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词解释 腹痛 腹痛-名词解释,腹痛-历史沿革

腹痛,中医病名。是临床常病证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脏腑气机不利,脏腑失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以寒热虚实为辨证纲领。病位在腹,病变脏腑涉及肝、胆、脾、肾、膀胱、大小肠等。临床应根据不同证候,分辨寒热的轻重,虚实的多少,气血的深浅,以“通”为治则,实则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随病机兼夹变化,或寒热并用,或攻补兼施,灵活遣方用药。

腹痛_腹痛 -名词解释

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症状的病证。

腹痛_腹痛 -历史沿革


腹痛、《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并认为腹痛由寒、热邪气客于胃肠引起。
2、《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3、《诸病源候论》始将腹痛独立辨证,对其病因、证候进行详细表述,“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由腑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4、金元时期李东垣《医学发明・泻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篇,明确提出了“痛则不通”的病理学说,并在治疗上确立了“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的治疗大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5、王清任、唐荣川对腹痛有进一步的认识,唐氏在《血证论》中曰“血家腹痛,多是瘀血”。指出瘀血在中焦,可用血府逐瘀汤;瘀血在下焦,应以膈下逐瘀汤治疗。对腹痛辩证论治提出新的见解。

腹痛_腹痛 -与西医病

内科腹痛常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和腹膜病变、腹型过敏性紫癜、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辩证施治。

腹痛_腹痛 -发病原因

1、外感时邪


腹痛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风寒之邪直中经脉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若伤于暑热,或寒热不解,郁而化热,或湿热壅滞,可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而见腹痛。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饮食停滞,纳运无力;恣食肥甘厚腻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肠胃;或过食生冷,致寒湿内停等,中阳受损,均可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其他如饮食不洁,肠虫滋生,攻动窜扰,腑气不通则痛
3、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则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机阻滞而痛作。若气滞日久,血行不畅,则瘀血内生。
4、阳气虚弱
素体脾阳亏虚,虚寒中生,渐至气血不足,脾阳虚而不能温养,出现腹痛,甚至病久肾阳不足,相火失于温煦,脏腑虚寒,腹痛日久不愈。
此外,跌扑损伤,脉络瘀阻;或腹部术后,血络受损,亦可形成腹中血瘀,中焦气机升降不利,不通则痛。

腹痛_腹痛 -病机

基本病机为腹中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端,四者往往相互错杂。

腹痛_腹痛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腹痛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其疼痛性质各异,若因外感,突然剧痛,伴发症状明显者,属于急性腹痛;病因内伤,起病缓慢,痛势缠绵者,则为慢性腹痛。
2、注意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寒凝肝脉痛在少腹,可牵引睾丸;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常有外伤或手术史;少阳病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3、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历,其他伴发症状,以资鉴别何脏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

病证鉴别

1、腹痛与胃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2、腹痛与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
许多内科疾病中出现的腹痛,为该病的一个症状。如痢疾之腹痛,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特征;积聚之腹痛,以腹中有包块为特征,而腹痛病证,当以则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3、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一般不剧,压痛不明显;外科腹痛多后发热,即先腹痛后发热,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流产、异位妊娠、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鉴别诊断。

相关检查

急性腹痛应做血常规、尿、血淀粉酶检查,消化道钡餐,B超,腹部X线检查,胃肠镜检查等,以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必要时可行腹部CT检查以排除外科、妇科疾病以及腹部占位性病变。

腹痛_腹痛 -辨证论治

辩证要点

1、辨腹痛性质
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者,为寒痛;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或伴有便秘,得凉痛减者,为热痛;腹痛时重时轻,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者,属气滞痛;少腹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伴面色晦暗者为血瘀痛;因饮食不慎,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者,为伤食痛。暴痛多实,伴腹胀,呕逆,拒按等;虚痛病程较久,痛势绵绵,喜揉喜按。
2、辨腹痛部位
胁腹、两侧少腹多属肝经病证;大腹疼痛,多为脾胃病证,脐腹疼痛多,为大小肠病证;脐以下少腹疼痛,多属肾、膀胱、胞宫病证。

治疗原则

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法。在通法的基础上,结合审证求因,标本兼治。属实者,重在祛邪疏导;对虚痛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对于久痛入络,绵绵不愈之腹痛,可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

证治分类

(一)寒邪内阻
症状: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二)湿热壅滞
症状: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三)饮食积滞
症状: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
(四)肝郁气滞
症状: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
(五)瘀血内停
症状: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生地、甘草、柴胡、枳壳、桔梗。
(六)中虚脏寒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生姜、饴糖、大枣、芍药、炙甘草。

历史名词解释 腹痛 腹痛-名词解释,腹痛-历史沿革

腹痛_腹痛 -其他疗法

耳针

选大肠、小肠、脾、胃神门、交感。每次取2-3穴,疼痛时用中强刺激捻转,亦可用埋针法或贴压法。

穴位注射

选天枢、足三里。用异丙嗪和阿托品各50mg混合,每穴注入0.5ml,每日一次。

腹痛_腹痛 -转归预后

腹痛的转归及预后决定于其所属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一般来说体质好,病程短,正气尚足者预后良好;体质较差,病程较长,正气不足者预后较差;身体日渐消瘦,正气日衰者难治。若急性暴痛,治不及时,或治不得当,气血逆乱,可致厥脱之证;若湿热蕴结肠胃,蛔虫内扰,或术后气滞血瘀,可造成腑气不通,气滞血瘀日久,可变生积聚。

腹痛_腹痛 -预防与调摄

平素饮食有节,进食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忌暴饮暴食及食生冷、不洁食物。虚寒者宜进热食;热证忌辛辣煎炸、肥甘厚腻之品;食积腹痛者宜暂禁食或少食。医生应密切注意患者的面色、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诊情况、二便及伴随症状,并观察腹痛与情绪、饮食寒温等因素的关系。如见患者腹痛剧烈、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需警惕出现绝脱证,须立即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腹痛_腹痛 -文献摘要

1、《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溜,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其后。”
2、《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3、《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4、《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5、《寿世保元・腹痛》:“治之皆当辨其寒热虚实,随其所得之证施治。若外邪者散之,内积者逐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泄则调之,闭则通之,血则消之,气则顺之,虫则迫之,积则消之,加以健理脾胃,调养气血,斯治之要也。”
6、《景岳全书・心腹痛》:“痛有虚实,凡三焦痛证,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其有因虫,因火,因痰,因血者,皆能作痛。大都暴痛者,多有前三证;渐痛者,多由后四证。……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共处者多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70103/74151.html

更多阅读

东方红重卡为何没红起来 东方红

东方红重卡为何没红起来中国汽车报记者 汪乾提起一拖,几乎人人眼前浮现的都是拖拉机等农用机械。鲜为人知的是,一拖还有一款不太红的重卡——东方红。翻开2011年9月份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中国一拖”条目下的数据是这样的:

中国自夏朝到清朝共有多少皇帝? 中国清朝皇帝

当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国,而政体绝大多数是君主立宪制,皇帝只是象徵性,没有多少实权。曾做个小统计,目前尚存的王国共有29个,其中亚洲14个,欧洲11个,非洲3个,大洋洲1个。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已死了卅八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于前年在法国病逝,世界上

翊武传奇1 铁血武工队传奇1

——周星林 李四清人杰地灵的澧州在湖南的西北部,洞庭湖的西岸,有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传说丰富独特、历史人物层出不穷的地方。这里,高山浮云缭绕,平原璀璨生姿,丘陵起伏多韵,河流烟波迷濛,有着说不完的景致,道不完的妙处。这地方叫

《圣洁》的写作背景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

莱尔(J. C. Ryle)的《圣洁》书要出来了,帮着卖卖书,把我写的导言贴一部分在这里。---------------------------------《圣洁》的主要背景是所谓的凯锡克运动(Keswick Movement),[1]特别是它刚发起的时候。虽然这个历史名词也许很多中文读者

欧风美雨 欧风美雨的意思

欧风美雨李牧欧风美雨这个词,源自一百余年前中国国门初开之时。对欧风美雨的迎接和批判,对西方的崇拜与抗拒,是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曲折过程。如何评价这个过程,不是一篇小文能够承担的。仅仅“体用之争”,就不知出了多少书,发表了多少文章,搅

声明:《历史名词解释 腹痛 腹痛-名词解释,腹痛-历史沿革》为网友我是一超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