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分类标准,转基因食品-特性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从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食品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上,截至2010年,美国的小麦主粮的商业化尚未推开,日本禁止进口美国转基因大米,印度停止转基因茄子商业化。

转基因食品_转基因食品 -分类标准

截至2013年,对转基因食品尚无明确分类,根据惯例按不同标准可进行不同分类。

根据转基因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源为标准可分为如下三种不同类型:


转基因玉米相关漫画

( 1) 食品本身不含转基因的转基因食品,

是指食品尽管来源于转基因生物,但其产品本身并不会有任何转移来的基因。

( 2) 转基因食品中确实含有转基因成分,但在加工过程中其特性已发生了改变,转移来的活性的基因不复存在于转基因食品中的转基因食品。

( 3) 转基因食品中确实带有活性的基因成分,人们食用这种转基因生物或食品后,转移来的基因和生物本身固有的基因均会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转基因食品。

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如下三种不同类型:


转基因技术应用比喻

( 1)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所谓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是指以含有转基因的植物为原料的转基因食品。

( 2)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所谓动物性转基因食品,是指以含有转基因的动物为原料的转基因食品。

动物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养生长速率快、抗病能力强、肉质好的动物或动物制品。

( 3) 微生物转基因食品。所谓微生物转基因食品,是指以含有转基因的微生物为原料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培养一系列对人类有利的新物种。

根据食品中转基因的功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6 种类型:


转基因家猪

( 1) 增产型的转基因食品

( 2) 控熟型的转基因食品

( 3) 保健型的转基因食品

( 4) 加工型的转基因食品

( 5) 高营养型的转基因食品

( 6) 新品种型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_转基因食品 -特性

优点

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

例如:转基因食品――土豆;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缺点

转基因食品也有缺点: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同时在栽培过程中,转基因作物可能演变为农田杂草;可能通过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等。

转基因食品_转基因食品 -发展过程


转基因食品相关安全性宣传漫画

转基因植物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进行

转基因食品研究的是美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例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投放美国市场的可延缓成熟的转基因番茄。进入21世纪以后,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发展异常迅速,1998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仅2780hm。美国最多,占74%;中国不到1%。转基因植物按种植面积多少排序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转基因性状主要是抗除草剂和抗虫,分别占77%和22%。1999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总面积达4000hm,其中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三国占99%,此外中国、印度等国也有一定量的种植。2002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为5870hm,

主要生产国为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主要农作物有:抵抗昆虫的玉米,抵抗杀虫剂的大豆,抵抗病虫害的棉花,富含胡萝卜素的水稻,耐寒抗旱的小麦,抵抗病毒的瓜类和控制成熟速度及硬度的西红柿等等。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大豆

20世纪80年代初,DNA 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相结合,培育

出高产、抗虫、抗病、抗逆、生长快、高蛋白的基因改良植物。蛋白酶抑制基因、淀粉酶抑制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昆虫毒素基因均已被克隆和转化入相应的植物,例如:抗虫和推迟成熟的转基因西红柿,由于其抗虫能力的提高和成熟期的延长,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和对其依赖性,减少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运输损坏量,具有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土豆原产于南美,但由于气候和病虫害以及灌溉、农药、肥料等原因,其产量和美国相差很多,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减小这种差距。据统计,到1999年初,美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有七大类35种,其中晚熟西红柿5种,耐除莠剂的大豆2种,增加月桂酸脂的油菜籽1种,抗虫马铃薯2种,抗虫和抗除莠剂的玉米6种,抗病番木瓜2种。仅仅这两种番木瓜,就挽救了美国夏威夷番木瓜产业。中国已批准商业化生产4 项,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培育的转基因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番茄“8805R”、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的甜椒“双丰R”。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20世纪80年代发展较快的一种生物技术是用转基因手段培育新品种。其主要技术是,从目的供体物种体内获得带有特定优良遗传性状的DNA 片段,即目的基因,直接或通过载体导入被改造物种即“受体物种”的胚胎内,培养出优良的新品种。截至2013年,生长速率快、抗病力强、肉质好的转基因兔、猪、鸡已经问世。梁利群等克隆子大麻哈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在体外经过和鲤鱼的MT 启动子基因重组,导入黑龙江野鲤,选育出了“超级鲤”。另外,有人将疫苗的基因转移入羊的乳腺,使这些产物随乳汁而分泌,比用工程茵生产成本更低、产量更大。1997年9月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合作的转基因羊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药用,为通过动物廉价大量生产人类的珍贵药物迈出了重大的一步。1999年2月19日下午2时15分诞生的中国首例转基因试管牛“陶陶”,产奶量可望高达10000kg,比山羊高20多倍。

用于食品工业的基因工程菌

20世纪80年代中期,猪、牛等胰岛素、干扰素、生长素基因克隆人微生物,“工程菌”推入市场,开创了微生物生产高等动物基因产物的新途径。截至2013年,基因工程已能将许多酶、蛋白质、氨基酸和香精以及其他多种物质的基因克隆入合适的微生物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菌的快速繁殖来大量生产,这使得人们对于自然界“微量”产品的依赖性有所下降。较为成功的例子如: 牛胃蛋白酶(r91n)的基因克隆入微生物体内,由细菌生产这种动物来源的酶类,解决了奶酪工业受制于牛胃蛋白酶来源不足的问题。从西非发现的由植物产生的甜味蛋白(tHAUMATIN)的DNA编码序列已经被克隆入细菌,以便生产这种高效低热量新型甜味剂。在工业发酵上,美国的BIOTECHNIca 公司开发了一种适合多倍体酿酒酵母的遗传工程方法,该研究证实了利用酵母遗传工程方法生产淡啤酒的可能性。在焙烤业上,MONFORT(1999)把含有地丝菌属LIP2基因的质粒转化到面包酵母中,利用这种重组体发酵生面团,生产的面包较蓬松,内部结构较均匀。

转基因食品_转基因食品 -安全问题

毒性


宣传板表现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担忧

许多食品生物本身就能产生大量的毒性物质和营养因子,如蛋白质抑制剂、溶血栓、神经毒素等以抵抗病原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食品中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效应,当然如果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生理问题甚至死亡。在转基因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基因的导入使得毒素蛋白发生过量表达,产生各种毒性,从理论上讲任何基因转入的方法都可能导致遗传工程体(GMO)产生不可预知的变化,包括多向效应。

食品过敏性


国内反对转基因大米条幅

食品过敏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患有食物过敏。转基因作物通常插入特定的基因片断以表达特定的蛋白,而所表达的蛋白如果是已知过敏源,则有可能引起人类的不良反应,即使表达蛋白为非已知过敏源,但只要是在转基因作物的食用部分表达,则也需对其进行评估。

抗生素抗性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另一个安全问题是抗生素标记基因。抗生素标记基因是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作物中,用于帮助在植物遗传转化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再生植株。标记基因本身并无安全性问题,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会有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性。如抗生素标记基因是否会水平转移到肠道被肠道微生物所利用,产生抗生素抗性,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

营养价值

下降或造成体内营养素紊乱人为改变了蛋白质组成的食物是否被能人体有效地吸收利用。有人认为,导致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位点和外源蛋白质的表达。由于外源基因的来源、导入位点的不同,以及具有随机性,极有可能产生基因缺失、错码等突变,使所表达的蛋白质产物的性状、数量及部位与期望值不符。

转基因食品_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评价

由于转基因食品中有些成分是传统食品中从来没有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其他生物基因转入植物,将病毒、细菌和非食物品种的外源基因,以及标记基因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引入食用作物,都是传统育种技术无法实现的。再者,现代遗传工程学还比较年青,谁也说不清这些遗传改变将来会产生什么后果。因此,各国对这类食品的安全检验要求比用传统方法培育生产的更加严格。截至2013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以实质等同性原则为依据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实质等同性原则

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实质等同性原则。OECD 认为,以实质等同性为基础的安全性评价,是说明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安全性最实际的方法。1996年FAO和WHO 的专家咨询会议建议“以实质等同性原则为依据的安全性评价,可以用于评价GM生物衍生的食品和食品成分的安全性。”实质等同性可以证明转基因食品并不比传统食品不安全,但并不证明它是绝对安全的,因为证明绝对安全是不切实际的。

会议将实质等同性分为以下三类:

(1)与传统食品和食品成分具有等同性;

(2)除某些特定差异外,与传统食品和食品成分具有等同性;

(3)与传统食品和食品成分无实质等同性;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分类标准,转基因食品-特性

实质等同性是安全性评价程序执行前的指导原则,完整食品全面安全性评价的要点是:

(1)亲本(宿主)作物的安全食用历史、成分、营养、毒性物质、抗营养素等。

(2)供体基因的安全使用历史、基因组合的分子特性和插入到宿主基因组性质和标记基因,考虑到基因的水平转移和DNA 安全性。

(3)基因产物危害性的评估数据,包括毒物学和过敏性。

通过对“开始材料”安全性情况的深入评价和在转化过程的综合评价,为了保证新作物和传统的对应物“一样安全”,还必须按照实质等同性原则,对转基因作物的表型和农艺学性状、成分、全面全性、营养和饲养性等方面的等同性进行综合评价,证明它们和传统对应物是等同的。各国用这个方法评价了50 多种GM作物,结论是,由GM作物产生的食品和饲料,和传统作物产生的都是一样安全和营养的。

转基因食品_转基因食品 -法规政策

截至2013年,从事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开发的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法规以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例如美国已建立了健全的从事食品安全与环境检测的管理机构和严格的安全标准,对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开发、试验、生产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每一种转基因生物在进行释放环境试验和转入商品生产之前,都要对其生物本身以及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风险性进行评估审查,通过其相关标淮后才予以批准。为了统一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食品规定委员会也已决定制定转基因食品的国际安全标准。中国先由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随后农业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农业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并同时成立了农业生物工程安全委员会,以负责全国农业生物遗传工程体的安全性审批。

2014年10月,农业部向国家工商总局发函,商请要求加强对涉及转基因广告的管理。10月9日,央视广告部门官微称禁止对非转基因广告使用“更健康、更安全”等误导性广告词。

将对涉及转基因、非转基因的产品广告加强审查,其中,在我国和全球均无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种植的作物如水稻、花生及其加工品的广告,禁止使用非转基因广告词;对已有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种植的大豆、油菜等产品及其加工品广告,除按规定收取证明材料外,禁止使用非转基因效果的词语,如更健康、更安全等误导性广告词。

转基因食品_转基因食品 -发展前景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在利弊的争论中扑朔迷离,这并不是转基因食品独有的现象。历史上技术产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任何技术产品的形成与发展方向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需求引导了它的出现,它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推动了它的发展,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相互争论的结果决定了它的演变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及其子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与相互作用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社会对转基因食品的需求是存在的,它承负着缓解饥饿与贫穷,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任务。虽然不同国家、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争执一时难以调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能找到一个令全球达成共识的平衡点,它也可能日益完善。

转基因食品_转基因食品 -安全事件

转基因饲料导致猪患胃炎几率增加事件

由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进行的新研究显示,由转基因饲料喂养的猪的胃炎发病率远高于传统饲料喂养的猪。不过实验太多缺陷,包括发表的期刊并没有影响因子,实验统计方法错误等。

“先玉335”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事件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因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经农业部门专家现在勘察,山西和吉林并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而且“先玉335”也不是转基因品种。根据当地村民描述,当地老鼠数量较往年的确有所减少,这与吉林省榆树市和山西省晋中市多年禁用剧毒鼠药,致使老鼠天敌增加;农户粮仓多使用水泥地板,使老鼠不易打洞造成;而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太原作为北京备用机场,曾经做过集中灭鼠措施有直接关系。关于母猪流产现象,也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国际先驱导报》的这篇文章还被《新京报》评为“2010年十大科学谣言”。

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事件

2010年2月2日,乌有之乡网站刊登文章称,“多年食用转基因玉米导致广西大学生男性精子活力下降,影响生育能力。”后来据核实,广西省从来没有种植和销售转基因玉米。最终查证该文章有意篡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某博士关于《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的结论,与并不存在的食用转基因玉米挂钩,得出上述耸人听闻的“结论”。

斑蝶事件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用带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一种杂草)叶片饲喂美国大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由此引发转基因技术环境安全性的争论。事实上,这一实验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并不反映田间情况,因而缺乏说服力,且没有提供花粉量的数据,现在这个事件已有了科学的结论:

玉米的花粉大而重,扩散不远,在玉米地以外5米,每平方厘米马利筋叶片上只找到一粒玉米花粉;

2000年开始在美国3个州和加拿大进行的田间试验证明,抗虫玉米花粉对斑蝶并不构成威胁,实验室实验中用l0倍于田间的花粉量来喂大斑蝶的幼虫,也没有发现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斑蝶减少的真正原因,一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二是作为大斑蝶越冬地的墨西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墨西哥玉米事件

2001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两位研究人员在《自然》上发表文章,声称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区采集的6个玉米地方品种样本中,发现有CaMV35S启动子及Novartis Bt 11抗虫玉米中的adhl基因相似序列。绿色和平组织借此大肆渲染,说墨西哥玉米已经受到了“基因污染”,甚至指责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基因库也可能受到了“基因污染”。文章发表后受到很多科学家的批评,指出其在方法学上有许多错误。所谓测出的35S启动子,经复查证明是假阳性。所称Bt玉米中的adhl基因已经转到了墨西哥玉米的地方品种,则是“张冠李戴”。因为转入Bt玉米中的基因序列是adhl-S基因,而作者测出的是玉米中本来就存在的adhl-F基因,两者的基因序列完全不同,是两码事。显然作者没有比较这两个序列,审稿人和《自然》编辑部也没有核实。对此,《自然》编辑部发表声明,称“这篇论文证据不足,不足以证明其结论”。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也发表声明指出,经对种质资源库和从田间收集的152份材料的检测,在墨西哥任何地区都没有发现35S启动子。

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

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1-3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此为“超级杂草”。事实上,这种油菜在喷施另一种除草剂2,4-D后即被全部杀死。应当指出的是,“超级杂草”并不是一个科学术语,而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已有“超级杂草”的存在。同时,基因漂流并不是从转基因作物开始,而是历来都有。如果没有基因漂流,就不会有进化,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种的植物和现在的作物栽培品种。即使发现有抗多种除草剂的杂草,人们还可以研制出新的除草剂来对付它们。科学进步的历史就是这样。当然,油菜是异花授粉作物,为虫媒传粉,花粉传播距离比较远,且在自然界中存在相关的物种和杂草,可以与它杂交,因此对其基因漂流的后果需要加强跟踪研究。

美国转基因玉米MON863事件

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披露了转基因研发巨头孟山都公司的一份秘密报告。据报告显示,吃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血液和肾脏中会出现异常。最后迫于压力,应欧盟要求,公布了完整的1139页的试验报告。欧盟对安全评价的材料及补充试验报告进行分析后,认为将“Mon863”投放市场不会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于2005年8月8日决定授权进口该玉米用于动物饲料,但不允许用于人类食用和田间种植。2009年10月,欧洲食品安全局转基因生物小组按照转基因植物及相关食品和饲料风险评估指导办法及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风险评估指导办法提出的原则对转基因抗虫和耐除草剂玉米Mon89034 x NK603用于食品和饲料的进口和加工申请给出了科学意见。欧洲食品安全局在总结报告中说,目前有关MON89034 x NK603玉米的信息代表了各成员国对该品种玉米的科学观点,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及环境的影响方面,这种玉米与其非转基因亲本一样安全。因此,EFSA转基因小组认为这种玉米品种不大可能在应用中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或环境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欧洲转基因玉米品种对大鼠肾脏和肝脏毒性事件

欧洲食品安全局转基因小组对de Vendomois等发表的论文(3种转基因玉米品种对哺乳动物健康影响的比较,国际生物科学杂志,2009,5:706-726)进行了评审,同时,转基因小组也对3个90天大鼠喂养研究数据的统计学重新分析进行了评价。转基因生物小组得出结论,论文中提供的数据不能支持作者关于肾脏和肝脏毒性的结论。并不存在任何新的证据表明需要对以前得出的转基因玉米转化事件MON 810, MON 863和NK603对人类、动物的健康以及环境无不良影响的结论进行重新考虑。

转基因小组指出该小组对先前针对MON 863玉米的研究(Seraliniet al., 2007)所做的几点基本的统计学批判对de Vendomois等的论文同样适用。在转基因小组对Seraliniet al.(2007)的论文的全面评价中,给出了在MON 863(8%)中发现显着性差异的原因,并表明此差异不会影响MON 863的安全性。de Vendomois等检测并报道的对NK603(9%)和MON 810(6%)显着的变量百分率与Seralini等的论文中MON 863的数值是相似的。

转基因生物小组认为de Vendomois等:

将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的结果放到生物学因果联系中时,对EFSA提倡的使实质等同分析得以实现的,用以提供变化范围的参考品种的应用作了错误的陈述。

将观察差异放到生物学因果联系中时,没有考虑到可用的关于用不同饲料饲喂的动物间正常的遗传背景差异的信息。

没有提供以正确的方式应用错误发现率(FDR)方法得到的结果

没有提供任何将已广为人知的对饲料反应的性别差异与将差异归结为不同种转基因玉米效应的结论联系到一起的证据。

以不合理的分析和差异值为基础来评价统计权重。

de Vendomois等强调的显着性差异,在转基因生物小组对MON 810,MON 863和NK603三个玉米转化事件的安全性作出判断时,都曾经被认真评估过。de Vendomois等的研究并未提供任何新的毒理学效应证据。在毒理学相关性方面,de Vendomois等所用的方法并不能对转基因生物及其相应对照之间的差异作出正确的评估,主要原因如下:

所有的结果都是以每个变量的差异百分率表示的,而不是用实际测量的单位表示的。

检测的毒理学参数的计算值与有关的物种间的正常范围不相关。

检测的毒理学参数的计算值没有与用含有不同参考品种的饲料饲喂的实验动物间的变异范围进行比较。

统计学显着性差异在端点变量和剂量上不具有一致性模式。

de Vendomois等作出的纯粹统计学的论断和与器官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相关的这三个动物喂养研究间的不一致性并没有被提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50103/68779.html

更多阅读

恐龙的分类以及各种类型恐龙的介绍 恐龙是如何分类

恐龙的分类以及各种类型恐龙的介绍:(1)雷龙:有些恐龙的身躯十分庞大,像雷龙就是一个例子。在侏罗纪时,地球上的气候温暖而潮湿,到处都有青葱的森林,因为这些丰富的植物性食物,带来了草食性恐龙的繁荣,雷龙在这个时后也活跃于现在北美洲的平

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 12生肖的甲骨文

青铜器的分类及图释常常参观博物馆,青铜器形态多种多样,其使用功能与名称与现代生活有比较大的距离。青铜器是用红铜、锡、铅的合金铸造而成,也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陈设欣赏价值。青铜器历史悠久,早

家犬的分类 警犬的分类

家犬的分类(北京康乐佳宠物医院许大夫)家犬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食肉目、犬科、犬属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人类养犬历史悠久,在驯养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犬的特点,对犬进行了一系列的繁殖和选育,终于培育出温顺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之一,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基因技术的产生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基因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利用转

休闲食品 休闲食品的趣味化发展路径思考

     一、趣味化发展路径,是休闲食品的不二法门  休闲类食品是从大食品中分割出来的一个品类,本身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征;但是发展至今主食类食品和休闲类食品的产品特征具有了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例如主食类食品主要以营养成分和产

声明:《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分类标准,转基因食品-特性》为网友淡定情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