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概述,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概述


丙肝病毒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的,该病毒主要在肝细胞中复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变性、坏死。

该病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丙型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性分布,流行性很强,国外人群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3%,中国健康人群丙肝病毒(HCV)抗体阳性率为0.7%~3.1%。

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它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不亚于乙型肝炎。截至2011年,还没有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但只要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大多数丙肝患者是可以临床治愈的。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病原体

丙型肝炎病毒简称为HCV,在病毒分类上属于正链RNA病毒,早期被认为是造成非A非B病毒型肝炎(non-A,non-Bviralhepatitis)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于1978年被发现,1989年通过基因技术首次获得基因组序列。它是一种45纳米大的、有外壳的、单链核糖核酸的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的肝炎病毒属。根据1994年新建立的分类系统,丙型肝炎病毒可分成六种不同的属型和30种亚型。在欧美与日本主要是第1型为主,第二型以日本、中国居多,第三型在泰国、新加坡、与部分的印度较常见,在埃及、中东与非洲中部主要是第4型,而第5型与第6型则是南非与东南亚较常见。丙型肝炎只感染人。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症状表现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初期症状一般自觉症状较轻,可见肝、脾脏增大、压痛、腹胀明显。重的病人也可见到消化道症状及黄疸。当丙肝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明显时,可见有鼻及牙龈出血,面、颈、胸部毛细血管扩张,肝掌、蜘蛛病,面部发暗。严重者可出现腹水、胸水、食道静脉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大出血。

多数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出现的症状一般多为非特异性、轻度、间歇性症状。常见乏力但也时见食欲不振、恶心、右上腹痛和尿色变深等。急性暴发性肝炎时有时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到40%以下,并发生肝性昏迷。

输血后丙型肝炎潜伏期2~26周,平均7.4周。散发性丙型肝炎潜伏期待定。一般临床经过较轻,亚临床型较多见,重型肝炎较少。

约40%~5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为无黄疸型,ALT长期波动不降,血清抗-HCV持续高滴度阳性。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观察ALT及抗-HCV的变化。

与乙肝区别

首先从症状上说,乙肝容易活动,表现出的症状比较多,如黄疸比较明显,转氨酶升高等,相对更容易被发现;而丙肝症状很不明显,最常见的表现是疲劳,容易与工作引起的疲劳混淆。

其次从传播途径上看,虽然两者途径一样,但传播后的结果不同: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有60%~80%会发展为慢性丙肝,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只有5%~10%的人发展为慢性。

再次从预防上,乙肝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而丙肝目前还没有预防性疫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丙型肝炎通过积极的规范治疗是有很大可能被治愈的。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进程

急性丙型肝炎

感染之后6到12周,少部分的人会产生急性丙型肝炎,其中25%的人会出现一些轻微不特别的症状,包括郁闷、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比较独特的症状,例如黄疸、脂肪痢,以及血清中ALT(谷丙转氨酶)指数的升高。剩下75%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任何症状的出现,另外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可能会产生急性猛爆性肝炎,但是几率较低。

慢性丙型肝炎

大多数感染HCV的人通常会转变成慢性肝病,除非到了末期,慢性丙型肝炎通常是没有任何症状的,ALT(谷丙转氨酶)的指数也通常是正常或只有轻微的升高,不过大多数的人肝脏组织已经有异常病变。在1/4的情况下在此后20年中病人的病情逐渐恶化,导致肝硬化,此外肝细胞癌的可能性提高。

肝外病变

感染了HCV(丙型肝炎病毒)之后除了会影响肝脏之外,还会引起许多组织跟器官的病变。最常见的病变是混合性冷凝球蛋白血症,它会同时出现紫斑症、虚弱、关节疼痛这三种典型症状。其他常出现的病变还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膜性增生性肾丝球肾炎。出现在皮肤上的病变是迟发性皮肤紫质症,其典型皮肤症状为皮肤易脆,而且在日光曝晒部位,如脸、四肢、手背易有水泡、红斑产生。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分型

急性丙型肝炎――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丙肝肝硬化――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预防

第一点、控制传染源: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献血。

第二点、切断传播途径:肝功能异常或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者均不得献血。加强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育龄期妇女患丙型肝炎后,必须避免怀孕,丙肝预防发生母婴垂直传播。

第三点、增强体格:丙肝预防还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注意饮酒不过量,丙肝预防不随便滥用药物或接触有毒化学药品。第四点、要保持生活有节奏。不要过度劳累,现代人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会导致身体的抵抗力下降。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检查结果怎么看

丙肝抗体检查可用于丙肝初步检测,丙肝抗体检查能用来检测体内是否含有丙肝病毒,并能说明目前病情状况是处于急性还是慢性期,所以该项检查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丙肝病毒RNA检查综合分析病情。

要判断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除了要检查丙肝抗体,还需要结合丙肝病毒RNA检查,如果体内检查到了丙肝病毒,就说明已经感染了丙肝,特别是体内的丙肝病毒呈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一定要及时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

丙肝病毒量检测结果以10的3次方为界,如果大于10的3次方,说明检测结果呈阳性,体内病毒含量很多,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很强,是需要到正规肝病医院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的。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携带者会发病传染吗

丙肝携带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相同,不是一切的丙肝携带着都会发病。有一部分人感染丙肝病毒(HCV)后,临床体现体现并不显着,肝功能化验也正常,但抗-HCV却出现阳性。

并非一切携带者都会发病。因而,一切的丙肝病毒携带者有必要进一步查看及调查。由于单纯抗-HCV阳性有可能是假阳性或丙肝现已康复者。丙肝康复后,单个患者其抗-HCV阳性时刻可达9年之久。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预防

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对医疗器械以及用具要进行彻底消毒,带血及体液污染物应该严格的消毒处理。

夫妻如果计划要小宝宝的时候,在怀孕前双方做一次丙型肝炎病毒标准物检查。如在母亲怀孕期时查出阳性,也要尽可能地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婴儿出生后2-6个月,要检查两次HCV-RNA。

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患者和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复制活跃者尽可能予清除病毒治疗。感染者尽量不要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丙肝要怎么预防?

每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洗手,提高防范意识,不要随便的纹身、纹眉、纹眼线、扎耳洞等。如果家庭成员或者朋友得了丙肝,不要太紧张了,只要不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等卫生用具,是不会被传染的。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与转氨酶的关系

在大多数的人看来,丙肝,远没有乙肝那么严重,所以也就不需要得到重视。大家对于丙肝的认识也都较少,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丙肝比甲肝、乙肝转化为慢性的几率高,超过80%的感染者会转化为慢性,其中20%会进展为肝硬化,有的最终发展成肝癌,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此外,专家强调,丙肝起病极隐匿,很容易被忽视,丙肝症状轻微,黄疸少见,患者往往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多数慢性丙肝患者在患病的10年甚至20年中,无任何不适或偶有不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因机体异常免疫反应,会出现皮肤瘙痒、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性结膜角膜炎、肾小球肾炎等看似与肝病无关的肝外表现。因而,很多丙肝患者是在体检或求治其他疾病时被意外发现的,而至于具体什么时候感染的丙肝却一点也不知道。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传染方式

一、输血传播:输入被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丙肝的发生,这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二、性传播:对于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目前蚊虫叮咬不被确认为丙肝的传染途径。在丙肝传播途径中,性传播也成为新的重要传染途径,我国约90%的丙肝患者是由于输血或输血制品造成感染。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长期使用血浆,丙肝病毒RNA的阳性率高达53%。输血量越大、输血次数越多,感染丙肝的机会就越多。目前无偿献血已经取代了有偿献血,加之献血之前严格的丙肝抗体筛选,因此输血造成的丙肝病例越来越少。但是随着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出现和蔓延,性病患者越来越多,性传播导致丙肝的病例也就越来越多,性病患者中合并丙肝的发生率高达10%~30%。
三、母婴传播:丙肝的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在宫内传播及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机率并不大,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作为一个丙肝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很大。
第四,医源性传播: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C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第五,密切生活接触传播: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丙肝。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上,就有可能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丙肝病毒的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如何保护肝脏

【1】对于轻度丙肝患者来说,肝炎症状可能还不太明显,肝脏受损也不太严重,因此平时的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全面、均衡,少吃刺激性食物,远离烟酒,不要从事劳累的工作,不要熬夜,平时可以适当的运动来提高体质,积极进行治疗。

【2】对于中度丙肝患者来说,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肝炎症状,比如厌油,乏力,发热,肚胀等,这时候患者的饮食上就要十分注意了,应该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可以多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面食,粥类等,刺激性食物一定要忌口,禁烟酒,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温和的运动来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情绪。

【3】对于重度丙肝患者来说,有明显肝炎症状,如厌油,乏力,肝区痛等,患者治疗过程中身心可能要承受更多的痛苦,所以尽量选择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饮食以清淡为主,也要保证营养均衡,治疗期间不要再从事工作,避免劳累,要多躺在床上静养,这样有利于受损肝细胞的恢复。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主要治疗方法是持续24至48周对病人混合使用PEGα干扰素和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根据病人病毒属型的不同治愈率在50%至80%之间。但是干扰素疗法有许多副作用,尤其是对病人的心理有不良影响,病人可能产生暴躁、忧郁和恐惧等心理。影响治愈率的因素除病毒属型外还有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毒载量、患病时间和已经对肝脏产生的破坏程度。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是修复肝细胞的有效药物,已获多个权威肝病诊疗指南的推荐。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化学结构上与人体内源性磷脂一致,可以以完整分子的形式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促进肝细胞膜的修复和再生。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疗法治疗丙肝:

1.湿热蕴结:湿热毒邪留恋体内是丙型肝炎转为慢性的关键,ALT升高与湿热毒邪的进退呈现正相关,湿热余邪稽留不清则转氨酶持续难复。
2.肝郁脾虚:邪毒深伏血分,留于肝脏,以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脾运失健,或湿热之邪从外感受,影响脾运,阻遏气机,熏蒸肝胆,导致热毒郁结、肝脾损伤。
3.正虚毒瘀:慢性丙肝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热毒、瘀毒为主。由于邪毒内盛,直入营血,邪毒郁结,耗伤正气,正气虚弱,又难以祛邪外出,二者互为因果,使得病情缠绵难愈,甚至恶化,变升症积。

杨氏丙肝方遵循中医的辨证理念,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扶正养阴,清肝保肝,快速清除体内丙肝病毒,修复受损的肝脏组织,恢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整体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对丙肝有极其显著的疗效。

一般来说,丙肝治疗的费用跟患者的病情、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等因素有关。对于丙肝患者来说,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一定要注意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要注意科学、规范、正规的进行,这样才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避免患者白花冤枉钱。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防治原则

一、家庭成员间不要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等卫生用具。女性经期卫生用品应该烧掉或用一般市售消毒剂浸泡2小时再扔掉,夫妻间夫妻生活应使用安全套。如果出肌肤或某部位出血,应该用消毒剂擦干,不要污染他人用品。

二、酒是肝病患者的大忌,一定要戒酒。

三、饮食中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

四、生病时谨慎使用有肝脏毒性的药物。

五、注意生活检点,避免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

六、如果未接种甲型、乙肝疫苗,要及时接种,注意劳逸结合。

七、避免有毒的化学物质,如少吃含色素和防腐剂过多的食品,不吃霉变的食物和已烂的姜。

高危人群

1、1992年以前接受过输血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

2、维持血液透析者;

3、共用过注射器;

4、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

5、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7、感染了丙肝病毒的母亲所生的婴儿;

8、接触过丙肝病毒阳性血液者;

9、不安全性行为者;

10、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纹身,针灸,美容(穿耳洞等)等。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如何预防孩子感染丙肝

首先,在孩子出生后应立即给孩子采集血标本,观察是否有病毒存在或抗体阳性存在,以便作为背景资料。孩子两岁时可以检查一次转氨酶、丙型肝炎病毒和抗体。如果病毒仍然为阳性,特别是因病毒阳性而转氨酶增高的孩子要看医生,以后根据孩子成长的具体情况,每1年或半年检查一次即可。当然,若是孩子有黄疸、懒动、厌食等体现,要随时看医生。

其次,注意孩子饮食量和活动量,出现不愿玩耍,或稍加活动后便懒得动,饭量明显减少,应及时看医生。

再者,在孩子饮食和玩耍方面,要适当的调解。饮食中蛋白质和维生素应该充分。对于哺乳期的婴儿,虽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乳汁中有病毒存在,但一般不认为乳汁是传播hcv的危险因素。因此,可以母乳喂养,过分油腻或高热量的食物要少吃,所以我们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肝病预防工作。

另外,孩子在发热、感冒、腹泻等疾病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对丙肝治疗有利的食物

一、葡萄:葡萄是水果当中的养肝佳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丙肝患者十分有利,含有的果酸能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提高血浆白蛋白。另外,葡萄还能补充铁,不仅好吃,而且防癌,不仅可以保护肝脏,而且能降低转氨酶。因此,丙肝患者可以多吃葡萄辅助治疗。

二、瘦肉:瘦肉是很好的护理肝脏的食品,瘦肉、精肉中含有非常高的蛋白质,丙肝患者应搭配多吃点含蛋白质较高的豆制品、瘦肉、蛋类和水果青菜等清淡食品,一定要调节好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新鲜蔬菜:这是丙肝患者比不可少的,青菜富含很多的营养物质,不仅可以调节身体的平衡,还很容易消化、吸收,患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适当的多吃些青菜,都是十分有助于疾病康复的。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危害

1、患者认识知度低,易延误病情:因为丙肝具有隐匿性,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丙肝不存在病毒健康携带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

2、无疫苗可用,预防难度大: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这是因为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变种。因此,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严格筛选献血员,杜绝丙肝病毒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不洁性行为及母婴途径造成的传播,并且要尽早诊断和治疗已感染丙肝的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源。

3、传播途径多,易感人群基数大: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输血浆或血制品以及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接受过输血,做过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等,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粘膜损伤的人和接触血液的检验人员,都是丙肝高危人群。

4、肝硬化肝癌转化率高:丙肝病毒慢性感染与肝硬化及其肝癌高度相关,由丙型肝炎病毒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的速度比乙肝更快。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患者如何怀孕

◆丙肝患者在没有怀孕之前,一定要先到医院积极的治疗,清除体内病毒,防止传染。如果已经怀孕,则要听从医生建议,采取必要医疗措施,预防丙肝病毒在产道中的传播。

◆由于HCV通过母婴传播,如果感染了HCV(丙肝抗体阳性),并且HCVRNA也为阳性的话,丙肝患者最好用干扰素治疗HCV12个月后才怀孕,这样传染给你孩子的机会就会减少的。

◆如果确实已明确感染丙肝病毒的,请多次复查HCVRNA定量,最好在检测的当天抽血最好,如果抽血后,隔了好多天才检测的HCVRNA阳性率很低。

◆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饮食原则

忌酒。酒是肝病患者之大忌。众所周知,酗酒者比一般人得肝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不仅如此,那些在日常交际中饮酒较多的人,也容易引起肝脏的损害。因此,丙肝患者最好能忌酒。

少“脂”。脂肪,并不像有些人所认识的那样一无是处,但不宜多。丙肝患者应当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内,对黄油、奶酪及其他奶制品,食用油、肉类、坚果、甜点等含脂较高的食物,少吃为好。

少“糖”。肝病患者多有食欲不振、体内热量不足的表现,所以要吃糖,但也不宜多吃。过多吃糖,糖可以转变为脂肪而在体内堆积,久而久之会形成脂肪肝;而且糖的一些代谢残渣,如丙酮酸、乳酸,也会加重肝脏负担,且容易引起胃肠胀气。建议丙肝患者多通过吃一些水果来补充欠缺的糖分。

少“铁”。丙肝患者有时存在着铁的排除困难,而过多的铁对肝脏来说是非常有害的。有研究表明,体内铁的含量过高,会降低丙肝患者对干扰素的反应能力。因此,对于血清中铁的含量过高的丙肝患者,不应再摄取铁的补充剂或含铁高的营养剂。除此之外,要限制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并避免使用铁制炊具。

少“药”。药物同样也为肝脏所忌,因为肝脏是药物的过滤器、解毒器。一些处方药,包括中成药,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因此,什么药该用,什么药不该用,一定要有专业医生的指导。尽可能少服非必要的药物,以免得不偿失。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饮食禁忌

一、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忌酒。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忌食加工食品。

二、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不宜多吃糖。过多吃糖,糖可以转变为脂肪而在体内堆积,久而久之会形成脂肪肝,也会加重肝脏负担,且容易引起胃肠胀气。

三、丙肝患者应当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以内,对黄油、奶酪及其他奶制品,食用油、肉类、坚果、甜点等含脂较高的食物,少吃为好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疫情

美国

2012年2月21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美国目前约有320万丙肝患者,每年死于丙肝的人数超过死于艾滋病的人数。

中国

2011年11月,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丹城镇发生丙肝聚集性疫情,截至2011年11月29日,56人经初筛检测阳性,经采集其中16人进行核酸检测,13人为丙肝病毒阳性。据初步调查,此次疫情中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河南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河南永城市随后对马桥镇部分居民进行调查,也已发现104例丙肝抗体阳性,确诊6例丙肝患者。

2012年2月22日,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响水路一带的近200名居民感染丙肝,疑因卫生所反复用针筒所致。

2012年6月,“第47届欧洲肝脏研究协会年会”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丙型肝炎报告发病人数达17万余人,相比2003年的发病人数,8年间增长了7倍,相当于平均每3分钟就发现1例丙肝患者。对此,专家呼吁公众提高对疾病的认知。

2013年1月1月28日,东港市卫生局接到当地群众举报,经调查发现东港市某门诊部,曾在该门诊部接受过静脉曲张治疗的患者,疑似集体感染丙肝。经辽宁省和丹东市有关部门调查,该事件不排除与门诊部医疗行为有关。截至2月5日,涉及患者已达120人。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检查

丙肝检查项目有:血清生化学检查项目、丙肝抗体检查项目、丙肝病毒RNA检查以及肝脏病理学检查。

1、血清生化学检测,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肝脏炎症反应有关。如果上面说的这些问题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2、丙肝抗体检测,丙肝抗体检测是用于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也可以用于丙肝感染者的初次筛查。

3、丙肝病毒RNA检测,病毒基因检测是检测血液中丙肝病毒的实际存在情况,可在感染2周内检测到病毒。

4、肝脏病理学检查,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丙肝的诊断、衡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评估药物疗效等均非常重要。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概述,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孕妇患丙肝怎么办

丙肝分布较广,比乙肝更易转成慢性、肝硬化和肝癌,主要通过母婴、性生活、静脉注射毒品、输血等途径进行传播,丙肝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亚于乙肝,得了丙肝一定要尽早到专科医院进行有效治疗。

由于丙肝会通过母婴传染,所以后代感染丙肝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不过只要及时做好母婴阻断,并定期进行检查,是可以治好丙肝的。

丙肝孕妇在怀孕的后三个月,七、八、九月份要到医院各打一支丙肝球蛋白,同时丙肝孕妇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不能劳累,定期复查肝功,注意饮食的合理调养。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通常有哪些表现

丙肝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丙肝的早期症状:腹胀、恶心、呕吐、厌油腻等,这是肝脏受损,肝功能下降对食物的分解能力下降,使食物在体内大量堆积造成的。

2、脸黄、目黄、尿黄、皮肤粗糙、暗淡无光胆红素在体内大量堆积造成的,另外胆固醇在体内大量堆积。

3、乏力、浑身无力、烦躁、精神不好,这些都是肝脏受损,肝功能下降刺激神经中枢造成丙肝的早期症状的。

4、肝区疼痛、肝掌蜘蛛痣等,肝脏受损刺激肝表面神经中枢,以及磁性激素在体内大量堆积导致的。这也是丙肝的早期症状。

丙型病毒性肝炎_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潜伏期是多久

丙肝的潜伏期都有哪些不同点?丙肝在发病时会表现一些临床症状,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丙肝的临床症状,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丙肝,一般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那么,丙肝的潜伏期都有那不同点呢?

丙肝的潜伏期都有哪些不同点?

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研究,约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从HCV发展成慢性肝炎平均约为10年,肝硬化平均约20年,少数患者恶变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需30年;

二、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暴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暴发肝炎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三、短潜伏期丙肝,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四、潜伏期约为2-26周,平均7.4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五、丙肝较乙肝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转氨酶峰值较低,大多数患者不易被发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60103/71073.html

更多阅读

丙型肝炎可治愈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 蒋荣猛大部分丙肝患者没及时治目前全球超过1.5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其中每年有35万人因丙型肝炎而死亡。慢性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与乙肝病毒比起来,丙肝病毒有着更高的慢性化率。丙型肝

乙肝舒康胶囊治疗乙型肝炎之我见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

我原是西医内科医生,从医20 年后于 20 世纪70年代参加了“西学中”的学习。从此我对中医、 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并在 30 年临床中加以实践和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起,我在临床曾系统观察大黄注射液、 灵

丁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300-2008)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丁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丁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报告。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丁型病毒性肝炎由

病毒性肝炎饮食原则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乙型及非甲非乙(或称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乙型肝病毒具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肝炎病毒由食物、输血、注射以及其他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染。近来发现在经血、尿液、精液中有HBsAg,因而亦可经性生活传染。疲

声明:《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概述,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为网友笑你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