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喇蛄是蝼蚁的统称,也成拉拉蛄,非洲蝼蛄成虫体长30―35毫米,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
喇蛄_喇喇蛄 -基本介绍
喇喇蛄是蝼蚁的统称,也成拉拉蛄
俗称拉拉蛄、地拉蛄等。属直翅目、蝼蛄科。
喇蛄_喇喇蛄 -危害特点
喇喇蛄
蝼蛄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已萌发的幼芽,造成幼苗枯死。稍大的菜苗受害,多将近地处的嫩茎咬成乱
麻状或咬断,使菜苗枯倒。蝼蛄除直接危害菜株外,还因蝼蛄在土壤表层穿行造成纵横隆起的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失水而枯死。在蔬菜苗床上,蝼蛄穿行的隧道对幼苗的为害比直接食害还严重。一个苗床只要有几个蝼蛄便会造成很大损失,甚至毁床。移栽后的菜苗也可因此造成缺苗断垄,使蔬菜大幅度减产。
喇喇蛄
喇蛄_喇喇蛄 -种类特征
喇喇蛄
非洲蝼蛄成虫体长30―35毫米,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卵圆
形,中间具一明显的暗红色心脏形凹陷斑。前翅灰褐色,较短,仅达腹部中部。后翅扁形,超过腹部末端。腹末有一对尾须。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刺鳌。
卵长椭圆形,初时白色,孵化前暗紫色。
若虫共8―9龄,3龄后与成虫形态及体色相似,后足胫节有刺3―4个。
华北蝼蛄似非洲蝼蛄,但体长35―55毫米;黄褐色,前胸背板心脏形凹陷不明显,后足胫节背面内侧仅1个刺或消失。
卵椭圆形,孵化前深灰色。
若虫共13龄。5―6龄后与成虫的形态及体色相似,后足胫节有刺0―2个。
喇蛄_喇喇蛄 -生活习性
非洲蝼蛄在北方地区二年完成l代;在南方地区一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若虫越冬。在一年1代区,越冬成虫于4、5月间产卵,越冬若虫5、6月羽化成虫。在二年1代区,越冬成虫5月开始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若虫发育至4―7龄在40―60厘米深土层中越冬,次年春羽化为成虫,4月中旬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60―100粒。卵室多在土下28―30厘米潮湿土层,每卵室有卵30―35粒。产卵期约2个月。若虫8―9龄,个别10龄,成虫寿命114―251天。华北蝼蛄三年完成l代。也以成虫和若虫越冬,4月下旬5月上旬成、若虫出土为害,6月是为害盛期,并开始交配产卵。产卵期约1个月。每雌产卵80―800粒,卵也产在卵室内,每卵室一般有卵300―400粒;卵室一般在土下15―25厘米土层中,多分布在轻盐碱地或渠旁、路边、田埂附近。若虫发育至8―9龄开始越冬,第二年以12、13龄若虫越冬,第三年若虫羽化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第四年6月产卵。
两种蝼蛄均昼伏夜出。一般夜间9―ll点活动最盛,尤其在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非洲蝼蛄比华北蝼蛄活跃,活动灵敏。早春或晚秋气温较低;仅在表土层活动,炎夏中午常潜至深土层。蝼蛄有趋光性,尤以非洲蝼蛄趋光性更强。华北蝼蛄虫体笨重,灯捕后常落地下。蝼蛄对香甜物质和炒香的豆饼、麦鼓及马粪等有机物质,具有强烈的趋性。蝼蛄具有喜湿性。成、若虫多数发生于低洼潮湿和轻盐碱地区;喜砂壤土或疏松土壤,同时还喜在沟渠、地头等非耕地栖息。
喇蛄_喇喇蛄 -防治方法
1、改良盐碱地,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水旱轮作。精耕细作,深耕多耙,杀伤虫源。
2、挖窝毁卵、灭虫。在蝼蛄产卵盛期,在蝼蛄盛发地块,根据蝼蛄在地面造成虚土堆的特点,查找虫窝,刮去表土发现产卵洞口后,往下挖10―18厘米即可挖到卵,再往下挖8厘米左右便可挖出雌蝼蛄加以消灭。
3、在有虫源的地方,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主要是采用毒饵诱杀。最常使用的是敌百虫毒饵,即用90%晶体敌百虫0.5公斤,加水5公斤,拌50公斤炒香的饵料(麦鼓、豆饼或玉米碎粒)做成毒饵。也有用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25%辛硫磷微胶囊剂,或20%甲基异柳磷乳油0.5公斤、加水0.5公斤与炒好晾凉的饵料拌混,混拌后适当加些水(以不影响撒施为标准)做成毒饵。毒饵每公顷施用22.5―37.5公斤(每亩1.5―2.5公斤)。毒饵可直接均匀撤在土表,或随播种、定植时撤于播种沟或植穴内。在已发生蝼蛄为害时,可挖开隧道撒施或撒在隧道口附近。毒饵要在傍晚施用,尤以无风闷热傍晚施用更好。
5、毒粪诱杀。即用4%敌马粉剂与新鲜马粪按1:5拌和做成毒粪。毒粪堆施于蝼蛄活动隧道处,或每隔2米沿垄每3―5米刨一碗大的坑,放入一把毒粪,然后复层薄土。每公顷施用毒粪75公斤(每亩5公斤)。
喇蛄_喇喇蛄 -附录
喇蝼蛄
蝼蛄是各地常见的地下害虫。我国菜田发生的蝼蛄有两种,非洲蝼蛄各地广泛分布,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