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章节页设计 《爱经》[书籍] 《爱经》[书籍]-简介,《爱经》[书籍]-章节

《爱经》又被称为《欲经》,是古印度一本经典书籍,是一部以经书的形式写成的关于性与爱,哲学和心理学的着作。相传是由一位独身的学者所作,时间大概在1世纪和6世纪之间,很可能在印度文艺复兴的笈多王朝时期。这是一部以经书的形式写成的关于性与爱,哲学和心理学的着作。书中指出――任何人一生都可能只是追求三个目的。即“法”(Dharma):追求并取得宗教的庇佑;“利”(Artha):追求财富;“欲”(Kama):追求并得到爱与性的满足。“当法、利、欲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前者总是优于后者”。“法、利、欲”的协调是古代印度人关于完整生活的概念,一个成功的人,对这三种活动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应忽视。

爱经_《爱经》[书籍] -简介


封面

《爱经》是古印度一本关于性爱的经典书籍,相传是由一位独身的学者所作,时间大概在1世纪和6世纪之间,很可能在印度文艺复兴的笈多王朝时期。

在昌德拉王朝,印度教盛行通过性的和谐达到与神合一的宗教信仰。除了完成神的仪式外,印度教徒还有一种特别的理论,他们认为“爱”是与生俱来,可以无师自通,但“性”必须经由学习方可掌握。因此古印度人撰写了一本讲述性技巧的非常著名的《爱经》(KAMA SUTRA)――世界五大古典性学着作之一。

这是一部以经书的形式写成的关于性与爱,哲学和心理学的着作。书中指出――任何人一生都可能只是追求三个目的。即“法”(Dharma):追求并取得宗教的庇佑;“利”(Artha):追求财富;“欲”(Kama):追求并得到爱与性的满足。“当法、利、欲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前者总是优于后者”。“法、利、欲”的协调是古代印度人关于完整生活的概念,一个成功的人,对这三种活动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应忽视。

《爱经》中描述的“爱”是身体、心灵和灵魂的体验。相爱的人更需要用心灵去彼此感应,用纯洁的灵魂去忠贞,而用身体去体验天地合一的美好境界。以哲学的形式诠释了性爱的姿态、性爱的技巧与性爱的和谐。

《爱经》成书于公元350年左右,书中的多数细节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该书“作者”婆罗门教士Vatsyayana并不是原创作者,他只是将先人的知识进行编辑,形成7个部分,如情欲的好处、私处的锻炼以及如何选择伴侣等。1883年,理查德・F・伯通爵士将此书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英国人。有趣的是,当时《爱经》不能以性书的身份出版,伯通不得不将其改头换面,最终以学术着作的形式推出。后来,这本书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爱经_《爱经》[书籍] -章节


《爱经》

全书共35章,1250小节,每一章都由该方面专家写作。根据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和WendyDoniger的翻译可分为7篇,7篇分别是:

总论(共4章):概括介绍爱和性爱,性爱在男人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女人的种类。

性行为(共10章):详细介绍了接吻,各种前戏,性高潮,各种做爱姿势,口交(异性和同性),肛交,性反常,以及多人性爱。

男人追寻配偶(共5章):包括求爱和结婚。

妻子(共2章):妻子应有的行为。

别人的妻子(共6章):主要讨论勾引。

情妇(共6章)。

如何吸引别人(共2章)。

爱经_《爱经》[书籍] -评论

部分西方学者认为,《爱经》这本书介绍了多种性爱体位、隐秘的招数或性爱小贴士,所以它对性生活非常实用。但这显然有些片面。“实际上,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预防离婚。全书的逻辑是‘让幸福的爱人获得更幸福的婚姻’。在它的描述中,性爱是神圣的,要求爱人们完全的身心合一。除了一些炫目的体位和杂技式的动作外,《爱经》主要是一本呈现男女之间全部关系的手册。它触及男女双方的社会关系、感情和睦,最后才是肉体上的快感。”伊凡说。

《爱经》认为,既然人们将爱情和肉体的快感视为生活的主要追求,那就应该将性爱看作是一门艺术和科学。它指出,学习性爱是为了让生活更加完美。该书最初为人所知,就是因为“性爱指南”的称呼,后来更是成为了史无前例的性学圣经,许多读者都对书中的技巧趋之若鹜。比如口交、如何把家装饰成性爱温室,以及如何使用性玩具来吸引伴侣。

该书也提出了改善夫妻关系的建议,如最好与所爱之人成婚,学会妥协和忍让,激情地去爱。这一提法在当时,算得上是新潮、时髦的说法。

伊凡认为,现代社会的爱人们与古人一样,有相似的需求、欲望和好奇心,《爱经》一样能指导我们获得幸福,建立更健康的关系,学会在婚姻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将性和精神统一起来,满足自己的“性期待”等。

千百年来,《爱经》一直提醒着爱人们,要将性爱视为旅程,而非终点。或许这才是它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爱经_《爱经》[书籍] -中译本

书籍章节页设计 《爱经》[书籍] 《爱经》[书籍]-简介,《爱经》[书籍]-章节

《心经》陈仓多翻译版封面

译者简介:

陈苍多,中国台湾人,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硕士,现任政治大学英语系教授,教学之余从事翻译工作,偏爱性爱哲学与人生哲学,吸取欲与发表欲皆强,浸淫在浩瀚书海,留连于知识王国之中,不知老之将至。

译者序

“爱”之所以写成“经”的形式,可见多么慎重其事,因为事实上,“性”在印度教之中是神圣的,做爱的神圣也是毋庸置疑的。在印度,《爱经》时常献给年轻的新娘,让她们在婚礼之前阅读,这使我们想起,日本人也把“枕头书”作为女人的嫁妆之一,毕竟东方人(包括印度人、日本人与中国人)是拥有丰厚与高深性文化的民族。

印度人认为,生活中的三大目标是“法”(Dharma),约略是精神和道德的责任,“义”(Artha),是知性和物质方面的财富,以及“爱”(Karma),即所有官能方面的快感。而《爱经》对于其中的“爱”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不敢相信,在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的东方印度。就有这样令人心荡神怡的性爱作品。

“爱”(Karma)是印度爱神的名字,意思是“欢喜”,所以《爱经》有时译为《欢喜经》。所谓“欢喜”不只是性欢悦,也是能够借由感官来体验任何欢悦,例如嗅一嗅玫瑰芳香,或聆听美妙的音乐。《爱经》本身以如下的方式界定“爱”(Karma)一词:

“爱”是身体、心灵和灵魂的喜悦,处于微妙的感官中;清醒你的眼睛、鼻子、舌头、耳朵与皮肤,而在感觉与被感觉之间,“爱”的本质将绽放开来。

如此,《爱经》可以翻译为“有美欢悦方面的格言作品”。

虽然本书写于几乎两千年之前,但作者“华希雅雅那”(在梵文中有“先知”之意),那些论及做爱和引诱的技巧的章节,却似乎很现代化,令人不可思议。例如,他攻击“女人并没有所谓性高潮”的想法。并且进一步指出,男人应该经常考虑女人的快感,先于考虑他们自己的快感;所以《爱经》之中有很多篇幅讨论女人的性欢悦。

本来,对于没有罪恶感的性欢悦的了解与享受,可以说是印度教中独一无二的特点,但是,人类的不宽容――因战争与侵略而加重――渐渐伤害到他们对于性满足所持的正面态度。随着异教的创立与蒙古人的入侵,再加上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对性的压抑,女性的性欲成为隐藏和可耻的事情。

很有趣的是,《爱经》的第一部英译本一直到1883年才由理查・波顿(Richard Burton)完成。但是,他似乎只对本书的色情部分感兴趣(这可能也是他翻译《天方夜谭》以及《芬芳花园》等作品的原因吧),甚至东方学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也跟理查・波顿一样,把东方看成是一种怪异、令人陶醉,但却没有文明水准的古董,如此可见理查・波顿的英译本有其瑕疵,而据以译成的中译本也并不完美。

本译本的原书参考各种《爱经》版本,以浅显易读、一目了然的散文诗体写成,融会贯通各种版本的内容。撷精取萃,在诗意中见真章,尤其又从其他论爱情的主要印度作品中增加了一些部分,更提高了本书的完整性、可读性。

序一:打开性学文化的一扇门

刘达临,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亚洲性学联会副主席《中国性史图鉴》作者。

“饮食”“男女”是人类的两大基本生活需要,也是文化的两大基本源泉。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包括中国,都有丰富悠久的文化,自然也包括丰富悠久的性文化,《罗马爱经》、印度《爱经》、阿拉伯文化的《芳香园》、中国的《素女经》等都是古典性爱的代表作。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偏见,把这方面的文化埋没了,当下正在重新挖掘。

印度人比较早熟,在历史上性爱一直比轻开放,国内有关性爱的古迹很多,印度的性爱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但是中国人对此知之甚少。据我所知,印度《爱经》,在香港有一个版本,在台湾有两个版本,在内地,对这一古典名着可能是99%的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这种文化封闭是大大落后于改革开放的形势的。

我认为出版这本书至少有以下这些好处:

1、了解性文化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破除性神秘感。

2、把印度性文化和中国性文化进行对比,可以推动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前进。

3、印度《爱经》的性爱技巧部分可以供中国的计划生育,夫妻性生活咨询、指导作参考;其女子贞节、后官等部分

有旧时代烙印的,可以供我们研究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时作参考。

在现代中国,性这扇被禁锢的大门已被打开了,但才打开了一半,我们还要花费很大力气把它向自然、科学、健康的方向一步步地充分打开,这要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得到。我认为在内地翻译与出版印度《爱经》,是我们充分打开这扇大门的努力的一部分,是推动我们社会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爱经_《爱经》[书籍] -同名电影


电影《爱经》

《爱经》印度剧情电影 ,影片由米拉・奈尔导演,殷蒂拉・瓦玛/IndiraVarma、莎妮坦・邱荷莉/SaritaChoudhury、尼芬・安德鲁斯/NaveenAndrews主演的爱情影片。

主要剧情:

宫女玛雅自幼和公主一起学习舞蹈,驼背王子比基一直对玛雅情有独衷。玛雅越长越美丽,越比公主更聪明善舞,公主的妒忌心也越来越强烈,她总给玛雅用她用过的东西,玛雅的反抗心理也十分强烈。

邻国的王子来结亲,在新婚前夜玛雅诱惑了王子,在公主之前得到了王子。她要让公主用她用过的东西,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小小虚荣。没想到,这样的行为,为她还有公主一辈子的悲剧命运,都埋下了根源。

比基向王后要求得到玛雅被拒绝,愤怒之下揭发了玛雅的行为,玛雅被赶出宫廷。新婚之夜,王子喊出玛雅的名字,两夫妇不欢而散。

流浪的玛雅被宫廷雕刻师杰古玛发现,把她推荐给卡马苏拉教师拉萨,玛雅爱上了杰古玛,但杰古玛害怕玛雅的爱情会影响他对艺术和事业的追求而拒绝了她。杰古玛为玛雅雕刻的石像被王子看到,玛雅再一次走入宫廷。经过卡马苏拉洗礼的玛雅,掌握了王子,公主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在一旁嫉妒。

杰古玛无法忍受失去玛雅,借雕刻石像机会和玛雅重聚。王子终于发现二人的关系,决定把杰古玛杀掉。玛雅找到公主,教给公主诱惑之术,甚至以全副身心恳求王子,希望能够救出杰古玛。最后,就在比基率领军队杀入王城之前,杰古玛被大象踩死,玛雅走出皇城,走入茫茫风沙之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70103/74634.html

更多阅读

《易经》乾卦智慧:“潜龙勿用”低调做人的新概念讲坛

《易经》乾卦智慧:“潜龙勿用”、低调做人——【新概念讲坛】•易经:是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物,它其中包含了逻辑学、分析学、心理学以及预测学。它包罗万象也包含着世间万物,很多兵法、阵法、数学规律都与已经有着相同之处

南怀瑾老师说道教《清静经》 南怀瑾老师第二任妻子

道家有一本经典写得非常好,将近四百个字,叫做《清静经》,你们不管学佛修道的找来念念看。《清静经》可以同佛家的《心经》媲美,但是如果讲学术,对不起,那是仿照佛家《心经》来的。《清静经》上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能够常清

俗人看《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上

提出“道”和“名”之后,老子补充了一段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段话比“道”和“名”更难理解。第一个难解之处是对“天地之始”的理解。首先是“

翟双庆:论《内经》病机十九条

论《内经》病机十九条□ 翟双庆北京中医药大学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编者按:病机是疾病变化机理,是疾病临床表现及其发展转归的内在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病机的论述有十九条,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病机十九

转载 《心经》全文解释 心经全文及解释

原文地址:《心经》全文解释作者:梦中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

声明:《书籍章节页设计 《爱经》[书籍] 《爱经》[书籍]-简介,《爱经》[书籍]-章节》为网友黑暗丶追逐光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