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和奶牛原文 安恩和奶牛 安恩和奶牛-原文,安恩和奶牛-写作特点

《安恩和奶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一部作品。这篇短篇小说记叙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来到牲口交易市场,因为奶牛很精良,问津者不少,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想让它和同类相聚,散散心。文章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语言流畅顺口。

安恩和奶牛_安恩和奶牛 -原文

安恩和奶牛
丹麦约翰尼斯・延森


《安恩和奶牛》课件


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嚣,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当然,要是存心找茬的话,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梁上长着一溜肉瘤,不过能挑得出来的瑕疵也就这么点儿了。它的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曾经有过所有奶牛都有过的生活经历,它产下了小犊,然而连看它们一眼舔它们一下都没有来得及便被人带走了。这以后便吃着粗粝的草料,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

它是一头好母牛,而且显而易见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不久就有人来端详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
“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他把挑剔的眼光从奶牛身上转到安恩身上,锱铢必较地望着她。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它不是卖的。”她回答说,然后,像是为了表示谦恭,她一只手把毛衣针撂下,使劲地把鼻孔擦个不停。那个男人惶惑起来,踌躇不决地站了半晌;后来终于不得不走了,但他临走时眼光却仍然依恋不舍地盯着这头奶牛。
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一个精明利落、脸刮得光溜溜的屠夫用他的藤杖敲了敲牛角,又用肥硕的手匆匆摸了摸母牛身上光滑的皮毛。
“喂,这头母牛多少钱?”
老太婆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
“它不卖的!”
听了这话,这个身穿血迹斑驳的罩衫的屠夫扬长而去了,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可是老太婆安恩摇摇头说:“这头奶牛是不卖的。”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了不成?”那人问道。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问底地追问着,“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他闲聊一会儿。
“难道你站在这里是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地说不出话,神色有些慌乱。她收起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安恩和奶牛_安恩和奶牛 -写作特点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安恩不富有,但她有一头可以卖个好价钱的奶牛,而且也来到了集市。一般读者想不到的是,安恩特地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仅仅是为这头孤独的奶牛能和同类相处。这样的构思出人意料,但又符合人物的性格。细致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安恩和奶牛_安恩和奶牛 -赏析

安恩老太太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给人们心灵的震动。让人们读到最后非常感动。安恩这一形象也因而展示出高尚的人性之美。这篇文章从外貌、动作、神态、言语、心理方面来展示了安恩的性格。还从奶牛的方面,也就是侧面衬托描写。第一局部(1-2)是小说的情节的开端局部:引见故事发作的地点、人物。写安恩和牛在集市上。叙说了年迈、贫穷、勤劳、节俭、自尊、沉着、慈祥、无私、富有爱心、坚定执着的安恩老太太。她像尊重自己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尊重,关心奶牛。第二局部(3-9)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局部,写老太太三次回绝想要买她的牛的顾客。她明确表示这头奶牛是不卖的!第三局部(9-17)故事的高潮及结局。写老太太解释为什么不卖牛的缘由。

安恩和奶牛_安恩和奶牛 -中心思想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谁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可是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这里还点明了主旨: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人要与动物、与生命平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

安恩和奶牛_安恩和奶牛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

安恩和奶牛原文 安恩和奶牛 安恩和奶牛-原文,安恩和奶牛-写作特点

安恩和奶牛_安恩和奶牛 -作者简介


约翰尼斯・延森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著名学者和作家。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势和优美奇特的风格。其他作品有小说《艾纳・耶尔克亚》(1898)、《国王的没落》(1900-1901)、《鲁诺博士的诱惑》(1935),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和数量众多的散文及美学论文。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60103/72503.html

更多阅读

《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 安恩和奶牛续写

《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读出情,才能悟出情《安恩和奶牛》这篇小说描写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备课时,朗读了很多遍课文,发现本文人物语言很有特色——简短但富于变化。安恩在与第一个买牛人和第二次的买牛人——屠

解读安嘉和 安嘉和是什么心理疾病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安嘉和这个人物的心态和行为是怎么回事。其实安嘉和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智商高、懂科学、有知识,可是他在心理、情感上却有难以逾越的障碍。他在疯狂地抽打、践踏着自己妻子的时候完

安恩和奶牛续写 安恩和奶牛续写600字

安恩和奶牛(续写)老太婆安恩就这样牵着她那不卖的奶牛回家,“看来去集市也不是个好办法!”她垂头丧气地想着,手重重地拍在奶牛背上,可一触到它柔软干净的皮毛,她又改变了主意,轻轻地抚着它的背,手从颈部缓缓滑到臀部,让奶牛高兴地把头拱到她

寻根问底:王安石和儿媳妇真有一腿吗?

王安石和儿媳妇真有一腿吗?□小屋清风/文在南方不少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年轻男女结婚时,乡亲们要把当公公的脸上抹上炭灰,还要给他带上一顶尖尖的红帽子,上面写上“扒灰老子”几个字。等儿子将儿媳妇迎进家门以后,公公要跟着

声明:《安恩和奶牛原文 安恩和奶牛 安恩和奶牛-原文,安恩和奶牛-写作特点》为网友扬言不负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