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过去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传染源是患者和病犬(癞皮狗),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寄生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黑热病曾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北的省(市)、自治区。自1958年以后,主要流行区(华北、华东)已基本消灭此病。
热病是什么病_黑热病 -概述
黑热病病毒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leishmaniasis)在世界上分布甚广,包括欧洲地中海地区;北非和中非;中东、中亚、西亚以及印度次大陆以及美洲。
起病缓慢,发病无明显季节性,10岁以内儿童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农村较城市多发。
黑热病曾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北的省(市)、自治区。自1958年以后,主要流行区(华北、华东)已基本消灭此病。
调查显示,从2005年开始,在西部六省(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呈散发态势,每年新发生的病例数在400例左右,其中新疆、甘肃和四川三省新发病例占全国新发病例的90%以上。该病是中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黑热病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TDR(1989)全球患病人数在1千2百万以上,每年有四百万新感染病例出现;1998年死于本病的人数为4.2万人。
热病是什么病_黑热病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人、病犬以及某些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皖北和豫东以北平原地区以患者为主;西北高原山区以病犬为主
传播途径
中华白蛉是中国黑热病主要传播媒介,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偶可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胎盘或输血传播
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持久免疫力,健康人也可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然免疫性。
流行情况
(1)人源型:主要见于平原地区,以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居多,成人亦不省见。
(2)犬源型:主要见于丘陵山区,大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3)自然疫源型:见于新疆、内蒙古某些荒漠地区,以2岁以内的婴儿多见。
热病是什么病_黑热病 -发病机理
当受染白蛉叮咬人时,将前鞭毛体注入皮下组织,少部分被中性粒细胞破坏,大部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并在其繁殖、增生、随血液流至全身,破坏巨噬细胞,又被其它单核一巨噬细胞所吞噬,导致机休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生,以肝、脾、骨髓、淋巴结的损害为主。
热病是什么病_黑热病 -病理改变
黑热病脾肿大最为突出,脾髓质多为含有利什曼原虫的网状内皮细胞所取代,马氏小体因受压而萎缩。肝内枯否氏细胞增生并含大量利什曼体。除上述器官组织外,朵氏利什曼原虫也可见于胸腔积液,前列腺液,扁桃腺,口、鼻、眼分泌物,以及粪尿中;这些部位和组织液虽可找见利什曼原虫,但无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热病是什么病_黑热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
长短不一,平均3~6月(10日至9年)
早期
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不典型,长期不规则发热,约1/2~1/3病例呈双峰热型,即一日内有二次体温升高(升降幅度超过1℃)其它热型可类似伤寒、结核、疟疾或波浪型(即布鲁氏杆菌病)。
发热早期多持续3~5周后消退,数周后可再度升高,如此复发与间歇相交替,可持续一年以上。发热时可伴畏寒、盗汗食欲不振、乏力、头昏等症状,发热虽持续较久,但仍能坚持一般劳动,是其特征。
中期
病后3~6月典型症状逐渐明显,长期不规则发热,乏力、纳差、消瘦和咳嗽等。可因贫血出血心悸、气短及贫血貌,重症可出现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因血小板减少等因素可有鼻衄、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脾脏呈进行性肿大,自2~3病周即可触及,质地柔软,以后随病期延长脾肿逐渐明显且变硬,半年可平脐,年余可达盆腔,若脾内栓寒或出血,则可引起脾区疼痛和压痛,有时可闻及摩擦音。肝脏肿大稍晚,较脾肿轻,偶见黄疸和腹水,淋巴结呈轻、中度肿大,无明显压痛。
晚期
晚期患者(发病1~2年后)可因长期发热营养不良,极度消瘦,致使患儿发育障碍。病情加重后皮肤有色素沉着,偶至肝硬化。亦可因脾功亢进,抵抗力降低,常并发肺炎、粒细胞缺乏症、败血症等。此外,尚有皮肤型和淋巴结型黑热病等,均可于病变部位找到利杜体。
热病是什么病_黑热病 -并发症
1、继发细菌性感染:易并发肺部炎症、细菌性痢疾、齿龈溃烂、走马疳等。
2、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表现为高热、极度衰竭、口咽部溃疡、坏死、局部淋马结肿胀以及外周血象中粒细胞显著减少,甚至消失。
热病是什么病_黑热病 -诊断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区居住或逗留史,是否为白蛉活动季节。2、临床表现:起病缓慢,长期,反复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贫血、消瘦、白细胞减少等,而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
3、实验室检查:
(1)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多在1.5~3.0×108/L间,甚至中性粒细胞缺乏;贫血呈中度,血小板减少。
(2)血浆球蛋白显著增高,球蛋白沉淀试验(水试验)、醛凝试验、锑剂试验多呈阳性;白蛋白减少,A/G可倒置。
(3)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阳性有助诊断、骨髓、淋巴结或脾、肝组织穿针涂片,找到利杜体或穿刺物培养查见前鞭毛体可确诊。
(4)治疗性诊断:可用葡萄糖酸锑钠试验治疗,若疗效显著有助于本病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用结核病、伤寒、疟疾、布鲁氏杆菌病、白血症、恶性组织细胞病、何杰金病、慢性血吸虫病及其它病因所致肝硬化、恶急性细菌性心骨膜炎等疾病鉴别。
热病是什么病_黑热病 -治疗
一般对症治疗:体息与营养,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输血或输注粒细胞、抗感染等。
病原治疗:首选葡萄糖酸锑钠,总剂量成人<90~130mg/kg,儿童150~200mg/kg,分6次,每日1次,静脉或肌肉注射。疗效迅速而显著,副作用少。病情重危或有心肝疾患者慎用或改用三周疗法。对锑剂无效或禁忌者可选下列非锑剂药物:
(1)戊烷脒(pentamidine):剂量为4mg/kg/次,新鲜配制成10%溶液肌肉注射,每日或间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治愈率70%左右。
(2)二性霉素B:锑剂和戊烷脒疗效不佳时可加用,每日剂量自0.1mg/kg开始,逐渐递增至1.0mg/kg,或间日静脉缓滴,总剂量成人为2.0.本品对肾脏等脏器毒性大,宜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若出现蛋白尿即应停药。
脾切除。巨脾或伴脾功亢进,或多种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脾切除。术后再给予病原治疗,治疗1年后无复发者视为治愈。
患者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较高,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可获得终生免疫。
热病是什么病_黑热病 -预防
1、治疗病人、控制病犬。对病犬进行捕杀。但对丘陵山区犬类的管理确有一定困难,需寻找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2、灭蛉、防蛉。在平原地区采用杀虫剂室内和畜舍滞留喷洒杀灭中华白蛉。在山区、丘陵及荒漠地区对野栖型或偏野栖型白蛉,采取防蛉、驱蛉措施,以减少或避免白蛉的叮刺。
3、至于自然疫源型流行区的疫源地分布和保虫宿主等问题仍有待查清,其防治对策也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