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况 清苑 清苑-概况,清苑-文化

清苑县地处河北省中部,京、津、石三角腹地,西倚太行山,东临白洋淀,三面环绕古城保定,为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和花生出口基地县。京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保衡、保新、保沧等多条省级公路贯穿全境。自古就有“北临三关,南通九省”之誉。全县共辖18个乡镇,1个办事处,266个行政村,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人口65.05万。

清苑_清苑 -概况

清苑县辖清苑镇、冉庄镇、阳城镇、魏村镇、温仁镇、张登镇、大庄镇、臧村镇、白团乡、北店乡、石桥乡、李


清苑

清苑
清苑庄乡、北王力乡、东吕乡、何桥乡、孙村乡、阎庄乡、望亭乡。

清苑_清苑 -文化

绣球龙灯


清苑县孙村乡戎官营村的绣球龙灯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绣球龙灯的有关记载,1581年立会。1986年经过挖掘和整理,目前绣球龙灯已载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河北卷)。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戎官营村的绣球龙灯艺术团也在不断进步,成熟、壮大,多次代表省、市、县参加重大庆祝活动。1999年9月参加省首届民间艺术节获一等奖,12月参加北京全国舞龙大赛获银奖,同时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庆澳门回归大型活动,2000年10月在文化部社图司和重庆市组织的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中荣获中华舞龙群珠飞腾奖,为清苑争得了荣誉。

赵匡胤故里


2003年8月,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专家就史载“宋祖陵”在清苑问题到东安村调研时发现村民取土挖出的“石虎”,随后河北大学教授金家广等专家到出土文物现场(俗称“御坟”)进行考察,又发现“石象”、“石人”等石像生。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及有关专家到现场对出土石像生进行考察论证,专家们认为,出土的石像生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石象”的发现,证明这一区域是一处王陵埋藏区。也印证了“宋祖陵”在清苑的历史记载和宋朝历代皇帝关于祖籍和祖陵在保州(今清苑)的诏书,清苑县东安村曾是赵匡胤先祖们世世代代居住的故乡。针对这一重大发现和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县委县政府已将“宋祖陵”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申请省市文物部门立项发掘,以求有更大发现。

清苑_清苑 -历史沿革


清苑县历史悠久,据东藏村、大望亭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6000-7000年以前,这里就有人居住。西汉武帝元朔二年至五年,在境内先后封中山靖王之子刘忠为广望节侯,置广望侯国;封中山靖王之子刘朝平为将梁侯,置将梁侯国;封中山靖王之子刘修为樊舆节侯,置樊舆侯国;封赵敬肃,王之子刘终古为柏陵侯,置柏陵侯国。前三个侯国属涿郡,后一个属中山国。东汉时期,置阳城县,治所在今阳城,属中山国,后省入蒲阴县。三国(魏)时,为魏北新城、蒲阴两县地,属河间郡。

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置樊舆县,不久废,改置乐乡县,属高阳国。

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析新城南境置清苑,因境内曾封清苑亭侯命名。隶高阳郡。治所在今保定市内河北省监狱一带。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清苑、乐乡、樊舆、北新城四县入永宁县。后改称乐乡县,隶高阳郡。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乐乡县为清苑县,属河间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7年)属幽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属蒲洲,五年更属蠡州,八年废蠡州还蒲州,九年复属蠡州。贞观元年(公元725年)改属莫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属文安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还属莫州。

五代后唐初年(公元923年)在县境内设奉化军,治清苑县城,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升奉化军为泰州,仍治清苑城。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改隶莫州。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系宋太祖祖籍所在之地,故在清苑治所置保塞军,寓“保卫边塞”之意,辖清苑县。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改清苑县为保塞县,升保塞军为保州,筑城关,浚外壕,葺营舍,清苑城始具都市规模。景德年间,满城并入保塞县,徽宗改和三年(公元1113年)赐郡名曰清苑。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于故城设顺天军,保州改为顺天节度使辖区,属河北东路。金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年),改保塞郡为清苑县。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由清苑析置满城县,清苑仍属保州。

贞佑元年(公元1213年),蒙古军攻陷清苑城,焚城为废墟,保州州治移至满城县境。贞佑二年,赐名清苑郡。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降蒙金将张柔嫌满城地方狭小,遂移州治于清苑,令副帅贾辅、毛正卿重修城廓,画市井、建衙属、定民居,疏浚一亩、鸡距二泉,以通舟楫;招募流亡,营建城池。自此,清苑城成为燕南一大都会。

清苑_清苑 -清苑县特产


蒙古太宗十一年(公元1239年),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寓“顺应天命”之意,以清苑城为路治,辖清苑县。因保州是元代大都的南大门,至元十二年(公元1257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治清苑,寓对大都“保卫安定”之意。自此,保定之名始见于史。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辖清苑县。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治清苑城,县治所成为直隶省会。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保留保定府,撤消清苑县。次年,省会由清苑城迁驻天津,恢复清苑县建置,撤消保定府,置范阳道,治所在故城,辖清苑。三年改范阳道为保定道,辖清苑县。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废直隶省,建河北省。同时,废道级行政机构,改为省县两级制,清苑县直隶于河北省。

中国文化概况 清苑 清苑-概况,清苑-文化

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河北省会迁回清苑城,次年,因日本入侵,政局多变,省无法直接管理各县,始设行政督察区,清苑县隶属河北第一督察区。

1937年9月,日军攻陷清苑城,全县先后沦为日军统治区,日伪清苑县政府在清苑城建立。次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北王力成立清苑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中区。1941年1月,为便于抗日斗争,经中共冀中区批准,清苑县以张(登)保(定)公路为界,分为两县。路东称之光县,路西仍称清苑县。1944年10月,为集中领导抗日军民进行战略大反攻,清苑之光两县合并,初称之光县,次年改称清苑县。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字投降,抗日战争宣告结束,日伪清苑县政府解体,国民党政府接管清苑城。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清苑县隶属华北行政区冀中九专区。1948年11月,清苑城解放,国民党县政府解散。在清苑城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以保定外市沟为界,市、县分治,清苑县人民政府迁驻中冉。后迁驻南大冉。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新县城。 1958年10月,国务院决定撤消清苑县,唐县、望都、清苑三县合并,称唐县,县治望都县城。1958年12月,清苑析出唐县,成立清苑区,治所南大冉,属保定市。1960年3月,清苑、完县、满城三区合并,称清苑县,县治满城县,仍属保定市。1961年5月,恢复原清苑建置,治所迁回南大冉,改属保定专区。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仍辖清苑县。1986年5月,划为保定市辖县。

清苑_清苑 -基础设施


清苑县交通运输发达便捷。京深高速、保津高速和正在修建的保沧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拥有4个高速路出入口与全县公路紧密相连。县城北侧有清苑铁路货场,与京广铁路相连。107国道、保沧公路(保定-沧州)、保新公路(保定-安新)、保么公路(保定―衡水)贯穿全境。全县建成油面路近千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村村通,形成了以国有公路为干线,省级公路为辅线,乡村公路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拥有各种运输车辆近万,年运输能力达1000万吨。 通讯设施完备。实现通讯线路光缆化,目前,全县网通交换网点达113个,交换机总容量达9.6万门,网点服务半径平均仅为2公里,电缆总长度达4575皮长公里,光缆总长度达815芯长公里,用户电缆配线达16万对,有201个村实现了一户一线,居民户线比高达89%,全部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形成了城乡一体的本地电话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在县城及周边地区,东安、东吕等村开通了小灵通业务。全国联网,国际长途直拨。实现互联网宽带接入,DDN、ADSL、一线通已普及。县内拥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多达20多个基站,无缝自动漫游。

电力设施齐全。拥有50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6座,35KV变电站10座,年供电量35万千瓦时,能够满足今后10年经济发展的需要。另有保定南郊热电厂正在规划建设中。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先后建成了清苑供水公司、清苑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60103/72651.html

更多阅读

当今十大中国文化传播大师 当今道教十大高人

当今十大中国文化传播大师Top 10 Masters Of Broading Ciinese Culture№1:池田大作——创价学会名誉会长。高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并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和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倡导人之一,极力敦促安倍尽快

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 --郭顺红 郭顺红

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郭顺红2010年10月29日在本单位参加了一场《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演讲,下面是讲稿内容,愿与大家分享。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乃五经之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易经》的发展横贯数千年,至今仍深深影响

中国文化之梅兰竹菊 虚竹与梅兰竹菊

中国文化之梅兰竹菊 关于梅兰竹菊的一般的感受,首先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或者说是文人的偏爱,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四季,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表现了他们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

声明:《中国文化概况 清苑 清苑-概况,清苑-文化》为网友漂亮哥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