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等。各开设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不同,导致在具体的学科方向上不同。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_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简介
概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12年将原有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等。各开设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不同,导致在具体的学科方向上不同。
专业代码
080503T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
工学、能源动力类
学位授予门类
工学
修业年限
四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_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立足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新能源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_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招收院校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江西工程学院、南京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东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新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沈阳工程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盐城工学院、淮海工学院、新余学院、黄淮学院、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天津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中南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济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盐城师范学院,贵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城建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上海电机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_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课程体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上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要求,既注重“厚基础”,突出基本理论与方法,又注重“宽方向”,丰富课程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能力结构”的形成。
理论部分:在基础教育系列中重点强调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工程力学,计算机编程语言,机械制图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大学外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社会科学课群。在专业教育系列中重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包括流体力学、流体机械,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热交换器计算及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风力发电原理,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等专业平台课群;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实践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_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相关内容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目前相关专业开设现状
国内仅有十几所高校增设了核能相关专业,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开设了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等专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开设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山东建筑大学、南昌大学等几所高校开设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伏材料等专业。国内尚没有高校开设生物质能相关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_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发展前景
该专业属于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我校在该领域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光伏电池、绿色电源、电动车控制、变频技术、智能电网、脱硫技术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和北京市重大专项,开发了系列化的新能源装置和节能设备。先后在校内建设了100千瓦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并网实验系统;研发出了高性能千瓦级灯光镇流器和实验平台,并与2008年用在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照明设备上;研发了系列工业和民用浅层地热能源利用技术,获得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先后在北京、山西和河北等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的秘书长单位,开发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试验平台以及动力电池测试平台;自主研发的智能电网监控软件和脱硫控制系统得到了推广应用。