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杜拉斯(法语:Marguerite Donnadieu,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她的作品别具一格,一度成为许多女作家模仿的对象。
杜拉斯_玛格丽特・杜拉斯 -人物生平
玛格丽特・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后来越南的西贡/胡志明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波
雷诺(柬埔寨)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1921年她父亲去世。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
16岁那年,杜拉斯遇见了一个中国男人胡陶乐(音译),帮助她家渡过难关,也成为她的第一个也是终身难忘的情人。这段情感往事埋藏了50年后才向世人吐露。
1935年,21岁的杜拉斯在巴黎的法学院读书时漂亮而放荡,浪漫史不断。
1939年,与她结婚的罗贝尔・昂泰尔姆是她前一个情人的好朋友,也是她一生信赖的兄长和朋友。
玛格丽特・杜拉斯
1942年,她认识了迪奥尼・马斯科洛,觉得他是“美男子,非常美的美男子”。最后两个人都爱上了对方。半年后,玛格丽特引见迪奥尼认识了昂泰尔姆。接下去的10年之内,这两个男人先后离开了她,她依旧过着自己渴望的、充满爱情、欲望和激情的矛盾生活,直到70岁依然如此。她认识了不到27岁的大学生杨・安德烈亚,他是成为她最后的一个情人,一直陪她走完了82岁人生。杜拉斯当时年近古稀,昔日风韵荡然无存,酗酒,怪癖,乖戾,人人都
是敬而远之。27岁的扬・安德烈亚,身材瘦高,是个同性恋,性格羞涩,被她养在家里。当杜拉斯带了扬・安德烈亚到处抛头露面时,有记者提问:“这总是您最后一次爱情了吧?”她笑着回答:“我怎么知道呢?”直到1996年3月,杜拉斯长眠在巴黎巴那斯公墓里,知道杜拉斯的人可以说,这确实是杜拉斯的最后一次爱情了。
“玛格丽特・杜拉斯,她写作,有的只是用来写作的铅笔和水笔。除此之外,她一无所有。”这是1988年玛格丽特・杜拉斯接受吕斯・佩罗访问时在题铭中所说的一段话。她曾经对最亲密的女友说:“真奇怪,你考虑年龄,我从来不想它,年龄不重要。”
18岁首次返回祖国――法国。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数学、政治学,但却立志要做小说家。毕业后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
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里玛出版社的拒绝;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同迪奥尼斯・马斯科洛相识。
1943年她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同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Duras(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
1944年R.昂泰尔姆被捕并被放逐到布亨瓦尔德,然后放逐到达豪(参见《痛苦》)。她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成立寻人处,出版了《自由人报》。
1945年R.昂泰尔姆回来。同R.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尔姆离婚。
1947年她的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1955年,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党籍。她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1957年同D.马斯科洛分居。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
玛格丽特・杜拉斯
1968年她参加了五月风暴的那些事件。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玛格丽特・杜拉斯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1985年7月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8年-1989年昏迷住院。1990年R.昂泰尔姆去世。
1996年3月3日(星期天),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葬于蒙帕纳斯公墓。
杜拉斯_玛格丽特・杜拉斯 -创作生涯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1944年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
玛格丽特・杜拉斯
她早期的小说《太平洋大堤》(1950)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当法国掀起新浪潮后,法国文坛也随而产生了新小说运动。她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说《麾狄拉特干达毕业》而被誉为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曾获文学奖。
她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
1959年名导演亚兰勒纳请她为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广岛之恋》(1959)撰写电影剧本。这部作品在法国大受欢迎,创下很高的票房纪录,而她的名字也传遍世界。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90年左右
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着。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1965年,她开始了导演生涯。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岸派”的成员。
1974年创作《印度之歌》,该作品于1975年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
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4年,杜拉斯在七十岁时发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说《情人》,该作品于1986年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初恋,荣获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且被译成40多种文字,至今已售出250万册以上,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
1985年发表《痛苦》。书中记录了她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和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
1993年照
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具有一个预言般的名字--《这是全部》。
杜拉斯_玛格丽特・杜拉斯 -个人作品
书籍《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 平静的生活 》1944年《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1950年《直布罗陀的水手》1952年《 塔吉尼亚的小马 》1953年《 树上的岁月 》1954年《 街心花园 》1955年《慢板如歌》1958年《 夏日夜晚十点半 》1960年《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1962年《劳儿・维・斯坦茵的迷醉》1964年《 英国情人 》1967年《 副领事 》1965年《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1980年《 毁灭,她说 》1969年《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1977年《阿邦.萨芭娜和大卫》1970年《 爱 》1971年《阿伽达》1981年《娜塔丽・格朗热》1973年《谈话者》1974年《坐在走廊上的男人》1980年《80年夏》1980年《绿眼睛黑头发》1980年《年轻姑娘和小孩》1981年《 外面的世界 ――卷一》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