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名称由来简介 缅甸 缅甸-简介,缅甸-名称的由来

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为缅甸,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坞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了3次侵缅战争并占领了缅甸,1886年英国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88年7月,因经济形势恶化,缅甸全国爆发游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人接管政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1997年改名为“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1988年9月23日,国名由“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缅甸联邦”。2008年5月,缅甸联邦共和国新宪法获得通过,规定实行总统制。缅甸于2010年依据新宪法举行多党制全国大选。2011年2月4日,缅甸国会选出吴登盛为缅甸第一任总统。2005年,缅甸政府将首都从最大城市仰光迁至内比都(前称彬马那)。缅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超过60%,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蔗等等。

缅甸人口_缅甸 -简介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缅甸,是一个东南亚国家,位于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邻印度和孟加拉国,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为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占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国土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4位。首都为内比都,2005年以前设于最大城市仰光。

缅甸人口_缅甸 -名称的由来


缅甸

“缅”字表示遥远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所以“缅甸”的意思是“遥远之郊外”,这就是古代中国西南人对这片土地的称谓,元朝时成为中华人士对其最广泛之称谓。1989年,缅甸军政府把缅甸英文写法“Burma”更改为“Myanmar”,世上大部分国家依其自主意愿亦同改称;不过某些地方还是习惯以旧名称之,例如泰国(????,音近国语“ㄆ麻”),甚至是缅甸国内一般还是习惯称Burma(,音近BAMA),书面语时才称Myanmar(,音近MYAM-MA),又如电影《第一滴血4》之中主角也是称缅甸为Burma。

缅甸人口_缅甸 -历史

蒲甘王朝


缅甸仰光大金塔

(1044年~129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1044年~1077年在位)于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阿奴律陀国王相继征服掸族和孟族,也不断扩展领土。阿朗西都国王(1111年~1167年)在位时,小乘佛教逐渐成为主流,并在13世纪初期达到鼎盛。当时建造的3000余座寺庙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统治者忽必烈率领元军大举入侵而结束了蒲甘王朝。此后,缅甸进入了掸族时期。

缅中行省

(1286年~1290年)

1286年,中国元朝设置“缅中行省”(又称“征缅行省”)。1290年缅中行省撤消,但之后的蒲甘国王几乎都是元朝的傀儡。

后来缅甸分裂,掸族和孟族分别在缅甸东部和南部建立势力。

东吁王朝

(1531年~1752年)

1531年缅人莽应体(1531年~1550年)二度统一缅甸,成立东吁王朝而自称为王,并于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之后莽应龙即位,因多次与实力强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交战而耗尽国力,最后因勃固城于1599年被阿卡族占领而迁都阿瓦。东吁王国最终在1752年没落。1753年,缅人雍籍牙出现,赶走当时攻占阿瓦的孟族人,并建立大光城。

贡榜王朝

(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国王主政的专制时期,因其多次企图入侵泰国的野心,使得当时占有印度的英国不免忧心缅甸可能造成的威胁。1875年,西部克伦尼邦被确认为主权国。

殖民时期

(1885年~1948年)

英国和缅甸间的紧张局势在1824年~1826年以及1852年两次的英缅战争中达到高峰。英国在这两次的战争中均获得胜利,最后攻占勃固城并将此地称为下缅甸。在英国人进入缅甸后,上缅甸的经济也显着好转。

1885年,英国发兵灭缅甸,并入大英帝国所下属的印度,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中国清朝政府命驻英公使曾纪泽向英国抗议无效。

1886年,英国再度赢得第三次英缅战争,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缅甸条约》,规定中国承认英国对缅甸有支配权,但缅甸对中国仍照往例,每十年一贡。至于中缅边境未定界,应由两国会商勘定。此时英国将缅甸纳为印度的一省,并将政府设于仰光。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缅甸的交通和教育获得大幅改善。英国人致力开发水路,使得无数蒸气船得以航行于伊洛瓦底江。铁路和道路也获兴建和改善以弥补水路的不足。此时,大量的印度移民涌入导致劳工廉价,造成地方经济受到威胁。因此缅人开始产生对印度人的仇视,以致在1930年爆发反印度人的暴动。

1890年~1947年,掸邦、佤邦成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国。克钦邦、钦邦则为分开的行政区。

1894年,薛福成在伦敦与英国签订《中英滇缅商务条款》。

1936年,在英国统治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选举中,巴莫博士当选为英国控制下政府的首相。

1937年,英国创建一套独特的缅甸宪法,同意缅人自治。缅甸脱离英属印度,成为大英帝国的缅甸本部(英属缅甸)。

1942年5月,二战,日本占领缅甸,成立以巴莫为首的缅甸傀儡政府。在日本的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组织了缅甸独立义勇军。

1942年,昂山率军与日军一起参加了对英军及中国远征军的战斗,然后在日军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

1943年,巴莫与昂山等人受邀访问日本,他们回国重组缅甸傀儡政府,昂山成为国防部长。

1944年,日军在战场节节败退,昂山开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

1945年,全缅抗日胜利,战后的缅甸仍受英国控制。

民主化历程

1947年,众掸邦、克钦邦、钦邦及缅甸本部于掸邦境内彬龙(也译为班弄)小镇上,签署《彬龙协议》,协议之目的为:联合缅甸、掸邦、克钦邦、钦邦等,联合向英国争取独立。

1947年7月,昂山将军遇刺身亡,昂山的继承人德钦努继续领导独立运动。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国60多年的殖民统治,缅甸获得独立,苏瑞泰为首任缅甸总统。

1948年~1958年,以吴努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为缅甸联邦的执政党。

1958年~1960年,吴奈温将军强迫吴努让其成立“看守政府”。

1960年~1962年,吴努的缅甸联邦党(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洁派改名)在1960年缅甸大选获胜而执政。

1962年~1974年,吴奈温夺取政权,废除联邦宪法,成立“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排除民选制度,开始军人独裁统治。

1974年~1988年,吴奈温颁布新宪法,承认若开邦、钦邦、克钦邦、克伦邦、卡耶/克伦尼邦、孟邦、掸邦为行政单位。吴奈温将军脱下军装,自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缅甸联邦”改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确立一党专政。

1988年8月8日,缅甸军人政府镇压了民众对于经济不振和政治迫害不满的抗议活动。该事件被称为8888民主运动,吴奈温退居第二线,由苏貌将军接班,执政党由“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更名为“缅甸民族团结党”,成立“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坚持一党专政。

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队接管政权,成立“恢委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

1988年9月23日,将“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缅甸联邦”。

1989年,缅甸军人政府将“缅甸”的英文写法“ Burma”更改为“ Myanmar”。

1990年5月,缅甸举行全国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民盟)获胜,但军政府坚持先制定宪法后交权,拒绝向民盟交权。1988年的抗议活动为1990年的人民议会选举铺了路,然而这次选举结果随后被军政府宣布无效。在此次近30年来的首次选举中,由昂山素季所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以超过60%的选票赢得了超过80%的国会席位。但是,昂山素季却在选举后遭到军政府的长达六年的软禁,并数次入狱,其后仍被软禁。

1990年12月,人民议会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了一个以恢复缅甸的民主制度为主要任务的缅甸联邦国家联合政府。该政府为流亡政府,由山温所带领。缅甸联邦国家联合政府实际上只拥有相当有限之权力,且被缅甸军人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

1991年,昂山素季因身为缅甸的民主推动者获得了国际的赞誉,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自1990年的选举至今,昂山素季多次前后被政府软禁,军政府对于她人身的控制与监视一直没有停止过。

1992年4月,丹瑞大将出任“恢委会”主席,取代苏貌将军,继续一党专政。

1993年1月,军政府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启动制宪进程。但军政府与最大反对派民盟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此消除。此后,随着民盟的退出,国民大会被迫休会。民盟与军政府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

1995年7月,“民盟”总书记昂山素季被解除软禁。同年11月,“民盟”退出国民大会。

1996年4月~2004年5月,国民大会休会。

1997年11月15日,“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更名为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系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由19人组成。三军总司令丹瑞大将任主席,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貌埃二级大将任副主席,三军总参谋长杜拉瑞曼上将任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同年,苏貌将军病逝。

1998年5月,“民盟”要求限期召开议会、进行对话和无条件释放所有政治犯等;

1998年9月,“民盟”宣布成立由吴昂瑞任主席的10人议会代表委员会,行使议会权力。政府称此举违法,采取措施进一步限制昂山素季的活动。


缅甸柚木大桥

2000年10月,军政府与昂山素季开始政治对话。

2002年5月,军政府解除对昂的软禁,允许其自由旅行及参加政治活动。

2002年12月5日,吴奈温在软禁中去世。

2003年5月30日,昂山素季在国内开展政治活动时,支持昂山素季和支持政府的两派群众发生流血冲突。政府以维护政局稳定为由,拘禁了昂及其领导的“民盟”其他领导人,关闭了“民盟”总部及其分部。

2003年8月25日,缅政府进行重大改组,任命原“和发委”第一秘书长钦纽为政府总理。钦纽随后宣布了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进民主进程的七点民主路线图计划,包括恢复举行制宪国民大会、就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举行多党制大选、向民选政府移交国家权力等。同时允许“民盟”恢复活动。

2004年5月17日,制宪国民大会复会。

2004年10月19日,钦纽总理因健康原因退休,“和发委”第一秘书长梭温中将(2005年6月晋升上将)接任总理。

2005年11月7日,因战略思维,缅甸政府宣布首都由仰光迁都至内比都。

2005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一次非正式研讨会上缅甸的问题被首次提及。东南亚国家联盟在对缅甸政府表示失望之余,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内部国会缅甸核心小组会议之外,尚陈述了缅甸缺乏民主的问题。

2006年5月27日,尽管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向丹瑞请求释放昂山素季,以及有来自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压力,但缅甸军政府仍再延长了对昂山素季一年的软禁。虽该政府正面临着国际上的孤立局面,他们仍旧宣称此为1975年国家保护法案授予的权力,即理论上政府有关押任何人的权力。

2007年5月17日,总理梭温因以身体状况不佳原因去职,“和发委”第一秘书长吴登盛出任代总理。

2007年8月中旬,缅甸仰光爆发反军人政府示威,是缅甸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游行,参加人数大约数十万人。游行本为抗议油价高涨,后转为要求民主的反政府示威游行,至9月26日军人政府开始镇压,致数人死亡。

2007年9月3日,制宪国民大会结束,确定了15个章节制宪基本原则和细则,“七点路线图”第一步顺利完成。

2007年10月12日,梭温在仰光敏加拉洞第二军医院病逝。

2007年10月18日,缅政府成立由54人组成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2007年10月24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和发委)任命代总理吴登盛为政府新总理。根据电台广播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声明,吴登盛担任的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长的职务由国防部军需署署长丁昂敏吴中将接任。

2007年12月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在内比都召开首次会议,新宪法起草工作正式启动。

2008年2月9日,缅政府宣布5月举行新宪法全民公决,2010年举行全国多党民主制大选。

2008年2月19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宣布完成新宪法草案起草工作。

2008年5月,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举行,全国投票率为98.12%,其中92.48%的选民投了赞成票,新宪法草案获得通过。

2008年5月3日,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袭击仰光等人口稠密城市,造成至少13万人死亡。

2010年3月9日,缅甸官方报纸全文刊登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颁布的《联邦选举委员会法》。

2010年10月21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颁布法令,正式启用新宪法确定的新国旗和新国徽。并把国名缅甸联邦改为缅甸联邦共和国。

2010年11月7日,缅甸依据新宪法举行20年来的首次多党制全国议会大选,这是缅甸七点民主路线图的第五步,也是实现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转型的一次重要选举,共有37个政党的3000多名候选人和82名独立候选人参选。大选选举出联邦和省、邦各级议会代表,联邦议会由上院民族院(224席)和下院人民院(440席)组成,然后计划再选举出总统、副总统,组成新政府。其后,军人政府向新政府移交国家权力。 由于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未能参选,所以这次选举在国内外备受批评,被指普遍存在舞弊行为。根据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选举结果,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其当选议员约占全部当选议员的76.4%,其中人民院占79.7%,民族院占76.8%,在人民院、民族院分别获得259席与129席成为第一大党。

2011年,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权力移交新政府。

2011年1月31日,缅甸联邦议会(人民院和民族院)在首都内比都举行首次会议,分别选举了新议长。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员吴瑞曼在人民院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人民院议长,文化部长吴钦昂敏在民族院第一次会议上当选民族院议长。各省邦议会也选举产生了各自的议长。

2011年2月4日,缅甸国会选出吴登盛为缅甸第一任总统。为缅甸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

2011年3月30日,缅甸军人政府最高领导人丹瑞和副主席貌埃退位,下令解散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军人政府),将政权移交新政府。

2011年4月4日,缅甸官方正式宣布,统治国家将近20年的强人丹瑞已卸下军事领导人的职位。

2011年10月27日宣布,正式解除对Facebook、Twitter、BBC、Youtube等网站的封锁,象征缅甸进入网络自由时代。

2011年3月24日21时55分,缅甸东北部发生地震规模6.9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2012年4月1日,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发布公告,在45个议会议席补选中,全国民主联盟最终获得了43席(联邦议会人民院37席、民族院4席共计41席,地方议会2席),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当选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

2012年5月,缅甸成立了以总统吴登盛为主席的缅甸联邦和平中央委员会和以副总统赛茂康为主席的缅甸联邦和平工作委员会,以期推动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和谈进程,争取实现国家的永久和平。

2012年8月20日,缅甸政府信息部在其官网宣布,即日起开始废除对所有缅甸当地出版部门的审查制度。

2013年7月25日,缅甸联邦议会通过决议组成一个由109名议员参加的缅甸联邦议会宪法评估联合委员会,以便对2008年全民公决通过的缅甸宪法进行必要的修改。

2013年11月15日,缅甸总统府网站报道,缅甸当天释放了69名政治犯,鉴于人道主义和给其参与建设国家机会的考虑,总统依法大赦这批政治犯。政治犯审查委员会正在继续审查工作,以便在2013年年底前释放全部政治犯。

缅甸人口_缅甸 -行政区划

区划

缅甸一共下辖七个省、七个邦和一个联邦特区。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地,7邦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

行政区首府面积(平方千米)伊洛瓦底省勃生35 138勃固省勃固39 404马圭省马圭44 820曼德勒省曼德勒37 024实皆省实皆94 625德林达依省土瓦43 343仰光省仰光10 171钦邦哈卡36 019克钦邦密支那89 041克耶邦垒固11 733克伦邦巴安30 383孟邦毛淡棉12 297若开邦实兑36 778掸邦东枝155 801内比都特区内比都

首都

内比都(Nay Pyi Taw,曾用名彬马那Pyinmana),缅甸首都,人口约115.8万。内比都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距缅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300公里,坐落在缅甸中部锡当河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周围都是丛林山区,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有农业、林业和畜牧业3所大学。2005年11月6日,缅甸政府部门开始分批迁往内比都。2006年3月,缅甸政府将缅甸联邦新的首都命名为“内比都”。

缅甸人口_缅甸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缅甸行政区划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和云南接界,中缅国境线长约2185公里,其中滇缅段为1997公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缅泰、缅老国境线长分别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缅甸西部与印度、孟加拉国接壤。缅甸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2655公里

。缅甸的形状就像一块钻石,从南到北长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925公里。缅甸南端的维多利亚角处于北纬10度,北端葡萄以北的缅中边界线居于北纬28度,缅甸大部分地区都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缅甸最西部的孟都处于东经92度线附近,东端的缅老界河湄公河在东经101度线附近。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在东经96度线上,缅甸的标准时间就以东经96度为准。

地形


缅甸

缅甸面积约67.8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00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为山脉环绕。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

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气候

大部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度。曼德勒地区极端最高气温逾40度。1月为全年气温最低月份。平均气温为20度以上;4月是最热月,平均气温30度左右。降雨量因地而异,内陆干燥区500-1000毫米,山地和沿海多雨区3000-5000毫米。

资源

矿产

缅甸矿藏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玉石等。

石油是缅甸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战前,石油是缅甸最大的矿业,最高年产量约100万吨。石油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稍埠、新固、仁安佳、兰约、敏布、帕兰永、约达亚、丹岱、毕道彬、仁安马、英道、延别鸟(兰里岛)以及实兑南部诸岛。1960后,又陆续在阿亚多、棉昂、卑谬、瑞卑达、曼、力班多等地发现石油。80年代末,缅甸实行开放政策,政府先后与韩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的9家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分别在莫塔马添麻烦在陆架、毛淡棉、若开谷地以及钦敦江一带勘探石油及天然气,取得可喜的成绩。

缅甸的金、银、铜、铅、锌、锡、钨、锰等有色金属分布很广,从克钦邦北部一起到德林达依南部的麻力温才有分布,其中:

金分布于克钦邦马科、夏都塞,实皆省班毛附近及掸邦孟密、葛鲁一带。

银铅共生矿分布于克钦邦东南部和恩梅开江沿岸,掸邦波顿,曼德勒省勃力、皎栖,克伦邦高鲁都、迪恰亚,德林达依省的土瓦等地。

锡钨混合矿分布于掸邦东枝,克耶邦莫契,克伦邦直通,毛淡棉及德林达依省的土瓦、墨吉一带。

趵突泉名称由来简介 缅甸 缅甸-简介,缅甸-名称的由来

锌和锰分布于掸邦南部。

锑分布于掸邦西北部、北部和东部、克耶邦、克伦邦一带。

掸邦波顿(包得温)是一个多种金属矿区,有金、银、赤铜、铅、锌和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该矿区有井下工人近3000名。战时矿井遭到破坏,1951年才得以恢复。

克耶邦的莫契矿主要产锡钨,其规模虽不如波顿,但钨的产量居全国之首,战前该矿生产了5500多吨锡和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一半产于土瓦和墨吉。

铁分布于恩梅开江上游、掸邦西北部、曼德勒东部。1961年6月,缅甸石油和矿物勘探公司与德国柏兰格育公司在东枝附近的彬柏地区经勘探发现了一座储量为6300万吨的铁矿,该铁矿含铁量为53%。

煤缅甸煤的资源不太丰富,但在土瓦、英迪、瑞冒、掸邦南渡、葛鲁、克钦邦一些地区、曼德勒以东地区、若开邦实兑以及德林达依的墨吉一带,都有煤。1961年6月,在加里瓦发现了储量为1.28亿吨的煤矿。

缅甸是世界上著名宝石和玉石产地。宝石的主要产地为抹谷,盛产红宝石、蓝宝石。1989年,在掸邦南渡的丙弄村发现新的宝石产地,缅甸政府把丙弄周围地区划为国家专营的宝石产区。玉石矿分布在克钦邦北部地区,主要产地有孟拱、甘拜地、弄肯、帕甘。钻石主要产于孟密镇区的景朵村附近地区。

森林

缅甸是世界上森林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1994年缅甸森林(包括43%的郁闭林和30%的疏林)总面积为3 442万hm,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1%,森林复盖率约为52.3%。

缅甸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发现有1347种高大的乔木树种、741种小乔木、1696种灌木、96种竹类植物,36种藤本植物和841种花卉植物。在2088种乔木树种中,已有85种应用于多种用途的木材生产。

缅甸人口_缅甸 -人口民族

缅甸有约5141.9万(2014年人口普查)

,68%为缅族。主要的法定少数民族为掸族(9%)、克伦族(7%)、孟族(2%)、克钦族、克伦尼族(1%)、钦族(2%)、若开族以及华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缅甸官方不承认华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为法定少数民族。

官方语言为缅甸语,也有为数不多的人懂英语和汉语。

缅甸人口_缅甸 -政治

政体

缅甸2010年结束了军政府统治,进行民主改革。根据2008年宪法,缅甸是一个总统制的联邦制国家,将实行多党民主制度。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宪法

1974年缅甸制定了《缅甸社会主义联邦宪法》。1988年军政府接管政权后,宣布废除宪法,并于1993年起召开国民大会制定新宪法。2008年5月,新宪法草案经全民公决通过,并于2011年1月31日正式生效。

议会

缅甸联邦议会实行两院制,由人民院和民族院组成。

司法

缅甸法院和检察院共分4级。设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下设省邦、县及镇区3级法院和检察院。最高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最高检察院为国家最高检察机关。

政党

1988年9月18日,缅甸军队接管国家政权,宣布废除一党制,实行多党民主制。1990年5月27日举行首次多党制大选,有93个政党参加竞选,后大批政党自行解散或被取缔。2010年11月7日缅举行全国多党民主制大选,共有37个获批准注册的政党参选,包括4个原合法政党和33个新成立政党。2012年4月1日,缅甸议会对45个空缺席位进行了补选。现有主要政党:

(1)联邦巩固与发展党(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该党由1993年成立的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转变而成,2010年5月正式注册成为政党,总部设在内比都,共有党员约1800万人。其宗旨是实现国家永固,主权独立,民族团结,和平稳定,繁荣发展,保护百姓的安全、改善民生,维护人权,实现民主。奉行多党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和独立、积极的外交政策。2012年10月,缅选举现任总统吴登盛继续担任该党主席。根据缅甸宪法,当选国家领导人的政党领袖在履行公职期间不可从事党务活动。因此,吴登盛只是名义上继续担任党的领袖。2013年5月吴登盛正式辞去主席,由人民院议长吴瑞曼接任;副主席为吴埃敏、吴泰乌,总书记为吴貌貌登,现有中央执委44人。

(2)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简称民盟,总部设在仰光,成立于1988年9月29日,昂山素季任党主席。在1990年5月大选中,该党获得485个议席中的396席,后因军政府拒绝移交权力而与政府进行了长期斗争,系缅甸最大反对党。2010年11月7日缅举行全国多党民主制大选,民盟拒绝重新注册参选,根据选举法规定失去合法政党资格。2011年11月18日,民盟决定向联邦选举委员会申请重新注册政党。2012年1月5日,联邦选举委员会正式批准民盟申请,民盟重新成为合法政党,并于4月1日举行的议会补选中获得大胜。

(3)民族团结党(The National Unity Party):主席吴吞伊,总书记吴丹丁,联合秘书吴钦貌基。该党由原执政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于1988年9月24日改组而成。总部设在仰光,各级组织机构健全,在中央、省/邦、县、镇区等各级设有党委会。宗旨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发展服务。

(4)掸邦民族民主党(The Shan Nationalities Democratic Party):总部设在仰光。宗旨是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掸邦的经济、交通、教育、农业等领域发展。主席吴赛埃榜。

(5)若开民族发展党(The Rakhine Nationalities Development Party):主席为埃貌博士,副主席为吴翁丁、吴丁温、吴梭漂、吴昂班达,总书记为吴腊梭,书记为吴吞昂觉、吴钦貌喇、吴达吞腊、吴凯比梭。总部设在若开邦博达坦镇区。该党于2010年5月注册成立,由若开邦和仰光省的若开族人组成,宗旨是团结全国人民,实现民主,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若开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文化,维护若开民族利益和联邦利益。

(6)全国民主力量党(The National Democratic Force):主席为吴钦貌瑞(原民盟中央执委),副主席为吴梭温和拉梭纽博士。2010年5月成立,总部设在仰光省淡汶镇区。由原民盟中吴钦貌瑞、丹宁博士、温奈博士、吴登纽等4名中央执委,吴盛腊乌、吴梭温、吴丹温等3名中央委员在内的28名民盟前成员另立的新党。2011年12月以来,共有3名该党联邦议会议员宣布重返民盟。

政要

总统吴登盛。1945年5月出生,缅族。毕业于缅国防军事学院。1997年4月任三角军区司令。2001年12月,任国防部军务署长。2003年8月出任“和发委”第二秘书长,2004年10月升任“和发委”第一秘书长。2007年5月18日被任命为代总理,同年10月24日出任总理,并于11月晋升上将。2010年4月退役,担任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主席并仍任政府总理。同年11月,在全国大选中当选为人民院议员。2011年2月4日,在联邦议会选举中当选为缅甸联邦共和国首任总统。

人民院议员,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昂山素季。1945年6月出生,系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之女。15岁时随时任驻印度大使的母亲赴印,先后在印度、英国求学,获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又入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攻读硕士。期间担任过联合国秘书处行政和预算咨询委员会助理秘书、不丹外交部和印度西姆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并在日本京都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从事过学术研究。1988年回到缅甸,组建全国民主联盟。曾于1989年、2000年和2003年三次被缅政府软禁,前后长达15年。2010年11月获释,后在2012年4月议会补选中当选人民院议员。

缅甸人口_缅甸 -军事


缅甸

缅军成立于1942年,当时称“缅甸独立军”。1945年3月27日 ,民族英雄昂山等人发起抗日运动,改名称“爱国军”,每年3月27日定为建军节。1988年以后,调整国防体制,取消总参谋部,建立军种司令部。

截止2013年,缅军有现役部队约42.9万人

。年军费约6-8.5亿美元。实行志愿兵役制。缅甸陆军负责所有的地面作战行动以及负责将空军和海军纳入联合作战编成体制。陆军部队编成与众不同,不采用旅级编制,而是将陆军分成12个地区司令部编制,每个地区司令部由“战术行动司令部” 组成。兵力32.5万人。编有10个轻装步兵师师部,12个军区司令部,32个战术指挥部,245个步兵营,7个炮兵营,4个装甲营和2个高炮营。

缅甸海军分为三个军区:即伊洛瓦底海军区(驻仰光) 、若开海军区 (驻实兑) 、德森达依海军区 (驻毛淡棉)。兵力15000余人(含陆战队800人)。设有6个海军基地缅甸海军最初是一支江河巡逻队,在孟加拉海湾和安达曼海的近海岸的作战能力有限。由于禁运品走私等活动日益猖獗,最南端的海岸监视和渔业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缅甸有1930公里的海岸线)。拥有250名武装人员和一些小型舰艇(包括5艘卡奔塔利亚级舰和3艘巡逻快艇)的PPFC公司协助执行海岸巡逻。在反走私和反暴力行动中有些舰艇由海军士兵驾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海军人员负责在内陆航道巡逻行动,例如伊洛瓦底河和萨尔温江。拥有800名士兵的海军陆战队具有一定的两栖作战能力。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海上巡逻。海军航空兵拥有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基地都在海岸边。

空军9000人。编有3个战斗机中队,2个攻击战斗机中队,2个防暴机中队、1个运输机中队和4个直升机中队。作战飞机83架,武装直升机29架。

缅甸人口_缅甸 -经济


2011年缅甸东北部7.2级地震

21世纪初的缅甸经济总体水平,并没有在二战之后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战前还低。据比较权威的一种估算,1936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121.97亿美元(当时人口1570.8万),人均年收入776美元。据2004年11月的统计数字,缅甸国民人均年生产总值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这个数字更低远不及二战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可见缅甸的经济发展几乎陷入停顿或倒退。

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甘蔗和黄麻等。缅甸森林资源丰富,全国拥有林地3412万公顷,复盖率为50%左右,是世界上柚木产量最大的国家。柚木质地坚韧、耐腐蚀,是人类用钢铁造船以前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材料。缅甸将柚木视为国树,被称为“树木之王”、“缅甸之宝”。全球95%的翡翠、树化玉产自缅甸,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工农业发展缓慢。1987年12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颁布《国营企业法》,宣布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允许外商投资,农民可自由经营农产品,私人可经营进出口贸易。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1992-95年缅甸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达7.5%。1995年缅政府制订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缅甸年均经济增长率达8.4%。2001年度,政府制订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经济发展计划,并制定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同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通货膨胀,使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美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及本身经济结构的封闭性和脆弱性,缅甸经济仍然未走出困境。2001/2002―2005/2006年,GDP年均增长12.8%,经济总量增加1.83倍。2010年GDP总额为383亿美元,人均GDP约648美元。外债累计67亿美元,外汇储备约40.41亿美元(2008/2009财年)。

缅甸人口_缅甸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不结盟、积极、独立”的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不依附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在国际关系中保持中立,不允许外国在缅驻军,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对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共同倡导者之一。1988年军政府上台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实施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终止对缅经济技术援助,禁止对缅进行投资。1997年加入东盟后,与东盟及周边国家关系有较大发展。缅政府积极推进民族和解,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步缓和。截至2013年5月,缅甸已同11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政治关系

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称。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六十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圆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问题树立典范。建交以来,中国一直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发展与缅甸的传统友好关系,双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

2013年4月5日至7日,缅甸总统吴登盛赴海南三亚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与吴登盛举行会谈,就发展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交换意见,双方并发表联合声明。9月,吴登盛总统来华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李克强总理会见。

经贸关系

中缅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合作领域从原来单纯的贸易和经援扩展到工程承包、投资和多边合作。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对缅主要出口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纺织品、摩托车配件和化工产品等,从缅主要进口原木、锯材、农产品和矿产品等。为扩大从缅甸的进口,中国先后两次宣布单方面向缅甸共计220个对华出口产品提供特惠关税待遇。

2012年中缅双边贸易额达69.7亿美元,同比增长7.2%。其中,中国出口56.7亿美元,增长17.7%,进口13亿美元,下降22.7%。缅甸是中国在东盟地区重要工程承包市场和投资目的地。

2013年上半年,中缅双边贸易额达4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中方出口31.1亿美元,增长11.7%,进口12.8亿美元,增长82.4%。中国成为缅最大外资来源国。

其他领域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缅两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1960年中国国庆期间,吴努总理率领由文化、艺术、电影代表团组成的400多人友好代表团访华,并在北京举办了“缅甸文化周”。1961年1月缅甸独立节期间,周恩来总理率领由文化、艺术、电影代表团组成的530多人代表团回访缅甸,并在仰光举办了“中国电影周”。两国领导人率如此庞大的友好代表团互访,充分体现了中缅两国之间的“胞波”情谊,成为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建交60多年来,两国文化交流稳定发展,部长级文化代表团互访不断。1996年1月两国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缅甸联邦文化部文化合作议定书》。两国在文学、艺术、电影、新闻、教育、宗教、考古、图书等领域内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中国国宝级文物佛牙舍利曾于1955年、1994年和1996年三次应邀来缅巡礼,受到缅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2011年缅甸总统吴登盛访华时提出再次迎请佛牙舍利来缅贡奉的请求,2011年11月6日至12月24日中国佛牙舍利第四次巡礼,赴缅甸内比都、仰光、曼德勒等地接受贡奉。

2010年11月,时任缅奥委会主席、体育部长杜拉吴埃敏率118人缅甸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广州市举办的第16届亚运会。201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率团访缅,并与缅甸政府饭店与旅游部长兼体育部长吴丁山续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体育部体育合作协议》。

两军关系发展势头良好,高层互访不断。201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中将访缅,与梭温副总司令在内比都举行了两军首次战略安全磋商。10月,缅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访华。

同美国的关系

1948年两国建交。缅军队接管政权后,美把驻缅使馆降为代办级,停止对缅提供经援和禁毒援助,撤销给缅的贸易普惠制(GSP),对缅实行武器禁运,阻止国际金融机构向缅提供援助,不向缅高官及其家属发放入境签证。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公布对缅新政策,在维持现有制裁同时,恢复与缅直接接触并有条件扩大对缅人道援助。2009年9月,吉姆・韦布在纽约会见前来参加联合国大会的缅总理吴登盛。2009年11月,奥巴马在新加坡与包括缅总理吴登盛在内的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美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坎贝尔两次访缅。2010年12月,美国务院助卿帮办约瑟夫・云访缅。2011年5月,约瑟夫・云再次访缅。2011年6月美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访缅。2011年8月,美参议院批准关于米德伟(Derek Mitchell)担任美国缅甸事务特使,米德伟先后于9月和10月访问缅甸。9月29日,美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助理国务卿波斯纳和缅甸问题特使米德伟分别在华盛顿会见缅外长吴温纳貌伦。11月30日,美国务卿希拉里对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成为50多年来第一位到访缅甸的美国国务卿,此后两国关系开始改善。2012年1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减轻对缅甸制裁,准许美国公司在缅甸投资。2012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奥巴马此行使其成为首位在位期间访缅的美国总统。2013年5月,缅甸总统吴登盛访美,成为47年来首位访问美国的缅甸国家元首。

同其他国家关系


东盟博览会

2014年2月,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访问老挝、印尼;德国总统高克访问缅甸。3月,文莱苏丹博尔基亚访问缅甸;韩国国会副议长朴炳胜访问缅甸;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访问缅甸;挪威外长布伦德访问缅甸。4月,联邦议会议长兼人民院议长瑞曼访问蒙古。5月,日本自卫队统合幕僚长岩崎茂访问缅甸;民族院议长钦昂敏访问新西兰。6月,泰国代理外长西哈萨访缅;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访问菲律宾。7月,副总统赛茂康访问新加坡;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访缅;新任联合国缅甸人权状况特别报告员李亮喜访问缅甸。

缅甸人口_缅甸 -社会情况

教育

缅甸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和扫盲工作,全民识 字率约94.75%。实行小学义务教育。教育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包括日托幼儿园和学前学校,招收3―5岁儿童;基础教育学制为10 年,1―4年级为小学,5―8年级为普通初级中学,9、10年级为高级中学;高等教育学制3―6年不等。普通高校本科自2012年起改三年制为四年制。

截止2013年,缅甸共有基础教育学校40876所,大学与学院108所,师范学院20所,科技与技术大学63所,部属大学与学院22所。著名学府有仰光大学、曼德勒大学等。

新闻出版

缅甸报纸均为官办,全国发行的报纸有3种:《缅甸之光》缅文版、《缅甸新光》英文版和1992年9月复刊的《镜报》。地方性的报纸有仰光出版的《首都报》、曼德勒出版的《曼德勒报》和《雅德那崩报》3份。

此外,全国还有约140种杂志和期刊,较著名的有《妙瓦底》、《秀玛瓦》、《威达意》、《视野》和《财富》等。1997年11月,华文报纸《缅甸华报》创刊,是全缅唯一允许公开发行的华文报刊,后停办。

缅甸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官办的“缅甸之声”是唯一广播电台,建于1937年。用缅甸语、英语及八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

全国有两个电视台,“缅甸电视台”建于1980年,“妙瓦底电视台”创办于1995年3月27日。缅全国各地共有电视转播站177个,全国各省邦大部分地区都能收看电视节目。

2012年9月,《缅甸中文网》上线。

2013年4月1日,开放发行民营日报,共有16个新闻周刊获准每日发行。其中全国民主联盟发行的《民主浪潮日报》。该报在4月底开始发行。日美联社及日本放送协会已成为首批长驻缅甸的国际媒体。

缅甸人口_缅甸 -文化

宗教


缅甸

僧伽在整个缅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纪传入缅甸,在西元十一世纪时成为缅甸居民普遍的信仰,并且延续至今。当时阿奴律陀听取孟族僧人阿罗汉的建议,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为国教。

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乐善好施。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缅甸人施舍不讲究物品的贵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缅甸人认为,如果能在炎热的夏天向过路人施舍一杯清凉洁净的水,则是一件很积德的事。所以,你会看到,在缅甸人自家大门口,在市内公共汽车站,或在公园、佛塔等场所,总放有盛满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过路人饮用。缅甸人的施舍和捐献到处可见。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连市内公共汽车的凉棚、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钱修起来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字。缅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钱修佛塔。他们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临死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


缅甸曼德勒山

在缅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业后继有人,被认为是一件积德的事情。对孩子来说,从此可以“成人”,受到社会的尊重,是一件荣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种形式:单独一家一户做剃度;几家几户联合起来给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门、街道、学校或集市为单位给孩子做剃度。举行剃度仪式的前一天下午,要举行盛大的游行仪式。人们给将要剃度的孩子戴上王冠,穿上王服,肩披彩色绶带,骑上高头大马。有人给牵马,有人撑金伞,队伍浩浩荡荡。一队打着佛教旗帜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姑娘走在队伍的前面,接着依次是载有吉祥大鼓的车、骑在大象背上顶盖金伞的三藏经保护神、手持僧用八宝器的剃度小孩子的父母、手捧槟榔盒和花盒的姑娘、缀满准备布施给僧侣的各种日用品的如意树等。晚上一般要请来剧团唱戏,通宵达旦。正式举行剃度的当天上午,要在鼓乐的伴奏下乘专车到大金塔转一圈,再进寺庙给孩子剃发,穿袈裟,听戒规,然后布施斋饭。第三天,家长们要集合在一起,请法师在临时搭起的彩棚里诵经。家长跪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小壶或水,一边听经一边把杯里或壶里的水一滴滴地倒于盘子里或地上,叫作“分福”。意思是给孩子做剃度所积的功德不可自己独享,要大家分享。孩子剃度以后,一般在寺庙里当一周、两周、一个月或几个月小沙弥后可以还俗,有的从此皈依佛门,成为佛家弟子。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纱、手持黑伞的僧侣,全国僧侣有10几万,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万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和尚,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在以前最短为一年,已缩短为7天。也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出家手续十分简便。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

语言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下的藏缅语族;居民以农耕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学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以蒲甘王朝为代表,建于十一世纪初,以蒲甘为首都。设行政组织,订立法律,雕刻及绘画艺术相当发达;并且以自创的缅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并成为经书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筑以“纠苏吉刚佛塔”为其代表。

饮食


辣白旺

缅甸盛产稻米,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早餐常吃“馍亨卡”、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

缅甸人有喝早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乳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缅甸菜肴讲究油、辣、香、鲜、酸、咸。宏调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炸烤食物易于保存,

凉拌不需加热,又能祛暑。缅甸濒海多河,鱼虾丰富,易捕捞。在缅甸以鱼虾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尤多。缅甸人喜欢将竹笋腌成酸笋,和其他蔬菜、肉类混炒,味道鲜美。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以及炒过的辣椒籽,吃起来又酸、又咸、又辣、又鲜。

服饰


缅甸服饰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缅族、克钦族、克耶族、克伦族、钦族、梦族、若开族、掸族

。各个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服装,独显其民族文化。同处于缅甸区域文化内的八大民族,在文化上有着共同的特点,也有着自己特色的文化。在服饰上这八大民族有着一些相同的特色,如这八大民族的女士都穿纱笼,男式都扎包头。但是在装饰上的不同就显示出了民族特色。

缅甸是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国家,在仰光,超过80%的人还穿着民族服装。无论男女,下身都穿纱笼,男式叫“笼基”,女式叫“特敏”。男女纱笼的穿法不一样,男式的笼基是在腰际结一个花球,女式的是左右裙端扭成带状,互相结住。虽然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较为鲜艳。男女上衣均为右衽,也有对襟的。男人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衫,用一条或粉红或黄或白的薄纱或丝绸帕包在头上,作为出席盛会的礼帽。女子的上及多为斜襟长袖衫,衣袖长而窄,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粉红色。为了适应热带气候,多用薄纱制成。妇女一般都留长发,卷发髻,并插花,还特别喜欢佩戴各种首饰。缅甸人很少穿鞋袜,男女老少都爱穿拖鞋。

平时的生活中缅甸人都喜欢肩挎一个很有民族特色的颜色鲜艳的长带包。出席正式场合时的服装都很讲究。男士要穿无领的对襟长袖外衣,内穿衬衣,并且头上戴用一条素色的薄纱或丝巾裹扎好的“岗包”,下穿拖鞋;女士正式场合穿颜色鲜艳的服饰,梳各式高而光亮的发髻,并戴鲜花。

习俗

取名

缅甸人有名无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词,以示性别、年龄、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称“貌”(意为弟弟),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少年也称“貌”,对平辈或兄长则称“郭”(意为哥哥),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随着他的年龄和地位的变化,被称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吴昂基”。

此外,还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钦”(意为主人)、“波”(意为军官)、“耶波”(意为同志)、“塞耶”(意为教师和医生)的。

缅甸妇女不论已婚与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玛”,表示谦虚;对幼辈或平辈也称“玛”(意为姑娘),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则称“杜”(意为姑、姨、婶)。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随着她的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人们可称她为“玛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称“玛丹敏”。

有统计,缅甸人取名所用的字总共不到100个,用这些字互相拼凑,取其声韵顺口悦耳即可。因而缅甸人重名的很多,为表示区别,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后加上籍贯或工作单位、职业名称等。

生活禁忌

缅甸人有“右为贵,左为贱”,“右为大,左为小”的观念。因此,缅甸人有“男右女左”的习俗。此外女人不能枕着男人的胳膊睡,否则男人就会失去“神力”,整日萎靡不振。在吃饭时,须按照男右女左的习俗入座。

缅甸人视头顶为高贵之处,所以不能用手触摸他人头部,即使是十分可爱的孩童也不能抚摸其头。

与朋友同行,不能勾肩搭背。给长者递接物品时,不能用左手,左手被视作是不洁净的。

缅甸人视太阳升起的东方为吉祥的方向,认为东方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方向,所以缅甸人家里的佛龛都供在室内东墙上。因此睡觉时,头必须朝东忌讳朝西,否则是对佛的玷辱,会招致不幸。缅甸人还认为西方是死神居住的地方,古代缅甸国王斩杀犯人时,都是出宫殿西门,所以睡觉绝对不能头朝西睡。缅甸人把东面和南面称为头顶部,把西面和北面称为脚尾部。家中长者的座位在头顶部,晚辈的座位在脚尾部。

在缅甸,女子穿的筒裙(缅语称“特敏”)被视为不吉祥之物,不 允许晾晒在超过人头的地方。因此男子忌讳在晾着衣服的绳索或杆子下穿行。如男子穿行,则男子身上的“神力”会丢失,并会倒霉一辈子。故此,到佛塔寺庙朝拜的信女,不得登攀塔座,只能跪在塔下瞻拜许愿,如要向佛塔、菩萨身上贴金,需交由男子代办。

婚姻禁忌

缅历4月15日至7月15日三个月为佛教僧侣安居期间,缅甸人不许举行婚礼。此外,缅甸人也忌讳在缅日历9月、10月、12月内结婚。他们认为,在9月结婚,将会不育,一辈子无儿女。在10月结婚,会破产。在12月结婚,夫妻会两地分居,不得团聚。出席缅甸人的婚礼,不能穿蓝色、灰色和黑色的衣服,否则会带来不吉利。

数字禁忌

缅甸人忌讳9、13和尾数是零的“补”数(10、20、30、40、50、60、70、80、90)等数字,也忌讳“9”人共同远行,认为“9”人同行必有灾祸,若是9人同行则需带一块石头,以破9的数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缅甸人认为“13”这一数字不吉利,因此忌讳买有编号13的房子和车子。缅甸商人忌讳补数,因为补数带有零的数字,零即为输,故视补数不吉利。在缅甸,若汽车牌照的总计为补数,如10、20、30……等就很难卖出去。

礼仪

缅甸是个佛教的国度,生活中的各种礼俗都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在仰光的大街小巷,花间树丛,常可见到各种鸟在追逐嬉戏,原因在于当地人养成了不杀生的习俗,他们视乌鸦为“神鸟”,对其倍加爱护。他们对牛也敬若神明,在闹市遇上“神牛”,行人和车辆都要回避让路。不论何人,即便是外国游客,进入佛塔或寺庙时,也都必须脱鞋。

国家象征

国旗

2010年10月21日,根据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21日颁布的法令,缅甸正式启用《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确定的新国旗、新国徽,国歌保持不变。缅甸的新国旗为黄绿红三色,中有白色五角星。绿色代表和平、安宁、草木茂盛、青葱翠绿的环境,黄色描绘出团结,红色象征勇敢与决心,白星反映出坚强联邦永恒不坠的意义。

国徽


缅甸

现行缅甸国徽于2010年10月21日开始使用,

由1974年版缅甸国徽的修改而来。

1974年版缅甸国徽中间为缅甸版图置于一个十四齿的齿轮,齿数象征缅甸的省和邦,外饰以稻穗;新国徽中间为缅甸版图置于橄榄枝中间,两头圣狮为守护兽。两者之间为花卉状图案,顶端为一象征独立的五角星。下方是绶带。

因国家政制改变,与旧国徽相比,新国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删去了共产主义国家在国徽上经常使用的齿轮、稻穗等图案,改用橄榄枝环绕缅甸版图。

缅甸人口_缅甸 -教育

政府重视发展教育和扫盲工作,全民识字率92.2%。教育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包括日托幼儿园和学前学校,招收3―5岁儿童;基础教育学制为10年,1―4年级为小学,5―8年级为普通初级中学,9―10年级为高级中学;高等教育学制4―6年不等。著名学府有仰光大学等。

全国共有中、小学校40505所,在校学生为755万,比1988年新增建中、小学校7000多所。目前,缅甸共有大学154所,比1988年增加122所。大学在校生为90多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60103/71581.html

更多阅读

趵突泉名称由来简介 六和塔 六和塔-简介,六和塔-名称由来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

趵突泉名称由来简介 侏罗纪 侏罗纪-简介,侏罗纪-名称由来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 ,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1亿9960万年前(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前(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是中生代 的第二个纪,开始于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

声明:《趵突泉名称由来简介 缅甸 缅甸-简介,缅甸-名称的由来》为网友仅有的余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