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第一保镖传奇》,电影,主演张继波、侯天来等,2009年上映。讲述武师霍殿阁作为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保镖时期发生的一些故事,康德是伪满洲国的年号,该剧共36集。剧中主要人物:霍殿阁、金娘、银娘,溥仪。
康德第一保镖传奇_康德第一保镖传奇 -剧情简介
1986年摄制的36集连续剧。描写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武师兼保镖霍殿阁的生平事迹。片尾曲是范琳琳唱的“不要逼我说话”---不要逼我说话,心中只有一个他,清清一口水,心中只有他的影……,主题歌是“情哥哥心思猜不透”---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儿,花芯儿芯儿的脸旁,红嘟嘟的嘴儿,妹妹和情哥一对儿对儿,刀压在脖子上也不悔……
康德第一保镖传奇_康德第一保镖传奇 -影响
电视剧《康德第一保镖传奇》捧红了很多人,除了主演张继波、侯天来之外,还有主题歌的演唱者范琳琳,齐铁雄说:“那时候还没有宋祖英,范琳琳的名气比彭丽媛都大。”这首歌的作曲郭鼎立原是长春市第一建筑公司的工人,是业余作者,这首歌唱红之后,他被上海音乐学院免试录取,现在成了我国著名的音乐人。
康德第一保镖传奇_康德第一保镖传奇 -片中歌曲
主题曲《只见君去不见君还》
风凛凛刀寒寒
虎狼声声吼浓雾重重暗
风凛凛刀寒寒
虎狼声声吼浓雾重重暗
虎狼声声吼浓雾重重暗
是男儿剑柄按是女儿真情伴
明知险山恶水早知身陷危难
浓雾不散心不甘不甘不甘
谁想衣淋斑斑血
只见君去不见君还
只见君去不见君还
片尾曲《情哥哥的心思猜不透》
主唱:范琳琳
心中有眼里有口里没有
亲哥哥你心思猜不透
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
花心心的脸庞红嘟嘟的嘴
小妹妹和情哥哥一对对
刀压在脖子上也不悔
情哥哥情哥哥
真叫人心牵挂
撇东撇西唯独你撇不下
插曲《不要逼我说话》
不要逼我说话作词:纪小黑作曲:郭鼎立演唱:范琳琳
不要逼我说话心中全是一个他
轻轻抿口水心中都是他的影他的影
偷偷瞟一眼瞟一眼心中永牵挂永牵挂
不要逼我说话几多情与几多愁
几多爱与怨心中如何盛得下盛得下
甘愿生死相许君伴君仗剑走天涯
不要逼我说话心中全是一个他
轻轻抿口水心中都是他的影他的影
忍看乌云遮明月情泪难禁涔涔下
康德第一保镖传奇_康德第一保镖传奇 -演职员表
演员表
主要角色 演员霍殿阁 张继波
银娘 阎莉莉
赵金龙 刘卫华
枝子 康静
职员表
剧照编剧:刘韩涛纪小黑齐铁雄
总导演:冀茂东
导演:纪小黑李建
摄像:李成伟
副摄像:杨长功张定禹李冬阳
副导演:郭枫翟志杰李杰
武打设计:胡玉杰
八极拳顾问:吴连枝
灯光设计:孙树文李树奎
照明:王跃生马继成
美术:窦峰高廷伦张炎
化妆造型:曾宪之
化妆:曾宪之刘微邵星于歌
服装设计:欧阳永宽
服装:武秀芬柳兆波欧阳春雷
场记:贾春华付民
道具:李宝中董贵秋
技术:郭永学
录像:陈忠陈民
剪接:李东阳
录音:苗萍陈永华
字幕:于冬梅
烟火:李明
场务:张秋阳赵春生
美工:白立宪
音响:尹日洙赵建新金丁泽
领衔主演:张继波闫丽丽刘卫华侯天来左洋石秀梅郭枫胡玉杰李永君
参加演出:
李成伟于洋柳兆波景宾佳张家强李建华何振军孙国强李继惠周占国张迪王宏伟王云高光大熙峰
张秋洋曹云富张斌金殿英孙永祥孙建伟常玉刚刘东沈涛何中华朴次龙唐志强
康德第一保镖传奇_康德第一保镖传奇 -幕后花絮
经过岁月的洗礼,还有多少人会记得那部由长春电视台拍摄、齐铁雄等编剧、纪小黑导演的36集电视连续剧《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剧照》;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为看这部电视剧全家挤在一台黑白电视机旁;还有多少人能哼唱出那首主题歌“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撇东撇西唯独你撇不下.....”;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此剧创造出的那个万人空巷的传奇?
拍摄――风波徒起险些流产说起这部电视剧的拍摄,不得不提的是在拍摄前发生的一段“风波”。1985年的长春电视台刚建台不久,经费有限,根本没有钱买节目,更谈不上拍摄电视剧了。就在长春电视台为节目匮乏愁眉不展的时候,有人找到当时的一位台长说自己编写了个剧本,而且可以投资一部分钱,只要能拍成电视剧就行。这样好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拍摄组很快就成立了。就在准备开机的时候,导演纪小黑却发现这个剧本“似曾相识”:这个剧本不是抄袭齐铁雄的小说《皇帝武师》吗?于是,纪小黑找到了齐铁雄。齐铁雄看了剧本后,发现果真是抄袭。齐铁雄很气愤,找到抄袭人刘某,刘某一开始不肯承认,坚持说是自己写的。齐铁雄无奈之下拿出一大叠《武术报》和剧本进行对比:“你说你不是抄袭,你连标点都没改动,我这个字写错了你也跟着抄错了。”刘某当时就傻眼了,连忙道歉说:“我在司法机关工作,知法犯法我的前途就完了,请您不要告我,我什么都可以答应你。”经过电视台领导的多次调解,宽厚的齐老师最后饶过了抄袭的刘某。
因为发生了抄袭风波,电视台的一位台长要解散摄制组,可前期费用已经发生了许多,如果散伙损失肯定很大,最后只好硬着头皮拍下去。当时的拍摄条件很艰苦,没有服装,只能到处借;专业演员很少,女主角是一位在邮局工作的武术爱好者;拍摄过程中群众演员的服装更是漏洞百出,一翻跟头就可以看到脚上穿的是旅游鞋。整个电视剧拍下来,成本加起来才63万元。如果放到今天,单请一个主角的费用就得上百万。即便如此,历经千辛万苦和万般周折,36集电视连续剧《康德第一保镖传奇》还是于1986年和观众见面了,它是当时中国第一部最长的电视剧,比电视剧《红楼梦》还早,创造了一个奇迹,堪称经典。
《》播出了,火了。主人公霍殿阁的命运成了长春人茶余饭后的话题,连嘴里哼哼的歌曲也是“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很多观众第一次知道:原来在自己的身边也有武林高手。全国各电视台争相和长春电视台交换节目(因为当时的经费紧张,各台只能交换节目,而无钱买节目),甚至北京电视台还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春节晚会的除夕夜播出此剧。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电视剧也不例外。就在全国热火朝天播出《康德第一保镖传奇》时,编剧齐铁雄却收到了广电部的传票,《康德第一保镖传奇》被列出了“三大罪状”。罪状一:这个剧名不行。康德是伪满洲国的年号,不能以此命名。罪状二:霍殿阁是伪满洲国“皇帝”的保镖,属汉奸类,不能歌颂。罪状三:溥仪想通过日本人来恢复大清王朝,成立伪满洲国就是卖国贼,不能表现他与日本人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三大罪状,所以广电部准备“封杀”此剧。因为当时连拍摄的成本都没有收回来,齐铁雄和长春市广播电视局、长春电视台的领导都很着急,一齐跑到北京,一面向主管部门说明情况,一面找熟人疏通关系。最后找到广电部主管副部长,到他家里去汇报工作,要求宽限时日以收回成本,不给解决问题就“赖”在家里不走。最后,通情达理的副部长同意给长春电视台两个月的时间发行此剧,尽快收回拍摄成本。两个月后广电部向全国各电视台发了明码电报,宣布《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停播。
问及在吉林省京剧院工作的剧作家齐铁雄是怎么想到创作这个剧本的,如今已经年过花甲的齐铁雄笑着说:“我是搞舞台戏的,写电视剧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啊。”1984年,《吉林日报》办了一份《武术报》,因为当时能写的素材很少,所以想找一个能写武侠小说的人。此前齐铁雄曾在《参花》杂志上连载武侠小说《大刀王五》,该报主编胡乃江便找到了他,希望他能给报纸写连载小说。那时候,齐铁雄认识霍殿阁的一位弟子,掌握霍殿阁的一些材料,所以就答应了。他首先找到了霍殿阁的侄子霍庆云,由于身体原因,霍青云对以往的事情已经记得的不多了。但霍庆云的儿子霍文学却提供了很多重要线索。为了能使连载小说写得更深刻,齐铁雄先后采访了三十多个知情人,他还特意去了河北省沧州小集乡霍殿阁的老家,走访了他的长子霍青峰,次子霍青山,了解到霍殿阁许多生平事迹和武术传奇。小说《皇帝武师》在《武术报》上开始连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吉林出版社找到齐铁雄提议出书,经过双方的努力,30多万字的小说《皇帝武师》很快就面向社会发行了。《皇帝武师》的连载为后来《康德第一保镖传奇》的拍摄提供了更加详尽的史料信息。
康德第一保镖传奇_康德第一保镖传奇 -观众回忆
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 当年该剧的插曲范琳琳演唱的《不要逼我说话》、《情哥哥的心思猜不透》、付笛生演唱的《只见君去不见君还》三首歌均万口传唱,流行一时。
曲谱《不要逼我说话》孙女士:
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只有爸爸任教的中学有一台14寸黑白,搁在校长家,属珍宝级别。所以,我只能在被爸爸带到中学玩的时候才能看到电视。那会正热播《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可惜我从未完整的看过一集,后来在初中时收集了大量照片,总算将他们的长相固定在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只有那首电视剧的主题曲,当时唱的可好呢,现在只能模糊记得几句:“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花芯芯的脸庞红嘟嘟的嘴。小妹妹跟情哥一对对,刀压在脖子上也不悔。情哥哥,情哥哥……”
马先生:
记得播出《康德第一保镖传奇》的时候村里还没有几台电视,那时总有事没事就往邻居家跑,因为他家有电视。每次去看的时候总有很多人,那时候唱的歌都是电视上的,《康德第一保镖传奇》主题歌“风凛凛,刀寒寒,虎狼声声嚎,浓雾重重暗......只见君去不见君返......”还有就是那插曲“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撇东撇西唯独你撇不下.....”
孙先生:
《康德第一保镖传奇》的电视剧情记住的不多,只是记得当时我爸一闲下来就教我们那首“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国家的荣辱和一些情感纠葛。当时小孩子当然懂不了这么多,只是记得每个小孩都在打“风摆荷叶”、“脑后摘瓜”等武术招数。
王先生:
只记得片头开始歌曲唱“风凛凛,刀寒寒”的时候,出现的是一个日本浪人在狞笑。就像个疯子似的!当时年纪小被吓了一天,接着就是一群日本浪人和汉奸在追一个女的....就这么点记忆了。
吴大妈:
《康德第一保镖传奇》不是咱们长春电视台拍的吗?那个时候这个电视剧可火了,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禁播了。有点像《霍元甲》,讲的好像都是跟日本人斗争的事。剧中人物现在也只记得几个,霍殿阁、金娘、银娘,溥仪。怎么,它是要重播吗?重播我还要看。
齐铁雄:
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他创编的电视连续剧有:《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双枪驼龙》、《追杀慈禧》、《双凤奇案》。发表的电影文学剧本有:《恋僧》、《真假皇弟》、《春风秋雨》。译制改编过的韩国电视连续剧有:《世纪特警》、《爱情交响乐》、《美丽的日子》。
康剧代表着一个时代,而那个曾经带给我们无数快乐时光和美好回忆的年代,早以一去不返离我们远去了。只有看到那些曾经带给我们美好回忆的镜头和画面,才能使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回到过去,这也是我们看到那些镜头和画面后流泪的原因。。
这部剧的首播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当时真是万人空巷啊,到后来上初中的时候有个地方台重播了一次,但是学习时间太紧,就没有看,谁知道竟然错过了最后一次重温的机会,可惜啊!原来我以为是霍家的后人对此剧有异议而且把剧组告上法庭引起的禁播,看了楼主的帖子之后才知道背后竟有这么多的隐情。不过广电总局应该重新考虑当时的禁播令,毕竟我们现在对伪满洲国、对溥仪已经有了重新评价和认识了嘛,《非常公民》已经比较客观的反映出那一段的历史和溥仪的心路历程,还有,我认为观众认可是所有艺术作品唯一的生命,也应该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观众也不是三岁小孩子,自然有是非观念,也能分清哪是鲜花哪是毒草,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政府部门把关的!广电总局也应该与时俱进,把那些因为历史原因被枪毙的好作品解放出来,给广大观众提供一道宣泄爱国情感的大餐!
那时・那曲・那人(2009-05-25 23:51:26)
小时候,特别到寒暑假,很喜欢走上两里多地,跟簇里伙伴一块儿去村上看电视。在我七八岁时吧,热播一部电视剧《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大概是从午后开始,每天两集,记得全剧36集,播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告结束。时隔久远,很多情节内容没有一星半点的印象――也难怪,小时吃午饭不定时,早一晌晚一晌的,等饭后还要约好哥姐们一块儿去;村里代销点那台小得没有人脸大的黑白电视,还老因主人外出进货不开。印象他媳妇穿着一袭粉红格子连衣裙,曲线动人,发辫乌亮。人越聚越多且有长辈跟他陪着笑脸说好话了,他才慢条斯理地打开电视,好几分钟甚至十好几分钟便耽误掉了。我们那个心疼啊,像被割去了一块肉。剧中男主角上集末遇到了凶险,咋就突然不出所料地化夷为安了呢?最致命的打击是停电,往往正在剧情精彩处,啪地一声,人物销声匿迹,心里那份渴望也随情节戛然而止,满场升腾起抱怨声、唏嘘声和惋惜声。最遗憾的是没能看到这个剧情的结尾,不知道主人主生死如何?好人是否最终战胜坏人?但没过多久,就有人传出结局,日本兵杀了好多中国人,霍大侠也死掉了!“胡球扯,咋会呢?他武功那么高,可是第一条好汉啊。”听众不以为然。追问来历,他说碰巧到县里办事,在亲戚家看的,“这小子没一句实话,那天中午吃饭时我还看到他在来赌呢”,反驳引起哄堂大笑,倒淹没了对剧情的深入探究。可到后来还是给组长家那个到乡下避暑的亲戚“城里人”权威地证实了霍大侠的死讯,他的确是给日本人气死的!很多人也都气了个半死,有一天不吃饭的,有一晚不睡觉的,也有人扬言要去砸电视,找导演理论的。
那个剧情基本上没给我留下什么太强烈的印象。但我还是记得了,里面有个叫赵剑龙的坏蛋,却很喜欢霍大侠的女人;霍大侠有两个相好的,愿为他舍弃生命。那时不太明白感情戏,不知道这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就是后来连续剧里的保留项目:三角恋,或四角恋,甚至N角恋。那阵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武打动作,霍大侠功夫最高,既会反身接暗器,又能不用拳打只凭脚踢就把所谓的东洋武士或日本高手打得落花流水。记得还有个日本兵,应该是第二条好汉,武功介于霍大侠与大徒弟之间,却特立独行的怪异,在连续挫败霍大侠徒弟挑战的锐气后,独自沿着一条山路走到底,挥刀自杀了。那时不知道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是对侵略的谴责和抗议,是对被奴役、被杀戮人民的深切忏悔,他大义凛然地赴死只是出于对自己良心的安慰和对自己民族的救赎。只觉得这人好怪!他自杀了,霍大侠死了,他徒弟也完了(记得好像是这个结果,记不清死因),那么多厉害的人物都死光光了,这戏真让人没一点念想!当然后来知道,这大致上是对历史的记录,不能过于篡改真相;再说悲剧更有一种引力和张力,“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更易引发人们共鸣。
《康德第一保镖传奇》经过岁月的淘洗和记忆的筛选,就沉淀下这些故事梗概了,但我对里面的歌(即片首曲和片尾曲)却铭记很深。当然具体歌词是记不全的,只是被那种温婉舒缓的旋律和哀感顽艳的唱腔打动得一塌糊涂。什么“轻轻拧口水,心中全是他的影”,天哪,霍大侠太帅太有魅力了,让如花似玉的姑娘爱得死去活来;“甘愿生死相许君,伴君仗剑走天涯”,这就是感天动地、义无返顾的生死之恋!“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花芯芯的脸庞红嘟嘟的嘴,小妹妹和情歌一对对”,形神兼备,色彩斑斓,又有眼花缭乱的儿女之情。那时当然搞不太懂歌词的这种“赋比兴”什么的写法,就像后来又有“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的唱法,心里反而一个劲地纳闷,说这些常见的农家菜干什么?――与比喻的技巧,只是一味到处声嘶力竭地模仿干吼。初中快毕业,上课时盯着前桌暗恋的女孩意乱神迷,看他娇嫩的肌肤、白皙的面容与微微隆起的胸部,一症一呆间不觉在刹那间对传唱已久的歌词大意豁然开朗。写得好,这就是好歌词啊!以后再唱就不那么放肆了,也许只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才会纵情高歌。但咱那破锣般或叫驴一样的腔调怎能跟歌星比呢?人家咋就唱得那么悦耳动听?
如果说自己学唱的第一首歌,说句不太有品调的话,大约就是《不要逼我说话》、《情哥哥的心思猜不透》中的一个了。记得我是差不多上三年级才学国歌的,那距我的初唱晚了一到两年的晚间。自学的早过受教的,就像走路早于爬行一样,也算作咄咄怪事了。
略感遗憾的是,那部电视剧中的人物轮廓与出场阵容我记得不是太清。用力回想,有一个戴眼镜斯文瘦气的皇帝,英气勃发的霍大侠,血气方刚、军仪飒爽的大徒弟,忧郁阴沉的日本武士(就是那个自杀谢罪的第二条好汉)、两个美丽可人的姑娘。除此之外,就想不起有什么形神丰满的人物了。相较之下,后来看到的《射雕英雄传》就强多了,登场人物个个特色鲜明,活灵活现,我们一些小伙伴还时常摹拟郭靖的穿着、语气、口吻和神态,时不时地搞个恶作剧,请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扮演成我们心目中冰雪聪明、机灵活泼的黄蓉,一起嬉笑追逐。
后来,又是煞费周折地看了电视剧《乙未豪客传奇》,眼尖的清姐甫一开始就认出了那个英武的“恒沙数”,这不是霍大侠吗?又跋山涉水地到临近几村观看了露天电影《复仇大世界》、《血溅秋风楼》,更喜欢了“霍大侠”及他的精彩表演。学校周围的摊位卖演员粘贴画,不少女生还买了“霍大侠”扮演的剧中人物头像,小心翼翼地粘贴在笔记本里呢。
在我的感觉里,《康德第一保镖传奇》似乎是一部非常奇怪的电视剧,即它神龙见首不见尾,一经播出之后再没有重播过,小时看过的那部便成为彻头彻尾的“绝唱”和“孤版”。而差不多同期播出的《封神榜》几乎年年重播。去年我有个周末突然心血来潮,就上网搜索这部曾令我魂牵梦萦的《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可是只有歌曲却无剧情视频。反复操作,还是没有结果,就查看网友们的留言,想找到确切原因,但没能发现令人信服的解释。有个网友说可能是由于“康德”两个字的原因,那是溥仪在满洲国做皇帝用的年号。我似乎有些恍然大悟,毕竟玩娱乐要服从于讲政治的需要。你大张旗鼓地播出不是宣传了“康德”吗?本来对于大众挺陌生的一个名字,一经热播还不成为热门名词呀?它大概会削弱民众的爱国心,触发东北老人强烈不满的民族情绪。可转念一想,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中不也以康德年号为纬线,编年体似的讲述了那云诡波谲的12屈辱光阴么?可能两者有所不同吧。真实的原因可是搞不清了,但小时模糊不清的部分疑问得到了明晰解答:如那个影响一代人成长的明星张继波,他随后又出演了哪些影视剧;那个把歌曲唱得百啭千回的女歌星,就是范琳琳,她后来到春晚唱《边塞风》,有了新的发展;剧中本来不太引人注目的“皇上”、“赵剑龙”近年来还出演了几部较有名气的影视剧,真是宝刀不老。而对武师、保镖“霍大侠”霍殿阁的传奇身世与悲剧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与解读……
零九五月二十五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