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1966―)名小周,字文兵。中医师,厚朴中医学堂堂主,高级中医讲师,中医教育家,身心医学专家。诊疗科目:中医全科、针灸科。1966年出生于山西大同,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1986年获得北京中医学院首届任应秋奖金;在《中国青年报》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中医系医史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在学院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奖,198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御源堂、平心堂中医门诊专家。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讲授健康知识;担任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长期主讲嘉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徐文兵_徐文兵 -个人简历
徐文兵著作1966年出生于山西大同,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
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自1987年随裴永清教授侍诊抄方。
1997年正式拜师,研修《伤寒杂病论》以及经方的临床应用。
1997年师从周稔丰教授学习五禽戏、病气诊断。1997年公派赴美讲学,考取全美中医师资格证书、全美针灸师资格证书、马里兰州针灸执照。
1998年回国辞职创办北京厚朴中医研究所,从事传统中医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用英文主讲《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中医内科》、《针灸学》、《耳针》、《食疗》等课程。
2002年师从苏有余先生学习、研修内丹功法。
2004年师从马世琦先生研修形意拳。初步掌握了中医的精、形、气、神理论,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熟悉中药、经络、腧穴的形、气、性、用,以及组方配伍。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世界各国。
徐文兵_徐文兵 -职业生涯
徐文兵副教授中医学的传承离不开明师的指点和学生的苦修。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徐文兵大夫的“中医启蒙”系列丛书,凝聚了他数十年追随名医名家学习,苦心孤诣的实践体会的心血。
徐文兵大夫受母亲魏天梅影响,自幼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其母亲指导下,按照中医传统的教育方法,从童蒙时就背诵《药性歌括》、《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同时在父亲徐恪先生的影响下,阅读了大量藏书,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能力。
1984年,徐文兵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据负责招生录取的老师讲,志愿表上从第一志愿的重点大学到第三志愿的大专他填的都是中医。
1985年,徐文兵的妹妹文波也考进来,兄妹同校,被传为佳话。在校学习期间,文兵不仅痴迷学业,还利用闲暇跟随日后成为他师父的裴永清老师伺诊抄方,而且积极参与、组织院系学生活动,才华横溢,崭露头角。
1986年获得北京中医学院首届任应秋奖金;在《中国青年报》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中医系医史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在学院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奖,198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大学毕业,文兵留校先后在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门诊办、院办工作。1992年被医院选派脱产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管理干部英语进修班,结业后回医院筹建和管理医院的外宾门诊。
1995年被调到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他少年老成、处事细心周到,满腔热忱、矢志恢复中医传统。1996年秋,徐文兵去参加全国中医院校校长会议。徐文兵流露出对现行中医教育和医疗模式的疑惑,对中医发展逐渐西化、异化的忧虑,以及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厌倦,坚定地表示宁愿放弃行政升迁机会,也要从事中医专业,试图在涉外中医医疗、教学上闯出一条新路来。余爱其才,嘉其志,1997年力主选派他赴美讲学。徐文兵果然不失其言,在美期间先后顺利考取了全美针灸师和中医师资格,还受到美国针灸协会的嘉奖,被密苏里州堪撒斯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1998年回国后,他毅然辞去公职,创办了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开始了他追求的恢复传统中医教育、医疗模式的追梦之旅。经过将近十年的含辛茹苦、孜孜以求,现在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潜心研究身心疾病,颇有心得建树,治疗的患者上至外国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对他的事迹都有报道,影响日渐深远。他的“中医启蒙”系列丛书和英文版中医教材即将出版,这是他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的结果。
观夫古今,匹夫莽汉,有勇无谋,败事有余。书生犬儒,空谈误国,成事者少。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医事业的振兴,需要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更需要能够身体力行,为实践理想而放弃虚名浮利,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人。希望热爱中医药事业的人通过阅读“中医启蒙”系列,能有所启迪。
徐文兵_徐文兵 -理论观点
徐文兵的复古人生直学与折学
徐文兵认为西医很直白,检查化验结果都是客观的,就像1+1=2一样,谁来计算结果都一样,不可能等于3,人人都能明白的学问,被徐文兵称为“直学”。哲学的“哲”与“折”有关,哲学就是会拐弯的学问,不是1+1=2这样的直线思维,而是考虑事物的复杂关系以及多种可能性。徐文兵认为,中医不仅是医学,同时也属于哲学的范畴,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学中医需要悟性。
中医不仅是医学,同时也属于哲学的范畴,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学中医需要悟性。中医和西医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中医强调顺应,西医在很多时候则是对抗和压制。比如,妇女在怀孕期间会出现一些反应,20世纪60年代,西方研究出“反应停”,治疗妊娠呕吐。这个药经过了双盲、毒理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后,用于临床。孕妇不吐了,但生出来的孩子很多是畸形儿,四肢短小。首先,中医并不把它当成不正常的事,而是认为这是人体的正常反应,有了这个思想,中医就不会去开发任何药来对抗孕妇的呕吐,而是因势利导,帮助她吐出来,问题就解决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手段越先进,一旦运用失当,给人类造成的损害也越大。又比如,西医认为发烧不正常,要用药物把热压下去。中医还要用一些热性的药,帮助发汗,热就退了。中医和西医相反,就是因为中医有不同于西医的哲学思想。
自然与人为
中医治病是依靠人自然的自愈的能力,帮助人把病治好,讲的是顺应自然。西医打疫苗,让人体产生抗体,达到免疫的目的,那些做手术的病人,手术的伤口是要缝合的,但是,如果它长不住,缝得再密也没用。再比如妇女绝经后的雌激素替代疗法,按照西医学,妇女绝经后,几乎百分之百都要补充雌激素。补充后,出汗、身上热、脾气暴躁等更年期反应就消除了,有的人甚至月经又回来了。但是研究发现,这个方法会诱发乳腺癌,使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中医认为,儿童是纯阳之体,只有他们的热和火,才能消化牛奶的阴寒,达到平衡。成年人喝牛奶,牛奶这种阴寒性质就会显现,有的人喝完牛奶会肚子胀,有的人则会拉肚子,西医说是乳糖不耐受,缺个什么酶。根据中医的原理,这样的人可以在煮牛奶的时候加一些热性的药物,比如说肉桂、荜拔、高良姜等,再喝就没事儿了。但是有些人不顾自己的体质状况,盲目照搬所谓的科学原理,他们以为自己是“崇尚科学”,其实这是把科学迷信化了。现在美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牛奶里有一种东西跟人的胰腺细胞非常类似,当人消化牛奶的时候,把自己的胰腺细胞也同时消灭了,所以容易导致糖尿病。
徐文兵_徐文兵 -发表论著
《字里藏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数十个人们平时常用而熟悉的词汇在古代的真正原意,并且巧妙的借助这些解释,阐述了中医的许多概念,原理,应用。比如“思想”,思和想有什么区别,比如“魂魄”,魂和魄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区别,干吗要多造一个字。“疑”和抑郁症的关系和治疗启发等。整部书不但文笔优美舒展流畅,而且典故病案,随处可见;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一边享受中华古代文化的沐浴,一边不知不觉的学习了许多中医知识。中医启蒙由认识汉字开始,中华文明的复兴从振兴中医开始。徐文兵先生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
徐文兵_徐文兵 -医学贡献
徐文兵大夫长期致力心身疾病研究,根据中医形、精、气、血、情、神理论,总结出了“心病先治身,身病要调心”的治疗原则。
在治疗神志病(紧张、失眠、惊恐、烦躁、焦虑、抑郁、躁狂)时,采取先调形正体,再行气散结,续活血除瘀,最终固精安神的四步治疗方案,通过推拿、针刺、艾灸、服药等治疗,达到骨正则筋柔,筋柔则气顺,气顺则血活,血活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的目的。
在治疗躯体疾病(心悸、胸闷、脱发、闭经、疲劳综合症、急慢性胃病、乳腺增生、卵巢囊肿)时,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关注家庭、社会人际关系、工作生活压力对患者情绪、情感、性情、性格的不良影响,在调整生理功能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加快躯体疾病的治愈进程,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