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部分药物兼有健脾止泻、行滞通乳、清热逐痹等作用。利水渗湿药忌用于阴亏洋少的病证,对脾虚水肿应以健脾为主,不宜强调利水。利水渗湿药对西医诊为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肾病水肿、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肝胆系统炎症、胆结石等病有一定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水湿停留所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闭、淋浊、痰饮、黄疸、湿疮等证。
利水渗湿_利水渗湿药 -基本概念
1. 利:通利 渗:渗除、渗泄
2.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之。
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湿有两种含意:
一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尤以下肢水肿明显者,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
二是痰饮,粘绸的液体为痰,如慢性支气管炎就有大量痰液积留,胃炎等会引起水分或分泌物在胃内积留,以及体腔内的异常液体(胸水、腹水等)都属于痰饮,可适当配合利水渗湿药治疗。湿与热所致的各种湿热证如淋浊(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湿热发黄、疮疡等也可用利水渗湿药治疗。
利水渗湿药忌用于阴亏洋少的病证,对脾虚水肿应以健脾为主,不宜强调利水。临床应用时,宜按病证选用药物,并适当配伍。
此类药物性平,甘淡渗泄。主入膀胱、脾、肾经。药性下行,能通畅小便、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水湿之邪的排泄,故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有的药物性寒凉,又有清热利湿、止泻止痢止带、利胆退黄、通淋止痛、利尿排石等作用。部分药物兼有健脾止泻、行滞通乳、清热逐痹等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利水渗湿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氮化物、尿酸等的排泄。部分药有抑菌、解热、消炎、止血、祛痰止咳、镇静降血压、利胆等作用。利水渗湿药对西医诊为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肾病水肿、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肝胆系统炎症、胆结石等病有一定治疗作用。部分药还可用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气管炎等。
利水渗湿_利水渗湿药 -药物分析
1.性味:多甘淡平或苦寒凉
2.归经:多归肾、膀胱经,次归小肠经
3.升降浮沉:作用趋于下行,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利水渗湿_利水渗湿药 -配伍方法
1、水肿兼表证:配宣肺利水药
2、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3、湿从热化者,配清热药
4、湿从寒化者,配祛寒药
使用利水渗湿药时,除根据病证寒热虚实的不同选择相应药物外,还需合理配伍以增强疗效。如水肿兼有表证,即风水水肿者,配发汗解表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补脾肾药,以标本兼顾;湿热合邪者配清热燥湿药;寒湿并重者配温里散寒药;痰饮眩悸者配化痰涤饮药;热淋血淋者配清热泻火及凉血止血药;砂淋石淋者配软坚散结药;湿热黄疸者配清热燥湿、利胆退黄药;湿热泻痢者配清热燥湿止泻药;湿热带下者配清热燥湿止带药。此外,此类药还常适当配行气药同用。
利水渗湿_利水渗湿药 -药理作用
连钱草
1、利尿作用:本类药物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如茯苓、泽泻、木通、金钱草、半边莲、猪苓、玉米须、瞿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