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格律诗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代表诗作有《从军行》、《出塞》、《竹枝词》等。
五言律诗格律_格律诗 -简介
汉语有别于其它文字,是单音节的语言,一字一个音节,诗句则是每两个音节(字)为一个音步,重点落在音步的第二字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
格律诗本句型,称为律句。格律诗是诗的一种体裁,它在盛唐以后逐渐形成,它是按照一定的平仄和押韵要求,把诗句进行格律化,后人为了区别于没有格律化的古诗,就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格律诗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的历史可追溯到南朝的永明体。诞于南朝齐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4). 永明体可简称永体,是时,汉字四声平、上、去、入首创,随后以沈约、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