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归,甘肃省岷县特产,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早在公元6世纪时当归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
岷_岷归 -产地环境
岷县位于西秦岭、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甘肃,西连青海、南通巴蜀、东接三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构成了这里的山峦起伏,盆地毗连,草场宽阔,山清水秀。岷县平均海拔2500m,年平均温度5.7-6℃;年平均降水量596.6mm,无霜期86-145夭,年平均日照2229小时,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为当归等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夭独厚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岷归”以其质优和道地药材驰名中外,素有“千年药乡”之称。
岷_岷归 -历史渊源
当归古名草头归、文无、乾归、夷灵芝、仙二女,属伞形状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据《名医别录》记载:“当归生陇西川谷”(古代岷县属陇西郡所辖)。公元500年左右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曰:“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支气香,名曰马尾当归,稍难得。”可见在1500多年前岷县就已种植当归,且品种优良,因而将岷县称为“当归之乡”真是名不虚传。
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有“中华当归甲夭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美称。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当归能上能下,可攻可补,有活经补血、调经止痛、去瘀生新、润肠通便等功效,其中补血效果尤为卓著。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归”之传,欧洲医学界称当归为“中国的妇科人参”。早在1700多年前岷县就有了种植当归的记载,且品种优良,其中“马尾当归”更是进贡朝廷的珍品,堪称千古奇药。
岷_岷归 -品质特点
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或“秦归”、“西归”。岷县位于甘肃省筮南地区。这里高寒阴湿,雨量充足,最适宜当归和其他中草药生长,因此,岷县素有“千里药乡”之称。当归药用其根,其主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尾端渐细;表皮棕褐色或黄褐色,主根上端有不甚明显的环形皱纹;横断面是白色或呈淡黄色,有线状纹理,习称“菊花心”,中心有的有白色髓心;体质坚硬,吸潮后软韧。气有特异芳香,味微甘而稍有苦辛。岷县当归,肉多枝少,气味香醇,个头整齐,无论是论质量或数量,岷县当归堪称全国第一。
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早在1500多年前当归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
岷_岷归 -生产情况
岷县充分发掘该县以岷归为主的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把中医药产业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益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路。20世纪70年代开始,岷县就致力于当归病虫害防治、抽薹防治及当归育苗、栽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与中科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中药材优质新品种(系)选育、熟地育苗、优质当归种籽扩繁、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低残留新农药引进与筛选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和技术攻关,配套制定了全面系统的种植技术规程,遴选出了当归生产尤其是防治麻口病的综合技术方案,初步选定了辛硫磷等低毒、低残留农药。同时进一步加大中药材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和技术支持,积极争取实施了岷县中药材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与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岷归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研究中心。
到2011年,岷县年中药材产值7.4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一半,年出口量8000余吨,其中当归5000多吨,占全国当归出口总量的90%以上,创汇2亿元人民币,岷县农民人均年当归收入近500多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当归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当归之乡。”
岷县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以品牌创市场、以特色求发展,促进药材产业升级,使药材种植的效益不断攀升。以“岷归”为首的各类中药材通过技术人员的选培扩繁、家种驯化,已推广普及到各个乡镇。同时,县上大抓规范化种植,已在岷山、清水等8个乡镇14个点建成了当归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规范化种植使岷县当归在市场上身价培增,成为国际药材市场的抢手货。岷县紧紧围绕甘肃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定西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把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大产业来抓,及时调整和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以道地、绿色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在培育中医药产业链的过程中,从规范化种植、多层次加工、完善市场流通、规划建设园区等方面做文章,“岷归”增加了“中国药都”的魅力,有力地促进了定西市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岷县不断加快中药材标准化建设步伐,岷县积极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制定出台了《当归药材指标成分及指纹图谱质量标准》、《定西市无公害中药材当归质量安全》及《技术规程》、《甘肃道地当归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甘肃岷归饮片加工质量标准》、《当归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SOP)》等一系列地方执行标准。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基地(GAP)建设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了与天津天士力、中新药业、岷海制药等重点加工企业合作,选定区域,严格技术规范,建设标准化药源基地。
到2011年,全县已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有117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有7户,已有7户加工企业的10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年加工中药材饮片2万多吨,占全县药材总产量的40%,其中当归饮片1万吨,红黄芪饮片0.5万吨。相继建成了以岷海制药公司为代表的中成药生产,以顺兴和公司、岷海饮片公司、岷归公司为代表的中药饮片生产,以康达公司为代表的中药提取物生产,以岷当公司、草春堂公司为代表的化妆品生产,以天容公司为代表的保健食品生产等一批龙头企业,使岷县中药材由原药销售逐步向初级加工、精深加工过渡。中国当归城年交易量已达到5万吨、交易额近5亿元;梅川镇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量达3万吨、交易额近3亿元,吸引了来自亳州、玉林、成都、河北、湖南等地常驻岷县的客商达280家,流动客商650多家。同时,县内岷海制药、顺兴和等企业还在广州、亳州等全国知名省市设立营销专区,远销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岷县当归的栽培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50- 1965 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 种植面积变化波动比较大, 栽培区域只有清水、寺 沟、秦许、梅川等几个乡, 种植面积 3313~ 6010 hm 2 , 产量1 200~1 500 kg?hm 2 左右。1966- 1985 年为第二阶段。此期内由于受自然、政治、经济、科学 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当归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当归生产迅速发展, 1980年曾达到44617 hm 2 , 总产达到98215 万kg, 但在计划 经济体制统购统销政策影响下, 市场发展滞后, 供求 比例失调, 形成产品大量积压, 导致效益低下, 药贱 伤农, 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1986- 1996年为第三阶段。甘肃省委、省政府1985 年在岷县召开 了"岷县经济发展座谈会", 提出了"以牧为主, 发挥 药材优势, 牧、林、农、工、商综合发展, 尽快脱贫致 富"的经济发展方针。这期间, 为保证"岷归"这一地 道药材的品质, 岷县把培育当归产业列入主要议事 日程, 作为实现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重点产 业来培育, 狠抓各项措施落实, 先后投入大量的人 力、物力、财力, 并与省内外等10 多家科研机构和大 专院校联合开展科技攻关, 研究出了当归麻口病防 治、独苗栽培、地膜覆盖种植等一系列科技新成果, 初步解决了当归生产中麻口病、早期抽薹、耕作粗放 三大问题, 完成了当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 究与推广, 实现了当归产量、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1997 年至目前的第四阶段是当归栽培的又一次革 命。随着"绿色"消费的盛行,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面临国际、国内中药材市场竞争的新局面, 根据中 医药现代化、国���化发展的要求, 为充分发挥区域优 势, 实现"以特取胜"、"以优取胜", 尽快抢占市场, 1999 年以来由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肃省 科技厅支持, 开展了岷县当归GA P 基地产业化生 产研究, 主要开展了当归规范化种植、当归脱毒试管 苗的研究、当归GA P 规范化种植试验研究和工厂 化育苗、新品系培育等研究, 提高了"岷归"种植的科 技含量, 并逐步使当归生产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 式转变, 为岷县当归规范化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技术支撑。 112 现状 岷县当归主要分布于洮河和迭藏河沿岸的西 寨、清水、岷山、十里、城郊、茶埠、梅川、文斗、西江、 小寨、中寨、维新、堡子、寺沟、麻子川、秦许、蒲麻17 个乡(镇) , 该区平均海拔 2 200~ 2 400 m, 水、肥、 光、热及土壤条件均属全县最佳, 有耕地面积1133 万hm 2 , 是当归生产的最佳地带。 岷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 的当归种植经验, 特别是近年来,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 优势, 按照"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 顺应市场、遵 循经济规律"的原则, 因地制宜, 把发展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作为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富民富县 的首要任务,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扩大种植面积,着力建设国家级当归药源基地, 2002 年全县当归种植 面积达到0159 万hm 2 , 占中药材总面积的3616%, 产量12 770 t, 占中药材总产量的 3512%, 纯收入 11 493万元, 农民仅当归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 286 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 263 元的2216%。 从2000 年开始, 岷县按照农产品"绿色"、"无公 害"生产标准和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要求,加强院地合作, 在积极推广当归麻口病防治、独苗栽 培、"十支归"优质丰产栽培等一系列农业适用科技 的同时, 突出名、优、特、新, 组装最新药材培育技术 和成果, 建成了占地10519 hm 2 的中药材科技示范 园区, 并以此为依托, 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 所、香港浸会大学、甘肃中医学院、兰州医学院、兰州佛慈制药集团等科研院所和药业集团合作, 启动实 施了当归GA P 规范化种植试验、示范和工厂化育 苗、新品系培育等科研项目, 提高了"岷归"种植的科 技含量, 并逐步使当归生产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 式转变。为真正发挥"岷归"产业优势, 实现农民、企 业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加, 在基地建设初步形成规 模后, 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中药材深 ���加工企业, 组建了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GM P 生产线、岷当生物工程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华兴中药 材有限公司、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30 多个 以当归深精加工为主的中药材龙头企业, 开发研制 出了当归浓缩丸、当归饮片、春秋宝、当归鲜汁美肤 水与美足液、当归保健醋等系列药品和保健品、化妆 品, 积极论证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当归油、当归除 硫保鲜生产线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延长了产业链 条, 实现了"岷归"生产由原料销售型向就地加工增 值型转变。按照"把岷县建成西北乃至全国规模较 大、具有一定影响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地交易 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的定位标准, 先后建成了城关和梅川中药材专业市场, 启动实施 了"中国当归城"综合开发项目, 扶持发展了一批"岷 归"营销骨干企业和贩运大户, 运销人员达 3 万多 人, 据统计, 在全国外销当归中,"岷归"销售量占 90%以上, 在国内市场也占据 70%以上的份额,岷县已牢牢把握了国内外当归销售市场的主动权,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 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商品化销售的产业发展格 局,"岷归"已成为县域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 增收的主要来源。 2 影响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岷县 当归"商标注册及绿色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尚未完成, 严重影响了当归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 系列新产品开发很少, 目前仍以出售原材料和初级 加工产品为主, 加工转化能力有限, 影响了岷归产业 的经济效益。 3 当归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311 加快中药材示范园区建设步伐 力争在5~10 a 内, 按照把岷县建成全国以当 归为主的中药材系列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信���发布中心、种子繁殖基地、优质种苗培育基地、 高原无污染绿色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的目标,加大中药材示范园区建设力度。要继续加强和中国科 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肃省中医学院、佛慈集 团兰州佛慈制药股份公司、定西地区旱农中心等科 研单位的合作, 解决技术难题, 高薪聘请科技人员, 制定优惠政策, 尽快研究出当归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同时要加快培育出当归新品系、并进行适应性和当 归工厂化育苗试验研究。 312 建设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GA P 药源基地 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规模、质量、功能上进 一步巩固和提高, 逐步走上种植规范化、产品优质化 的良性发展轨道, 同时要坚持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 逐步形成"龙头企业+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 局。一是在洮河沿岸当归主产区建立当归GA P规范化种植基地0127 万hm 2 。二是采取院地合作的方 式, 加大科技投入, 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用高新技术解决岷县当归生产和精深系列产品研制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增加岷县当归的科技含量。三是 加大加工转化力度, 延长产业链条, 不断推出适销对 路的新产品, 积极开发当归医疗保健用品、当归浓缩 制剂, 按GM P 要求提高当归丸、当归嫩肤水、当归 养血口服液等产品质量, 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规模效 益。四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通过建基地、建示范 点, 引导农户按照GA P 要求, 进行规范化种植,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当归产品。五是在当归生产过 程中, 抓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有 关规定, 在生产中正确使用化肥、农药, 防止有残留 农药和重金属污染, 自觉保护岷归声誉。 313 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 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强化协调意识, 采取多 种途径, 积极筹措资金, 制订优惠政��, 引进技术、物 资、人才, 投入到中药材的产业链中去。其次, 政府部 门要主动转变职能, 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科技 部门要加强对中药材的技术服务, 尽快解决影响中 药材产品质量的重要问题, 按照GA P 要求加快药 源基地建设步伐; 龙头企业应通过各种手段, 为农民 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第三, 社会各方面也 要关心和支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金融部门在贷款 上要向当归产业适度倾斜, 保险部门要加强当归种 植保险服务。第四, 要鼓励和支持乡村和农民创办各 种专业协会、产销合作社等自我服务组织, 引导其向 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化中介组织方向发展。 314 积极开拓和培育市场 首先要建设好岷县当归城, 使之成为在全国范 围内有影响、有档次、上规模、经营规范、服务辐射能 力强、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岷州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
岷_岷归 -荣誉认证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把岷县誉为“药材之乡”;1979年,岷县药材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嘉奖令。1989年“岷归”获世界博览会金奖;2001年岷县被授予“中国当归之乡”称号。岷县“顺和”、“天容”、“岷州”、“岷当”相继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岷归”先后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书、绿色食品认证、“岷县当归”证明商标。当归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成为甘肃省首个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