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相传始建于东汉,但无信史可考。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公元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唐僖宗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在北京通州和黑龙江省亦同样有寺庙命名为宝光寺。
宝光寺_宝光寺 -简介
宝光寺四川省新都是镶嵌在成都平原上的一颗明珠,距成都市区18公里,为古蜀国三都之一。宝光寺坐落于新都县内,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是公认的成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在百万人次以上。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今日之规模。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又称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宝光寺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己享有盛名。广明元年十二月(880年1月)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南逃入蜀,曾在宝光寺后修建行宫驻跸,并迎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住此,重修宝光寺、塔。宋大观三年(1109年),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国悟国师)在此“修持说法,接众数千”。元代寺院残破。明代经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状元杨升庵父子捐修,殿宇宏丽。宋代,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国师)开法于成都昭觉寺。大观三年(1109)又住持宝光寺,并拓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宝光寺名大觉寺。据清道光碑刻《宝光禅院创建重修端末记》称:“宋圆悟禅师修持说法,接众数千”。使此寺进入了宋代的极盛时期。
元代,寺庙一度残破。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资培修,复名宝光寺。永乐十一年(1413),心空和尚在寺内建造尊胜陀罗尼咒石经幢,后来寺庙毁于火灾。明正德年间(1506枣1521),宝光寺经当朝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与翰林院修撰、新都状元杨升庵父子二人捐修,殿宇备极宏丽。
明末清初,宝光寺毁于兵燹。清康熙九年(1670),临济宗第三十五代祖师破山海明派弟子笑宗印密禅师重修宝光寺。经康熙到光绪两百多年间的不断扩建,宝光寺与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