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隶属第四军医大学,与西安光仁医院脱发科是常年合作关系,是一所附属综合性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_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简介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坐落在美丽的古城西安,其前身是延安抗战烽火岁月里诞生的中央医院,1954年与原第五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合并,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医院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实力,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军医院建设先进单位、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总后先进师旅团单位和总后先进党委等殊荣。
西安光仁医院脱发科联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座诊方针,现在西安华仁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甲等医院。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服务,悠久的历史使医院在河南省享有很高的盛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园林化的西京医院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0.32万平方米。院区布局优美、佳木葱笼、舒适宜人。医院设备总值7.5亿元,展开床位3218张,2009年门急诊量200万人次,年收容量9.51万人次,年住院手术量4.71万台次,最高日门急诊量9593人次。医院先后完成世界首例“十指离断再植手术”,全国首创重组合异种骨移植术,全国首例部分活体肝脏移植术,全国首例部分活体小肠移植术、国内首例、世界第5例成人间血型不符活体辅助性肝移植,世界第6例肝胰肾联合移植,世界第2例、国内首例“换脸”术,世界首例异位辅助性活体肝移植等高精尖技术。目前,国家开展的心、肝、肺、肾四项大器官移植项目,西京医院全部获得资格准入。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2003年国内源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列全国医疗机构榜首;2004-2009年SCI论文发表数连续六年在全军医院夺魁;2005―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实现全国医疗机构五连冠。九五以来,共获863、97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资助2.7亿元,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05项。2008年,樊代明院士领衔的胃癌研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3个。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总后科技“三星”人才14人。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医疗市场竞争新态势、军队医院发展新要求,医院积极探索学科“规模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品牌发展”新路子,学科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建成消化病、骨科、脑科、心血管病4个“院中院”。其中,西京消化病医院面积3.3万平方米、10个病区370张病床,是世界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消化病专科医院。承载托付铸西京品牌忠实履行历史使命,追求卓越走精品之路倾力打造中华名院。西京医院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医院的目标阔步迈进。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_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历史沿革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前身是1939年11月在延安成立的中央医院(1947年2月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一后方医院)和1947年在山西成立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卫生部直属医院。
1949年6月进驻西安后,西北军区人民医学院卫生所合并到直属医院(1950年1月改编为西北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0年8月,第一后方医院与西北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组成西北军区第二陆军医院,由西北人民医学院代管。
1954年,第二陆军医院命名为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当年与第五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原为国民党时期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称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1969年随学校换防重庆,1975年迁回。
1984年10月2日起,对外称西京医院。经过七十年的建设发展,医院已经成为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_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科室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科
本学科成立于1957年。1978年成为全军首批心血管病专科中心;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被国务院授权成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介入性心脏病学培训中心,同年成为亚洲急救中心,国际救援中心指定抢救小组成员单位;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被评为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军队首批“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同年被确定为世界健康基金会冠心病诊疗培训中心;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中心。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之一。2006年学科新建成13,000m2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和900m2专科实验室,展开床位317张,其中重症监护病床35张。年门急诊量7万人次以上,收容1万余人次,年完成各种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8,000余例,成为集影像诊断、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为一体的心血管病医、教、研中心。学科拥有各类专业人员224人,主系列人员59人,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22名,讲师26名,博导4名,硕导9名,年招收博士研究生8~15人,硕士研究生10~20人。本学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方面形成显著的医疗特色。学科于1985年开展了我国首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开创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河,并推动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目前学科已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20,000例以上,年PTCA总数超过2,600例,位居全国前三名;在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治疗方面,本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单位之一,现年射频手术量达1,500例,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先心病方面,学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研制了国产封堵器,降低了治疗费用,目前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例数位居全国第一。本学科已成为国内综合医院中特色突出、优势明显、设备最好、规模最大、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心血管病中心。
2001年以来,本学科共承担46项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2,864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863计划”子课题1项,“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和军队重大课题5项,其他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25项。科研成果获得军队医疗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27篇,其中SCI收录28篇。
肾脏内科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肾脏内科目前已建成拥有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专科实验室及肾活检病理诊断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肾脏病专业科室,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本学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活检的科室之一,在西北地区率先建立了临床-病理-实验室相结合的肾脏疾病诊断体系,临床-病理-治疗相结合的肾脏疾病治疗模式,在诊断与治疗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慢性缺血性肾脏疾病和肾功能不全方面形成优势,是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科室之一。本学科2004年发展了血液净化中心,使之成为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和宣教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心。本中心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血液净化设备,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和服务一流的医疗护理队伍,拥有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其中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属西北首家开展,目前的规模居全国第二位。能够满足慢性肾脏病不同时期和危重肾脏病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的需要。目前已透析病人近10万人次,抢救药物中毒逾千人次,参与抢救院内、外各种危重症疾病近400例,1000余例次,如重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挤压综合征、肝昏迷、心脏和肝脏移植术后等,抢救成功率达60%以上。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宝贵的科研教学资料。是我市唯一一家接待外宾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中心,近年来每年接待来自日本、台湾等地来西安旅游、探亲的血液透析患者数百人次。目前已开展了血浆置换、血浆透析、免疫吸附和血脂清除等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血液净化治疗技术,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高水平血液净化中心之一。
血液内科
西京医院血液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是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及卫生部认可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采集中心,也是台湾慈济骨髓库西北地区唯一供髓单位。病房设有正式编制床位80张,百级层流病房5间,配备有专用干细胞采集室。每年门诊患者20000余例,住院收容2000余例,急性白血病占70%。患者来源覆盖西北五省以及河南、山西、内蒙等部分区域。实验室由骨髓细胞及组织学病理室、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实验室、溶血及出凝血检查室、造血干细胞分离及培养室等组成。每年完成骨髓检查5000余例。学科拥有较完善的恶性血液病病分子诊断平台,配备荧光显微镜2台(其中1台安装有FISH及常规染色体核型资料的分析软件)、流式细胞仪1台、定量PCR仪1台等基本设备。血液科技术力量强,目前在编干部13名,其中主系列人员均拥有博士学位。现有正、副高级职称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科主任陈协群教授(博士导师)任全军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肝胆外科
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原为普通外科的一部分,1987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6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历经了几十年、几代人的辛勤耕耘,成为第四军医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以中青年为主、人才梯队和专业结构合理的综合学科,医教研总体水平居西北领先地位,在国内也有较高的声望,由于科室知名度高,医疗技术突出,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患者慕名前来求治全科共有24名工作人员,科主任窦科峰教授,老一辈专家教授有高志清教授、李开宗教授和付由池教授,他们在长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业务上也是各有特色,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在主系列中获硕士学位占100%,博士占21%,有6人11次先后前往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瑞典、香港等地进修学习、考察访问。
全科共有45张病床,开展了肝癌、胆道疾病、肿瘤、胆石和肝移植等方面治疗及研究,以收治肝、胆、胰和腹部巨大肿瘤为主,兼治胃肠、乳腺、甲状腺等疾病,年收治病人1000余例,每月手术100余台,其中大手术占90%以上。目前在肝胆胰、腹部巨大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及相关实验研究方面均达国内先进水平。已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研究生培养基金,国家及军队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校专项科研基金300余万元。90年代以来,我科获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成果三等奖15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50篇,还参编专著20余部。近年来已先后派人赴美国、英、日、瑞典、加拿大、德国、香港留学,并且多数已学成归科效力还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境外学者来访频繁,形成了他来我往的学术交流氛围。在大量医疗、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研究生、总后人才基金班学员和临床进修医师等各类、各层次的教学工作,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6至8名,博士研究生2至4名,毕业后成为全国各地医院的技术骨干力量。
胃肠外科
西京医院胃肠外科是在原普通外科胃肠病区的基础上,于1991年成立,现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全国、全军临床营养学会常委、委员单位,陕西省医学重点学科及优势医疗专科。历届主任有高志清、张贞乾、王俊义、王为忠,老专家孙传兴、巢振南、贾同文、薛涌嘉等教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科室主系列15人中,87%拥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高级职称占47%。展开床位48张,科室已逐渐形成了以胃肠道肿瘤诊断治疗为基础,以小肠移植、肠内肠外营养、微创手术为优势的临床特色。每年收治胃癌、结直肠癌患者近千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陆续开展肛肠疾病的冷冻治疗,建立了胃肠外科实验室、大肠水疗治疗室等。十几年来,科室在肠内肠外营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临床上,对危重病人,重大手术如全胃切除术后、重症胰腺炎、肠瘘等病人,开展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同时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抢救了大量危重病人,扩大手术治疗范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1996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我科在微创手术方面屡创新高:2002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了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此后相继开展了胃癌根治术、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等;2005年,成功实施了全军首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06年,开展了西部地区首例腹腔镜胃束带捆扎术(SAGB)治疗肥胖症,术后患者成功减重35Kg.1999年,实施了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目前,该患者是全亚洲肠移植受体中存活时间最长的,已参加工作8年余,并建立了幸福家庭。迄今,科室已先后开展了4例活体小肠移植术。2000年起采用PPH吻合器环状痔切除术,近年来已开展300余例,均取得良好疗效。2001年起,我科采用双吻合器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积极施行保肛手术,保肛率达到80%;2005年起对超低位直肠癌无法保留肛门的患者,采用原位肛门成形术,取得满意效果。科室共主编、参编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250余篇,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活体小肠移植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胃肠粘膜屏障损害的系列研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小肠移植排斥反应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军队各类研究基金8项;陕西省自然、攻关科研基金10项。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_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生荟萃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
王海昌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现担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起搏电生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电生理组副组长、全军心血管疾病专业组副组长等14项学术任职,任心脏杂志副主编,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863”计划子课题1项,军队重点课题1项,其它省部级课题5项。研究成果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译专著1部。
郑强荪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等16项学术任职,任《心脏杂志》副主编,《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等3个杂志的编委。先后承担承担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军队十五课题1项、军队十一五课题1项、陕西省课题1项、学校创新工程课题1项。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贾国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全军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陕西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心脏起搏和介入学会副主任委员。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12个杂志编委。曾承担国家八五、九五课题各1项,全军八五、九五、十五课题各1项,获课题研究经费120万元,获协作科研经费200多万元。研究成果获国家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全军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编写著作9部,发表论文400余篇。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_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研工作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承担着这所中国高等医学教学著名学府的主要临床教学任务,医院设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3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33个,为国家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总后科技“三星”人才14人,三级以上教授38人,总后一代名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中国医师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授95人。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医疗市场竞争新态势、军队医院发展新要求,医院积极探索学科“规模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品牌发展”新路子,学科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建成消化病、骨科、脑科、心血管病4个“院中院”。其中,西京消化病医院面积3.3万平方米、10个病区370张病床,是世界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消化病专科医院
医院本着“科技兴院”的宗旨,已经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培育出一批有标志意义的科技成果,科研水平和实力进入中国医学科学的前沿领域。
九五以来,共获863、97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资助2.7亿元,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0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9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居全国医院之首;在全国医疗机构国内源期刊论文数量排行榜中,该院2000~2003年连续四年夺冠。2004-2009年SCI论文发表数连续六年在全军医院夺魁;2005―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实现全国医疗机构五连冠。2006年度我院国外SCI收录论文142篇,跃居全国医疗机构首位;2008年,樊代明院士领衔的胃癌研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西京医院正在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管理奔向未来!
该院在《2007全国医院排名》中综合排名名列第七,心血管病科排名名列第八,烧伤科排名名列第七,消化内科排名名列第五,儿科排名名列第七。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_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大事记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1954年两院合并
1954年4月7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军医大学整编的决定》,位于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和南京的第五军医大学合并为第四军医大学,校址设在西安,两校的附属医院随之合并。同年9月,第五军医大学附属医院150名人员和部分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药品器材抵达西安,两院正式合并。
二、医院老病房楼建成运行
1949年6月,我院进驻西安。当年底,上级决定在长乐西路建设新营区。新建工程于1950年春开始设计,1952年9月开工,经过两年施工正式建成,建筑总面积25808.87平方米。1954年7月20日,医院在新址正式对外开诊。10月2日,隆重举行了新址落成典礼。迁入新址后,医院病床增至500张,成为当时国内条件最好的医院之一。
三、成功开展国内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958年6月26日,在我院心胸外科专家苏鸿熙教授主持下,胸外科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刘金生,成功实施国内首例体外循环条件下心内直视手术。全国42家媒体相继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震动和关注。苏鸿熙教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1958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卫生系统科学技术交流大会。1964年,体外循环组荣立集体二等功。
四、成功抢救国内最大面积烧伤患者
1960年4月,在我院整形烧伤外科专家汪良能教授主持下,经过基础和临床科室的大力协作及陈璧、鲁开化、钟德才等同事共同努力,成功救治了烧伤总面积达92%,Ⅲ度烧伤面积达68%,并伴有严重败血症的垂危烧伤患者蒙景珍,创造了惊世奇迹,成为当时国内外抢救成活烧伤面积最大的病例,在中国整形烧伤专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页。
五、1969年换防重庆
1969年8月29日,中央军委批准总后勤部关于医科院校调换校址的报告。我院随学校迁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接防第七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现西南医院)。9月20日,我院传达了换防命令,10月15日至11月6日,我院医护人员及家属1400余人,分批抵达重庆,顺利完成换防任务。1975年5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总后勤部《关于第二、第四、第七军医大学迁回原校址的请示》。7月至8月,我院由重庆迁回西安。
六、成功开展国内首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手术(PTCA)
1985年5月7日,在美籍华人心血管介入专家刘赐江教授的指导下,由我院心脏内科郑笑莲、李兰荪、贾国良等专家教授共同努力,成功为一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了国内首例球囊扩张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河。
七、成功实施世界首例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手术
1986年1月27日,在我院骨科专家陆裕朴教授指导下,骨科8名年轻医生分两组同时手术,经过27个小时的奋战,成功为印刷女工王甫涛实施了世界首例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手术,创造了医学领域的又一个奇迹。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能灵活地写字、打毛衣、提水。国际知名骨科专家称赞道:“这一成功,是耀眼的星座,是对整个人类的激励”。
八、国际首创重组合异种骨
1994年,我院骨科专家胡蕴玉教授在国际上首创具有高效成骨活性、无排斥反应的“重组合异种骨”,被评为当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之一。该成果将动物骨成功应用于临床,解决了异种骨移植领域百年难题,1995年荣获“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金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组合异种骨也成为最早获得国家“准”字生产批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骨移植材料。
九、成功实施国内首例活体肝部分移植手术
1997年6月30日,在我院肝胆外科专家窦科锋教授的主持下,19个科室、50多名科技人员共同努力,为河南卢氏县10岁女童于发琴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活体肝部分移植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现已健康生活11年。该例手术的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肝脏移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十、成功实施国内首例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手术
1999年5月20日,在我院胃肠外科专家王为忠教授的主持下,为河南卢氏县18岁青年杨峰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各脏器功能正常,现已健康生活9年。该项手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疗效与国际同类技术相比亦居先进水平。手术确立的一整套活体小肠移植围手术期和术后中长期的管理方法,为我国今后开展这一手术奠定了基础。
十一、樊代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我院消化内科专家樊代明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我院人才建设历史性的突破。樊代明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在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973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获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60余篇,主编专著10部,担任中华消化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等多个国内外学术职务。
十二、发现“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新疾病
2001年,我院皮肤科专家高天文教授经过5年潜心对一种不知名致死性皮肤病发病机理进行研究,成功从患者皮损中分离出病原菌,揭开了该疾病的致死机理,并命名为“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该成果入选当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这是我国医学家建国以来首次发现的新皮肤病种。
十三、积极投入抗击“非典”战斗
2003年春,全国突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在这场灾难面前,我院人员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经受住了考验。诊断出了陕西第一例“非典”患者,保证了院内“零”感染。期间,我院派出50名医务人员赴北京小汤山参加抗非战斗,圆满完成救治任务。第四军医大学赴小汤山医院医疗队被评为总后勤部“防治非典工作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
十四、成功实施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异体颜面复合组织移植手术(换脸手术)
2006年4月14日,我院20多个学科通力协作,50多名专家联手,由整形外科专家郭树忠教授和韩岩教授共同主刀,为云南傈僳族患者李国兴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异体颜面复合组织移植手术(换脸手术),入选当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此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颜面复合组织移植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十五、“一主三辅”医疗楼群建成投入使用
2006年,我院“一主三辅”医疗楼群建成投入使用。该工程2001年经总后勤部批准立项,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楼群设计为一座主楼,三座辅楼。主楼设有检验、放射等公用科室及外科部分科室,辅楼一座为骨科,一座为心血管内外科,一座为神经内外科。新医疗楼群建成投入使用后,医院床位扩展到2500余张,跨入国内特大型医院行列。
十六、科研论文发表实现新的突破
2006年,在国外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142篇,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首位。之前,先后在2000年至2003年,连续四年保持国内源期刊发表论文数列全国医疗机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