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中药名,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主要功用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龙骨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龙骨_龙骨[中药] -概述
白龙骨
龙骨出自《本经》、《吴普本草》:龙骨,色青白者善。《雷公炮炙论》:龙骨,剡州生者、仓州太原者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别录》: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采无时。陶弘景:龙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间,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胫,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本草图经》:龙骨并齿、角,今河东州郡多有之。《本草汇言》:尝过晋、蜀山谷,为访所产龙骨之处,岩石棱峭,溪径坟衍,则有磊磊如龙鳞,隐之如爪牙者,随地掘之,尽皆龙骨,岂真龙之骨有若此之多,而又皆尽积于梁、益诸山也。要皆石燕、石蟹之伦,蒸气成形,石化而非龙化耳。
五花龙骨: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以质脆,分层、有五色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龙骨:又名:白龙骨(《千金方》).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有的具纹理与裂隙,或具棕色条纹和斑点。质硬,断面不平坦,色白,细腻如粉质。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但一般以五花龙骨为优。
龙骨_龙骨[中药] -药品简述
药名:龙骨
汉语拼音:longgu
英文名:Drgonsbones,Fossilizid,Drgon'sBon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atite;Calcite
别名: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
性味:甘涩;平;无毒。
归经:入心经、肝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主治: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生态环境:生活在温暖环境中。主要产于第三纪沉积岩(泥质岩、粉砂岩)及第四沉积物中。经地壳活动,与砂、泥质混合堆团,结成化石或岩层。"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云南等。药材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药材基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采收储藏: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龙骨_龙骨[中药] -炮制
1、龙骨:刷净泥土,打碎。
2、煅龙骨: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3、《纲目》:"近世方法,但煅赤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广记》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著人肠胃,晚年作热也。"
龙骨_龙骨[中药] -用药禁忌
1、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3、《药性论》:"忌鱼。"
龙骨_龙骨[中药] -化学成分
龙骨主要含有碳酸钙(CaCO3)及磷酸钙[Ca3(PO4)2],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
龙骨_龙骨[中药] -药理作用
促进血凝,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兴奋作用。
龙骨_龙骨[中药] -功能主治
龙骨功能主治: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肠脱。"
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龙骨_龙骨[中药]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龙骨主要为碳酸钙、磷酸钙,亦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
药理作用
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实验表明:20%龙骨混悬液20ml/kg给小鼠灌服,能显著增加戊巴比妥钠的催眠率;对回苏灵所致惊厥亦有对抗作用.
其他作用
20%龙骨混悬液20ml/kg给小鼠灌服,有缩短正常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
临床报道
1、治疗尿崩症
生龙骨、生牡蛎、枸杞、菟丝饼、川黄柏各9g,砂仁、炙甘草各3g,北沙参15g,炒杜仲12g.水煎服.一般10~20剂均告痊愈,经1~4年随访,无1例复发。
2、治疗烫伤
龙骨、生石膏、大黄、儿茶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冷茶水调成稀糊状,敷患处,用纱布盖好(面部可不盖),隔日换药1次.治疗烫伤,疗效较好。
3、治疗化脓性疾病
冰片、生龙骨、当归各20g,朱砂25g,煅石膏40g,煅炉甘石200g,共研细末,涂薄层于创面,胶布固定,2~3天换1次,治疗疮疡20例,全部治愈.疗程7~20天。
龙骨_龙骨[中药] -民间传说
在战国时期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即认为龙骨能治疗泻痢,便血,惊痫,白带过多等疾病。而东汉时期医家张仲景则创制了桂枝龙骨牡蛎汤(由桂枝,龙骨,牡蛎,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用以治疗心悸、神昏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在这些治病的龙骨中,还蕴含着一个重大的发现。清代光绪年间,河南安阳有一个理发匠,身患疮疖而无钱买药医治,就用捡来的骨片碾成粉,敷在疮上,不久脓水被吸干,伤口也就痊愈了。他请教过大夫,说这甲骨片就是中药材龙骨,于是他四处收集这种骨片,卖给药铺。后来,一个叫王懿荣的官员患了疟疾,也按医生的处方从药店中抓来了龙骨等药物。当查验药物时,他发现在这些龙骨上有刀痕,仔细一看,是一些像文字的符号,与殷商青铜器上的铭文竟然十分相似。原来这些甲骨是商代占卜所用的骨片,上面的文字即是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于是,这些刻字的甲骨也身价倍增,成为了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龙骨_龙骨[中药] -常用配方
龙骨1、治大人、小儿一切癫狂,惊搐,风痫,神志不宁:龙骨一两(火煅,研极细末),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黄各五钱(俱研极细末),钩藤、怀生地、茯苓各一两五钱(俱微炒燥,为极细末),苏合香三钱,牛黄二钱(俱用酒溶化)。共十味,总和一处,用胆星八钱,研细末,竹沥一碗,打糊为丸,如梧子大。大人服十丸,小儿服二、三丸,俱用生姜汤调灌。(《方脉正宗》)
2、治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熬)五两,蜀漆(去腥)三两,龙骨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3、治好忘: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
4、治心虚盗汗:龙骨五钱(火煅),茯苓一两,人参六钱,莲肉三两(俱微炒),共研为末,麦门冬(去心)四两,酒煮,捣烂成膏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5、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6、治遗尿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二钱。(《梅师集验方》)
7、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8、治失精,暂睡即泄: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上件为散子。空心,酒调方寸匕服。(《梅师集验方》)
9、治劳心梦泄:龙骨、远志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莲子汤下。(《活人心统》)
10、治白浊:糯米饭(晒干)四两,赤石脂(炒令焦黄)、龙骨(煅,别研)、白茯苓(去皮)各二两。上为细末,醋煮面糊儿焙干。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送下,食前服。(《魏氏家藏方》龙骨丸)
11、治鼻衄出血多,眩冒欲死:龙骨研细。吹入鼻耳中。凡衄者并吹。(《梅师集验方》)
12、治妇人无故尿血:龙骨五两。治下筛。酒e方寸匕,空腹服,日三(《千金方》)
13、治血崩不止:龙骨(煅)、当归、香附(炒)各一两,棕毛灰五钱。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空心,米饮调下。忌油腻、鸡、鱼、炙博物。(《景岳全书》龙骨散)
14、治金疮出血:龙骨一两(五色紧者),诃子一两,白石脂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