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美元俱乐部是什么意思?
8省区跻身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度经济运行数据之后,各个省份也陆续上交“期末”成绩单。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广东、福建两省人均GDP双双迈入“1万美元俱乐部”,至此,全国共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内蒙等8个省区进入这个行列。
在统计学范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标志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专家分析,人均GDP并不等同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些省份应该加紧惠民政策的制定,将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带动其他不发达地区协调发展。
焦点 广东整体发展达中等发达水平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2014年GDP相关数据全部出炉。除西藏刚好完成2014年GDP增速目标外,其余省份均未完成当地年度增速目标,中国经济“新常态”在各地数据中可见一斑。不过,另外一个经济指标人均GDP却出现一抹亮色。
1月25日,福建省统计局发布,2014年该省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0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9%。按照该省3774万总人口的数量,人均GDP折合10376美元,突破人均1万美元的门槛。
而就在福建发布数据的3天前,广东省也报了同样的喜讯:2014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8万亿元,同比增长7.8%,人均GDP按平均汇率折合10330美元,首次超过1万美元大关。
至此,我国已有8个省区市迈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的行列。其中,2008年,上海人均GDP成为国内首个突破1万美元大关的省份,2009年、2010年北京、天津相继加入,2012年,江苏、浙江、内蒙古三个省区同时突破这一大关。
广东省统计局局长幸晓维指出,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这是广东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突出成果,标志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从全国范围看,广东成为继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等之后,又一个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省区。
从世界范围看,2013年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有65个,2014年预计有66个。这就是说,如果把广东作为一个经济体参与排位,则目前广东人均GDP约排在世界各经济体第65位,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标志着广东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分析 迈入意味着经济的优化和社会的平衡
对上述成绩单,有专家认为,这反映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部分地区发展快于其他地区形成的,但区域内部仍然落差较大。就我国整体而言,迈入中等发达国家阵营仍然任重而道远。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GDP全球排名在90位左右,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即使在单个省份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也较突出。以广东为例,早在2010年,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就超过了1万美元,但到2014年,粤东西北等地区仍“被平均”,人均GDP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更是远远落后于1万美元的水平。
更值得关注的是,人均GDP并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居民收入一般占人均GDP的比重为55%,但中国很多地方都不足40%。在广东,2014年,居民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是40%,而在福建这一比例更是只有37%。
这是因为,过去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其中主要的驱动力,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作用中较为微弱。不过,情况正在改观,201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确有所下降,只有15.7%的名义增速;房地产投资增长10.5%,也在明显回落。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更意味着经济的优化和社会的平衡。以韩国、日本为例,这些国家在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这一标准时,国家的产业升级、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都随之达到了较高水平。
■连线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仍须协调区域内部均衡发展
“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在经济领域来讲,就是已经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了。”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表示,广东、福建等8个省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可喜可贺。
徐逢贤解释,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正是处于工业化后期的阶段,即初步进入工业化阶段,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将大量的传统加工业转化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也会更为广阔。
不过,徐逢贤也解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再强调GDP的增长率,而更加重视GDP的增长质量、收入分配结构,但也并不意味着“不要GDP”,而是不再将GDP作为唯一一个增长指标,同时将居民的收入分配、优惠政策、科技创新产业占比等也列为考量指标。
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都是一个重要分水岭。站在发展新阶段,广东经济应如何发展?
“广东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这就决定了广东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作为产业的重点。”徐逢贤介绍,就广东经济整体而言,未来需要更加讲究吸引外资的质量,要吸引创新性产业为主体,并弥补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的发展差距,走入协调发展的轨道。
徐逢贤还表示,广东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的阶段后,其居民可支配收入需要符合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分配水平,这样才能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另外,广东的乡镇工业比较发达,人均GDP水平要高于其他地区,惠民政策要抓紧制定,将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徐逢贤介绍,广东的经济发达之后要带动我国南部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要把精英产业做大做强,作为我国南部地区第一个地区性金融中心,要设法带动其他周边7个省市区的协调发展。
国家统计局:1/4省份迈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
近日,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度经济运行数据之后,各地也开始陆续发布“地方版”经济数据。其中令外界瞩目的一项指标是,广东、福建两省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万美元。至此,我国已有8个省区市迈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的行列。
在GDP指标越来越被淡化的今天,应当如何看待这一指标?
沿海地区率先越过“分水岭”,可喜!
广东省1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实现GDP6.78万亿元,同比增长7.8%;人均GDP按平均汇率折合10330美元,首次超过1万美元。
而在同期,福建实现GDP24055.76亿元,按照该省3774万总人口的数量,人均GDP折合10376美元,同样突破人均1万美元的门槛。
8个省份,已经是中国全部省份的1/4水平。从2008年上海首次突破这一门槛,到今天的8个成员,中国花了7年的时间。可以看到,在进入这一“俱乐部”的8个省区市中,除了内蒙古之外,都属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在统计学领域中,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般来说,标志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3年,世界上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的水平,大多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只是一个经济指标,无法涵括和解释所有的经济现象。中国现在经济纵向是世界第二,但论人均,只能排到世界80多名之后。因此,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是一些地区发展比较靠前。
“同时,由于国内的省份之间没有海关、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性大,因此在地区生产总值的计算上,本身就可能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所以区域性的GDP计算并不一定完全科学,要正确对待和认识。”范剑平说。
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可为!
事实上,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本就意味着经济的优化和社会的平衡。比如韩国、日本,在达到这一标准时,国家的产业升级、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都随之达到了较高水平。
拿这一标准来衡量,中国的“1万美元俱乐部”确实还存在差距。比如广东,在整体的高发展水平之下,是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早在2010年,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就超过了1万美元,但到2014年,粤东西北等地区的人均GDP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1万美元的水平。同时,让民众感到“被平均”的是,人均GDP上去了,但是居民的收入却似乎未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标准。比如,天津的人均GDP要高于北京,但是天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却低于北京。
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居民收入一般占人均GDP的比重为55%,但中国很多地方都不足40%。在广东,2014年,居民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是40%,而在福建,这一比例更是只有37%。专家指出,这和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驱动有关,没有真正转型为消费驱动、创新驱动,因此并未完全惠及百姓。
范剑平表示,这种矛盾的现象,本身就说明人均GDP不是一个可以解释所有经济现象的指标,也不一定和社会福利、收入分配平衡有关,发达地区的高人均GDP,不能掩盖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社会公平等事业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说到底,检验一个地方的工作,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他们感受最迫切的是什么?一是收入,二是环境。所以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是使经济的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培育能耗更少、科技水平更高的产业,同时在收入分配和环保等民生实事上努力。”范剑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