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学名:Siniperca chuatsi)是鲈形目真鲈科鳜属的鱼类,俗称鳜鱼、花鲫鱼、桂鱼、季花鱼等,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食用淡水鱼,体侧上部呈青黄色或橄褐色,有许多不规则暗棕色或黑色斑点和斑块,腹部灰白,背部隆起,口较大,下颌突出,背鳍一个,鱼鳞细小、呈圆形,性凶猛,肉食性。喜食小型鱼类,小型甲壳类动物及昆虫等。鳜鱼体肥肉厚,高而侧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扩大成犬齿状,眼上侧位,前鳃后缘具4~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圆鳞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前鳃量骨后缘有细小的锯齿,下角及下缘各具2小棘,间鳃盖骨和鳃盖骨下缘光滑,身体呈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
鳜_鳜 -简介
鳜鱼
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背鳍分二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鳜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天然产量相当高。肉洁白、细嫩而鲜美,(味道有点像海鱼)无小刺,富含蛋白质。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5-19.3克,脂肪0.4-3.5克,热量78-109千卡,钙79-206毫克,磷107-143毫克,铁0.7-5.6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鳜鱼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内的随葬品中,就有鳜鱼!鳜鱼的幽门垂多而成簇,俗称桂花鱼,其味清香扑鼻,鲜脆可口,可谓“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值得注意的是,鳜鱼的12根背鳍刺、3根臀鳍刺和2根腹鳍刺均有毒腺分布,若被刺伤后肿痛甚烈,发热、畏寒,为淡水刺毒鱼类中刺痛最严重者之一。在捕捉和剖杀鳜鱼时,应特别小心。
鳜_鳜 -形态特征
鳜鱼体肥肉厚,高而侧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扩大成犬齿状,眼上侧位,前鳃后缘具4~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圆鳞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前鳃量骨后缘有细小的锯齿,下角及下缘各具2小棘,间鳃盖骨和鳃盖骨下缘光滑,身体呈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
鳜_鳜 -分类
常见鳜鱼有2种,外形极为相似,区别在于:翘嘴鳜(S.chuatsi ,英文名:Mandarinfish , Aukua)的鳃耙为7,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倍,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之后的下方,侧线鳞为110-142,颊下部有鳞,幽门垂为198-440个。而大眼鳜(S.kneri ,英文名:Bigeye mandarinfish)的鳃耙为6,眼较大,头长为眼径的4.7-5.1倍,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侧线鳞为85-98,颊部不被鳞,幽门垂为74-98个。翘嘴鳜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为2-2.5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50公斤;大眼鳜生长缓慢,个体较小,最大个体能长至重2公斤。
鳜_鳜 -生活习性
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而且,鳜鱼还是“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
鳜鱼一般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常钻入洞穴石缝中或草丛内,夜间喜出来觅食,冬季潜入深水处。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食活饵料,常吞食超过自身长度的鲢鱼、青鱼、团头鲂、鳊、细鳞斜颌鲴等活鱼苗。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其摄食对象有所不同。全长15厘米以下的鳜鱼喜食虾类及小型的鱼等,25厘米以上则喜食较大型鱼类鳊、鲤等。
鳜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摄食。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此时的雌雄鱼白天都有侧卧在湖底下陷处的卧穴或坑洞中习性,夜间在水草丛中活动、觅食。主要以其它鱼类为食,1-2月摄食较差,6-7月最为旺盛,生殖期采食强度稍下降。鳜鱼通常长至2冬龄,在东北须至3冬龄才达性成熟,亲鱼于5-7月集群于夜间在平缓的流水环境中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怀卵量为3-20万粒。
平时鳜鱼独居生活,这也是几乎所有食肉鱼的共性。鳜鱼对水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中国南北方的水系里均有分布。鳜鱼生活在水清的江河湖泊中的近底层,特别喜欢藏身于水底石块之后,或繁茂的草丛之中。秋冬水温低的季节,则潜身于深水处越冬,等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靠近岸水草丛中寻觅食物。鳜鱼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一般卧于石缝、树根、底坑中,活动较少。鳜鱼吃食时十分仔细,吞下鱼、虾以后,会吐出鱼刺和虾壳,只把肉留在腹中。这种独特的特点,在其他食肉鱼类中是不多见的。
鳜_鳜 -分布范围
鳜鱼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各地,分别在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等。特别是江苏的十大淡水湖,更是盛产区,鳜鱼也为江苏名特优鱼品种之一。
鳜_鳜 -食用方法
鳜
鳜鱼红烧、清蒸、炸、炖、熘均可。也是西餐常用鱼之一。
鳜鱼的脊鳍和臀鳍有尖刺,上有毒腺组织,人被刺伤后有肿痛、发热、畏寒等症状,加工时要特别注意,制作菜肴前要剁掉。制馔时,无须剖腹,先在腹后近尾部处有小眼儿的地方,用刀切一下,使腹内鱼肠与鱼身分离,再从嘴中插入两根筷子至腹内,旋转两圈后,将内脏连带鱼鳃一同拉出即可。
叉烤鳜鱼
【原料】
活鳜鱼750克,京冬菜15克、笋丝15克、猪肉丝30克、鸡蛋一个(约50克)。 猪网油250克,生姜10克、葱6克、绍酒40克、精盐10克、味精1克、香醋50克、芝麻油15克、熟猪油40克。
【制法】
活鳜鱼宰杀后放砧板上,刮去鳞,掏除鳃,从鳃部用筷子绞出肉脏,使腹部保持完整无破损,洗净后凉干水分。猪网油洗净,用葱、姜汁浸渍。京冬菜择去杂物洗净。鸡蛋磕碗内,加葱、椒盐、干淀粉,调成蛋糊。炒锅置中火上烧热,加入熟猪油,投入姜、葱丝略煸,再将肉丝放入煸炒,放入京冬菜、笋丝、加入绍酒、精盐、味精,炒熟成馅。把洗净的鱼放在砧板上,用刀在鱼两面剞上花刀(刀深至内,不能划破鱼腹),然后用葱姜汁、绍酒、・精盐擦抹鱼身,腌渍2小时后,将馅心从鱼口中填入鱼腹。把猪网油摊平,上涂蛋糊,放上鳜鱼包好。取铁丝络一只,放上鳜鱼,鱼的上下两面放上葱段、姜片,上叉入炉烘烤。将两面烤至金黄色时,拣去葱姜,放入盘中,用刀在鱼身上顺长直划一刀,露出馅心,淋上芝麻油,带姜醋上桌即成。
【特点】
外脆里嫩,色泽金黄,肉质鲜香,馅料软糯,佐以姜醋,回味无穷
茄汁鳜鱼
【原料】
鲜鳜鱼1尾约250克、白糖100克、番茄酱100克、葱结5克、姜片10克
【制作过程】
1、鱼治净后片成长条剞花刀,加葱结、姜汁、料酒腌30分钟,用干淀粉拍匀,下8成熟热油中炸至金黄,鱼肉呈葡萄粒状时装盘。
2、青菜叶焯水后,切成葡萄叶、梗衬在鱼肉两旁。
3、番茄汁、白糖下热油锅推匀,浇在鱼上即成。
巧去鱼腥味
1、将鱼去鳞剖腹洗净后,放入盆中倒一些黄酒,就能除区鱼的腥味,并能使鱼滋味鲜美;
2、鲜鱼剖开洗净,在牛奶中泡一会儿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鲜味;
3、吃过鱼后,口里有味时,嚼上三五片茶叶,立刻口气清新。
鳜_鳜 -营养分析
1. 鳜鱼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2. 吃鳜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
3. 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鳜_鳜 -适宜人群
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1. 适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妇女、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合;
2. 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湿盛者不宜食用。
鳜_鳜 -食疗作用
鳜鱼又称作花鲫鱼,它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誉之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样鲜美;还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所以鳜鱼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春季的鳜鱼最为肥美,被称为“春令时鲜”。
《开宝本草》:鳜鱼,益气力,令人肥健。
《随息居饮食谱》:鳜鱼甘平,益脾胃,养血,补虚劳,远饮食,肥健人。
《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附方]
鳜鱼羹:鳜鱼250g,切段,百合30g,薏苡仁30g。一同煮熟,略加猪脂、食盐调味服食。
张杲《医说》说:“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累年,偶食鳜鱼羹遂愈。观此正与(本草)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据《本草纲目》)但实际上恐非“杀虫”(有抗结核的作用),而在于补虚扶正。本方加入百合、薏苡仁取其能补脾滋肺、补土生金。用于肺痨病人的辅助治疗或脾虚气弱、气血不足等。
【别名】桂鱼。
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者宜食。
忌:鳜鱼性平补虚,诸无所忌。
鳜_鳜 -药用价值
鳜
【药名】鳜鱼
【别名】鳜豚、水豚、石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