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3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1)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设计特色: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读中悟情,合作学习;盘活课堂,落实主体。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世界地图,介绍非洲,相机出示智力题:这里的什么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2、播放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图片,配乐介绍。引导学生读P112第二自然段,要求找出形容瀑布的词语。

3、导入故事: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4、板书课题。

5、过渡: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1、学生抢答,并根据课前预习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欣赏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感受美丽风景。学生看后找词:“名不虚传”“十分壮观”。

3、学生齐读课题。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词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3、请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词义。

4、请学生叙述课文主要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

2、学生自读,当小老师带读。

3、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不懂的做好记号。4、学生齐读词语。 5、学生叙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领学习“买木雕”。

(3―4自然段) 1、根据学生叙述,提出思考:“我”为什么特别想买木雕。要求学生再读课文(3―4自然段)。板书:买。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些坐凳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两个句子。

3、鼓励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的词语。

4、突出显示这些词语,出示木雕的图片。

5、指导朗读。

6、出示填空。1、学生再读思考。

2、学生汇报。 3、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的印象,画出来。“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4、学生观看木雕图,理解这些词语。 5、学生品读句子,指名再读。

6、学生填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次,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读中悟情“弃木雕”“赠木雕”。

(5―9自然段)

(10―14自然段)1、指导学生再读(5-14自然段),想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的人。画出少年的言行、神情的语句。

2、组织学生汇报。

A“那少年走到我眼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真诚)

B“‘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C“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D“‘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E“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F“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3、请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方式再读句子。

4、组织交流阅读感受,相机引导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相机板书:弃、赠。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想少年的为人,并画出相关的句子反复读。 2、学生汇报自己画出的句子。

3、学生自主选择自读、组中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喜欢的方式,品读句子。 4、学生朗读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交流读后感,发挥想象。《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通过为什么我特别想买木雕这一问题带学生进入课文学习,让他们产生求知欲,激起主动读书的愿望。在教学我放弃买木雕,少年赠送我木雕这两处重点内容时我让学生选择自读、组中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读懂,并在读中感悟,通过一读再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体会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读写结合

拓展延伸

1、训练写话:你想和他做朋友吗?对他写几句话。

2、师简单小结。

3、鼓励探究,设疑引兴: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汇报。1、学生把心中所想写出来。

2、交流,评价。

3、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课下探究。抓扩展促说话。

说话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山区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我创设了让学生说和写的活动,如让学生评价一下这时一个怎样的少年,你想和他做朋友吗,对他写几句话。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去获得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

27 卖木雕的少年

买 弃

作业设计:

1、查找中非两国互相支持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2)

第一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能读通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感情朗读。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首先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你曾经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引出到非洲南部游览一番。然后观看瀑布的图片,并交流看后的感想。借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那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读题,提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的情况,读生字表、词语词语手册,然后让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读完后留时间让学生评价。

三、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我以“非洲南部的什么景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去观光游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经过交流得出是瀑布和木雕吸引了游客。然后通过“瀑布、木雕又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用( )标出来,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读描写瀑布、木雕的句子

①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品读这句话,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感情朗读这句话。

然后是指名说木雕是怎样的,边出示:

②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品读这句话,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再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观看。最后感情朗读这句话。

③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话,再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并进行想象说话,然后进行感情朗读。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美景和精美的木雕,卖木雕的少年和我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目标:

1、学习5-15自然段,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昨天我们以学习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对课文的词语掌握的怎么样(出示词语),陈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大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 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 物)

2、运用词语

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将文中词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练习表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积累好的语言,促其语言的内化。)

二、分析课文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3篇)

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感受一下大瀑布的美,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读过不少关于朋友的故事,那么你们认为朋友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呢?(真诚、友善、互助…..)

这说明朋友之间应该有着深厚的――友谊作为支撑。看了课文之后,你觉得文中谁与谁是朋友呢?(作者与少年)

3、但是“我”作为一个游客,怎么会与一个非洲的卖木雕的少年会成为朋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

阅读课文,提出要求:边读边用~~~~勾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想像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4、全班交流,你找到了那一句,读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想?

5、当少年与我第一次的对话你找到了吗?

6、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我看着这么精美的艺术品,当少年诚恳地问我要不要的时候我却变得语无伦次了,要弄懂这句话,首先来理解一下语无伦次是什么意思,(讲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因为语讲话讲得没有层次,话说不下去了,用一个省略号表示,作者的内心怎么了呢?学生(她的内心十分的矛盾或……)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矛盾呢?(这个木雕很精美,但是自己的行李已经很多了,或看到少年这么诚恳,不想伤害小男孩,或……)

那如果是你能不能有条理的说一说呢?

(4)分角色朗读。(让我们带着小男孩的诚恳,我的矛盾的心情来读一读他俩之间的对话。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5)他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说一说遗憾的意思。学生(1、她不买这个木雕。2、可能价钱太贵了) 大家都理解的不错。但是陈老师发现与大家不一样。

如果把“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这句话去掉我们来读一读。好像句子也是通顺的,也没有关系嘛。学生(有关系的)教师(为什么啊?)学生(因为告诉我们她是中国人。)教师(怎么中国人不买木雕会让他遗憾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木雕代表什么啊?)学生(当地风景的象征,或象征着非洲人民的友情。)教师(那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会遗憾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呢?)学生(因为中国人不买他的商品)师(为什么中国人不买他商品会让她遗憾呢?)生(因为中国人他们的朋友)

(6)你是怎么知道的“中国人与我们是朋友呢?”到课文中找一找。

(学生找到后),这里也有他俩的对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1)指导朗读: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友好,诚恳......)(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2)文中从哪些地方中看出来小男孩的把我当作了朋友呢?(“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不,不要钱。)

(3)小男孩把中国人民当作他们的朋友。这时的作者也忽有所悟,明白了,她说道:“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学生齐读。这里的朋友仅仅是一个送给他人礼物的朋友吗?还有更深的意义,这就是中国人民与非洲人们的深厚友谊,这友谊由来已久。(出示资料: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是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全长1860公里,全部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为了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发运各种设备材料100万吨,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条件恶劣,有60几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很久以前我国人民与非洲人就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4)全班带着这种友谊来读一读课文。

(5)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三、课外延伸

当我回国以后,把这个故事说给身边的小朋友们听,小朋友们对这个黑人小孩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赞叹不已,你也是其中的一员,你听了之后,有些想法想告诉黑人小孩,自己动手写一写。

1、写草稿

2、全班交流。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懂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体会卖木雕少年和“我”的遗憾的不同含义。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知道“One world ,one dream.”吗?这是零八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奥运的五环就代表了世界上的五个大洲,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五环分别代表什么?(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澳洲,红色代表美洲,黑色代表非洲。)其实地球是个大家庭,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你是什么肤色,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让世界充满爱。今天,费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非洲的南部,讲的是一位“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板书课题)。能给“卖”字找个意思相反的字吗?(买)板书。“卖”字就比“买”多了一顶帽子。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师:想了解他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自己把这篇课文读一读,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师:课文读通了吗?我请一小组开火车读读全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也得看着课文认真听。

三、结合课文,了解南非。

1、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南非给游人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词:莫西奥图尼亚能用课文中的词语完成这个填空吗?()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名不虚传十分壮观师:正因为大瀑布的景色雄伟壮观,才会“游人如织”(那是一幅怎样的场面啊?)

2、木雕:师介绍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于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那娴熟的刀法,生动的表情刻画,神秘而怪异的造型,使之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说木雕的?(琳琅满目:指名读词,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个词说明了木雕的(多),都已经充满了你的眼睛。这个词多用在书籍或工艺品上。各式各样)

3、有句话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学了就要会用。能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写一段话吗?快动笔写写吧!

过渡:只有领略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壮美,带回了精美的木雕,才不虚此行,不留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不称心,惋惜)这一词出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九自然段)指名读。这里出现了两次,分别指谁遗憾?

四、研读课文,体会“我”和少年的遗憾。

1、“我”为什么而遗憾?

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这工艺品指的是什么?(象墩)这象墩精美在哪儿?找到相应的句子。理解“栩栩如生”,能给他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望着如此精美得象墩,难怪我会如此喜欢,从哪儿能看出来?(爱不释手:出示“释”的意思:①说明;解说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出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她喜爱得放不开手,那是种怎样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为何不能买下它?默读第六、七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吗?能把这句话换种意思相同的说法吗?可她却对这个象墩如此爱不释手,两种想法让她左右为难,难以取舍,他犹豫了,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过渡:最后我还是决定不买这个象墩,板书(不成)但心中仍留有遗憾,那少年呢?

2、少年为什么而遗憾?

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板书(卖不成)

找到少年说的话。

a买一个吧!

b夫人,您买一个吧!注意提示语: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

(1)比较两句进行朗读: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

(2)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态度怎样?(非常有诚意)

过渡:当“我”放弃买少年的木雕后,少年虽有遗憾,但却问了句“您是中国人吧?”

这是少年的(猜测),我们再读这句时语气应该轻一些。训练朗读。

少年为何这样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五、小结:少年真的只是因为没做成买卖而遗憾吗?会不会有其他的原因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70103/73727.html

更多阅读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卖木雕的少年观课报告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一、说教材《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下第7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

教育科研描写“春天的作文”教学设计 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

描写“春天的作文”教学设计于志波 的工作室描写春天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以及对春天的感受写下来。2、写时要表达真情实感,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3、按要求完成习作,题目自拟。4、培养学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设计评析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评析发布者:郭进莲发布日期:2011-07-17 08:56:50.0“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评析郭进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的,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而说明

声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3篇)》为网友陈情词不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