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浓郁的小说以老舍和当代作家王朔最有代表性。老舍聚集其在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世俗生活所呈现的意趣风致,写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琐事,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这画卷洋溢浓郁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
京味_京味小说 -概述
京味小说代表作京味是一种风格现象,那么京味小说可谓是这种风格现象的表现形式。研究者认为“这类作品多衍生于北京作家之手又多以北京人的生活为反映对象,显示出一种与独特的北京文化氛围绝顶契合的审美品位,因之被称为京味小说。”
京味小说构成因素
第一,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叙述语言都采用了北京话。
第二,北京特定的城市环境成为京味小说中所特有的大环境。
第三,京味小说的表现对象,是特定的都市群众。
京味小说的标准
第一,用北京话写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事这是京味小说最起码的题材标准。第二,写出浓郁、具体的北京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态。
第三,写出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写出北京人的精神、气质和性格上的内在特征。
京味_京味小说 -发展脉络
奠基人蔡友梅
蔡友梅合理的提取了北京话的精华,并且结合北京旗人更为纯正的京味语言,更完美的反应了北京生活,也使得京味更加地道。例如《绸缎庄》中做了自己的创作说明:“一宗白话小说上,就短不了用北京的土语。可是白话小说上,往往有用句俗语,比文化俏皮。小说这宗玩意儿,虽说以惩恶劝善为宗旨,也得兴趣淋漓才好。蔡友梅的京味小说内容精彩,主要描写北京的下层市民,展现他们的生活。作品主题反映的是一种强烈的市民意识和观念。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城市中的堕落分子都是蔡友梅的主要描写对象。
老舍与京味小说
老舍老舍在京味小说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是京味小说进入新时期的代表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很多京味小说,例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等等。浓郁的北京风味,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情世态和诙谐的语言风格,都成了老舍京味小说的典范。老舍成就了京味小说也为其发展注入了活力。北京
老舍京味小说采用的环境背景是北京城,人物形象都选用北京城中的小市民形象,幽默的人物言与叙述语言成了老舍小说的一大特色。
老舍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
首先,取材特色,老舍的京味小说作品都是写北京城的。
其次,老舍在描写北京人的生活时揭示了人们的文化心理。
第三,京味小说创作时追求幽默,也使得京味小说更具韵味。
老舍在京味小说上的成就使得京味小说进入了新时期,是京味小说的典范,其京味小说即成熟又正宗。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京味小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文化在小说中有了新的倡导,这也推动了京味小说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京味小说大多师承了老舍的风格,这种对老舍的模仿而创作的京味小说现象,在文学界引起了很高的重视。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京味小说作家,例如刘心武、邓友梅、铁凝、刘一达等等。后来还出现了幽默派代表作家王朔、赵赵等。这一时期的京味小说在继承了老舍风格的同时又有了独特的风格创新,京味小说的特点由空间、人物和语言三大要素构成。想象也在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北京和北京人物形象都属于想象的产物。
这一时期的京味小说老年人物形象成了描写的重点。《话说陶然亭》、《找乐》、《寻找画儿韩》写的都是老人。主要描写他们养鸟、唱戏等。
这一时期的京味小说“京白”化的语言超越了以前,在继承的同时更多的是运用底层市民的方言来展示人物,讲述人物。
京味_京味小说 -影响
独特的京味与影响力。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丰富,民族传统特点突出,影响了在这里生活的市民以及作家。北京语言的魅力。京味语言的幽默在京味小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作家队伍的强大。众多京味小说作家生活在北京,写北京,这些条件有助于京味小说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