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与疾病的关系 无形体病 无形体病-疾病简介,无形体病-病原体学

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也叫壁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主要有鼠、鹿、牛、羊等野生和家养动物)后再叮咬人,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主要侵染人体末梢血的中性粒细胞。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_无形体病 -疾病简介


无形体病病菌

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l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自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到2010年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2006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其他部分省份也有疑似病例发生。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据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都有过报道。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很大,2001年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所谓“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病原体与疾病的关系 无形体病 无形体病-疾病简介,无形体病-病原体学

该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6-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40-70岁居多。近两年在山东省、湖北省等省份也先后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报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硬蜱叮咬人体而引起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主要侵袭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是一类新发的重要人兽共患病。

首次疫情出现在2007年5月,疫情发生后,河南省卫生厅先后印发《医疗机构无形体病例监测方案》《无形体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无形体病例诊疗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和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无形体病防治工作。2010年,此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病例监测,及时发现类似疫情,并对相关诊疗、报告、采样、流行病学调查和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_无形体病 -病原体学


蜱类是主要传播媒介

叮咬过病原体的蜱,在叮咬到人后,可能会导致人患森林脑炎、莱姆病、出血热等蜱虫最初是动物身上携带的,以怎样的方式在人际传播,还有虫体的变异情况都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蜱虫会传播一种“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使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所以业界将这病称为“无形体病”。只有美国和欧洲一个国家从蜱虫咬伤患者体内分离出病原体。所以在河南各级医院和疾控部门都将该病称为“疑似无形体病”。

2008年,信阳五个县区曾出现疑似无形体病症,县疾控中心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以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上报。2009年5月,河南省成功申请到“河南省无形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预防控制”项目,中澳专家联合攻关。但是病原体一直没有分离出来。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_无形体病 -传播途径

(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2)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能会导致传播。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_无形体病 -流行病学

1、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

2、在有蜱活动的丘陵、山区(林区)工作或生活史。

3、直接接触过危重患者的血液等体液。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_无形体病 -临床表现


无形体病临床表现

无形体病的症状之一
无形体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少数患者还有关节痛以及胃肠道(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呼吸道(咳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肝脏和神经系统的症状等。6%的患者有皮疹。

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主要有鼠、鹿、牛、羊等野生和家养动物)后再叮咬人,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主要侵染人体末梢血的中性粒细胞。

无形体病的症状之二
在一些蜱分布的地区中,有症状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严重程度差异较大,从自愈性发热至死亡均有报告。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有症状患者都需要住院接受治疗,约5%~7% 的患者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病情严重与患者年龄较大、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淋巴细胞计数较低、贫血、白细胞计数低或存在免疫抑制等相关。

无形体病的症状之三
在了解无形体病的症状的同时,也要注意无形体病的危害,它的危害主要有: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主要侵染人体末梢血的中性粒细胞。无形体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_无形体病 -病原检查

实验室检查外检查

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合并脏器损害的患者,心、肝、肾功能检测异常。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阳性。其中: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病人发病第一周即表现有白细胞减少,多为1.0-3.0×109/L; 血小板降低,多为30-50×109/L。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形尿。

血生化检查: 肝、肾功能异常;心肌酶谱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血糖升高。

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及生化检查
(1)早期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严重者呈进行性减少,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2)末梢血涂片镜检中性粒细胞内可见桑葚状包涵体。
(3)谷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谷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转氨酶升高。

血清及病原学检测
(1)急性期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M抗体阳性。
(2)急性期血清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IFA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4)全血或血细胞标本PCR检测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特异性核酸阳性,且序列分析证实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同源性达99%以上。
(5)分离到病原体。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_无形体病 -鉴别诊断


无形体病诊断

(一)与其他蜱传疾病、立克次体病的鉴别: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ME)、斑疹伤寒、恙虫病、斑点热以及莱姆病等。

(二)与发热、出血及酶学指标升高的感染性疾病的鉴别:主要是病毒性出血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等。

(三)与发热、血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的胃肠道疾病的鉴别:伤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

(四)与发热及血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或有出血倾向的内科疾病的鉴别:主要是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可通过骨髓穿刺及相应病原体检测进行鉴别。

(五)与发热伴多项酶学指标升高的内科疾病鉴别:主要是免疫系统疾病,如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可通过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进行鉴别。

(六)其他:如支原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药物反应等。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_无形体病 -疾病治疗


无形体病药物治疗

强力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喹诺酮类可以对该病有治疗效果。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对病情较重患者,应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体弱或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可给予胃肠营养、新鲜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以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症支持治疗

1.对高热者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退热。
2.对有明显出血者,可输血小板、血浆。
3.对合并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可早期使用肝素。
4.对粒细胞严重低下患者,可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5.对少尿患者,应碱化尿液,注意监测血压和血容量变化。对足量补液后仍少尿者,可用利尿剂。如出现急性肾衰时,可进行相应处理。
6.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可用强心药、利尿剂控制心衰。
7.应慎用激素。国外有文献报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会加重病情并增强疾病的传染性,故应慎用。对中毒症状明显的重症患者,在使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

隔离及防护

对于一般病例,按照虫媒传染病进行常规防护。在治疗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病人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做好病人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后,可出院。

预后

据国外报道,病死率低于1%。如能及时处理,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如出现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易导致死亡。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_无形体病 -预防措施


无形体病预防

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不同国家的报道略有差异,多集中在当地蜱活动较为活跃的月份。中国曾在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等地的全沟硬蜱中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根据国外研究,该病与莱姆病的地区分布相似,我国莱姆病流行区亦应关注此病。

(一)做好公众预防的指导和健康教育
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预防该病的主要策略是指导公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减少或避免蜱的暴露。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蜱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应尽量避免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可防止蜱的附着或叮咬,且容易发现附着的蜱。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进行防护。在蜱栖息地活动时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有无蜱附着。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

(二)开展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培训
各地应开展对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发现、识别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能力,规范其治疗行为,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疾控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能力,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流行。

(三)提高实验室诊断能力
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及时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逐步提高对该病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建立实验室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区及有条件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也应逐步建立该病的实验室诊断能力。

(四)媒介与宿主动物的控制
出现暴发疫情时,应采取灭杀蜱、鼠和环境清理等措施,降低环境中蜱和鼠的密度。

(五)病人的管理
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不需要对病人实施隔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70103/75462.html

更多阅读

怀孕初期症状-怀孕与月经的关系 怀孕初期症状像来月经

怀孕初期症状-怀孕与月经的关系 怀孕了还会来月经吗?行经是一个连续过程,激素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子宫内膜的增厚、排卵,假如怀孕没有发生,内膜还会脱落。在经期,每天都会有重要事件在卵巢和子宫内膜里发生。

从圣经看人类与动物关系的三个阶段 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动物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在珍惜动物的同时又宰杀动物吃肉;我们在谴责别人虐待动物的同时,自己嘴里却冒着牛羊的脂油;我们不但被别人指责为假惺惺,连我们自己也感觉矛盾困惑。人与动物究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和联系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亦称“宇宙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是一种根本的改变。

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及分类 会计账簿分类标准

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账户存在于账簿之中,账簿中的每一账页就是账户的存在形式和载体,没有账簿,账户不能独立存在;账簿序时、分类地记载经济业务,是在账户中完成的。因此,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其内在真实内容,二者间的关系是形式和

声明:《病原体与疾病的关系 无形体病 无形体病-疾病简介,无形体病-病原体学》为网友积滿海岸的蘤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