东身材高大,又清秀英俊。按郭沫若当年所记的见面第一印象,是“貌如妇人好女”。直至90年代初,粤港时髦小生又曾争相佩戴一种嵌有青年毛泽东照片的像章,即那张中间分头的英俊形象。
三湘有名的“润之先生”,1927年又走上井冈山与“山大王”交朋友,搞武装斗争,成为组织红军的“毛委员”。1931年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后,他又是政府的“毛主席”。从此,他同红军总司令朱德一起,以“朱毛”之称闻名天下,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的象征。
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实际上成为党的最高领导者,翌年又成为军委主席团主席即全国红军最高指挥者。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他又任党的主席,毛泽东思想也写入了党章。建国后,他又是首任国家主席,一直任党的主席、军委主席。直至1976年去世前,国人一提“总理”皆知是指周恩来,一讲“主席”都知道是指毛泽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40103/65561.html

更多阅读

(11)《诗词世界》2014.07期目录与作品 毛主席诗词书法作品

卷首语中华当代文学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致辞(节选)李剑锋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诗友: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美好的五月,生机勃勃,热情似火,在这如火的季节里,我们共同迎来了中华当代文学学会

沁园春·霾 毛主席诗词全集132首

义项名代表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汤唯(词条名)-中国女演员(义项名)。 添加义项名后该词条即可拆分为多义词 查看详细规范>>确定 取消《沁园春·霾》,改编自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国大陆连续的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们的交通出行带来不便,更

饮茶粤海未能忘 毛主席死后的怪事

澳中两地往返,农历新年过,回羊城。白日尽,晚餐后,散步至天河书城,登堂入室,舒卷自如。遇《柳亚子史料札记》,张明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书也。观之。吾辈少时,柳亚子即是印象中麻烦的民主人士。毛主席诗词光辉万丈,神州大地人人耳熟能详,“饮茶

毛主席语录大全 用《毛主席语录》指导自己

用《孙子兵法》和《毛主席语录》来指导自己,美国人柏力正在实践他独特的“中国路径” 柏力(Mitchell A·Presnick)是“速8(Super8)”,一个全球经济型连锁酒店的中国区董事长和首席运营官。大部分的外企高管,都是从海外派到中国来的,但柏

声明:《毛主席诗词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诗词原文,《念奴娇・昆仑》》为网友草尖上的花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