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学 柘木 柘木-基本资料,柘木-植物形态

“柘木”又名柘桑,文章树:是指桑科植物柘树的树干部分,为我国历史上著名木料,价格昂贵。另具中药价值,有化瘀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价格极为昂贵,极为稀少,在我国多省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生长缓慢,不易成材,在广西,广东等南方地方有大料,因为气候的原因温暖潮湿适合柘木的生长,往往100年就可以达20-30厘米直径,故白皮料较厚。在山东和江苏北部,河北一带也有分布,由于气候干燥寒冷少雨,所以生长缓慢,100年的柘木只有10-20厘米的直径,树干部分白皮料很少很薄,几乎为全黄心料,木料的颜色和纹理南北也有明显的区别,北方厚重深沉,南方颜色交浅尔黄亮。

柘木_柘木 -基本资料

种中文名:柘木

【药名】:柘木

【拼音】:ZHEMU

【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

【功效】: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疟。

【性味归经】:《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入肝、脾二经。

【别名】:原植物柘树(《救荒本草》)又名: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录》)、灰桑树(《湖阴县志》)、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黄桑、黄了刺、刺钉、黄疸树、山荔枝、痄腮树、痄刺、九重皮、大丁癀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微、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拉丁名】: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①《本草衍义》:"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叶饲蚕曰柘蚕。叶硬,然不及桑叶。"②《纲目》:"杨,处处山中有之,喜丛生。干疏而直,叶丰而厚,团而有尖。其实状如桑子而圆粒如椒,名佳子。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

柘木_柘木 -植物形态


柘木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以上。小枝黑绿褐色,光滑无毛,具坚硬棘刺,刺长5~35毫米。单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放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除下面主脉略有毛外,余均光滑无毛;基部3出脉,侧脉4~5对;叶柄长约1厘米,略有毛;托叶小,分离,侧生。花单性,雌雄异株;皆成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一或成对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1。聚花果近球形,径约2.5厘米,红色,有肉质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花期6月。果期9~10月。

柘木_柘木 -生长习性

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

柘木_柘木 -药用价值

【药材名】柘木

【拉丁名】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

【别名】原植物柘树,又名:柘,柘桑,文章树,灰桑树,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黄桑,黄了刺,刺钉,黄疸树,山荔枝,痄腮树,痄刺,九重皮,大丁癀

【名称考证】柘木(《本草拾遗》),柘树(《救荒本草》),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录》)、灰桑树(《湖阴县志》)

【科目来源】桑科植物

【药用部位】柘树的木材。

【性味归经】《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入肝、脾二经。

【功效主治】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疟。治崩漏,飞丝入目,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l-2两。外用:煎水洗。

【资源分布】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微、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①《本草衍义》:"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叶饲蚕曰柘蚕。叶硬,然不及桑叶。"②《纲目》:"杨,处处山中有之,喜丛生。干疏而直,叶丰而厚,团而有尖。……其实状如桑子而圆粒如椒,名佳子。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

【相关选方】①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②洗目令明:拓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③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原生形态】柘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以上。小枝黑绿褐色,光滑无毛,具坚硬棘刺,刺长5~35毫米。单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放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除下面主脉略有毛外,余均光滑无毛;基部3出脉,侧脉4~5对;叶柄长约1厘米,略有毛;托叶小,分离,侧生。花单性,雌雄异株;皆成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一或成对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1。聚花果近球形,径约2.5厘米,红色,有肉质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花期6月。果期9~10月。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

【参考出处】《本草纲目拾遗》、《本草衍义》、《纲目》

【相关药材】柘木白皮

【关键词】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疟崩漏飞丝入目疟疾

柘木_柘木 -古人说法


柘弓柘木做的弓。柘树枝长而坚,宜作弓。《太平御览》卷九五八引汉应劭《风俗通》:“柘材为弓,弹而放快。”北周庾信《春赋》:“金鞍始被,柘弓新张。”

柘杵用柘木制的杵。汉刘向《说苑・权谋》:“?#93;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者,意其是邪?”

柘袍

1柘黄袍。隋文帝始服,后泛指皇袍。唐王建《宫中三台词》之一:“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鸾扇遮。”元欧阳玄《陈抟睡图》诗:“陈桥一夜柘袍黄,天下都无鼾睡床。”

2借指皇帝。宋苏轼《书韩干<;牧马图>;》诗:“岁时翦刷供帝闲,柘袍临池侍三千。”

柘杓用柘木制的杓子。唐沈亚之《淮南都梁山仓记》:“今待汝访山求材然后用,何异乎柘杓滂流之语耶?”

柘枝柘枝舞的省称。唐章孝标《柘枝》诗:“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清吴伟业《赠妓朗圆》诗:“轻靴窄袖柘枝装,舞罢斜身倚玉床。”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胡腾、胡旋和柘枝都由女伎歌舞。”

檀柘檀树与柘树。二木质地坚韧,皆为良材,可做弓干。《管子・山国轨》:“有竹箭檀柘之壤。”汉桓宽《盐铁论・殊路》:“今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隋和之璞。”

柘弹柘木做的弹弓。南朝梁何逊《拟轻薄篇》:“柘弹随珠丸,白马黄金饰。”南朝陈顾野王《阳春歌》:“银鞍侠客至,柘弹婉童归。”唐冯贽《烟花记・柘弹》:“陈宫人喜於春林放柘弹。”宋梅尧臣《挟弹篇》:“手持柘弹霸陵边,岂惜金丸射飞鸟。”

柘桥用柘树压枝形成的天然鞍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欲作鞍桥者,生枝长三尺许,以绳系旁枝,木橛钉著地中,令曲如桥。十年之后,便是浑成柘桥。”

柘木_柘木 -性味

《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

柘木_柘木 -功用主治

植物形态学 柘木 柘木-基本资料,柘木-植物形态
《日华子本草》:"治妇人崩中血结,疟疾。"

柘木_柘木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

柘木_柘木 -选方

①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②洗目令明:柘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
③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50103/68179.html

更多阅读

木茼篙 木茼篙-植物介绍,木茼篙-形态特征

木茼篙在我国各地公园或植物园常栽培作盆景,观赏用,原产于北非加那利群岛。茼_木茼篙 -植物介绍木茼篙种中文名:木茼篙种拉丁名:Argyranthemum frutescens属中文名:木茼蒿属属拉丁名:Argyranthemum Webb.,cx Sch.―Bip.亚族中文名:菊亚族

象腿辣木 象腿辣木-基本信息,象腿辣木-特征特性

象腿树_象腿辣木 -基本信息中文名:象腿辣木学名:Moringa thouarsii别名:象腿树科属:辣木科,辣木属象腿树_象腿辣木 -特征特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7~12m,树干直立,直径可达20~40cm,树皮为软木质,枝梢顶部交织形成2~3排羽状复叶。 小叶为椭圆

非洲核桃木的特点 核桃木 核桃木-硬木来历,核桃木-基本特点

硬木,核桃木(Juglans regia)在亚洲、欧洲都有广泛的应用,核桃木主要在华北、西北和华中栽培、俄罗斯西伯利亚寒冷地区。属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亚洲是核桃木的发源地,也有学者认为核桃木原产我国。据报道,希腊人将核桃树带到了意大利,并

声明:《植物形态学 柘木 柘木-基本资料,柘木-植物形态》为网友时光沙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