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三三,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克尔凯郭尔在《一个诱引者的手记》中写道:“每位少女都有其迷人之处,撩人的笑靥,狡黠的目光,渴求的媚眼,微微倾斜的头,嬉戏的性格,静静的忧郁,深沉的预感,极度的沮丧,尘世间的怀乡之情,未经忏悔而被宽恕的情感,风情万种的双眉,略带疑问的双唇,神秘的前额,诱人的卷发,闪烁不定的睫毛,神圣的骄傲,世俗的谦虚,天使般的纯洁,暗自的羞怯,轻盈的步履,活泼可爱的身姿,倦逸的神态,充满渴望的梦幻,令人不解的叹息,纤细的手指,柔美的曲线,丰满的酥胸,浑圆的臀部,小巧的双脚,秀美的小手,这一切都令我神魂颠倒。” 而沈从文笔下美丽、善良、天真、热情、纯洁得如水一样的湘西女儿三三,让我每次在阅读中,都想呼喊她的名字。三三,让我回到遥远的童年的故乡:那里的河流是那么明净,那里的山川是那么优美,那里的人民是那么善良,那里的乡村是那么寂静。坐在河边的水碾旁,看着水中的鱼自由游荡,水鸭在河里漂着,河边的树静静地荫蔽着。三三,似乎我们是亲戚,又好像我不敢和你编织在一起。我只能在文本中每次呼喊你的名字。其实我不是城里的那个大少爷,那个在大寨上养病的大少爷。如果时光和空间能够交错,梦与人生能够兑现,那么我要作为一个乡村少年在你的生活世界中和你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只可惜,你的生活在病少爷的干扰下,你向往城市。但是你要知道,城市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城市是地狱。所以你只能守护着你所拥有的一切:水碾、水鸭、鱼儿、河流、水车、金针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应该知足了。你想着城里干嘛!城里人的病多着呢,你最好不要去感染。在这里,我要用荷尔德林的一句诗来赞美你的生活: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

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

是的,你的生活充满了诗意。每当翻开沈从文所赞美的湘西,我就想到你,我就想到故乡,想到苗寨。作为一个从小在苗寨长大的人,虽然走进了城市,但是城市中的一切,让我那么地陌生,让我那么地不适应。城市不是我的理想的大地,它只是金钱与物欲的人们的居留之所。于是我对于都市小说与描写都市的文章从来不感兴趣。因此,我要寻找一条精神上的出路,只能回到沈从文的湘西,回到我成长的苗寨中去。所以这样,我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三三。

二( 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如花如歌的少女三三,沈从文充满怜爱地描写了她的青春的羞怯与执拗。诸如,三三对钓鱼人可爱的孩子气的态度,以及对于大寨病少爷欲说还休得朦胧的情绪。其描写,沈从文深入了少女的内心,用她的口气倾诉她的心事,也用她的眼光评价遭遇的旁人。三三被塑造得新鲜而丰满,又如小鹿一般寓于跳动的活力,呼之欲出。

这就是沈从文笔下的三三,但不是我在阅读中感受到的三三。或许沈从文想象中的三三与读者想象中的三三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像我这样一个生活在那片山水中的读者。三三,在我的童年印象中,苗寨的许多女孩都用这个名字。因在苗寨,女孩子在家中排行第三的都叫三三。于是我对这个名字特别地亲切。但是现在,要认真回忆一下三三们的生活情境,我早已是模模糊糊了。然而当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一走入我的眼帘,使我眼前豁然开朗:三三,我应该在这样的名字中回忆苗寨的一切充满劳绩的生活。当然,这种生活不是文本中三三的那种生活。因为在作品中,三三太孤独了,没有玩伴。而在我的记忆中,我所认识的三三,是和我们(苗寨的少男少女)一起玩到大的。当然还有一点,文本中的三三生活的年代与我生活的年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两者相差有多大,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得出的。

三三,我所认识的三三,我现在还没有开始动笔写苗寨生活,我暂且先把我的这首《我的脚步听从谁人》送给你吧!

美丽的云彩可爱的鲜花

优美的蝴蝶轻轻飞扬

我多情的眼睛流浪在花朵上

我匆匆的脚步应该听从谁人

谁人在我的夜晚里点灯

谁人在我的情感上放羊

姑娘,远方,苗族姑娘

在炎热的夏天里

你是我的心遥远的乘凉

你是我苗寨那条永远的溪水

清澈的波光如诗如画

如诗如画,蜡染和你手巧玲珑的绣花

苗寨,在湘西的苗寨中,就是沈从文笔下的那种世界:“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住,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水车是为了灌溉,水车只要有田隔河水近的,它就会在河边被制造出来。这是湘西苗寨上的水车。而在我的家乡,贵州这一边,水车也是有,但是这边的寨子都是山寨的多些,一般离水边较远。可是,作为我生长的山寨,那就是真正的山寨了。十几户人家孤独地坐落在一座山的半腰上,树林葱郁,虫鸣鸟叫。我就是在这样的山寨里长大,这个山寨就是我和三三的山寨。我们在小的时候,牵着牛,赶着羊,到离寨子不远的山坡上放牧。放牧中最有趣的是我们在油桐树上玩游戏。我们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这个本事。有时我们也爬到更高的枞树上摸鸟蛋。但是比这更有趣的是夏天的时候,我们把牛羊放在河水边,而在河水里游来游去。小的时候充满着乐趣,可是由于我的叙事能力有限,要把那美好的生活像一根延绵不断的线一样摆在你们面前,那是很困难的。美好的生活只能留在记忆中,一旦把它说出来,那就不是美好了。我所认识的三三是和我一起长大的三三,但是这不是青梅竹马,因为我们是同姓。在苗族的风俗中,同姓是不准通婚的,甚至有些异姓也不能通婚,比如沈、石、麻、田这四姓,在我们那里就不准通婚。因此三三只能是我的儿时玩伴。等到我们长到十三四岁,我们也就有某种意识了,于是我们不可能在一起玩了。在这样的年龄中,我是一名初中生,而三三只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因此,当我初中毕业,十七岁的样子吧,而三三却已嫁人了。所以当我读沈从文时,都会想到三三,如果沈从文的三三再长两岁,也有可能就是别人的媳妇了。可是在文本中,三三永远是那个三三,她永远年轻在我的记忆中。

我曾经看到过一本书叫做《红苗黑苗》,那里面所描述的环境与生活让我激动不已。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都有一种强烈的念头:我要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贫穷落后的苗寨。《红苗黑苗》是讲述月亮山区的苗族。但是在我的苗寨里,贫穷又怎能脱离得了呢?就拿上学读书这一件事来说,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给我的心灵创伤有多大呢?从初中开始,就是一直欠着学校的账上学着,只要学校不把我退学,我就安心地上着课。说起来这也幸运,尽管我一直欠着钱读书,但是还是读到了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我的毅力却让我坚持了下来。我差一点就出去打工了,那是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可是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于是坚持让我学会了忍耐,同时也把很多人事看得很开。由于从小上的一直都是民族学校,虽然没有民族意识感,但是到了大学,让我对民族概念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所以当翻到沈从文时,我就感到非常地自豪。在他的笔下,给我一种要为苗族做点事情的冲动,同时也让我回忆着苗寨的一切一切。

三三,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我在《长久的呼唤》:

那时红透漫山遍野的春天

是否还再有红杜鹃

那时我们倚着恋爱的油桐树

是否还生长在路边

姑娘,我的苗家妹子

多少年了

我告别家乡多少年了

当新修成的铁路上

火车驰骋向远方

你是否还会记得我

一个在远方的赤子

姑娘,我的苗家妹子

我呼唤着

还有我的亲爹亲娘

我在远方长久的呼唤

我愿你们快乐安康

远方的孩子

仍然是一个孩子的模样

远方啊,姑娘

我在呼唤

我在课堂上呼唤

我在睡梦中呼唤

我在吃饭时呼唤

我的呼唤是一条爱的河

流过我的身体

流去你的心里

我有一个表妹就叫三三,但是她不是和我一起长大的。每当我要写诗时,都会想到三三的姐姐,因为她和我同岁,我们是一块长大的。记得当初我们年少时,她到外婆家帮放牛,别人都把我与她一起谈笑,特别是大人们。可是现在,我只能叹息,毕竟她已经结婚生子。于是我只能祝福。而三三,是那样的羞怯与美丽。每次我到他家时,她总是躲着我,不敢和我说话。而后我在上学,也很少去她家了。自从她姐姐嫁人后,我甚至都不敢去了。这不是我不敢去,而是我无法让自己去。为此,我只能在诗与思的对话中,把一切美好的回忆寄托在曾经的那些天真烂漫的成长岁月,以及我多么深刻想念的姑娘。我的表妹三三,听说已经长大了。然而长大后的三三,我未曾谋面。自从上师范以来,到现在已经五六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很少回家,因此走亲戚的更少。现在我已渐渐苍老,而三三长大是应该的,只是我无法想象长大后的三三会变成什么样。或许还是如小时候那样美丽,可能已经变了样。但是不管怎样,每一位少女都是有她自己的迷人之处。所以我想三三也是有她自己的迷人之处的。她就想沈从文笔下的三三样,让我那么地用热情拥抱她。沈从文塑造的三三,让我一走进她的世界,我就完全被迷醉了。我无法说出三三的好处在什么地方,但是只要我一念到她的名字,我就会想到和我一起长大的三三以及我的表妹三三,当然,我更会深深地想到三三的姐姐,和我同岁的苗族姑娘。或许是她,让我如此地多情;或许是她,让我在诗歌的世界里更加热爱和关注着苗族的一切一切。

在作品《三三》中,三三和母亲都有一个“城里”的梦。“城”成了三三与母亲的谈资,她们想象城的样子。而三三的城与母亲的城是不同的,更远,是有“二百个白衣白帽女人的城”。于是后来,母亲有希望三三进城,成为城里人。这希望是想让三三成为病少爷的媳妇。然而作品最后不如母亲的愿,病少爷最终还是病死了。因此,三三与母亲关于“城”与“进城”的一切想象都成了一个梦。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乡下人要想进城,只有通过嫁给城里人才能实现,否则,乡下人永远都是乡下人,进城只是一个梦。这是当时的社会。然而在我生活的这个时代,进城去那是小菜一碟。不管是识字的人还是文盲,只要有点钱,坐上汽车,就可以实现“进城”的梦想。但是要成为“城里人”,乡下人是很困难的,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未来。可是进城,不管是进本地的小城,而且是进到中国沿海地区的大城。我的表妹三三进城比我进城还要容易。我进城奋斗了二十几年,最终到大学读书。而三三她进城是那些在沿海打工了三五年的村里人带去的。到沿海地区去打工,是我村里人的梦想,因为钱能改变生活。而要像我一样通过求学改变生活,那是多么困难啊!因此,很多人都走上了这轻便的道路。然而道路看起来轻便,可是要挣钱那是很艰苦的。作为没有文化的人,只能干体力劳动;用体力去挣钱,这就是我村里人到沿海打工的宿命。但是不管怎样,我的表妹三三还是进城了。她不像沈从文的三三那样通过一种希望(或作为病少爷的媳妇)而成为城里人。我的表妹三三她有可能嫁到城里,成为城里人;也有最大的可能,就是嫁给家乡一起打工的人,从而是乡下人,永远是乡下人。我的表妹三三不像作品中的三三,进城是一个梦。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所以她轻而易举地就进城了。于是当我在阅读与联想中,在我的脑海里产生着不同的画面;这种画面是时代的背景。沈从文笔下的世界是无以伦比的,但相对于真实的世界,他有可能是想象的成分多一些,而真实的成分少一些。就我生长的经历,我从未有过像沈从文笔下的那种阅读感受。或许是我的阅历还不够,也有可能是时代的不同,导致自然环境的更替。在作品与现实中,人物的命运有时是相同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共鸣,是因为它塑造的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和现实有某种巧合,于是让读者有种对号入座的感觉,从而产生欢呼之声。所以在每次阅读《三三》中,我都要想到我寨里的三三和我的表妹三三以及她的姐姐。这或许就是作品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吧!

三三,让我们一起《聆听》吧:

我曾经写过:“回到故乡

我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我深刻地敬爱着的姑娘

你是那样地完美表达

你对我说你将做他人的新娘

我聆听着大地上姑娘你的芬芳

我故乡的土地上只有我泪水的猖狂”

而在下着绵绵细雨的晚上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在为你写着诗歌

我们曾经同在一把伞下

冒雨走去荷花亭

聆听着雨水打着荷叶

我们拥抱接吻

只是 无情的姑娘

你的新郎是否像我一样

和你诗意地在栖居

和你在大地上的黄昏里

感受着小桥人家流水

这是我读书生涯中遇到过的一个让我深刻敬爱的姑娘。或许是由于乡下与城里是两个极端,所以我们尽管相处很融洽,但最终她选择的还是城里人。于是我突发奇想,我要像沈从文一样永远当一个“乡下人”。然而无可否认,沈从文的大半辈子生活在城里,他可以说成了城里人,还有他的妻子更是城里人,因此他毫无疑问是一个从乡村进城最终成为“城里人”的人。于是在塑造三三时,三三的“进城”也只能是一个梦,因为在沈从文的骨子里,他永远是作为一个“乡下人”生活着,所以三三“进城”的梦最终只会破灭。是的,我想:乡下人还是按乡下人的习惯安心地生活吧,城里人依然是你们城里人的生活。如果乡下人与城里人结合在一起,那么两极生活最终导致的是生活的不和谐。尽管有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美,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于是在我的感情世界中,我最终盼望的还是苗寨以及苗寨的姑娘。我只有在回忆着苗寨的一切才使我感到快乐,而城市让我产生恐惧与不安。

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如果作为一个选择题让选择,那么大多数人会选择城市生活。城市是所有乡下生活着的人的梦想,有些下乡人到了城市,即使生活得非常艰难,他们还是那句:要死也要死在城里。面对这种情况,使我产生无法理解的问题:城里有什么好?为什么他们要死也要死在城里?我真难以明白。在我的眼中,城市是不适应人生存的。如果乡村生活能够让我一辈子安心,那么我宁愿选择它。然而,我作为一个唯一在他乡追求艺术人生的苗寨人,苦行者,求学者。我发现我的宿命是为了给这个苦难的民族松绑,给那些愚昧粗野的文化赋予文明的称号,给曾经的艺术空气弥漫着而现在逐渐消失的进行寻找和修补。这就是我的最大理想。是此现在,我只能用魔鬼的眼睛来注视着一切痛苦激流,只能让我平庸的身体面对着一切文化的痛斥,于是我是一个于视无睹的格格不入者,只能无所不求无所求,求我内心能够吞噬的文化骨头。所以我要诗意地选择乡村生活,那只能是我永远的一个梦。于是当我融入到城市中,我就感到颤栗。可是沈从文的“乡下人”的宿命:《三三》,他作品中都市与乡村离得最近的作品,终于还是将“城”与“乡”推上了遥望的两座山头,谁也无法跨到另一边。

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三三,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三三,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沈从文塑造的三三,就请你来聆听着我的歌吧:

妹妹你是我的心头肉

是我的肉你让我孤独

姐姐你是我的梦中人

是我的人你让我沉沦

三三啊,既然你的梦早已破灭,你为什么还要那么地不安呢?沈从文写道:“三三站立溪边,望到一泓碧流,心里好像掉了什么东西,极力去记忆这失去的东西的名称,却数不出。”这或许是每个少女情窦初开的表现吧,面对希望的破灭,少女的多愁善感就会涌上心头,表现在某一种行为上。这就是少女的迷人之处。这种迷人之处令我颠倒。如果时空能够倒流,作品与现实能够交换,那么我宁愿请你来听我的苗歌,三三。请你不要再回忆那个病少爷了,就让我作为另一个男人走进你的记忆吧。请你永远记着我的这些苗族歌谣:

一方站在这山冲,一方站在那山岗;

你在那边现彩虹,彩虹不如你漂亮;

我要化作一股风,吹拂你的新衣裳。

一方站在这山冲,一方站在那山巅;

你在那边现彩虹,彩虹不如你娇艳;

我要化作一股风,吹拂你的新衣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70103/74815.html

更多阅读

张镐哲《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1990年 每次呼喊你的名字

台湾乐坛有两位韩国歌手一位是姜育恒,一位是1981年留学台湾的张镐哲,先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后肄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在台湾成了家,演唱中文的歌曲,和中国人无异。 这首《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并非张镐哲首唱,首唱是李恕权

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每次呼喊你的名字原唱

《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作曲:姚凯禄作词:姚凯禄微风吹动你的发梢就像风的线条总是在我的眼里颤动微笑挂在你的嘴角汤漾我的情怀 总是叫我无法言语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告诉你心中

第25节:第三章⊙年轻人,你的名字叫冲动(1)

系列专题:《职场戒律:别以为下一份工作会更好》  第三章⊙年轻人,你的名字叫冲动   我们经常说"冲动是魔鬼",而容易冲动的,一种是女人,另一种就是年轻人。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容易因为一时的冲动就跳槽,结果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没

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三三,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一克尔凯郭尔在《一个诱引者的手记》中写道:“每位少女都有其迷人之处,撩人的笑靥,狡黠的目光,渴求的媚眼,微微倾斜的头,嬉戏的性格,静静的忧郁,深沉的预感,极度的沮丧,尘世间的怀乡之情,未经忏悔而被宽恕的情感,风情万种的双眉,略带疑问的双唇,

声明:《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 三三,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为网友秀姿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