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胡同简介,翠花胡同-胡同春秋

翠花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南部,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大街,因过去有给王府种花的花房而得名。胡同9号院曾是张勋的住宅。民国6年,张勋率领辫子军进入北京,拥立溥仪复辟,他的行为很快招致全国的反对,随后不久就被共和军击败。如今的翠花胡同,大多数院落已经不复存在了,只留下空空的工地,还有邻接繁华马路的围墙。历史早已经远去,但八十多年前张勋导演的那场复辟闹剧被永远记载于这片土地上。

翠花胡同_翠花胡同 -胡同简介


翠花胡同就因为翠花胡同这个名字,不少东北人到胡同里转悠,想看看它和“翠花,上酸菜”到底有没有关系。抱着这个想法的人大都失望而归,其一,翠花胡同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北京胡同,四合院里高大的槐树遮天蔽日;其二,即便在胡同里住了近半个世纪的老街坊,也不知道翠花胡同这一名称的来历。

翠花胡同在王府井东厂胡同的北面,由东厂北巷连接,呈现“工”字形。和东厂胡同一样,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南街,明朝属于保大坊,清代也曾有镶白旗军队在此驻扎。然而在地形上的共性并不代表胡同性格的一致,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独有的灵魂。

翠花胡同_翠花胡同 -胡同春秋


翠花胡同东口20多年前就被拆掉,至今仍然空置着东口的伤疤 金街废墟竟然荒置20余年

那已经是20几年前的事了,从翠花胡同东口向左拐,有一间极小的门脸儿,店主是个老太太。

夏天卖冰棍儿,冬天卖糖葫芦,门口几乎天天排着长队,生意好得让老街坊现在还直得意:“我们这儿可是黄金地段呐!”

上世纪80年代分房的最后一年,原本安静的翠花胡同突然躁动起来。先是不断有人到胡同东面看房子,说到兴奋时两眼放光,手舞足蹈地指点比划,大有干一番“大事业”的劲头。不久,住在胡同东面的居民接到了拆迁通告。推土机等轰鸣的大家伙紧接着就驻进了胡同。老街坊纷纷搬迁走了,再无音信。家住翠花胡同27号院的吴大妈眼睁睁看着一座座四合院被推倒,胡同的三分之一夷为平地,剩下一片废墟。

开发商本打算盖一座商场,可是房子拆完后,拆迁方却夹着巨款逃之夭夭。一直到今天,胡同东面仍是废墟,从华侨大厦的顶层往下看,仿佛一块巨大的伤疤。


翠花胡同

又过了几年,有个收破烂的突然把一辆带有集装箱的破旧大卡车开到了这片无人理会的废墟上。车胎瘪了后,简易的集装箱就成了他们一家子吃喝拉撒的“安乐窝”,废墟俨然成了一个大垃圾场。吴大妈想起那时的胡同东口,还是忍不住皱眉撇嘴地说:“那日子,简直没法过了。”胡同的居民每次走到胡同东面,都要踮起脚尖,避开横流的污水,一股股恶臭让人不得不大老远就把鼻子捂上。这样的日子,居民们忍受了10多年。直到有个重要会议要在华侨大厦举行,有关部门认为垃圾场影响市容,才强行把收破烂的一家赶走。

如今,这片废墟周围已经围起了水泥墙,每天都有专人看守。吴大妈还记得以前的看门人不怎么和胡同居民说话,只是一天到晚坐在电线杆下捧着本书看,直到昏黄的路灯亮起。

西口的会所 东厂古宅 季羡林“与鬼为邻”

一进胡同西口,就能看见一座悬挂着“翠园”匾额的深宅大院。穿着清朝服装的服务员站在门口,迎接来吃饭或住宿的客人。修葺一新的院子里有假山古树,葫芦架下小径曲折,红色的鲤鱼在水池里悠闲地摇头摆尾,偶尔几声鸟鸣让整座院落显得愈发寂静。

最早翠园是明代东厂锦衣卫所属的一座古宅,晚清时,大学士瑞麟在此建立私家花园,抗战胜利后,划归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解放前夕为国民党空军会所。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5日民盟总部从香港迁至北平,此后翠园长期为民盟中央机关办公地址。

60年前,季羡林就住在这座后门在翠花胡同,前门在东厂胡同的深宅大院里。院子里重楼复阁,回廊盘曲,庭院错落,花园重叠,陌生人走进去如入迷宫,不辨东西。那时的季羡林深居简出,极少有人来拜访,就因为他住在这座阴气森森的古宅里。

季羡林曾经在文章里写到,他住在最深一层院子的东房,院子里摆满了汉代的棺椁,黄昏时分,总会让人感觉到鬼影憧憧,毛骨悚然。这里曾经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困禁、拷打、杀害“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据说他们的鬼魂常出来游逛。当然,季羡林并不相信什么鬼怪神灵,用他的话来说:“每日‘与鬼为邻’,倒也过得很安静。”

翠花胡同_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和茅胡同


翠花胡同开封地处温带,气候适中,很适宜各类花草生长。特别是菊花,自北宋以来家家养菊,户户菊香,世代不绝,时至今日每逢秋末冬初仍然是满城菊花,被人誉为“菊城”。可是在开封胡同的地名中,走遍全城的角角落落,翻阅史志图书数十册,不论是从历史上或现实中却没有发现一条以花草命名的胡同。倒是有一条叫做“翠花”和另一条叫做“茅”的胡同,虽然与作为观赏植物的花草毫无关系,但从字面上看总算多少和花草沾上了点边,那么就侃侃这两条胡同吧!

翠花胡同位于市区北部,东司门北边,北兴街路东一侧中间向东拐的一个小胡同便是。它东西走向,没有东口,是个单口巷。翠花实际上不是花,而是开封人对制作各种玉器(包括玛瑙琥珀)饰物的俗称。清代时因有几户经营翠花和金银首饰的商家在这个单口巷内聚居营业而得名,并一直延续了下来。胡同本来就不深,早几年北门至小南门道路扩宽、沿大街店铺位置后移时,翠花胡同失去了地盘,已经不存在了。

茅胡同位于东司门西边的南京巷内,距离南京巷北口内不远处向东有一条胡同便是。据说清代时该胡同内居民所住多为茅草屋顶的小屋而得名毛胡同。以毛代茅,喻其小也。清末时更名为茅胡同。

过去的茅胡同什么模样?我们没有看见过,今天的茅胡同却是一间茅草屋顶的房屋也没有了。并且也是个单口巷,只能由南京巷出入。胡同内路北一侧,除了最东头两个院外,全是文庙街文庙小区的楼房。从路南一侧现存的一个门楼及几座老房看,清代的建筑格式、高大的墙体规模,虽然有点破旧,至少可以说明,最迟在清末民初时期,这里已非复初建时的茅屋草舍,而是已经建有相当讲究的房舍院落了。

翠花胡同_翠花胡同 -重要石刻


熙春洞石匾熙春洞石匾

【名称】:熙春洞石匾
【类别】:石刻
【年代】:清
【文物原属】:原为圆明园长春园泽兰堂翠交轩石洞额。
【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流散民间,现存于在北京东城翠花胡同(民盟招待所)的院落内。
【简介】:此石匾为乾隆御笔。

长春园在圆明园东侧,始建于1745年(乾隆十年)前后。此地原是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较好的园林基础,两年后该园中西路诸景基本成型,1751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稍后又在西部增建茜园,北部建成西洋楼景区,并于1766年-1772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间,集中增建了东路诸景。占地70余公顷,有园中园和建筑景群约20处,包括仿苏州的狮子林、江宁(南京)的如园和杭州的西湖的小有天园等园林胜景。


称松岩刻石称松岩刻石

【名称】:称松岩刻石
【类别】:石刻
【年代】:清嘉庆时期
【文物原属】:原为圆明园 如园石刻
【文物现状】:现存于北京东城翠花胡同(民盟招待所)
【简介】:嘉庆御制,为“如园十景”之一。
【相关资料】:
称松岩诗
数仞苍岩百尺松,
清贞不改后凋容。
天涛谡谡延虚籁,
摇漾檐前盖影重。

翠花胡同_翠花胡同 -历史事件


张勋故居张勋复辟

翠花胡同在王府井大街的西侧,是东西走向的胡同。明朝时,翠花胡同属保大坊,清代属镶白旗。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南花枝胡同、双辇胡同南部并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人民路十一条。

翠花胡同内的四合院几乎都是“大宅门”,一看就可以推想出原来住在翠花胡同的人家一定是非富即贵的。原来胡同内的9号院就曾是张勋的一处住宅。

张勋(1854~1923年)字少轩,号松寿。江西奉新县赤田镇赤田村人。出生农家,8岁丧母,12岁丧父。15岁入富家做牧童,后转书僮。

光绪五年(1879年)当兵,张勋时年26岁。光绪十年(1884年)随部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次年在镇南关大战中战功卓著,越级提拔。后官升参将,管带广武右军各营,驻扎广西边防。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驻奉天。后随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升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的扈从。宣统三年(1911年)擢江南提督。

武昌起义后,奉令镇守南京,戒备第九镇新军。不久,江浙联军围攻南京,他兵败退徐州,仍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人称“辫帅”。“二次革命”中,率军攻下南京,纵兵杀掠。旋被袁世凯任为江苏督军。继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

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胡同简介,翠花胡同-胡同春秋

1917年5月,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争持不下。黎下令解除段的职务。段到天津后,即策动北洋各省督军在徐州集会示威。会后,一些省宣布独立,不承认北京政府。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以调解黎、段冲突为名,带领三千军队于6月14日入京。经过一番秘密策划,于6月30日晚入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发动复辟,恢复清帝国。深夜,张勋派兵占据火车站、邮电局等要地。同时派人劝黎元洪“奉还大政”。7月1日凌晨,张勋穿上清代的朝服朝冠,率领康有为等群党,拥十二岁的溥仪登极。当天发布八道上谕,把民国六年改为宣统九年,易五色旗为龙旗,恢复清末官制,封官受爵。张勋自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大权。复辟消息传出后,全国舆论一致声讨。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并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备大城市群众团体、社会名流,纷纷集会,发表通电,坚决反对复辟,要求讨伐张勋。黎元洪拒绝与复辟分子合作,逃入日本使馆避难。握有军事实力的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于7月3日在天津附近的马厂组成“讨逆军”,誓师讨伐张勋。“讨过军”很快攻入北京,张的军队一触即溃。

估计当时张勋信奉的是“哪里都不如家安全”的原则,他竟带着一些残兵败将,跑到自己的宅院内负隅顽抗。共和军在张勋宅院附近的北京大学楼上等处,架起了大炮,对准张宅一阵猛轰。张勋仓皇逃到东交民巷躲起来。张勋的宅院在这次事件中被毁严重,他的家又被人趁乱抢劫一空。张勋复辟不成,翠花胡同的宅院被毁,磁器库南巷的宅院变成了火场。他的名字也如昙花一现般消失在历史中了。

翠花胡同_翠花胡同 -胡同老故事


翠花胡同翠花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南部,中国美术馆南侧。东西走向,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南街,全长322米,宽约5米。明朝属保大坊,清朝属镶白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人民路11条。现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

雪村有首歌,名叫《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最后有句东北味儿贼浓的道白:翠花,上酸菜!就这句,当年可是传遍了大江南北,咣咣的流行语。

不过,东城区有条翠花胡同。在北京众多的胡同中,也是相当有名,那也是咣咣的。

翠花胡同在东城区西南部,中国美术馆南边、王府井大街的西边。从明朝叫到如今,名字没有什么变化的北京胡同也就30多条,翠花胡同就是其中之一。翠花胡同,也算是北京胡同中的老资格了。

老资格的胡同,自然故事就多了。

翠花胡同的南边是东厂胡同。有明一代,东厂是个人人惧怕的特务组织。东厂胡同就是由此得名。这里就不说东厂特务在翠花胡同的事儿了。让我们从明代跨越几百年时间,看看民国时期发生在翠花胡同的故事。

1919年,翠花胡同12号迎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教授,他叫张西曼。张西曼7月从俄罗斯考察归国后,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就把家安在北大附近的翠花胡同12号。在翠花胡同,他以“西曼”的笔名,翻译了列宁1918年起草的《俄国共产党党纲》。俄共党纲的传播,对先进的中国人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贡献是不能低估的。

张西曼教授后来曾在北京大学、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但他不是安于书斋、钻故纸堆的教授,他关注时局、经世致用,曾出任国民政府的立法委员、蒙藏委员、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实际负责人)等社会职务。

1949年3月,张西曼和大批民主人士一样,来到了北平,投身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然而,天不假年,7月10日,张西曼因肺癌在北平病逝。

1924年底,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由于北方党务急速发展,原来设在织染局胡同29号的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在1925年2月20日迁到翠花胡同8号(今27号)。同时,国民党北京市党部也迁到了这里。于是,共产党员李大钊、于树德、蔡和森、王尽美、张昆弟、缪伯英、何孟雄和国民党员路有于、王法勤等著名人士,纷纷出现在翠花胡同。那两年,国共合作领导下的革命在北京风起云涌。如国民会议运动、关税自主运动、首都革命、三一八示威游行等等。而这些运动的酝酿、指挥,就是在翠花胡同8号。

翠花胡同_翠花胡同 -刘桂仙与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悦宾餐馆在翠花胡同,有这么一家人,女主人叫刘桂仙,有五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每一位北京市民的生活。

当时,学了一手炒菜好手艺的刘桂仙,正在一位首长家中做菜。一个偶然的机会,首长对刘桂仙说:你们家生活这么困难,两口子又都会做饭,咋不开个饭馆呢?可那会儿饭馆都是国营的、集体的,哪听说个人开饭馆的呀?但思想解放、敢想敢干的刘桂仙决定试试再说。就让儿子写了份申请书,亲自送到干面胡同的东城区工商局。

工商局的同志听完她的想法后,觉得她的胆够大的。一个月里,刘桂仙每天都往工商局跑好几趟,逮着谁跟谁磨。直到有一天,工商局一个副局长终于对刘桂仙说:“刘大姐,你先回去吧,你的事我们再讨论讨论。”

整整等待了21天后,工商局副局长亲自告诉她:“你的事经过讨论已经批了。办照还得等几天,你就先开吧!”

1980年9月30日,刘桂仙在翠花胡同开办的“悦宾餐馆”开张了。这可是改革开放后北京市第一家个体餐馆。

当时的“悦宾”饭馆,所用的房子就是刘桂仙自家的住房。她简单地安了上下水,找个大汽油桶盘了个灶,从旧货市场买来几张小桌子,铺上新的塑料布,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

开饭馆还得有个冰箱啊!可东拼西凑的那点本钱都用光了,怎么办呢?刘桂仙拿着户口簿想贷点款。可信用社说,要贷款得找个担保人。上哪找担保人去呀?正当刘桂仙一筹莫展的时候,工商局的干部替她担了保,贷来500块钱。用这500块钱,刘桂仙买了台处理的雪花电冰箱。

要开张了,刘桂仙手里只剩下36元钱了。她就用这36元钱,买了4只鸭子,做了几道菜――香酥鸭、麻辣鸭、炒鸭杂……头一天上的菜,全是鸭子菜。

开张那一天,来了好多人,刘桂仙又高兴又紧张。屋里只有四张桌子,坐不开呀?刘桂仙就让儿子搬个小马扎儿坐在门口,给那些排队的人发号。

原料没了,客人还不走。有个日本《每日新闻》的记者,等了好长时间还在店里坐着。刘桂仙赶忙从邻居家要了几勺面,做了打卤面,算是满足了日本记者的愿望。

晚上关门,点点钱,36元钱变成了80多元。算算净赚40多元,相当于刘桂仙老伴郭培基大爷一个月的工资了。

当时,刘桂仙也没什么经营经验,菜价定得很便宜:一大盘鸭子6角钱、鱼香肉丝6角钱、鸭架子做的白菜汤卖1角8分钱。做一桌席,开始定的标准每人7元钱,鸡鸭鱼肉大虾海参什么都有。

结账的时候才热闹呢。外国人吃饭,有付外汇券的,有付美元、日元、法郎、马克的。由于没见过外汇,刘桂仙不敢收,还担心人家给的是假钱。

“悦宾”饭馆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刘桂仙实在忙不过来了。当时又不敢雇人。于是,老伴郭大爷、儿子、儿媳一起请假,帮着一块儿干。慕名而来的顾客越来越多,刘桂仙只好定出了每人消费10元钱的标准,还要先预订。这样一来,来的大部分是外国人和记者。当时美国使馆有个人还画了一张简易地图,指明从使馆区到饭馆的路线,印了很多份发给其他使馆,不少老外都来。刘桂仙有个小本子,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当时到“悦宾”吃饭的有72个国家的大使和74家新闻单位的记者。

年大年初一,姚依林、陈慕华两位中央领导来到了“悦宾”餐馆。他们先是把小餐馆视察了一遍,边看边询问饭馆经营的情况,并鼓励刘桂仙好好干。姚依林在看了餐馆的菜单后,建议刘桂仙别光做热菜,再弄一些下酒的凉菜。后来刘桂仙照办了,顾客们果然反映很好。

两位中央领导走后,刘桂仙为此专门买了两大麻袋鞭炮,足足放了半个多小时。她高兴啊!中央首长能到她的小店来,可见党和政府是支持她干个体的,这路错不了。就在这一年,刘桂仙又在离“悦宾”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面积更大的姊妹店――“悦仙”餐馆,营业面积扩大了10多倍。

现如今的刘桂仙刘大妈一家,过着富裕的生活,买卖做得比以前也大得多了。

实际上,当年的“悦宾”饭馆不光只是个饭馆。在外国人眼里,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晴雨表;在中国人眼中,它代表着党的政策。当年的刘桂仙刘大妈,不知不觉中成了改革开放的先锋,为古老的翠花胡同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翠花胡同,多亲切的名字。有空儿,您也到那儿转转。瞧瞧古迹,尝尝刘大妈的可口饭菜,高兴时来上一嗓子:翠花,上酸菜!


翠花胡同_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的今昔

翠花胡同因为辫帅张勋当年在胡同内的9号院住过,在1917年张勋恢复帝制的历史丑剧中,又成为张勋的临时指挥部,因此这条胡同自然也就名震神州了。
1884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张勋作为广西驻军首领苏元春的亲信部将,带着金银财宝到北京给苏元春“铲事”。这是他头一次进京,可是长了不少见识,还和李连英的一个干儿子拉上了关系。以后,他又经常来京,在朝中熟了路子,后来为了便于活动,就在翠花胡同买下一处宅子作为广西的办事处和公馆。从那以后,他每次来京城就住在翠花胡同,还经常在宅子里请一些京剧名伶来唱堂会。1910年底,在他离京启程去浦口就任长江防守那天,一些京剧大腕儿,像梅兰芳、王惠芳等都来翠花胡同送行,那个热闹场面还真让周围的老街坊们开了眼。
1917年7月1曰,张勋在北京发动复辟,把已退位的末代皇帝又扶上台,给这片儿的老百姓带来了大灾。7月8日,讨逆军把北京团团围住。7月12日,讨逆军开始围攻翠花胡同,因为当时皇城还在,所以辫军就依托城墙居高临下顽抗。当时《泰晤士报》的驻京记者、也是当年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乔?厄?莫利逊对当时的战况有这样一段精彩描绘:
攻击的目标是张勋公馆,位于皇城内运河的旁边,同我的旧居恰好在一条火线上。射击约自清晨五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然后逐渐减弱,断断续续闹到下午三时,我的房子后面那条胡同里,大队士兵层层排列,用机关枪向张勋公馆方面发射子弹。两地距离约150码,可是当中隔着一道高30英尺、厚6英尺的皇宫城墙。一发子弹也没打着城墙,受害者只是两英里外无辜的过路人。
估计当时张勋信奉的是“哪里都不如家安全”的原则,他竟带着一些残兵败将,跑到自己的宅院内负隅顽抗。共和军在张勋宅院附近的北京大学楼上等处,架起了大炮,对准张宅一阵猛轰。张勋仓皇逃到东交民巷躲起来。张勋的宅院在这次事件中被毁严重,他的家又被人趁乱抢劫一空。张勋复辟不成,翠花胡同的宅院被毁,磁器库南巷的宅院变成了火场。他的名字也如昙花一现般消失在历史中了。
发动革命的指挥部
1919年,翠花胡同12号迎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教授,他叫张西曼。张西曼当年7月从俄罗斯考察归国后,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就把家安在北大附近的翠花胡同12号。在翠花胡同,他以“西曼”的笔名,翻译了列宁1918年起草的《俄国共产党党纲》。俄共党纲的传播,对先进的中国人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贡献是不能低估的。
张西曼教授后来曾在北京大学、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前身)、中央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但他不是安于书斋、钻故纸堆的教授,他关注时局、经世致用,曾出任国民政府的立法委员、蒙藏委员、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实际负责人)等社会职务。
1949年3月,张西曼和大批民主人士一样,来到了北平,投身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然而,天不假年,7月10日,张西曼因肺癌在北平病逝。
1924年底,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由于北方党务急速发展,原来设在织染局胡同29号的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在1925年2月20日迁到翠花胡同8号(今27号)。同时,国民党北京市党部也迁到了这里。于是,共产党员李大钊、于树德、蔡和森、王尽美、张昆弟、缪伯英、何孟雄和国民党员路有于、王法勤等著名人士,纷纷出现在翠花胡同。那两年,国共合作领导下的革命在北京风起云涌。如国民会议运动、关税自主运动、首都革命、三一八示威游行等等。而这些运动的酝酿、指挥,就是在翠花胡同8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70103/75408.html

更多阅读

翠花排骨 阅读 0 回复 52 回复 管理 修改 52张报纸阅读答案

周末有贵客,打算做饺子大宴,再来4-5个配菜,看到了翠花排骨的方子,手痒痒,胃咕噜,练练手吧,还真是意外,两磅的排骨出炉后,和我家猫爸解决了2/3,剩余的1/3全装了明天的饭盒。简单好吃。img_maxwidth)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img_maxwi

翠花、沈芳爱情编年史记 王翠花的爱情

翠花、沈芳爱情编年史记  2002年初,翠花至英国留学;  .........  2002年7月,翠花暑期回国,途经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因特立独行表现,成功引得沈芳注意,并获评语:“莽撞的跟个小男生似的,还哭鼻子”。  2002年11月17日,翠花23岁生日,在伦

声明:《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胡同简介,翠花胡同-胡同春秋》为网友我知道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