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的译文 《为学》 《为学》-《为学》,《为学》-译文

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清朝]彭端淑字乐斋,清代丹棱(今属四川)【约1699一约1779年】,清代文学家,号仪一。清康熙38年(1699年)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著有《白鹤堂集》、《雪夜诗坛》、《为学》(意为做学问),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八十一岁时病故于成都南郊白鹤堂。现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课《为学》、沪教版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第7单元“读书有味”中28课《为学》(有删节)与人教版\鲁教版六年级下册6《为学》(有删节),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学》。原题目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历代文选清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为学_《为学》 -《为学》

[清]彭端淑


《为学》

现属于试验版六年级28课《为学》,原题目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有删节。
【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_《为学》 -译文

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为学》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着什么去呀?”穷和尚说:“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个盛饭的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还没去成呢。你凭着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事情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西边的蜀地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啊。有钱的和尚不能到,没有钱的和尚却可以到达。人们要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所以聪明和才能,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自己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就会失败。昏昧和平庸,可以限制人又不可以限制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和平庸限制,而不知疲倦、努力学习的人,会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字词解释:
为学:做学问,求学。
资:天资,资质。
昏:头脑迷糊。
逮:到,及。
材:才能。
庸:平凡,平庸。
旦旦:天天。
怠:懒惰,松懈。
倍:超过。
屏弃:摒弃,舍弃。
《为学》
圣人:指孔子。
道:思想,言论。
卒:终于,最终。
鲁:迟钝。
用:用处,功用。
岂:难道。
常:不变的,固定的。
鄙:边境。
语:读四声,告诉。
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何如:怎么样?这里是商量的语气。
钵:和尚盛食物用的一种器具。
买:花钱雇用。下:往下游走。
越,到,同“及”。
惭色:惭愧的神色。
去:距离
顾:难道

为学_《为学》 -作者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他与弟彭肇诛、彭遵泅于紫云山下“相为师友”,同窗苦读达六年之久。他后来的成就并不是靠先天的才气,而主要是得力于后天的踏实勤学。他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说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朝圣。”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前去?”穷和尚回答说:“我带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说:“几年来我想雇船去,还未能实现呢,你凭什么去得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去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这个故事,生动扼要地论述了做任何事情其难与易、主观与客观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特别强调它们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就是人们主观上刻苦努力、顽强奋斗的精神。彭端淑正是从立志苦行的僧人那里,敏悟到具有普遍性的道理。从而工苦力学。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
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乾隆二十年出任广东肇罗道署察史。当时的肇罗道为“三江要口.五州之屏藩重地”,可见朝廷对他的器重和信任。他一到任,即以“清植’,二字自励,于是上行下效,吏民称便。他身为朝廷命官节制重镇.但出行议事,巡视察访,却轻衣减从,杜绝了那种前呼后拥、鸣锣清道的排场;并严禁“迎送馈”违者严惩,深为“吏民称歌”。特别是对那些才识具茂之士,他更亲自考核,不拘一格地量才录用,“成就甚众”;而对于民事纠纷,刑律诉讼,则“务更正,使之相安”。由于他比较能广接视听,了解民瘼,依据案情,权衡事理,循律论断,旬月之间便弄清了肇罗道所属州县陈积老案三千余件,由是声威大振,朝廷大吏“深相倚重”。彭端淑在广东做官约六七年光景,这是他一生仕途生活中最为显赫的时期。
彭端淑在为官期间,虽力求进取,决心兴利除弊,上报朝廷,下慰民望,不愿碌碌终此一生。但是,当时的清王朝已进。人极为兴盛的乾隆时代,经济文化也出现了相当繁荣的兴旺景象,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复杂了起来。彭端淑在多年的为官生涯中,看到了清王朝表面繁荣下面民生维艰的社会现实,官场中的明争暗斗,最高统治者的好大喜功,因而内心逐渐滋生了一种愤懑和惆怅之情,消极避世的隐追思想也逐渐地发展了起来。他在一次监督运送大十去粤西的归途中,失足落水,虽幸免于死,但却认为这是大难即将临头的预兆。他仰天长叹:“人于宦途不满意,辄以咎人,此谁挤之者!今不葬鱼腹,天于我厚矣,复何望焉。”即由广东辞官归蜀。
归蜀后,彭端淑便在成都锦江书院“以实学课土”担任主教,开始了他一生中作育人才的教学生涯。锦江书院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由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成都原文翁石室遗址上建立的省立最高学府。学员选自省内秀才以上人员,学员学费、生活费由清政府拨给该院的学田供给,在院学生有两百人左右的规模,著名学者李调元曾是该院学生。彭端淑主锦江书院讲席之后,以他广博的学识,竭尽他晚年的全力于教书育人。此时,他对宦海仕途生活极为厌倦,甚至悔恨自己过去热衷什途力争功名是误落尘网,陷入歧途。他在《寄仲尹》这首诗中说:“‘疲驴消日月,薄宦久;”‘脱羁地,鸿雁游海天。”直到老死,彭端淑把他一生中的最后约二十年时间,全部贡献给了四川的文化教育事业。他在《戊戌草・寒食》一诗中有明确的记载:“锦江栖迟二十年,每逢寒食一清然。”这对他讲席书院的时间和心境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彭端淑一生苦工诗文,他一直坚持“诗学汉。魏,文学左、史,皆诣极精微”。但在文学道路上,他却是有一番曲折经历的。他在《白鹤堂晚年自订诗稿》的序中说:“余一生精力尽于制义,四十为古文,五载成集,近五十始为诗,已二十五年矣。”“制义’即人股文。可见,彭端淑在五十岁以前,主要是致力于八股和古文。尽管他在古文方面“学之可为至笃”,然而在清廷专制统治和“文字狱”的压力下,他是不敢也不可能“妄有所作”的;而束缚思想的八股文也妨碍了他在文学上的发展。直到近五十岁时,他的一些作品才表现出激越奋进。深沉稳健的倾向,给人以鼓舞和教益。

《为学》为官时的经历使彭端淑对民生维艰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体会,因而在他的诗中对广大贫苦农民寄予了满腔的同情。每当荒年歉收,饥民无衣无食,他总是忧心如焚。他在《夏镇》一诗中愤愤地写道:“粟米贵如珠,顿年遭水浸。男妇多鸠形,鱼虾实为命。”在《七月十六日》一诗中又对长年勤劳耕作的贫苦农民寄予了“忧早几经旬,农夫心独苦’的深情赞叹!
彭端淑写景的诗很有情味。如记锦江春色的《清明》:“步出郭西行,惊心节复更。花残寒食雨,春老杜鹃声。荠麦村村秀,新烟处处生。锦城风物好,无那故乡情。’如果不是春大到成都郊外走上几趟,如此有情味的诗情是怎么也体会不到的。
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可惜不少已经散佚。他与其弟彭肇殊、彭遵泅曾共性于京师,俱以文知名于当时,一时有“丹棱三彭”之称。当然,在“三彭”中,以彭端淑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
彭端淑活了八十一岁,死后葬于彭山县公义场罗家山,至今尚有坟台遗址。

为学_《为学》 -开放分类

为学的译文 《为学》 《为学》-《为学》,《为学》-译文

文化,文学,文章,古文,彭端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70103/73816.html

更多阅读

晒晒我班的大合唱——《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班会

晒晒我班的大合唱——《我的中国心》红五月大合唱比赛不以我班的准备时间为转移,今天,周五晚上在大南厅如期举行。两天时间,从选曲、构思,到排练、购买服装,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背歌词,分小组练,特别是樊静宇、许翊辰、薛宇更是立下了汗马功

梅婷《有修养的女人不长胖》 梅婷 胖

  所有女人都知道健康美丽“由内而外”,梅婷对身材和品味可谓注重“内外兼修”。梅婷按照营养标准科学饮食,无论再忙也会抽空就运动,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收获魅力活力的身材。而健康出众的身材是女人是凸显魅力的“门户”,而在获

声明:《为学的译文 《为学》 《为学》-《为学》,《为学》-译文》为网友弌掌江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