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电影《中央车站》沃尔特・塞勒斯导演,费尔兰德・蒙特纳哥、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主演,被各地影评家赞为“世界上最好看的电影”。自首映于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后,荣光裹身,先后荣获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四十六届金球奖和199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及女主角提名。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影片简介
电影海报
广袤的南美大地在镜头下不停地转动,嘈杂的都市、凋敝的乡村在眼前匆匆掠过,《中央车站》仿佛是一场云影依稀的旧梦。执着地寻找父亲的约书亚固守着一个美丽的梦想:父亲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汉,找到他便意味着找到了幸福。被生活的磨难挫出老茧的朵拉如同一柄戳破气泡的尖刀:在成人的世界里,无所谓梦想,接踵于希望而来的,必定是难以承担的绝望。但两个人伴在一起寻觅着,如同生命的两极:纯真与苍老,喜悦与忧伤,被一条看似无尽的道路引向未知的终点。
《中央车站》或许暗示了这重含义:“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老妇人要寻找她的归宿。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被各地影评家赞为“世界上最好看的电影”。自首映于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后,荣光裹身,先后荣获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四十六届金球奖和199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及女主角提名。有人用这样的评语来评价这部影片:当他触及你内心的时候,他与你的大脑对话(“Central Station”is that film that speaks to your head while it touches your heart.)。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故事梗概
《中央车站》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门口,从前的女教师,50多岁的朵拉摆了一个写字摊,专为来来往往、目不识丁的旅客代写家书。写一封信收1块钱,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1块。然而她常常在晚上将收了钱的代寄信件带回家,和邻居艾琳一起,将这些信一一拆开,尽情地奚落取笑一番,然后把认为重要的信寄出去,其他的信则统统锁进抽屉或干脆扔掉,如果两人意见不同,就把信收进抽屉改天再决定,被人生的苦难磨出老茧的朵拉就这样心肠冷漠地应对着别人的心愿。
这一天,安娜带着她10岁的儿子约书亚来请朵拉写信,因为约书亚很想见他素未谋面的父亲耶酥。第2天,安娜与约书亚再度来到车站,口述了第2封给孩子父亲的信。安娜把积在心底的话终于吐了出来:其实我心里面是爱你的,你回来吧,我们再也不争争吵吵了……
然而安娜刚刚走出车站,就在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急驰而过的大客车撞倒了。可怜的约书亚从此孤身一人,现在他惟一认识的人就是朵拉了,朵拉把他带到了家中,可是约书亚并不知道朵拉把他卖给人贩子了。这天晚上,朵拉伴着新买的电视机入睡,当良心的谴责让她噩梦连连时,未泯的良知使朵拉幡然悔悟,她将约书亚救出了虎口。在母性的驱使下,朵拉答应带约书亚到东北部去找爸爸。
《中央车站》
一开始,两人总是争争吵吵,朵拉骂约书亚是个“让人讨厌的坏孩子”,而约书亚则回敬朵拉是个“不抹口红,面目可憎的老太婆”……然而随着长途汽车奔驰在广袤的巴西大地上,约书亚与朵拉之间的感情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约书亚不再憎恶这个凶恶的婆婆,而朵拉也逐渐寻回了她淡忘多年的温柔情感,两人之间萌生了母子一般的依恋。
一路上,朵拉和约书亚经历了不少磨难,但他们都想方设法克服了。他们还遇见了一个好心的司机,一起度过了短暂而快乐的日子,朵拉也破天荒地抹起了口红,涂上了胭脂,她以为找到了久违的爱情,然而最终卡车司机离她而去,她还是与爱情失之交臂。她觉得很沮丧,约书亚已经学会安慰别人了,他甚至对朵拉说:“你化起妆来还是很漂亮的……”
朵拉领着约书亚不远万里,终于来到安娜说过的那个地址,可是却得知约书亚的父亲一家已经搬走了。这时两人身无分文,只好流落街头。所幸的是,他们正好赶上了当地隆重的节日――灯神圣母节,许多人都想为圣母送去自己最虔诚的心愿,约书亚发现这里可以写信挣钱,于是朵拉干起了老行当,这天晚上,他们赚了不少钱,高兴极了。
第2天,他们又去了附近的一个小镇,终于找到了约书亚的家人,可是他的父亲耶酥却离家找约书亚和他的母亲了,约书亚同父异母的哥哥赛亚、摩西热情地收留了他。朵拉欣慰地走了,回到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重新为人们点燃希望的火把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制作背景
精彩剧照
影片《中央车站》根据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戴尔的小说《破碎的四月》改编,塞勒斯称原著中那富有神话色彩的家族冲突的传奇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并被其中残忍的力量所震慑,特别是作家塑造了一位被命运所驱使、不得不违心地卷入暴力旋涡中的男主人公。
巴西导演华特・塞勒斯作为90年代晚期巴西电影重新赢得国际声誉的先锋人物,他的道路走得并不平坦。他错过了60、70年代的兴盛繁荣期,却在80年代巴西电影工业日益衰落时以一部获奖纪录片进入影坛。塞勒斯和他的合作者在改编小说时,从古希腊悲剧中寻找灵感,尤其是受到了埃斯库罗斯的启发。他们发现古希腊原始而血腥的争斗与世纪之初巴西某些偏远地区的情况颇为相似,于是他们按照古希腊悲剧的形式进行改编,将小说的背景移植到巴西。
沃尔特・塞勒斯在这部“公路电影”中成功地让人深入南美大国巴西,了解到有数百万人抛下家园和亲人到异乡谋生的辛酸现实状况,而祖孙般的感情变化也写得细腻动人。两位主演炉火纯青,精湛地呈现了人物内心的逐步转变。男孩误以为见到亲生父亲那一幕,那表情千言万语都无法传递。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幕后花絮
精彩剧照
广袤的南美大地在镜头下不停地转动,嘈杂的都市、凋敝的乡村在眼前匆匆掠过,《中央车站》仿佛是一场云影依稀的旧梦。执着地寻找父亲的约书亚固守着一个美丽的梦想:父亲是一个高大魁梧的男子汉,找到他便意味着找到了幸福。被生活的磨难挫出老茧的朵拉如同一柄戳破气泡的尖刀:在成人的世界里,无所谓梦想,接踵于希望而来的,必定是难以承担的绝望。但两个人伴在一起寻觅着,如同生命的两极:纯真与苍老,喜悦与忧伤,被一条看似无尽的道路引向未知的终点。
朵拉与约书亚,究竟谁是谁的救赎者?究竟是谁指引给另一个人新生的方向?在《圣经》里,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助手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方去。”正是这个名为约书亚的先知,引领着以色列人回到了故土,重建美好家园。而巴西人民在经历多年的政治变乱与经济危机之后,也默默盼望着走出苦难,重新找到通往幸福的旅程。《中央车站》或许暗示了这重含义:“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老妇人要寻找她的归宿。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精彩看点
精彩剧照
华特・塞勒斯在谈到电影的创作的时候说到,灵感来源于某个清晨。
女主角朵拉的扮演者佛兰达・蒙特勒罗是巴西最伟大的女演员,曾在莫斯科和威尼斯等各电影节上获奖。
在影片中导演也更大规模地启用了非职业演员,挑选演员就花费了一年时间。而外景地超过好的,摄氏40度的高温更让拍摄工作十分困难,但影片最终还是得到了他们满意的效果。
奥利维拉原本在里约热内卢机场当擦鞋童,被导演华特萨勒斯看上,从一千五百名人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车站》的小男主角。
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成功的细节刻画。窥斑见豹,影片中的细节最能反映人的真实内心,也最易展露创作者的功底。《中央车站》中的细节描写无疑是成功的,甚至是经典。朵拉和各类找她写信的人的面部表情,是那样的丰富,一笑一颦,都蕴藏个性。那些表情,似乎也在呈示着这个国家的贫瘠。影片开头约书亚在朵拉的写信桌上顽炼地玩着陀螺,朵垃几次将陀螺拿下,约书亚又几次拿上来,这些似乎预示了两人扯不清的瓜葛。在寻找第一个“耶稣”时那些被风吹起的各色的衣衫,还有小镇宗教仪式上纵地而起的烟花,这些细节着实为影片增色不少。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影评
各界影评
精彩剧照
华特・萨勒斯的作品多处理有关寻找起源和自我发现的历程的主题,这在他的电影《中央车站》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央车站》是一部温情动人的小品,具有新现实主义的风范,它以感伤的氛围和细腻的笔触传达着电影中所呈现的悲悯。在一种宗教的朝拜气氛里,整个国家都在寻找着,在这寻找的过程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心与心的隔膜也逐渐消散。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威尔・罗杰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集中了物质之大成,可是它缺少的东西却如此致命,人类被教唆成头脑简单的崇拜者,懂得奢侈的美丽,可他们学会了嘲笑和僵硬。被城市讽刺得最厉害的,是爱和信任,同情和宽容。有时电影是人类的老师,它用细致的镜头,温柔的光线,沉默的表情,用泪水和欢笑来教导人类尊重一些东西,比如《中央车站》。
朵拉和约书亚是两条线,分分合合,孩子用纯真试图打动忘却,老人习惯用沧桑保持坚定。最后在对灯神圣母的朝拜里,展现在眼前的是这个国家和隐藏其后的整个人类在寻找希望和尽头的爱。朵拉在黎明前离去,而他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旅程,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著名影评人元曲
就影片的风格而言,本片可以说是小品式的公路电影,它演绎了一老一小寻亲、寻家的过程,较深程度地挖掘了当代巴西人找寻自我认同的主题。在冗繁的“寻根”电影中,《中央车站》以其独特的手法,让人滋生了几多异样的酸楚,具有十足的感染力。
――影评人金天星
综合影评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被世界各地的影评人誉为“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人们对于这部影片的评语是:《中央车站》的不平凡处在于,它是这样一部片子:当它触及到你的内心的时候,它在与你的大脑对话。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影片影响
《中央车站》
因为这部片子的故事场景绝大部分都出现在公路上,因而被人们称做是一部“公路片”。正如电影的名字――“中央车站”,不过是男女主人公结识的地方罢了,人潮人海中因着某个机缘的邂逅相遇,未来的、未知的、漫长的路,还有故事就如此延伸开去……那个“车站”,永远在我们无法回头的身后。
回家,一个多么让人欣慰和温暖的字眼,从不同的人口里说出来,竟然是如此地不同!家在何处?耶酥在片中也如同一个谜,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过,于是他便成了一个关于“家”的图腾。孩子永远在寻觅,永远在寻找那条回家的路……可是回家的路却是如此地漫长!
所幸的是,在寻觅的过程中,还有着别的新的发现和感动。于是,“父亲”淡出。寻找、失落、再得到,这是否也是我们在追求和渴盼回归的生命过程?
在影片悲悯的主旋律中,生命的悲欢离合、喜悦和苦痛就这样交织着传递给观众,然后观众又变成剧中人,在体会着他们的寻找、失落和悲欢的时候,也完成一次与自我的对话。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导演简介
沃尔夫・塞勒斯
作为享誉世界的巴西名导,沃尔夫・塞勒斯的作品已经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其中囊括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等55个国际奖项的《中央车站》,摘得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观众奖的《太阳背面》,以及最近获奥斯卡两项提名并赢得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的《摩托日记》都成为了颇具代表的经典之作。他曾是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成员,2003年还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最优秀的40位导演”。虽然就本片而言,是塞勒斯对恐怖片的初次尝试,但他对这种类型片的认知已是由来已久。
在塞勒斯从事纪录片拍摄期间,曾制作一部片长5小时、反映日本现代与传统矛盾的系列纪录片,为了理解遥远国度的文化,塞勒斯开始学习日本文学、电影和戏剧,观看歌舞伎和沟口键二的《雨月物语》,阅读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作为收获之一,塞勒斯体会到日本文化中对死后世界的深切探询。
在全方位的了解日本文化之后,塞勒斯对这部原本出自中田秀夫和铃木光司之手的《鬼水怪谈》的理解也更深了一步,另外他之所以看好这部剧本,还因为是由他最仰慕的编剧拉斐尔・依格雷西亚斯(Rafael Yglesias)改编,塞勒斯非常喜欢依格雷西亚斯为罗曼・波兰斯基的《死亡与少女》和彼得・威尔的《无畏》改编的剧本。塞勒斯认为依格雷西亚斯改编的《鬼水怪谈》的出色之处在于故事的多层面,影片的主题围绕母女关系而展开,类似于《中央车站》;同时还灌输进恐怖元素,有鬼魂存在;另外还有放弃和孤独的内涵;没有血腥的成份,看不到的比直白的图像更惊悚;而且最罕见的是对主人公没有任何赞颂。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演员介绍
菲南妲蒙坦纳葛罗一般公认她为巴西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一九七○年,蒙坦纳葛罗在莫斯科影展荣获最佳女主角奖。一九七七年,荣获义大利塔欧米纳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玛瑞莉亚贝拉曾被誉为“八○年代最伟大的十位女演员之一”。一九八二年,获得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卡洛斯狄耶盖斯的《明天会更好》,则让她在卡特吉纳影展封后。
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原本在里约热内卢机场当擦鞋童,被导演华特萨勒斯看上,从一千五百名人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车站》的小男主角。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类似影片
9岁的小男孩正男是一个特殊而且孤独的孩子。他没有父母在身边,跟着奶奶过活。放暑假了,小伙伴们一个个都去了海边度假,孤独的正男决定去找妈妈。热心的邻居阿姨不放心小小年纪的他一个人乱跑,把自己的丈夫--到了中年却还一事无成的菊次郎借给了他,还拿出一笔钱让他们作为旅费。
万分不情愿的菊次郎觉得自己是祸从天上来,看着这莫名其妙的小男孩,他真想赶快摆脱,好重回那清静懒散的悠闲日子。不过看到老婆的5万元旅费,菊次郎心里盘算着:或许这趟旅程能有点好处也不一定,就这样,一老一少相偕上路了。
在寻母之旅第一天里,菊次郎就带着正男赌博去了,结果可想而之,钱全输光了,菊次郎很担心,既不能回家对老婆交待钱已输光,而未来的旅途又简直寸步难行。于是,他教唆正男拦顺风车装可怜,一路上,他们遇见了许多路人:谈恋爱的年轻男女、开车的流浪诗人、日本的“逍遥骑士”……他们一起,为菊次郎铺开了一个最美丽的夏天。
《菊次郎的夏天》别名《第八部》,是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的一部有别以往风格、充满风趣和感动的温馨作品。北野武在影片中亲饰菊次郎--一个大大咧咧、心地善良的痞子式的人物,他极好地把握了现实与戏剧性的度。整部影片带着童话般的色彩――有那么多人同情正男,帮助正男。但正男最终却必须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妈妈已经嫁给了别人,有了另外的孩子。即使这样,没有找到母亲的他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个“父亲”――那个忽然觉悟出“所以他跟我一样”的菊次郎――在寻找母亲的旅途中经历了始料不及的内心成长,由于自己母亲的缺席所造成的永远的童年创伤,在相互的抚慰中,两个人的伤口都在愈合。当菊次郎终于踏进老人院里看望自己母亲的时候,寻找之旅方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中央车站_《中央车站》 -获得奖项
第四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女演员奖
第五十六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第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及女主角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