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入药部位 木鳖子 木鳖子-入药部位,木鳖子-性味

木鳖子(木鳖藤)是一种葫芦科苦瓜属的草本植物;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卷须与叶子对生,不分枝;圆形至阔卵形的叶片,通常三深裂,背面密生小乳头状突起;夏季开浅黄色花,花单性、雌雄同株,花柄上具有苞叶;长椭圆形果实,表面生多数软刺,成熟时呈红色。木鳖子多野生,也有栽培;产于中国江苏、安徽、江西等地,也产于越南以及周边国家。木鳖子含木鳖子酸、丝石竹皂甙元、齐墩果酸等成分,具有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的功效。

木鳖子_木鳖子 -入药部位

葫芦科植物木鳖的干燥成熟种子。

木鳖子_木鳖子 -性味

苦、微甘,凉,有毒。

木鳖子_木鳖子 -功效

散结消肿,攻毒疗疮。

木鳖子_木鳖子 -主治

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痔瘘,干癣,秃疮。

木鳖子_木鳖子 -用法用量

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醋调涂患处。

木鳖子_木鳖子 -相关配伍

1、治痞癣:木鳖多用(去壳),独蒜半钱,雄黄半钱。上杵为膏,入醋少许,蜡纸贴患处。 (《得效方》木鳖膏)

2、治两耳卒肿热痛:木鳖子仁一两研如膏,赤小豆末半两,川大黄末五钱。上件药,同研令匀,水、生油旋调涂之。 (《圣惠方》)

木鳖子_木鳖子 -炮制

甘草入药部位 木鳖子 木鳖子-入药部位,木鳖子-性味

采集加工

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

炮制方法

木鳖子霜:取净木鳖子仁,炒热,研末,用纸包裹,加压去油。本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的松散粉末。

木鳖子_木鳖子 -生理特性

粗壮大藤本,长达15米,具块状根;全株近无毛或稍被短柔毛,节间偶有绒毛。叶柄粗壮,长5-10厘米,初时被稀疏的黄褐色柔毛,后变近无毛,在基部或中部有2-4个腺体;叶片卵状心形或宽卵状圆形,质稍硬,长、宽均10-20厘米,3-5中裂至深裂或不分裂,中间的裂片最大,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0 (-15) 厘米,宽3-6 (-9) 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有短尖头,边缘有波状小齿或稀近全缘,侧裂片较小,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 (-11) 厘米,宽2-4 (-7) 厘米,基部心形,基部弯缺半圆形,深1.5-2厘米,宽2.5-3厘米,叶脉掌状。卷须颇粗壮,光滑无毛,不分歧。雌雄异株。雄花:单生于叶腋或有时3-4朵着生在极短的总状花序轴上,花梗粗壮,近无毛,长3-5厘米,若单生时花梗长6-12厘米,顶端生一大型苞片;苞片无梗,兜状,圆肾形,长3-5厘米,宽5-8厘米,顶端微缺,全缘,有缘毛,基部稍凹陷,两面被短柔毛,内面稍粗糙;花萼筒漏斗状,裂片宽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2-20毫米,宽6-8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有短柔毛;花冠黄色,裂片卵状长圆形,长5-6厘米,宽2-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有齿状黄色腺体,腺体密被长柔毛,外面两枚稍大,内面3枚稍小,基部有黑斑;雄蕊3,2枚2室,1枚1室,药室1回折曲。雌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5-10厘米,近中部生一苞片;苞片兜状,长、宽均为2毫米;花冠、花萼同雄花;子房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密生刺状毛。果实卵球形,顶端有1短喙,基部近圆,长达12-15厘米,成熟时红色,肉质,密生长3-4毫米的具刺尖的突起。种子多数,卵形或方形,干后黑褐色,长26-28毫米,宽18-20毫米,厚5-6毫米,边缘有齿,两面稍拱起,具雕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木鳖子_木鳖子 -生长环境

产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于海拔450-1100米的山沟、林缘及路旁。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也有。

木鳖子_木鳖子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径2~4cm,厚约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网状花纹,在边缘较大的一个齿状突起上有浅黄色种脐。外种皮质硬而脆, 内种皮灰绿色,绒毛样。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饮片性状

内种皮灰绿色,绒毛样。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木鳖子_木鳖子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疳积痞块,利大肠泻痢,痔瘤瘰疬。”

2、《本草求原》:“治一切寒湿郁热而为痛风瘫痪。行痹、痿厥、脚气、挛症、鹤膝。”

3、《本草正》:“木鳖子,有大毒,本草言其甘温无毒,谬也。今见毒狗者,能毙之于顷刻,使非大毒而有如是乎?人若食之,则中寒发噤,不可解救,若其功用,则惟以醋磨,用敷肿毒乳痈,痔漏肿痛及喉痹肿痛,因此醋漱于喉间,引痰吐出,以解热毒,不可咽下。或同朱砂、艾叶卷筒熏疥,杀虫最效,或用熬麻油,擦癣亦佳。”

4、《本草经疏》:“木鳖子,味甘气温,无毒。味厚于气,可升可降,阳也。为散血热、除痈毒之要药。夫结肿恶疮,粉刺,肛门肿痛,妇人乳痈等证,皆血热所致。折伤则血亦瘀而发热。甘温能通行经络,则血热散,血热散则诸证无不瘳矣。其止腰痛者,盖指湿热客于下部所致,而非肾虚为病之比也,用者详之。”“味虽甘而气则大温,《本经》虽云无毒,然亦未免有毒,但宜外用,匆宜内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60103/72582.html

更多阅读

麦芽 麦芽-生理特性,麦芽-入药部位

麦芽,中药名。多生长在北方区域,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rn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麦芽的功效与作用_麦芽 -生理特性麦芽本品呈梭形,长8~12

椿皮 椿皮-入药部位,椿皮-功效

椿皮,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 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我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和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性寒,味苦、涩。具有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

鳖 鳖-基本简介,鳖-生物学特性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水产品。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鳖的全身均可入药,如鳖头可治脱肛、子宫下垂等;鳖甲养阴清热、平肝息风,可治痈泄痢等;鳖

声明:《甘草入药部位 木鳖子 木鳖子-入药部位,木鳖子-性味》为网友独立小青春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