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眼是眼科疾病里面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一年四季均能够发病,尤其是儿童少年的发病率偏高,主要多因内热外毒攻窜上炎导致.其主要特点是胞睑近睑缘部生小疖肿,局部红肿疼痛起硬结,易于溃脓,现代医学里面的麦粒肿可参考参照本症进行辨证治疗。
针眼_针眼 -概述
以胞睑边缘或内或外红肿热痛,有形如麦粒样小疮疖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俗称偷针。针眼多单眼发生,偶有两眼
同发或反复交替发生者,多数患者数日后化脓,溃后肿消痛减而愈。
麦粒肿
针眼多因感受风热毒邪,结于胞睑;或过食辛辣厚味,脾胃蕴积热毒,上攻于目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 风热上攻型针眼。证见初起胞睑痒痛不适,渐现红肿,睑缘有麦粒大小的硬结,压痛,伴有头痛,咽痛,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等。
② 脾胃积热型针眼。证见胞睑红肿,睑缘硬痛,翻新胞睑有灰黄色脓点,耳前肿痛,发热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清脾散等。
外治初起可用金黄膏外敷。
针眼_针眼 -名称来历
针眼之名出《诸病源候。目病诸候。针眼候》。又名偷针、土疳、土疡。相当于西医所指的麦粒肿。具体详见麦粒肿。
针眼_针眼 -病因病机
一、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壅阻于胞睑皮肤肌腠之间,灼烁津液,变生疮疡,发为本病。二、过食辛辣炙赙,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局部化热酿脓。
三、余邪未尽,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
针眼_针眼 -临床表现
初起,胞睑微痒痛,近睑弦部皮肤微红肿,继之形成局限性硬结,并有压痛,硬结与皮肤相连。若病变发生于靠小眦部者,红肿锨痛较剧,并可引起小眦部白睛赤肿。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甚至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本病轻者可于数日内自行消散,重者3―5日后,于睑弦近睫毛处出现黄白色脓头,形如麦粒。待肿疡溃破,脓出则痛减肿消。发于睑内面者,赤痛较重,常见睑内局部充血,并露出黄色脓点,可以自行溃破。
针眼_针眼 -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一、睑弦部位出现局限性红肿硬结,形如麦粒,压痛明显。
二、胞睑红肿。
三、3―5天后红肿硬结表面出现黄白色脓头。
鉴别诊断
一、胞肿如桃胞睑皮肤红赤,高肿难睁,状如桃李,肿痛拒按,白睛赤肿。相当于西医学的眼睑炎性水肿。
二、眼丹发病部位同针眼,但眼睑赤痛漫肿,质硬拒按,常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眼痈发病部位在眼睑皮下,较针眼病势凶猛,红肿热痛甚,化腐成脓范围大,可波及全部眼睑。并有畏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针眼_针眼 -治疗方法
1.针眼的针灸治疗
(1)针刺疗法:早期证属风热外袭者,取攒竹、鱼腰、太阳、丝竹空、行间;证属脾胃积热者,取承泣、四白、合谷、三阴交;兼恶寒发热者,加外关;头痛者,加风池。手法用中刺激或强刺激。(2)三棱针放血:耳尖穴消毒后,用手指在该处反复揉捏至充血,用三棱针迅速刺进1分深后快速退出,挤出少量血。也可于曲池穴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2―3毫米,压出2~4滴血。操作时针刺穴位均须严格消毒,每日施行1次即可。
(3)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穴,强刺激,每日1次。也可埋针,取穴同前,并可于患侧耳部找敏感点,埋针后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l-3分钟。3日后复查,如针眼未消,可再做第二次治疗。
(4)挑治疗法:在背俞穴的肺俞与膏肓之间附近的皮肤面,找寻一个或数个压之不褪色的红点;若红点不明显,可轻刮之后再找。皮肤消毒后,将红点逐一直刺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每日1次。
(5)磁疗:于针眼患处两侧皮肤面,安放一对250高斯左右的小圆磁片,以N、S极相吸引的位置安放,用胶布固定。两磁片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吸在一起;也不能太远,以免磁场作用太小。
(6)无名指结扎法:于患眼侧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处,用棉线或橡皮筋结扎,松紧以手指皮肤不发生青紫为度。待眼部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解开结扎。
2.针眼的饮食疗法
(1)菊花龙井茶:菊花10克,龙井茶(或一般绿茶)3克,放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煽片刻,即可饮用。(2)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50克,煮成粥后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
3.针眼的预防调护
(1)平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避免偏食,避免过劳。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2)患病时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煎焯之品,忌饮酒;还须保持大便通畅。
针眼学名“眼睑炎”,发病后不可用手去挤患处。如果症状轻,可用冷敷法,配以消炎药、消炎眼药水,等出了“白头”,脓水流出后就慢慢好了,三天左右可以消退。注意,若用热敷,会加速患处肿的速度。如何症状较重,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针眼_针眼 -预防调摄
平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避免偏食,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发病后切忌对局部用力挤压,要及时治疗。见脓头后及时切开排脓,以免自溃后疮口不齐,留下明显疤痕,但严重者,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针眼_针眼 -转归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只要及时治疗,避免对患部用力挤压,并发症也较少。若能在酿脓后及时切开排脓,愈后可不留明显疤痕,但严重者,有少数可发展为眼丹。
针眼_针眼 -文献摘要
《审视瑶函・土疳症》:“此症谓胞上生毒也,俗号为偷针。有一目生而传两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微邪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触辛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为吊败者,有窍未实,因风乘虚而人,头脑俱肿,目亦赤痛者。所病不一,因其病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